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中国锦鲤幼鱼大赛在南海狮山开幕
3月16日,“统一杯”第二届中国锦鲤幼鱼大赛在南海狮山正式开赛。当日大赛开幕式在狮山南国桃园枫丹白露酒店举行。
搭建平台
助力中国锦鲤走向世界
本次大赛由中国渔业协会锦鲤分会、休闲垂钓协会锦鲤爱好家分会、全国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观赏鱼分技术委员会、广东省锦鲤协会和佛山市锦鲤协会主办,广东省农业农村厅、佛山市农业农村局、佛山市南海区农业农村局、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人民政府协办。活动吸引了来自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越南等国家以及中国香港地区、中国台湾地区及来自全国多地的嘉宾参与赛事。
开幕式上,嘉宾为醒狮点睛,众人观看了醒狮表演。中国休闲垂钓协会,中国渔业协会、锦鲤协会,佛山市、区、镇以及相关职能部门领导出席了大赛开幕式。
规模宏大
获奖幼鱼将于3月17日全天展示
比赛现场,一条条形态各异、颜色鲜艳的锦鲤,或体型健壮、或轻盈灵动……每一条锦鲤都使尽浑身解数,展现着“力与美”,为全国各地锦鲤爱好者和市民朋友奉上一场精彩绝伦的视觉盛宴,惊艳八方。
据了解,本次大赛吸引了来自全国近100家锦鲤业者报名参加,报名参赛锦鲤数量超过3000尾。此外,本次大赛组委会还邀请了锦鲤业界专业人士共55人担任本次大赛评审员,并根据参赛锦鲤长度及颜色特征划分了12个部别3个大类,共设置奖项196个。获奖的幼鱼将于3月17日全天展示,并免费对外开放参观。
原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站长、中国休闲垂钓协会会长魏宝振发言称,本次大赛汇聚了国内外锦鲤界的众多业者,大赛在“中国锦鲤名城”佛山举行,意义重大。正所谓少年强则中国强,提高锦鲤品质、推动锦鲤发展,也要从幼鱼着手。大赛有利于做大做强锦鲤产业,为中国锦鲤提升国际竞争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佛山市锦鲤协会会长周团章表示,希望通过举办第二届“中国锦鲤幼鱼大赛”,能吸引来自全国乃至全球的顶级锦鲤业者、专家、爱好者以及产业链相关单位到佛山南海交流沟通;也希望通过比赛逐渐将南海打造成中国锦鲤产业聚集地和交易中心,不断吸引锦鲤产业人才、资源优质品种到南海来,不断擦亮佛山市“中国锦鲤名城”这一新名片。
多方参与
打响佛山城市品牌
本届中国锦鲤幼鱼大赛裁判长周学勇称,本届赛事参赛锦鲤品质高,大赛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吸收了来自多国的优秀评审员加入裁判队伍,吸引了国内外众多企业及锦鲤玩家,对壮大国有锦鲤品牌有较强支持力度。
据广东省锦鲤协会会长潘志成介绍,本届赛事规模大、环境好。参赛数量多,比上届多了几百尾,达到了3000多尾;锦鲤幼鱼品质也有提升。在业界的努力下,国产锦鲤发展势头强劲。广东锦鲤一直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其中南海也成了国内重要的观赏鱼商贸集散地。
参赛知名锦鲤企业、苏州苏信观赏鱼有限公司销售经理楚炜称,两次在狮山举办的中国锦鲤幼鱼大赛,该公司都参加了。这次公司带来了15尾鱼参赛,他感觉这里环境特别好,很适合锦鲤比赛,活动主办方很用心。公司从苏州过来,到这里与国内外同行及上下游企业交流,有很好的宣传效果。
顺德鼎能之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黄孝葵带来了公司的鱼饲料产品参展。他认为,赛事的举办,有利于业界交流,宣传产品,提高渔场及上下游企业知名度。该公司曾到全国多地参加锦鲤业比赛等活动,感觉这次活动组织得比较好。
此外,为响应广东省农业农村厅“观赏年鱼进万家”,以“鱼”为基、借“年”起势号召,宣传锦鲤文化,推动渔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引导更多慈善力量投入到社会治理领域中,大赛组委会还在3月16日-17日在比赛现场同步举办了“桃园锦鲤慈善公益市集活动”,南国桃园组织社区党员、志愿者、共建单位代表到场,并发动社区居民、学校师生参与义卖活动,接锦鲤好运,体验亲子阅读、亲子彩绘、垃圾分类小游戏等,共创熟人社区。
