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LNG应急调峰气源站配套码头工程顺利通过竣工验收
2023年8月1日,广州LNG应急调峰气源站配套码头工程顺利通过竣工验收。该配套码头新建1座LNG专用码头,可靠泊舱容3—14.7万m³LNG船舶,配套建设护岸加固工程、取排水口工程,码头泊位长度330m,设计年通过能力100万吨,实际总投资为5.76亿元。
广州LNG应急调峰气源站配套码头工程是省、市两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短板”重点项目、“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重点项目、广州市“攻城拔寨”重点工程,是保障广州市天然气供应的重大民生项目。该配套码头的建成将进一步提升广州市天然气储气调峰和应急安保供应能力,为广州能源供应和迎峰度夏电力保供奠定坚实的基础,对于广州市优化能源结构、改善环境质量、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下一步,市港务局将联合相关部门加快推进广州LNG应急调峰气源站配套码头港口经营许可,指导企业做好船舶通航靠泊协调准备,加快推动LNG配套码头投产运营,带动LNG相关产业可持续发展,为粤港澳大湾区提供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保障。
8月3日,中新广州知识城(以下简称“知识城”)里,迎来一批特殊的代言人:
九龙湖畔,8岁的陈志行遥控一架飞艇模型穿越水上迷宫,体验九龙湖的自然风光与滨水魅力。
广州泰和肿瘤医院,50多岁的郗建新近距离接触全球领先的“肿瘤大杀器”质子治疗系统,高达18.5米、重达220吨的旋转治疗机架,蔚为壮观。
这是由中新广州知识城开发建设办公室组织的“创新大道看创新”媒体亲子体验营暨知识城第一届短视频大赛开场一幕,近百名媒体记者及其家属走进知识城,传播这座新城的成长故事。
要做好知识城的代言人、记录者和传播者,首先要了解这里的一草一木、岁月更迭。
这里有历史厚重的馈赠,在九龙湖的中心,存在目前岭南地区考古发现窑穴数量最多、规模最大、堆积最丰富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陂头岭遗址,将广州的文明历史追溯至4500年前。
这里有现代化的创新产业,在创新大道上,以百济神州、粤芯半导体、小鹏汽车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在如火如荼地发展。
这里也有宜业宜居的生活环境,广州新侨学校、华师附中、广州泰和肿瘤医院等国际一流水准的服务配套遍地开花,能随时感受“推窗见绿、出门见景”带来的幸福感。
从区域空间品质、城市功能支撑、产业规模和质量三个维度来看,中新广州知识城已然是一座不折不扣的“城市”。用现代城市的思维来观察知识城,我们可以看到一座宜居、宜业、宜游现代化新城的蓄力蝶变。
气质之变
九龙湖畔,绵延的绿草坪,是何佳玥的心之所向。跨越近百公里,从广州老城区到知识新城,来一场记录、传播之旅,何佳玥此行爱上了这里的新城面貌。
创新大道上,推窗见绿,出门见景,随时感受到宜居宜业的生活氛围,这源于知识城规划在城市品质上的精耕细作。
知识城的规划建设,全面融入新加坡元素,建设15公里风雨连廊,全面推广屋顶绿化、垂直绿化,建成33.8公里花廊、35公里绿道,打造迳下花开、莲塘古村等特色生态景观,塑造“有山有水有风光、生产生活有生态”的高品质城市,彰显以人为本的城市情怀。
驱车沿创新大道往北,一眼望去,便是已突破“百米大关”的知识塔,在环九龙湖总部核心经济带,地标建筑布局一览无余,知识城的重点科创项目在这里蓄势崛起:
7月,中国纳米谷二期项目、国际领军人才集聚区二期开园,城市科技馆正式开工,知识城创新滨水公园对公众开放。
9月,华附知识城校区将迎来第一批学生,广州新侨学校二期国内高中将招生开学,一同为知识城优质基础教育扩容。
环湖周边的文化塔、智荟塔、金融塔、生物塔、国际会议中心、城市科技馆、国际人才中心、国际商业中心等8个项目将加快开工、加快建设。
从阡陌之地到现代之城,知识城的发展历程是广东省、广州市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一个生动缩影。十三年来,知识城历经战略构想、起步成长、提质升级、高速发展,以规模之变推动城市气质之变:
规划面积从123平方公里扩容至232平方公里,规划人口扩张至100万人,从阡陌之地成为现代新城。
布局42家科研平台、6所研究生院、475个海内外顶尖项目,构建国际一流创新生态。
形成“五横五纵”路网格局,规划建设8条轨道交通、7条高速公路、7条城市快速路,一小时可达粤港澳大湾区主要城市。
知识产权服务园、凤凰谷海归中心、会元学校、城南邻里中心、广州实验中学等产业配套与民生配套日臻完善,打造宜业宜居的幸福新城。
中新广州知识城开发建设办公室副主任黄伟坚表示,知识城将更加强调城市品质和功能创造,加快打造职住平衡、产城融合、交通便捷、生态宜居的国际化知识社区,为知识创造、创新驱动和开放合作等高质量发展提供高品质空间。
知识之城
走在知识城慈济路上,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黄埔院区、广州泰和肿瘤医院、皇家丽肿瘤医院共同形成“三院一体”的广州国际肿瘤医学中心,为全国乃至全球患者提供差异化癌症诊疗高端服务。
对于广州泰和肿瘤医院院长钱朝南来说,这里是他参与打造属于中国本土高精尖医疗产业的广阔平台。
2012年,广州泰和肿瘤医院落子慈济路时,这里还是一座荒山,来到这里必须经过当时还是泥土路的九龙大道。如今,九龙大道已是一条聚集创新要素的宽敞主干道,而原来的荒山,也成为一座总投资预算超过30亿元的三级肿瘤专科医院,明亮宽敞、整洁干净的环境让人备感安心,便捷又舒适的单人病房最大限度地降低交叉感染率。
2021年,随着华南恶性肿瘤防治全国重点实验室的启用,广州国际肿瘤医学中心的运营开业,腾飞园生物医药科技产业氛围形成并日渐浓厚。目前,广州腾飞园已建成为知识城内以生物医药产业为主导、带动智能科技、教育等产业发展于一体的国际化综合型产业园,为知识城带来雄厚软件支撑。
在知识城,人们不仅可以享受前沿高端的“软服务”,由政产学研多方主体互动与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也为这里的人才打造了完整的科研成果转化链条“硬支撑”,让“知识”之树不断深扎。
作为全国唯一经国务院批准的开展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综合改革试验的区域,知识城集结了广州知识产权法院、审协广东中心、中国(广东)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中新国际知识产权创新服务中心等各类知识产权机构百余家。
