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站点
> 广植文脉之根 广开交流之门
详细内容

广植文脉之根 广开交流之门

时间:2024-06-04     人气:719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
概述: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全面系统深入阐述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广州奋力书写文化传承发展答卷

   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全面系统深入阐述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我们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思想和行动指南。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一年来,广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牢记嘱托,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深入实施文化强市“八大行动”,广植文脉之根,广开交流之门,奋力书写文化传承发展的广州答卷。

  文脉绵延

  市民游客追溯花城史 广州各博物馆入馆人数创新高

  凤凰山麓,流溪河畔,一座宏伟典雅的文化殿堂耸立其中,一幅文沁岭南的历史长卷缓缓展开,广州国家版本馆成为传承文明种子、赓续中华文脉的“文明灯塔”。刚刚落幕的第二十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广州国家版本馆首次进行重点馆藏版本现场展示,展出明代汲古阁刻本《后汉书》、明代刻本《艺文类聚》等珍贵版本。

  经典展出的背后,是对传统文化的进一步挖掘——2023年,广州全年完成446宗考古项目,15626万平方米调查,236万平方米勘探,17879平方米发掘,发现古墓葬532座,出土各类文物2894件(套)。在南汉二陵博物馆,以一系列广州考古项目的新发现、新成果为核心内容的展览正与公众见面,让市民游客得以追溯广州历史脉络。

  精品大展成功“破圈”,吸引更多人走进博物馆,了解广州、读懂广州、热爱广州。2023年,广州各博物馆入馆人数约2100万人次,创下历史新高。“为博物馆奔赴一座城”成为年轻人出游新现象。

  今年5月18日是第48个国际博物馆日,在广州艺博院新馆,大家穿过高大的“博物馆小镇”门楼,在古意盎然的会场中展开一段文化旅途。穿梭于“街巷”之间,体验汉服换装、手工艺制作、趣味游戏, “穿越隧道”中亲手操作数字互动体验装置,“足不出户”便打卡远程文博景点……2024年博物馆日期间,广州几乎所有的博物馆都 “打破围墙”,深入到城市、社区之中,无缝对接博物馆资源与当代城市生活。

  博物馆是城市记忆的存档。通过一场场“文化盛宴”,公众在博物馆等城市文化地标里加深对历史、艺术和科学的理解和探索,领略岭南文化永不落幕的时代魅力。

  精品迭出

  推动文艺高质量发展 广州文艺佳作频出成全城热话

  “高燃!富有饱满的生命力,温暖且有信念。”“满满的岭南风情,演员出彩!”五月的广州舞台上,粤语版音乐剧《雄狮少年》在广州大剧院上演。“放弃纵有万般理由,坚持只需一个就够。”一代代舞狮人自强不息锐意进取的精神感动观众。《雄狮少年》是由粤港澳大湾区知名班底制作、改编自现象级同名国漫电影IP的文艺佳作,是广州集聚大湾区优秀文艺力量推动文艺高质量发展的优秀范例。

  今年以来,佳作频出的广州文艺成为全城热话。原创歌剧《马可·波罗》载誉归来,“欢朋满粤——遇‘鉴’马可·波罗”非遗作品展览、分享沙龙同场举办,搭建起中意文化交流的多元舞台。2024年广州艺术季在5月如约而至,60台优秀剧目共计140场次,类型涵盖歌剧、音乐剧、话剧、舞剧、音乐会、杂技、戏曲等,“含穗量”首次突破40%——广州粤剧院《双绣缘》、广州芭蕾舞剧院《睡美人》、广州歌舞剧院《舞韵岭南》、广州话剧艺术中心和海军政治工作部宣传文化中心联合制作的大型原创话剧《钢铁战士》、广东音乐曲艺团《赛龙夺锦》、广东省木偶艺术剧院《神奇之旅》《匹诺曹历险记》等广州文艺精品,实现传统文化创新表达的同时,全方位、多层次展示广州城市文化高质量发展新面貌。

  今年,广州将发展文艺新质生产力,为创作添上腾飞双翼。重点打造欧阳山经典作品红色话剧《三家巷》;重点创排以潮汕“英歌舞”为载体的舞剧《英歌》、以讲述岭南武术名家谭三通过吸纳“南拳北腿百家掌”的武术精髓创立“蔡李佛拳”为主要内容的粤剧《南拳》等。此外,创排描摹大湾区奋斗者命运轨迹的芭蕾舞剧《湾区人家》、创排珍惜生态爱护地球主题的当代杂技剧《丛林2044》等,以不同艺术形式反映广州以新质生产力牵引高质量发展的时代风采。

