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珠双拥驿站探索为军服务新路径——重在“餐欲”,提升官兵“胃动力”
鱼香肉丝、药膳蒸鸡、椒盐大虾、鲜味肉片汤……一道道营养均衡、色香味俱全的精美菜品被摆上餐桌。这是海珠区双拥驿站——融通旅发广州华海宾馆为驻区某部队专门举办的烹饪培训班现场,参训官兵运用所学,切丝滑刀、蒸馏炖焖、煎炒烹炸,积极展现培训成果,赢得在场人员赞许好评。
突出实用性 打造培训“多元菜单”
“我们通过前期调研,了解了官兵在烹饪技能上的自身情况和和实际需求,精心制定了培训方案,设计了培训课程,希望通过有针对性、实用性的培训,让参训官兵真正能学有所获、学有所成、学有所用。”旅发广州华海宾馆负责人介绍。
宾馆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相统一,为参训官兵精心准备了丰富多彩、实用性强的多元化学习“菜单”,通过理论知识学习、实用技巧应用、实践操作交流等内容,帮助参训官兵提升烹饪技能,力求实现切菜有“形”、烹制有“色”、搭配有“味”。
突出针对性 打造培训“特色菜单”
“我是水兵,出海一待就是好几个月。蔬菜保鲜期短、品种又比较单一,希望能学会如何能荤素搭配和一种食材多样做法,让战友们吃上可口的饭菜。”一名参训士兵说。
为满足参训官兵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宾馆将“要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培训理念贯穿全过程,为学员量身定制了灵活多样、针对性强的特色化学习“菜单”,按照学员的“点餐”,开展个性化、差异化、精准化教学,帮助他们进一步提升技能水平,达到最优学习效果。
突出操作性 打造培训“精品菜单”
“‘舌尖上’的保障也要适应新时代的需要。如今的年轻人对饮食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消除官兵的味觉疲劳,吃出幸福感来,是我们迎面碰上的一个挑战,此次培训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一直困扰我们的难题。”驻区某部队负责人表示。
为高标准满足官兵对伙食的保障需求,宾馆抽调经验丰富的掌勺大厨任带班教员,进行“面对面”讲授和“手把手”传授,为参训官兵精心配置了覆盖面广、专业性强的精品化学习“菜单”,针对重难点问题和薄弱环节逐一进行细致帮教。在教员的悉心指导下,参训官兵很快掌握了“粗菜细作、细菜精作、精菜妙作”的烹饪技能,制作出一道道色香味美的“作品”。
“培训中我学习了烹饪理论,也掌握了烹调技巧,确实很有收获。回去我要为战友们烹饪出营养健康的美味佳肴。”一名参训士兵自豪地说道。
海珠区“双拥驿站”是由海珠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和融通旅发广州华海宾馆联手打造,专门针对军人军属、退役军人和优抚对象提供餐宿接待保障,倾力为他们打造了社会化拥军的温馨港湾。
下一步,海珠区双拥驿站将继续探索为军服务新路径,持续为部队送培训、送技能、送服务,积极为部队做实事、解难题,将暖心事办到官兵心坎上。

日前,增城上半年经济数据出炉,增城以地区生产总值(GDP)8.6%的增速位列全市第一。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战场,今年以来,我区各镇街各扬所长、各展所能,聚焦征地拆迁、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等重点工作,全力夯实经济高质量发展根基,奋力当好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宁西街
今年是全力拼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年。宁西街上下一心、团结一致,紧盯征地拆迁、项目建设、服务企业三大重点,全力以赴抢抓机遇,推动宁西经济高质量发展。今年上半年,全街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546.46亿元,同比增长13.02%;固定资产投资77.2亿元,同比增长9.32%;限上批发业销售额5793.24亿元,同比增长73.1%。
众志成城、精准施策,全力打好征地拆迁攻坚战
紧紧围绕土地要素保障这个第一任务,全员参与,责任到户,比学赶超,强力推进征拆工作。开发区核心区的14年征拆历史基本结束,宁西园区已完成协议签订,正在清表,今年上半年累计支付征拆资金约4.57亿元。
