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城荔枝登上央视《新闻直播间》
7月2日上午,央视《新闻直播间》以“广东广州晚熟荔枝进入集中采摘期”为题,报道了增城区在荔枝保鲜、跨省合作销售荔枝等方面的做法,充分展示了增城区荔枝产业发展。
据央视报道,在增城区仙村镇的果园内上千亩晚熟荔枝——仙进奉已进入集中采摘期。仙进奉口感清甜,带有蜜香。近日来,广州天气炎热,荔枝从树上采摘下来时,从果皮到果核几乎都是热的。增城果农会将荔枝先运送至温度在10摄氏度左右的“田间小站”进行“预冷”,有效降低生物活性及各类酶的活性,使荔枝的保鲜期延长3-4天。此外,园区内不少工人忙着采摘荔枝,新鲜的荔枝入库后就会迅速装车运输,以冷链配送的方式运往全国各地。有不少山东采购商采购数目大,2019年广东和山东签订了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建设合作框架协议,两省优质农产品保持交互。山东省内就有两处大湾区菜篮子配送中心,得以让荔枝直产直购。增城荔枝采摘运输后当晚就能到达山东,次日即在山东大型商超进行售卖,实现从枝头到消费者舌尖不超过24小时。
据了解,增城荔枝种植面积19.7万亩,栽培品种70多个,预计2023年总产量约4.8万吨,其中特优和优质品种31个,面积达16万亩。为推动荔枝产业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增城注重品种培优,通过选育、引进、改造等措施,实施“优果”战略,逐步引导果农把品种差、效益低的品种进行优化,达到增加产量及提高产品质量的效果;专注品质提升,全面深化院地合作,强化荔枝果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以及不定期派出专家对果农进行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聚焦品牌打造,通过文化底蕴与品牌打造相辅相成,不断提高增城荔枝的品牌影响力及文化宣传力;实施标准化生产,推动省级仙进奉荔枝产业园扩园拓面,实施荔枝“土特产”区域布局,将荔枝“土特产”升级为“大产业”,带动增城农民增收致富。
日前,由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广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首届地理标志产品广货手信节在广州市北京路举行,经专家评审和网络投票,增城区地理标志产品增城丝苗米、增城荔枝强势霸榜,位列十大“广货手信”前二。那么,增城丝苗米、增城荔枝有何魅力能双双位列前茅呢?
近年来,增城将农业品牌化建设放在重要位置,重点围绕“一个路径 两个目标 六个环节”发力,即以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国家农村产业融合示范园为目标,加快实施品牌强农战略,全力打造广东省丝苗米全产业链示范区,抓好抓牢种业、种植、加工、流通、品牌、农文旅融合六个环节,全力推动增城丝苗米、增城荔枝等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做好“土特产”文章。
“一粒米”“一颗果”的独特魅力
增城丝苗米素有“米中碧玉”“饭中佳品”等美誉,外观长粒形,细长苗条,晶莹如玉,且口感极佳。其原产于朱村街白水山栖云寺旧址,栽培历史超500年。在这片拥有悠久历史文化底蕴的沃土上,增城区抓好省级丝苗米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致力于培育优质丝苗米品种。目前,累计培育优质丝苗米品种30多个,全区已注册丝苗米商标72个,培育出“挂荔牌”“泰稷牌”等省市著名商标、名牌产品。
其中,在手信节亮相的是由增城区新塘粮食管理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塘粮食公司”)培育的“挂荔牌”增城丝苗米礼盒。4公斤的礼盒包装不仅美观且方便携带。同时,增城丝苗米的优良品质得到了专家评审的一致认可。
在本届手信节众多产品中,增城荔枝仙进奉表现格外亮眼,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喜爱。仙进奉荔枝果色鲜艳,果实皮厚,荔枝成熟之后,在树上挂果保鲜的时间长达25天,还自带淡淡的清香,是近年来增城荔枝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中的佼佼者。
作为近两年备受热捧的名贵品种,增城区大力建设增城仙进奉荔枝现代农业产业园,尤其注重对仙进奉的培优提质。在选育推广优质荔枝改良品种的同时,采用统一的技术规范和标准,保障荔枝产量,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全产业链赋能增城丝苗米品牌增值
作为增城丝苗米原产地、全国优质丝苗米主要产区之一,增城致力于打造自己的当家品种,选育的“增科新选丝苗1号”成为农业农村部授权品种。同时,大力推广野生稻复种,与省农科院研究共建丝苗米野生稻复种繁育基地,以培育更多的当家品种。
