高明区大力推进创建2021-2025年度全国科普示范区工作
当前,高明区正大力推进创建2021-2025年度全国科普示范区工作。据悉,全国科普示范区五年评审一次,2011年至今,高明已连续两次创建成功。接下来,高明区科协将加大统筹协调力度,紧盯目标、对标对表,力争通过创建迎检考核。
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区,是由中国科协主导的一项综合型工作,其目的在于提升基层科普公共服务能力、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促进科普事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一直以来,高明区高度重视科普示范区的创建工作,已成功创建成为“2011-2015年度全国科普示范区”和“2016-2020年度全国科普示范区”。2021年9月,高明区入选2021-2025年度第二批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创建单位。截至目前,全市只有高明、禅城两区入选。
高明区入选创建单位,也标志其科普水平走在全省前列,并达到国家级发展水平。科普教育基地是高明区科普工作的重要社会载体。近年来,高明区科普载体建设得到较大发展。目前,全区共有科普教育基地20个,涵盖了工业食品、农业生产、花卉栽培、旅游观光、气象等领域。其中广东盈香生态园科普教育基地、海天米娅城堡科普教育基地曾获评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今年,盈香生态园科普教育基地还获评“2022年度广东省十佳科普教育基地”。
去年,高明还成功创建首个广东省科协海智工作站——佛山奕安赛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海智工作站,加速国际先进技术成果在高明区转化。此外,高明已建成科普中国e站6个,是全市科普e站数量最多、面最广的区。建成广东省科技专家工作站9个,建站数量位列全市第二。
在基层科普方面,高明区积极推动基层社区、农村参与国家科普行动计划,开展各项科普活动,取得良好成效。目前,全区共建有科普示范社区10个(国家级2个,省级4个)、科普示范村8个。
青少年是科普的重点人群,区科协相关负责人介绍,每年,高明均安排20多万元专项扶持资金,用于奖励全区获得国家、省、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奖项和高明区“三创大赛”(创意项目)奖项的青少年,激励高明区青少年的科技创新意识和能力,为建设创新型城市培养科创型人才。
据悉,日前,高明区召开了创建2021-2025年度全国科普示范区工作推进会暨科普工作联席会议。下阶段,区科协将加大统筹协调力度,全区各部门、镇街将加强对创建工作的领导,配强工作力量,压实创建责任。各责任单位将紧盯目标、对标对表,将各项具体创建任务落到实处,力争通过创建迎检考核。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制造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5月20日,南海区经济促进局组织20个制造业行业协会的秘书长赴季华实验室、佛山(华南)新材料研究院、广工大数控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仙湖实验室考察调研,促进创新平台与本土企业对接,推动科技创新成为南海区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
当前,南海正处于抢抓产业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期。今年上半年,南海相继出台了“万企万亿”行动计划、产业链“六个一”扶持方案和《佛山市南海区强化制造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方案》,其目的在于不断提高产业链服务的精准性,再造南海经济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平台科研成果吸引协会关注
近年来,市、区财政投入超100亿元在南海建立科技创新平台超30家,既有像季华实验室、仙湖实验室等省级实验室平台,也有像广工大研究院、佛山(华南)新材料研究院等一批成果转化类平台。
考察团首站来到季华实验室,这是省市共建的首批4家广东实验室之一,平台聚焦半导体技术与装备、新材料、新器件、生物医学、机器人及其关键技术,已经申请了625件发明专利,孵化了13家科技型企业,取得了一批“顶天立地”的重大科研成果。
考察过程中,各协会代表在检测平台、机器人等领域提出技术需求并展开讨论。季华实验室相关负责人表示,会后将收集大家提出的技术需求,和技术对口研究团队负责人进一步对接。
“我们主要是做新材料方面研究的,材料的应用是每个行业都需要的,希望能借助各位的力量把更多的技术推向市场。”在佛山(华南)新材料研究院,该院副院长刘耀春向考察团介绍,目前研究院有五个方向的材料研究,一些重点领域非常期待能够和本土企业合作开展落地转化。