专注重点、用心服务,全力打好经济增长主动战
宁西街以产业筹建、工业投资等专班为着力点,加快重点平台、重点项目建设,实行“周调度月考核”,主要领导总统筹,分管领导当项目经理,部门负责人当施工队长,项目为作业面,兵团突击、协同作战、包干到底,做好重点项目动工建设的全要素保障。今年上半年,该街核心区平台产业项目共81项,完成投资43.72亿元,年度计划完成率109.3%;宁西园区产业项目共25项,完成投资3.99亿元,年度计划完成率66.5%。坚持“项目为王”理念,瞄准智能家居、汽车零配件等本土特色产业,精准招商,全力做好延链补链强链,通过中诺、中矿、益众等供应链平台拉动工业服务业等项目入驻。截至目前,招商项目完成新洽谈入库62个,完成率163%。
守正创新、亲清同行,全力打好优化营商环境持久战
完善领导挂点联系服务重点企业制度,主动走访、对接企业约170家次。精心制作《致企业的一封信》,向企业公开承诺、亮诺,为企业纾困解忧。成功举办“相聚宁西 拥抱未来”企业家沙龙、“物流惠百企”推介会、宁西商会研讨会等活动,主动搭建企业家交流分享平台,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辐射带动辖区企业高质量发展内循环。
仙村镇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推动全面深化改革走深走实,落实“百千万工程”部署要求,激发生产力和创造活力,加快绿美仙村生态建设,奋力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跃上新水平。上半年,仙村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同比增长3.92%,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累计完成投资同比增长38.8%,全镇税收同比增长38.75%,为顺利实现全年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今年以来,仙村镇积极融入广州东部中心顶层设计,以村镇工业集聚区 “工改工”为抓手,依托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仙村园区重大发展平台,紧紧围绕“百千万工程”任务,不断发挥土地资源与产业载体丰富的空间优势。上半年共完成新征地1966.795亩,土地清表1759.965亩,场地平整面积564亩,房屋征拆建筑面积约16万平方米,已完成土地出让281亩,完成征拆资金支付2.79亿元,顺利完成上半年土地收储任务。
优化提升“产业图谱”和“招商地图”
着力引进一批符合该镇产业定位需要、带动力强的优质重大项目,万洋科技城、天业冷链项目已开工建设,全力做好广汽部件、华新等8个产业项目全周期服务工作。今年以来新洽谈项目入库任务数12个,完成率92.31%,签约项目7个,完成率233.33%;注册项目6个;完成率150%。
坚持制造业立镇
仙村镇坚持制造业立镇,瞄准汽车零部件全产业链条,发力“工改工”,通过盘活低效用地、优化产业升级、增加投资等,使土地出让、工业投资、固定投资、税收总额等均有大幅增长,力争打造工业类专业镇的增城模式。
持续推进乡村振兴赋能富民兴村
持续推进乡村振兴赋能富民兴村,做大做强仙进奉荔枝产业。仙村镇协同组织召开广州市、镇荔枝营销会、开展电商直播公益课堂等,力争实现荔枝市场营销开门红。2023年仙进奉种植面积为6099亩,亩产约864斤/亩,产量约2716.9吨,产值达2.28亿元,同比增长2.24%。
今年以来,新塘镇按照省委“1310”部署要求,在区委、区政府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以扎实举措全面推进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奋力打造东部中心活力城区、千亿级制造业强镇,经济发展等各项工作取得新突破。截至6月底,新塘镇规上工业产值累计完成约127亿元,同比增长2.54%;固定资产投资完成约88亿元,工业投资完成近13亿元。
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立镇
聚焦转型升级、产业布局两大抓手,推进牛仔产业园项目与区城投集团达成合作意向并形成初步投资计划,新支持5个“工改工”项目正式落地;通过实行领导班子“两化一式”(常态化、精准化、妈妈式)服务企业制度,运用订单帮扶、技术帮扶、资源帮扶、客源帮扶措施,最大限度释放市场主体活力。
坚持项目为王、落地至上