形成产业生态圈
南海集群发展观赏鱼产业
与“鲤”相遇,无限惊喜。以“鲤”相待,有朋自来。这是中国锦鲤幼鱼大赛在南海区举办的第二年。南海锦鲤再次“出圈”。
作为中国锦鲤名城的核心区的南海,区位、交通优势明显,渔业资源丰富,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锦鲤和龙鱼集散中心、国内锦鲤产业重要的全产业链基地,也逐渐形成了一个国内国际领先的锦鲤产业生态圈。
办好一个赛事,带活一方经济。南海也依托一池锦鲤,游出了“百千万工程”建设加速度。目前,南海已形成种苗研发、景观创意、种植养殖、信息物流、电商直播于一体的产业链格局,主要养殖品种有红白锦鲤、龙鱼等,观赏鱼年产量超2亿尾,综合经济价值超20亿元。
面对潜力十足的观赏鱼产业,早在2023年,南海出台了《南海区加快推进现代渔业高质量发展十大行动计划(2023-2025 年)》,将观赏鱼产业集群发展行动纳入其中。
接下来,南海将结合当前观赏鱼产业发展趋势,科学布局“一镇一园区一主业”,在东部片区打造集种业基地、生产养殖、交易展示、观光休闲、文化科普等功能于一体的观赏鱼产业化示范园区。一方面扩大现有养殖企业规模,在狮山镇打造观赏鱼养殖基地;另一方面,结合里水镇产业集聚区优势,推动观赏鱼资材超市和直播基地建设,打造以仓储物流、资材产销、研发创新等为主要构成,以销售展示、观光比赛等为产业内涵的现代园区。
通过养殖规模的扩大、销售集散优势的发挥,促使南海观赏鱼在生态、休闲、文化、科普等功能得到进一步拓展,带动观赏鱼产业与旅游融合,培育出新的消费热点和经济增长点,从而推动南海观赏鱼产业发展,实现综合产值超50亿元,带动上下游(饲料、动保、装备、农旅科普等)二三产业经济产值超30亿元的目标。
地铁客流强度、道路拥堵情况、绿色低碳出行……这些交通数据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近日,2023年度广州市交通运行数据公布,其中显示:对外交通方面,超级航空枢纽快速恢复、广州港货物运输保持“双增长”,区域交通中心地位显著,与湾区其他城市间联系强度增强;城市交通方面,轨道拉开城市发展和支撑城市沿廊道集聚,绿色出行居全国前列;交通拥堵重新成为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交通运行总体良好。
广州从1997年开始建立交通量化监测、评价和决策的“交通年报”机制,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交研院结合年度专项交通调查研究和手机信令等大数据挖掘分析广州市交通运行情况,已成为畅通城市血脉和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城市交通日均出行总量4653万人次 较2019年增长5.7%
提到一座城市的交通,市民最关心的是通勤,每日上下班需要多少时间,成为一座城市宜居性的重要指标。
从城市圈层流动方面观察,研究将全市划分为三个圈层,第一圈层指环城高速以内围合区域;第二圈层指中心城区外围,不含环城高速以内的中心城区区域;第三圈层指中心城区以外的市域。
轨道拉开城市发展,广州进出第二圈层通勤人口反超第一圈层。地铁7号线二期和5号线东延段开通运营,轨道交通持续助力城市“东进”和支撑城市沿廊道集约型发展,轨道站点周边人口与就业岗位集聚明显,沿轨道轴线人口岗位密度明显更高,全市轨道站点800米人口岗位覆盖率36.5%,中心城区为54.8%,在引导城市集约发展水平居全国前列,是城市产业链高效协作的重要依托。
广州2023年进出第一圈层流动性有所减少,第二圈层逐步成为市域新交通空间组织支撑点,进出第二圈层通勤人口112万,相比2019年增长13%,反超进出第一圈层通勤人口108万。在出行距离和时间方面,全市通勤平均出行距离8.8公里、平均通勤时间38.6分钟,相比2019年分别增加0.2公里和减少0.9分钟,反映交通空间组织效率和居民生活品质的45分钟以内通勤人口占比79%,维持在较高水平;60分钟以上极端通勤人口占比13%,需警惕极端通勤发展。