研究院许多“接地气”的研发成果,引起了协会代表的广泛关注。比如其中一项新型木材改性技术,引起了南海家具行业协会秘书长李云的兴趣。该技术以速生丰产林木材为基质原料,通过新型改性剂对木材进行改性,在木材细胞壁中锁入稳定聚合物,赋予木材出色的性能和质感。“我们将发动会员企业与研究院进行进一步对接。”李云说。
近日,佛山(华南)新材料研究院材料测试中心顺利通过评审,获得国家检验检测机构资质(CMA),这让不少协会代表充满期待。“我们行业的一次性用品比较多,对材料的要求很高,之前许多产品要送到福建去检测,希望今后能直接送到研究院进行检测。”南海区医卫用产品协会秘书长黎露芸表示,希望在可降解塑料材料、检测方面与研究院展开进一步合作。
除了南海医卫用产品协会外,南海家电行业协会、南海五金行业协会、南海照明行业协会、南海汽车行业协会的代表也表示,希望在材料和检测方面与研究院开展进一步对接。
组建产业化队伍对接企业
其后,考察团来到广工大数控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该研究院重点围绕半导体、人工智能、机器人、智能装备等核心产业生态,打造了数字化转型服务生态圈,孵化了226家高科技企业,搭建了广东省半导体创新中心等6大省级平台。其中,由南海区科技局牵头、研究院运营管理的南海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引起众多协会代表的兴趣。
“目前有25家科技创新平台登记注册并提供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上线科技成果324项,相信我们现有的创新平台能够帮助企业解决难题。”广工大研究院院长助理兼市场服务部部长吴海波表示,企业可以通过南海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对接各大创新平台的研发成果。
最后一站考察团来到位于仙湖氢谷的仙湖实验室。这是由佛山市政府、武汉理工大学、南海区政府合作共建,以氢能、燃料电池等新能源、新材料国家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致力深耕氢能领域的国家实验室。
“仙湖实验室研发的氨氢融合零碳燃料技术,已经与佛山陶瓷企业展开合作,这项技术特别适用于各类需要燃料的高温制造业,今后还将在交通领域推广,将助推陶瓷建材、铝材等行业逐步实现双碳的目标。”仙湖实验室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推动实验室的研究与市场结合得更加紧密,仙湖科技有限公司应运而生,并组建了一支产业化的队伍,希望与南海的商协会、企业建立常态化的沟通机制。
“我们协会聚集了佛山主要的主机厂和汽配厂商,我们的汽车厂家资源很丰富,希望能跟仙湖实验室有更多合作。”南海汽车行业协会秘书长黄招柳现场抛出合作“橄榄枝”,希望能进一步对接。
在精准对接中擦出合作火花
通过本次考察调研,各协会代表对四大科创平台有了一定的了解,也成功进行了资源对接。其中,南海照明协会已和佛山(华南)新材料研究院和广工大研究院展开了初步的对接与活动合作。
“当前照明行业正需要技术创新来爬坡越坎,今天走访的科创平台对企业的发展有很好的帮助,比如一些光学技术、材料技术和测试中心等,都有合作的潜力和空间。”南海照明行业协会秘书长罗秀明表示,期待后续能为会员企业提供创新技术支撑,也将组织更多企业前来科创平台交流对接。
在走访过程中,一些协会和平台已经擦出合作“火花”。“我们的一家会员企业一直有抛光打磨技术的需求,没想到这次广工大研究院正好有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如今双方约定了进一步对接。”南海区机械行业协会秘书长欧阳满云表示,这次考察调研活动非常接地气,今后将发挥协会的桥梁作用,帮助企业链接更多创新资源。
据悉,根据修订后的《佛山市南海区促进科技企业创新发展扶持办法》,对本地企业购买南海创新平台及其全资子公司技术研发服务的,每家企业每年最高补贴100万元;鼓励创新平台与骨干企业共建高水平研发机构,对创新平台服务企业获认定为省级以上研发机构的,给予创新平台奖励扶持。
南海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庞大的中小企业群体要实现创新驱动,与科创平台对接是最有效的途径之一。“科技创新是南海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的企业要善于用好本地科创平台资源,让创新平台更好地赋能南海产业发展,提升我们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南海区经济促进局副局长杨毅恒表示,此次活动旨在搭建沟通的桥梁,希望大家能推而广之,与其他20多个平台对接,让科技创新在南海更多企业中生根发芽。
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开局稳中有进
全街道GDP超147亿元,同比增长5.1%,增速全区排名第一;第二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4%;批发业销售额同比增长9.8%;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30%……近日,禅城区祖庙街道2022年第一季度经济数据出炉,总体表现亮眼,开局稳中见韧性。
祖庙街道能够实现稳中有进蕴含了哪些发展密码?