7个省、市、区重点项目上半年完成投资约11亿元;推动鸿凯智能产业项目“五证联发”,实现“拿地即开工”“开工即纳统”;纳米中心项目进入建设勘探前期阶段,合沣建材项目如期建成运营,项目筹建工作提速提质。
坚持全员招商、服务优先
开展“东部枢纽育新机 满塘潋滟迎商来”主题系列招商活动,招商引资新洽谈入库项目31个,注册项目8个,协议投资总额约16亿元,协议年产值或营收近23亿元;商务楼宇招商新增进驻企业529家。
坚持要素先行、强化保障
抽调骨干、组建专班,全力开展征地拆迁攻坚行动,千方百计做好土地整备工作,上半年共完成征地约354亩,全力保障项目落地和实施。
永宁街
今年以来,永宁街坚决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坚持高质量发展主题主线,紧紧围绕年初制定的目标任务,集中精力拼经济、抢速度、谋发展,以“快严实”的作风大干、快干、苦干、实干,全面提振市场信心、社会信心,通过扎实推进重点项目、持续深化企业服务等措施,凝心聚力推动永宁经济运行整体好转、社会大局安全稳定,经济指标稳步上升,经济发展稳中向好,永宁街经济事业踏上高质量发展道路。
扎实推进各个重点项目建设
今年上半年,永宁街扎实推进各个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华南硅氟、冠荟、五羊-本田摩托车项目配套工程四期、美宇新新大道等“工改工”项目;扎实推进“攻城拔寨”项目建设,年度完成率56.3%,超出时序进度6.3个百分点。同时,积极推动农业龙头、永晟新材料、骏誉金融、豪进领汇等项目动工、施工,强力督促广明、漫鱼、羊城晚报等项目竣工投产。
持续深化企业服务工作
永宁街还持续深化企业服务工作,将企业服务联络员制度常态化,贯彻落实领导挂点联系服务重点企业(项目)工作方案。上半年,累计走访企业并开展服务118家次。对企业(项目)反馈问题和诉求,永宁街多部门联动协调研究,形成督办机制,切实解决企业实际困难,实现政企同频共振、互利共赢;持续加大纳统工作力度,对辖区318家调查单位进行实地走访或电话访问调查,确保统计数据在统计信息的采集范围和内容含量上的真实完整。
今年以来,中新镇着力推动广州东部公铁联运枢纽片区、中新科技园重点平台产业招商,强化项目筹建,走访对接企业,以妈妈式服务推动项目落地,帮助企业加快发展,共同推动中新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据统计,上半年,中新镇完成工业投资6.88亿元,同比增长20倍。
高标准推动重大平台提质赋能
立足“三城两区”优越地理位置,依托增城西站,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机遇,加快推进广州东部公铁联运枢纽、中新科技园等重大发展平台建设,强化用地保障,按时保质完成征迁任务,为希音、中驰车福等优质产业项目腾出高质量发展“新空间”。
多措并举加强招商引资
今年以来,通过实地考察、座谈交流和外出招商宣传等形式,共开展招商活动约40次,成功引进、签约、注册一批项目,投资总额超26.9亿元,完成率117.17%。同时,依托公铁联运平台,大力推动交通枢纽公司上下游配套产业、润城、中南高科园区入驻企业等近30家企业在中新镇注册独立法人公司,共同为辖区经济作贡献。
用心用情助企纾困
加强企业走访,着力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等方面的突出问题,支持企业做大做强。例如,积极对接相关经济部门以及项目方,及时做好跟踪服务,推动中新公司、希美克等项目增资扩产。积极为辖区企业链接本地资源,打通企业发展内循环,助力企业发展走上快车道,其中福恒嘉邦、世达橡塑、慧谷功能材料等公司业绩大幅增长超150%。
此外,中新镇还积极盘活12个村级工业园,建立村级工业园用地底册。发动场地受限的企业积极参与“工改工”或引导其入园区发展,确保原有的优质企业能留在中新深耕中新。联合区属国企,科学规划乌石村产业园区“工改工”试点申报。
近日,2023第十届中国广州国际海事贸易展览会在广州琶洲保利世贸博览馆举办,市工信局一级调研员(市管)粟新辉出席展会开幕式。
广州国际海事贸易展览会是亚洲地区重要的海事盛会之一,本届展览会由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中国造船工业学会主办,广东省船舶工业协会、广东造船工程学会等多家机构协办,共邀请来自多个国家地区的300多家企业联合参展,重点展示修造船、海洋工程、港口、海洋渔业、水上客运、游艇、邮轮、深海养殖、远洋渔业、海上风电、航运等领域的产品技术和服务,是2023年大湾区海事界最大的行业聚会。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