近年来,增城引入北大荒、天禾等专业公司和种植大户进行种植,打造建设面积近万亩的连片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增城丝苗米种植示范基地,并通过建设现代育秧工厂进行集中、统一育秧,用打造5G智慧平台等数字和智慧手段科学管控,精准用药施肥,实现绿色低碳种植,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促进丝苗米提质增产。
增城还创新销售模式,利用“产地+销地”“线上+线下”渠道,推动农产品高效流通,变农产品为“礼品”。
为提高增城丝苗米的品牌知名度、影响力和美誉度,增城通过举办一系列线上线下营销推广活动,擦亮增城丝苗米金字招牌。
“四张牌”助力增城荔枝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增城荔枝产业在增城区委、区政府和各职能部门的努力下,因地制宜、发挥优势,打好产业、市场、科技、文化“四张牌”,擦亮增城荔枝品牌,全力推进荔枝产业高质量发展。
据了解,增城荔枝现有种植面积19.7万亩,栽培品种70多个。增城区从“品种培优”上下功夫,通过实施“优果”战略,达到增产提质的效果。2011年、2018年分别选育审定仙进奉、北园绿2个特优荔枝新品种,入选广东省荔枝产业联盟十大主推品种。仙进奉作为首个通过广东省品种审定的迟熟特优荔枝新品种,连续8年入选省市农业主导品种,全国荔枝产区都争相引种,全国推广面积超过15万亩,是近年来审定荔枝新品种推广面积最大、效益最好的品种。扶持连片100亩(含)以上高接换种或扩种仙进奉荔枝,目前全区仙进奉种植面积达到2.6万亩。
增城荔枝栽培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通过“文化”“品牌”相融合,不断提高增城荔枝的品牌影响力及文化宣传力。2018年“增城荔枝”“增城挂绿荔枝”“增城桂味荔枝”“增城糯米糍荔枝”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增城荔枝入选广东省名特优新农产品。
近年来,增城全力推进荔枝产业高质量发展,将仙进奉荔枝作为主导品种,大力推动省级仙进奉荔枝产业园扩园拓面,实行“一园多区”发展模式,全面推行“一控两减三基本”,推进荔枝生产规模化、标准化,实现区域联动发展,2022年产业园总产值达6.82亿元,联农带农2725户,农民人均收入38046元,高出全区平均水平21%。
走进宁西街石迳村,干净整洁的村道两旁,一栋栋两三层高的楼房随处可见。住楼房原本是一件开心的事,但近年来,村民却遇到了烦心事——自来水水压不稳定,二三楼经常断水。
“现在不用担心啦,即便一楼用水,楼上照样也能保障水压水量,实在很方便。”随着农村供水改造工程完工并实现通水,石迳村村民梁叔点赞说道。
开展农村供水改造工程是增城区今年十件民生实事中“提升乡村宜居水平”的一项重要工作。记者从区水务局获悉,截至目前,全区已完成30个农村供水改造工程(总共35个),完成率为85.7%。
新建供水管网362公里 惠及村民超7万人
梁叔告诉记者,他一直生活在村里,经历过自家挖井打水、铺设管网引水再到如今市政供水的过程。这也是增城村民用水变化的真实写照。
增城区农村地域面积广阔,北部山区地形复杂且住户较为分散,普及市政自来水供水存在较大困难。2014年以前,增城区通过第一、二轮农村供水改造工程,实现了农村集中供水的100%覆盖,初步解决了村民的饮用水问题。
然而,与市政供水相比,农村集中供水点的水源多为山泉水或地下水,普遍无完善的消毒处理设施,难以达到乡村振兴工作关于生活饮用水水质合格率90%的要求。
为努力构建农村供水新格局,基本实现“规模化发展、标准化建设、一体化管理、专业化运作、智慧化服务”农村供水体系,增城区于2019年全面启动第三轮农村供水改造工作,总投资约22.54亿元,计划2023年全面完成,受益人口60万人。其中,今年计划开展35个农村供水改造工程,总投资约4.39亿元,修建供水管网约400公里,已纳入2023年十件民生实事,惠及人口约8.89万人。
截至目前,已完成30个农村供水改造工程,具体为中新镇17个行政村、仙村镇5个行政村、宁西街8个行政村,新建供水管网362公里,惠及村民超7万人。
“一户一表” 全面实施同网同价
此轮农村供水改造意在将城镇供水管网向农村延伸,更新改造或重建原有老旧质量差、漏损率大的农村集中供水设施,确保农村饮水水质合格率提升至100%。
改造前,增城农村供水管网一般使用易老化、易渗漏、易影响水质的PVC管材,各行政村多为总表供水,总表后管网漏损率高达30%。改造后的管网改为使用年限不低于50年的新型管材,能有效减少供水管网跑冒滴漏现象,供水管网漏损率低于5%。
改造完成后,不管是市政供水或是农村集中供水,均全面实施“一户一表,抄表到户”模式,并采用远程传输智能水表,由供水单位统一管理,实现同网同价,供水城乡一体化,提高管理效率、规范水费征收工作,有效提升村民节约用水意识。
“这里没有吱吱吱的声音,说明附近地下管道没有漏水情况。” 在石迳村,东进供水有限公司宁西服务站的巡检人员撬开井盖,将1米多长的听音杆一端放在水管表面,双手握住另一端,耳朵紧贴上去,判断水管是否漏水。这是该公司日常巡查的一项重要工作,全面提升农村饮水水质。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