2022年一季度,面对更趋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疫情多点频发带来的多重考验,作为佛山中心城区的核心街区,祖庙街道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持续发力推进多个重点项目建设,持续优化产业布局,在土地“存量”中谋求产业“增量”,助力祖庙街道经济承压前行。
GDP增速位于全区之首
祖庙街道作为千年古镇所在地,处于佛山中心城区的核心区位,是禅城全区经济发展的领头羊,在全市的经济发展尤其第三产业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近年来,祖庙街道经济社会在多重压力之下,依然保持稳定上升的态势,地区生产总值(GDP)持续攀升,综合实力逐步增强,2021年祖庙街道经济规模迈上700亿元关口,多项指标呈现两位数增长,产业结构继续优化,市场活力和动力得到释放,发展动能不断变强,经济社会发展的韧性、协调性和稳定性持续增强,经济实力显著提升并且迈上新台阶,成为全市宏观经济表现较好的镇街之一。
在今年第一季度,祖庙街道GDP实现147.01亿元,同比增长5.1%,增速全区排名第一,与市持平,分别高于全国、全省0.3、1.8个百分点,助力全区乃至佛山市经济增长。
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22.28亿元,同比增长10.4%。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124.72亿元,同比增长4.2%,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全市0.2、2.1、0.6个百分点。其中,批发、餐饮和其他服务业表现较好,一季度批发业销售额同比增长9.8%,餐饮业销售额同比增长5.6%。1-2月,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1.4%,分别高于全省、全市1.1、3.9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结构持续优化,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在广湛高铁、佛山地铁三号线等重大交通项目建设带动下,同比增长130.3%;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73.5%,比上年同期提高4.8个百分点。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9.7%。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到,第一季度祖庙街道经济总量稳中有进,工业实现稳健开局,服务业延续恢复态势;固定资产投资结构持续优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民间投资的表现同样优秀;第三产业成为重要支撑,批发行业带动作用明显,生产性服务业增速加快,而生活性消费正在逐步恢复。
产业结构优化提升经济发展韧性
今年以来,祖庙街道抵御了疫情和外围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实现了开门稳。经济发展稳中有进的原因是什么?
第三产业一直是祖庙街道经济的核心,也是受疫情等外围因素影响较大的产业。在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祖庙街道经济发展的韧性,主要表现为三方面:
一是生产性服务业增势较猛。发展高质量的城市经济,必须有高水平的生产性服务业。祖庙街道作为佛山中心城区的核心街区,要承担起发展高质量生产性服务业的责任,从数据来看,祖庙街道1月~2月规模以上服务业营收同比增长11.4%,分别高于全省、全市1.1、3.9个百分点,尤其以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势最为迅猛,同比增长44.68%。主要是法律服务、税务咨询、管理咨询、人力服务、现代物流等专业性服务支撑,这就意味着祖庙街道作为万亿制造业城市的核心街区地位再次受到市场的肯定。
二是新兴产业持续发力。在季华大宗商品交易基地拉动下,批发业保持高质量增长,同比增长9.8%,展现较强拉动力。
三是新型消费需求强烈。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94.47亿元,同比增长1.2%,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额实现25.32亿元,同比增长9.7%。网络购物、智能消费等领域需求不断释放,一季度限额以上企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零售额同比增长55%,智能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限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82倍,可穿戴智能设备限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16%,可见疫情情况下,宅经济、云生活等新消费模式快速兴起。
从固定投资来看,基础设施领域投资持续发力,同比增长130.3%,增速远高于全区。
一方面,依托佛山地铁三号线和广湛高铁发展契机,祖庙街道带动发展配套基础设施。同时,广州至湛江铁路禅城段工程计划以及佛山市城市轨道交通三号线工程计划稳步推进。
另一方面,作为万亿城市之心,祖庙街道具有经济密度大、人口密度大、老旧小区多等特点,为提升城市品质,打造与万亿城市中心城区相匹配的核心街区, 2022年,祖庙街道计划推进市政基础设施项目41个,包括水环境整治、道路建设提升、慢行系统工程、老旧小区提升改造4大方面,总投资约17.37亿元。
总的来看,一季度祖庙街道经济实现了“开门稳”,为全年强劲发展,为GDP突破下一个百亿打牢了基础。同时应看到,国内外发展环境更为复杂严峻,国内疫情多发频发,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并不少。
机遇与挑战交织,动力与压力并存。祖庙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祖庙街道将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持以党建引领,抓好“改”“建”“管”,锻造祖庙铁军,打造城市极核,全力打造魅力古镇、精品街区,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