  打造文艺精品,坚持“品牌”效应,广州努力扩大中华优秀文化社会影响力和传播面。截至2024年3月1日,近三年来7家市属国有文艺院团深入华南国家植物园、团一大广场、陈家祠、二沙岛等多个景区、博物馆和文化地标共计开展惠民演出937场,惠及千万民众。2024年,广州国有文艺院团全年将开展惠民演出超过200场。四年一届的羊城粤剧节也在紧锣密鼓筹备中,将为海内外民众尽情展现这一国内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影响最广、最具权威性的粤剧文化盛事。这些文化惠民活动进一步提升城市文化传播力、影响力的同时,积极推动大湾区演艺文化高质量发展和我市国际演艺中心建设。

  文化“出海”

  以本土化讲好中国故事 广州品牌开放自信走向全球

  着眼于“中法故事、国际表达”,广州出品的纪录片《康熙与路易十四》今年5月大放异彩。作为第十届法国中国电影节10部精选的中国影片之一,《康熙与路易十四》在巴黎全球首秀,还在法国多个城市开展为期一个多月的展映。同时,《康熙与路易十四》亮相第77届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中国电影联合展台。影片在法国放映结束后,现场响起热烈的掌声。有法国观众表示,希望能向大家推荐这部影片。业内专家认为,这是“中国电影‘走出去’的一次成功探索和实践”。

  同样在第77届戛纳电影节上,国漫电影《落凡尘》、猪猪侠系列大电影《超级赛车》《海洋日记》《恐龙日记》等精品悉数亮相,向全球展示粤产动漫的风采,增强海外受众对国产动漫的认知度和喜爱度。影片出品方代表、咏声动漫相关负责人介绍,以动漫讲好中国故事,离不开内容产品的“本土化”策略。强劲的IP产业化实力,也为猪猪侠系列大电影“出海”提供充足的底气。

  作为中国动漫发祥地之一,广州拥有超500家动漫企业,诞生了喜羊羊与灰太狼、猪猪侠、小飞侠等动漫IP形象。2023年,广州动漫产业营收达250亿元,约占全国五分之一。本土动漫IP坚持自主创新,用优质动漫内容推进岭南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发展,撬动广东文化产业发展新动能。

  文化“出海”是文化产业出奇制胜的“法宝”。5月11日,《鸣潮》游戏动画登陆纽约时代广场,这款由广州库洛科技有限公司制作的游戏吸引了全世界玩家的目光。据悉,依托海外市场和自身实力,广州游戏产业大放异彩——2023年,广州共有游戏企业3000余家,游戏产业营业收入近1052亿元,同比增长8.6%,约占全国游戏营收1/3,游戏出海蔚然成风。

  游戏、动漫、电影……广州的文化企业和文化IP正以更加开放、自信的姿态,走向全球。优质的文化产品持续“出海”,推动岭南文化走出去的同时,持续提升广州国际形象高度、活跃度、美誉度、知名度和温度。

  数说广州

  文化建设

  产业

  2023年,广州市文化及相关产业实现营业收入5582亿元,同比增长15.9%。目前,广州正全力打造动漫游戏、创意设计、文化装备制造等3个营收千亿级文化产业集群。

  广州文化产业稳步增长,作为文化产业聚集发展重要载体的文化产业园区更是呈现蓬勃的发展态势。目前广州市各类文化产业园区达700余家,其中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基地)25家,省级文化产业园区(基地)23家,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48家,产值超百亿园区5家。成功创建天河区、番禺区两个国家文化出口基地,成为国内少有拥有2个国家文化出口基地的城市之一。

  文旅

  今年“五一”假期,广州策划推出1800多场文旅活动,促进文化和旅游市场消费。

  据统计,假日期间,广州市接待市民游客近1104万人次,同比增长4.4%,实现文旅消费超106亿元,同比增长2.1%;广州纳入监测的30家文化旅游景区共接待市民游客近540万人次,其中14家重点景区共接待游客超138万人次;纳入监测的8家红色文化景区接待游客12.53万人次,3个文化特色街区接待游客376.13万人次。

  惠民

  截至2024年3月1日,近三年来7家市属国有文艺院团深入景区、博物馆和文化地标共计开展惠民演出937场,惠及千万民众。今年全年,广州国有文艺院团将开展惠民演出超过200场。

  电影

  在电影方面,今年1~5月,据灯塔专业版数据,广州市电影票房近6亿元,放映场次超过140万场。

(声明: 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