2011年,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广东中心(下称“审协广东中心”)落户知识城,主要履行发明专利审查和知识产权服务两大职能,为提升知识产权创造水平、增强实体经济核心竞争力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编织知识产权强力“保护网”,实现企业发展“撑杆跳”。如今,审协广东中心已有员工近2000名,审查员研究生以上学历占比90%以上,已形成一支全面覆盖机械、电学、通信、医药、化学、光电、材料等各个专业技术领域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为高质量专利审查和高水平创新服务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在创新大道一侧,以环九龙湖总部经济带为“核”,知识塔、智荟塔、城市科技馆、国际会议中心等标志性建筑依次铺开,一座环山绕水、独具特色的“山水创新之城”呼之欲出。南北分布形成两个片区副中心,枫下副中心强化生产服务业布局,打造全链条芯片智造产业集聚区;新龙副中心强化知识研发服务布局,打造服务创新经济的活力宜居家园。
以城兴产
走进审协广东中心普法基地,这里是专利发明的审查枢纽,不仅记录了许多知识城的创新故事,也正书写着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崭新篇章。
在腾飞园,感受中新合作产业发展的蓬勃生机;到华南恶性肿瘤防治全国重点实验室,向国内顶尖科研人员学习生物知识、亲身参与实验,萌发对科研创新的兴趣。
在广州泰和肿瘤医院,可以近距离接触全球领先的“肿瘤大杀器”质子治疗系统,深入了解知识城坚实的医疗科技力量保障。
有了创新的“软土壤”与“硬支撑”,科学技术、知识产权等创新要素高度集聚,成为激发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创新活力的黄金之路。
建城伊始,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布局已定,“筑巢”方能“引凤”,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纷至沓来。
目前,知识城已引进百济神州、诺诚健华、GE—龙沙、康方生物等创新制药项目40多个;集聚粤芯半导体、深南电路等集成电路产业上下游企业超80家,多项核心技术实现国内零的突破;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已落地小鹏汽车智造基地、百度Apollo全球首个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平台等项目……
“广州知识城正从产业新区迈向综合增长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委员会秘书长、广州市城市规划协会会长潘安曾表示,“宜游”是知识城的一大特点,这里“三山相拥,城景交融”,适合工作、生活,也是面向全球、大湾区游客的乐园。
满足好人才的需求,才能真正吸引全球人才聚集知识城,进而实现“产业兴城”。如今,近30名战略科学家、1300多名高层次人才选择在知识城安家落户,超1000家前沿科技的企业选择在知识城创新创业,合力繁荣知识城创新产业“朋友圈”。
如今的知识城,全球顶尖生物制药产业集群已雏形初现,全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第三极承载区蓬勃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按下规模化“加速键”,加速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生物医药、智能制造、湾区半导体产业园、科教创新园等7大组团式空间布局在创新大道上基本成形,形成从南到北优势互补、多点开花的高质量发展格局。
(孙梦依、赖晓璇、徐洁芹)
近日,按照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安排,市财政局组织召开调研成果交流会。局党组书记、局长姚露主持会议,市委第五巡回指导组到会指导,局领导班子成员参加会议,相关处室和局属单位负责人列席。
会上,班子成员汇报交流了各自领题开展调研的情况和成果,严肃认真开展了正面、反面典型案例剖析,局党组书记、局长姚露作小结讲话。
会议指出,市财政局的调研工作紧紧围绕主题教育“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坚持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真调深研解难题,研以致用促发展,形成了多样化、特色化的调研成果,打造了一系列财政调研工作服务广州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是通过开展小切口的大调研,进一步提高了服务大局能力,财政保障支撑高质量发展效能更加彰显。二是通过开展沉下去的深调研,进一步提高了民生保障能力,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成效更加显著。三是通过开展前瞻性的新调研,进一步提高了思近谋远能力,研究新举措应对新情况新问题思考更加深入。四是通过开展制度化的常调研,进一步提高了组织治理能力,推动常态化长效化的工作机制更加完善。
会议要求,下一步要坚持目标导向,继续在察实情、出实招、求实效上下功夫,把工作抓实、基础打实、步子迈实,认真做好调查研究的“后半篇”文章。一是进一步做好调研深化文章。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要研究透彻,深挖根源,找到有效的解决思路和办法。对短期能够解决的问题,立行立改、马上就办;对一时难以解决、需要持续推进的,紧盯不放,一抓到底。二是进一步做好措施优化文章。要进一步深研细究,多角度思考、多层次比较,精准分析研判问题的实质,拿出最佳解决方案,确保措施符合实际、落地见效。既努力出活,更追求出彩;既保证完成任务,更追求工作质量。三是进一步做好成果转化文章。完善调研成果转化清单,将成功做法经验化、分散探索系统化、有效措施制度化,推动调查研究成果转化为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实际成效,转化为防范化解风险的实际成效,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效。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