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站点
> 顺德大良广泛开展“青年进村”行动,打造更多“青年+”品牌项目
详细内容

顺德大良广泛开展“青年进村”行动,打造更多“青年+”品牌项目

时间:2024-05-30     人气:502     来源:珠江商报     作者:
概述:连日来,顺德区大良街道广泛开展“青年进村”行动,来自不同学校的50多名有志青年深入居村开展服务,在绿美乡村建设......

  连日来,顺德区大良街道广泛开展“青年进村”行动,来自不同学校的50多名有志青年深入居村开展服务,在绿美乡村建设、文化推广、艺术创作等不同领域施展才干、贡献力量。

  今年以来,大良已推动18个社区(村)团组织与42支高校团队通过“校地通”平台完成结对,双方将利用暑期、节假日扎实推进群众服务项目,为基层沃土释放青春正能量,以实际行动助力“百千万工程”。

  青年+绿美建设 探索志愿绿美新模式

  今年3月份,在广东省德胜社区慈善基金会和大良慈善会的支持下,大良团工委启动了“凤城·微公益”大良街道志愿服务微创投项目,共有14个创新项目入围并获得了资金扶持。

  其中,古鉴村团委深入践行“绿美广东,青年先行”号召,积极推行“益”起鉴享发展计划——绿具人2.0植愿者培育项目,带领村民参与到绿植养护、四小园改造等志愿服务中来。在4月23日的团队双选会上,古鉴村团委主动链接到顺德职院设计学院资源,邀请园林专业的陈健老师开设植物养护课程。5月12日,在陈健老师开展的第一场绿美教学课堂上,他围绕调整光照、水分和温度等方面进行详细讲解,同时分享了种苗的生长周期、抗病虫能力等知识,将专业的绿植养护知识传授给现场的100多名志愿者。

  陈健老师表示,农村“四小园”的管护离不开村民的参与,希望通过绿美课堂,切实提升村民绿植养护的能力,引导村民积极参与“四小园”常态化管护,探索持续长效的志愿绿美新模式,使村内的“四小园”常焕生机、常绿常新。

  青年+文化传承 赋予本土文化新生机

  北区社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地域特色明显,素有“上善北区”的称号,社区里有陈岩野先生祠、锦岩庙、锦岩公园、侨文化长廊等历史建筑,拥有粤剧、醒狮、咏春等传统文化沉淀,值得进一步传承和推广。

  5月4日,北区社区“文化传承志”社校结对项目正式启动,北区社区携手大良实验中学、梁开中学师生开展文化传承推广项目。活动当天,来自大良实验中学、梁开中学30多名学生深入社区开展实地调研,探寻历史故事,并介绍了“北区青年说”文化推广计划。今年暑假期间,青年学生们将围绕名人事迹、非遗项目、人文景点等主题,运用“抖音”“小红书”新媒介,以生动有趣的形式呈现本土历史故事,进一步激发青年对本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有效推动北区历史文化传承与发展。

  学生黄煜钧表示,纸上得来终觉浅,经过深入了解后发现,北区是一个人文宝藏地,这里每一块砖瓦都蕴含着精彩的历史故事和深厚的意义,将用心讲好每一个北区故事,赋予本土文化新的生机。

  青年+艺术创作 焕发旧街老城新活力

  每年的5月份,一群来自广州美术学院的大学生都会活跃在大良升平社区的老街巷里,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活动,抢眼的巨型鱼灯、鲜艳的艺术装置让这座安静的老城重新焕发新活力。

  今年是升平社区与广州美术学院达成“校地”深度合作第二年。5月18日上午,2024年大良街道升平社区文化艺术节正式启动,20多名广州美术学院毕业生以“升升共织、与你共织”为主题,将街坊邻里的生活故事融入艺术创作,一起发明新的生活方式。今年5至6月份,广美学生将策划推行“访谈100名长者”计划,挖掘社区长者平凡而闪光的故事,通过诗歌共创、故事展览、鱼灯制作等形式呈现,让居民群众深入体验创意艺术的同时,感受大良老街浓厚的邻里情和烟火气。

  下阶段,大良街道团工委将继续深化校地合作,引导21个社区(村)扎实开展“青年进村”服务,打造更多“青年+”品牌项目,凝聚青年力量助力“百千万工程”,让青春在基层“闪闪发光”。

(声明: 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