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站点
> 粤剧《红头巾》成功首演 演绎三水女人“下南洋”的故事
详细内容

粤剧《红头巾》成功首演 演绎三水女人“下南洋”的故事

时间:2020-08-26     人气:1795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admin
概述:筹备3年,易稿10多次,三水女人“下南洋”谋生养家的故事终于“立”上了舞台。8月24日晚,现代粤剧《红头巾》在广东粤剧艺术中心首演。写意的舞台、诗意的氛围中,这群努力拼搏的美丽女性感动了观众。谢幕时,不少观众边鼓掌边落泪。......

      筹备3年,易稿10多次,三水女人“下南洋”谋生养家的故事终于“立”上了舞台。8月24日晚,现代粤剧《红头巾》在广东粤剧艺术中心首演。写意的舞台、诗意的氛围中,这群努力拼搏的美丽女性感动了观众。谢幕时,不少观众边鼓掌边落泪。有观众表示,“这是一部‘红头巾’的史诗,感谢《红头巾》让我了解了这样一段历史。”


《红头巾》剧照

  据悉,该剧将在广东粤剧艺术中心连续上演直至月底,其中,8月25日、28日、29日晚主演为曾小敏、岑海雁、朱红星、唐思果、翟春燕、冼鉴棠;8月30日、31日晚主演为梁晓莹、严金凤、朱晓琪、莫伟英、梁妙婷、冼鉴棠。

  主创阵容强大

  《红头巾》由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广东粤剧院、中共佛山市委宣传部、中共佛山市三水区委宣传部、佛山市三水区文广旅体局联合出品,广东粤剧院演出,入选《广东省文艺创作生产重点选题规划(2018-2021年)》和佛山市委宣传部2019文艺精品扶持项目。

  该剧主创阵容强大。国家一级导演、中国戏剧梅花奖表演艺术家张曼君担任导演,国家一级演员、文华表演奖、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曾小敏担纲主演。

  《红头巾》描述的是上世纪30年代初三水女人卢带好、阿月和阿丽姐妹结群去南洋谋生养家的往事。她们在新加坡戴起“红头巾”做最辛苦的工地工,以柔弱的肩膀挑起了整个家族的生存。故事以倒叙的形式展开。大幕拉开,上世纪80年代初,三水祖庙前街年迈的三水阿婆带好、阿月婆、阿丽婆闲话家常,随着记忆中那首叹歌“一朝捱过云开埋”氤氲开来,三人回忆起当年结伴去南洋的往事……

  剧中,一个“捱”字被反复吟咏,唱出了无数的坚韧和隐忍,希望和憧憬。离乡、思乡、望乡、还乡……惠姐、月姐、带好,各有各的故事。她们是历史上“红头巾”群体的缩影,也是中华民族朴实勤劳特质的象征。

  饰演女一号“带好”的曾小敏是佛山三水人。首演结束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她表示:“我的太祖母也是红头巾,这个戏对于我来说更有着特别的感情,红头巾自尊、自爱、自立、自强的精神是中国人民的优良品格,是中国精神在世界的一种展示和认可。”

  “剧中主人公‘带好’这个名字,把某种启示、某种担当奇妙地组合在一起,亲切地给予了集体的文化认知。”该剧导演张曼君表示:“她们唯一的念想就是给家人带来好,给子孙带来好,给那个生她养她的土地带来好,给这个国家带来好!这应该是粤剧创演《红头巾》人格之美、精神之美的一个最好的诠释”。

  观众眼泛泪光鼓掌叫好

  《红头巾》写意的舞美,将舞台打造出充满诗意的、抒情的氛围,让观众在看戏听戏的同时,很自然地、感同身受地融入人物所处的环境中。此外,《红头巾》还大胆运用创新手法,除了粤剧传统的唱腔和身段,还结合了西方音乐剧的现代舞和摇滚说唱等不同的艺术元素,特别是“船底舱”“建筑工地”“走难”等一系列的女性群体舞蹈,让人感受到澎湃的情感表达,再结合独有浓郁粤味的粤剧唱腔,让观众在享受粤剧传统艺术表演的同时有了更现代、更多元的感官感受,耳目为之一新。

  “红头巾”之美,在一众粤剧名家的精彩演绎下跃然台上。谢幕时很多观众眼泛泪光鼓掌叫好。一位从佛山三水专程赶来的观众说:“红头巾就是我们三水特有历史现象,红头巾的故事太感人了!这个戏让我真正体会到女性是多么的伟大!我一定更加珍惜现在美好的生活,也教育我的小孩一定要尊敬那些为了祖国和家人努力拼搏的女性。”

  “故事让人心酸,但又充满了诗意。舞台很漂亮,简约的水线、锅耳墙背景体现了岭南特色。”广州观众章女士说,“印象很深的是在去南洋的船底舱里,女孩们看到大海上空的一颗孤星,一只离群的小鸟,对于离家万里海上漂了7天7夜的女孩来说,这些意象都充满了象征意义。”

(声明: 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