广州地铁客流强度国内第一,绿色出行全国前列。城市交通日均出行总量4653万人次,相比2019年增长5.7%。地铁通车里程达到653公里,日均客运量为857万人次,恢复至2019年的95%,客流总量居全国第三,客流强度1.38万人次/公里·日,居国内第一。广州地铁在市民认同方面走在全国前列,不仅服务于工作日通勤出行,也是休闲文旅的重要交通工具,休息日客流总量全国第一,已形成浓厚“地铁出行文化”。中心城区绿色出行比例75%,稳居全国超大城市前列,城市交通模式追求更快速、更高效和更个性化,步行和骑行快速回归,占全方式比例54.4%。
广州道路运行状态已反弹至2019年“拥堵水平”。全市小客车(含巡租车、网约车)日均出行车辆377万辆,相比2019年增长21%。核心区晚高峰干道平均车速22.8公里/小时,基本回落至2019年的22.5公里/小时水平,节假日广州塔等景点周边道路拥堵严重和“停车难”,部分地铁站点持续限流。新能源车使用发展迅速,核心区道路系统上行驶的新能源车占比39%,选择绿色化交通工具出行逐渐成为新时尚。
与此同时,广州区域中心地位显著,与湾区其他城市间联系强度超过2019年。
广州与周边城市的衔接通道已建87条,与全省20市间日均出行量344万人次,相比2019年增长4%,占全省各城市间出行总量的37%,在全省的交通中心地位显著。广州与湾区城市间日均出行307万人次,相比2019年增长6%,占湾区城市间出行比例的44%。
对外交通快速恢复支撑供应链安全
在对外交通方面,2023年广州的客货运量都得到快速恢复。
客货并举的超级航空枢纽快速恢复,国内旅客吞吐量超2019年。机场旅客吞吐量为6317万人次,单一机场全国排名第1,恢复至2019年的86.1%;承担国际及地区旅客吞吐量817万人次国内领先,恢复至2019年的43.7%;国内旅客吞吐量为5500万人次,相比2019年增长0.6%。
广州港货物运输保持“双增长”,运输规模居全球前列。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为2541万TEU,近五年均位居全国第五(近两年全球第六),同比增长2.2%。广州港充分发挥货物运输种类齐全的综合性优势,有力支撑了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安全。
万物复苏春光好,植树添绿正当时。3月14日,禅城区石湾镇街道政协联络处组织政协委员前往玫瑰、丽豪、莲峰、奇槎四个社区开展植树活动,种下100棵白玉兰树苗。
活动现场,政协委员们个个热情高涨、干劲十足,两人一组、三人一队,迅速投入植树工作,大家分工协作、默契配合,挥锹铲土、扶苗填坑、提桶浇水,现场一片繁忙有序、热火朝天的景象。
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不一会儿,一株株白玉兰树苗就在道路旁“落地生根”,展现出勃勃生机,为石湾再添新绿。
“植树造林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作为政协委员,更应该起到带头作用,为绿美禅城、绿美石湾的建设作贡献。”禅城区政协委员林吉生表示,作为佛山市作家协会的一员,他还将通过文字传递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并将文字与各种绿美建设行动结合起来,呼吁更多人参与,携手共建绿美禅城。
据了解,当天种植的白玉兰树由石湾镇街道的20余名政协委员共同捐赠,为打造美丽禅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贡献政协力量。
“作为政协委员,我深知植树造林和绿化环境在城市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希望通过资金支持植树造林等环保项目,为禅城区的生态环境改善、城市形象和品质提升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禅城区政协委员史震宇表示,在绿美禅城、绿美石湾的建设过程中,政协委员应当以身作则,他也将继续深入基层、了解民意,发挥专业优势和影响力,积极为生态文明建设建言献策。
此次植树活动不仅是一次绿化行动,更是禅城区政协委员们示范带头、履“植”尽责的具体表现。接下来,石湾镇街道政协联络处将继续发挥平台优势,加强绿色发展理念的宣传和教育,带动更多政协委员参与各种生态文明建设活动,为绿美禅城、绿美石湾建设添砖加瓦。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