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明西路完成扩建,顺利通车!与高明大道构成环线路网!
10月30日
	
高明区明西路扩建工程主线正式通车!
	
从西江产业新城片区
	
前往杨和镇、盈香心动乐园的车辆
	
原绕行高明大道需25-30分钟
	
现在通过明西路可缩短至15-20分钟
	
节省约30%时间
	
减少跨区域通勤的绕行距离
	
项目概况
	
明西路扩建工程起点位于杨西大道,沿现状S297自西向东延伸,横跨西安河,依次途经塘肚村、塘伙村、东西村、庆洲村、镇地江村等,终点止于规划的三富路,路线全长约7.24公里,道路等级为一级公路兼顾城市道路功能。
	
	 
	
明西路通车后,与已通车的明富线形成东西向交通大动脉,与高明大道共同构成覆盖荷城、杨和、明城的 “闭环路网”。这一布局打破了原有路网依赖单一主干道(如高明大道)的瓶颈,形成多通道分流能力,显著提升区域整体通行效率,预计高峰期通行效率提升25%。
	
例如,从西江产业新城片区前往杨和镇、盈香心动乐园的车辆,原绕行高明大道需25-30分钟,现在通过明西路可缩短至15-20分钟,节省约30%时间,减少跨区域通勤的绕行距离。
	
从规划走向通车
	
明西路的畅通
	
正为高明高质量发展
	
注入源源不断的交通动能
	
交通提醒:试通行期间请注意安全
	
明西路主线虽已开放通车,但部分附属设施仍在紧张收尾中。为确保试通行期间交通安全、有序,敬请广大市民和驾驶员注意以下事项:
	
遵守限速,谨慎驾驶:试通行路段全线限速,请严格按照现场交通标志、标线指示行驶。途经施工路段及交叉口时,请提前减速,注意观察路况。
	
注意施工,避让车辆:沿线仍有工程车辆和施工人员进出,部分路段人行道、绿化、照明等附属工程仍在进行围蔽施工。请驾车时保持警惕,主动避让。
	
避免停靠,快速通过:请勿在通车路段,尤其是施工区域附近停车逗留,以免造成拥堵和安全隐患。
	
合理规划,预留时间:试通行初期,交通流处于适应期,建议出行前合理规划路线,预留充足时间。
 
“以后看中医、做艾灸,再也不用跑远路了!”10月30日,家住九江的陈明(化名)一早就来到焕然一新的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沙头院区。
	
当天,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沙头院区(南海区热敏灸医院)整体提升改造项目正式升级启用,这是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一院两区”发展的里程碑,也是南海创新推进卫生健康强基创优、加快环两江先行区南海片区建设的具体行动。
	
打造数智化热敏灸医院示范标杆
	
走进院区,传统艾灸正悄然变“聪明”,18台艾灸智能机械臂可自动控温、净烟,一名医生能同时操作多台设备;住院部引入智慧病房系统,融合物联网与AI技术,实现输液监控、跌倒雷达、床旁交互等全流程精细管理,实时守护患者安全。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院长田宁介绍,该院区将聚焦肿瘤康复、痛症、瘫症等常见病,经过升级改造,目前开放床位199张,门诊及住院部各设一个热敏灸综合治疗区,共设置治疗床70张,配备艾灸智能机械臂18台,让传统艾灸迈入“精准化、数字化”时代。
	
构建热敏灸生态体系、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是南海发展人文经济,以人文思维优化民生事业、打造全生命周期健康守护体系的重要抓手。去年以来,南海立足本土深厚的中医药文化沃土,以热敏灸技术为纽带,一体推进热敏灸生态体系建设与中医药产业发展,形成良好态势。热敏灸生态体系全面铺开,实现热敏灸医疗服务全覆盖,累计服务群众超5.5万人次,相关临床应用获2024年度中医药国际贡献奖,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入选全国首批热敏灸肿瘤康复科研示范基地。
	
南海区委书记顾耀辉表示,希望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持续发挥龙头优势,锚定“中医药传承创新高地”,加强与专家团队协作,引领中医药与现代医学深度融合,将沙头院区打造成数智化热敏灸医院示范标杆、中医药传承创新“南海样板”,把“家门口的优质医疗”送到群众身边、暖到群众心里。
	
推动南海中医药事业发展壮大
	
南海区热敏灸医院作为全省首家热敏灸医院,于2024年7月正式挂牌,并于同年11月启动改造。历时近一年,医院完成1.65万平方米核心区域升级,设置门急诊、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齐全科目,各项配套均达三甲标准,实现与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总院资源协同、专家跨院坐诊。
	
启用仪式上,南海区热敏灸肿瘤康复联盟同步成立,由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牵头,联合区内医疗机构共建,推动热敏灸肿瘤康复服务标准化、常态化运作,打造“南海路径”。目前,南海已构建“1+N+X”热敏灸服务体系,建成10家分院、24家特色站,计划至2025年底实现50家社区卫生站全覆盖。目前,南海区已有300余名医务人员掌握热敏灸技术,相关科研项目获2024年中医药国际贡献奖科技进步二等奖。
	
而在产业链方面,南海推动红脚艾种植、智能设备研发、文旅康养融合发展,构建“种植—加工—医疗—文旅”大健康产业生态。活动现场,南海与贵州从江县签约“从江瑶浴”合作项目,推动非遗品牌升级与乡村振兴,探索东西部协作新路径。
	
田宁表示,医院将持续深化“大专科、小综合”路径,推进热敏灸技术标准化、国际化,并计划建设热敏灸小镇,拓展康养文旅服务,擦亮“岭南中医药”文化名片。
	
此外,南海将持续完善热敏灸生态体系,不断优化基层热敏灸健康特色服务,深化临床研究、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加快打造医工融合、康养融合、农文旅融合等新业态、新模式;推动中医药产业事业发展壮大,进一步做好中医药“医食同源”文章,推动医疗服务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管理为中心”延伸,全面擦亮南海中医药文化名片、打造岭南中医药创新高地。
10月30日上午
	
广州白云国际机场T3航站楼投运活动
	
在T3航站楼湾区广场举行
	
宣布广州白云国际机场T3航站楼
	
投入运行
	
第五跑道同步投运
	
历经五年建设,总投资537.7亿元的广州白云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如期完工并投运,标志着广州白云国际机场进入“五条跑道+三座航站楼”运行时代,近期可满足年旅客吞吐量1.2亿人次、货邮吞吐量380万吨使用需求,终端容量更可承载1.4亿人次旅客、600万吨货邮,客货规模均位居世界前列。
	
T3航站楼由主楼和东、西、北指廊及登机桥组成,主楼主要功能是为进出港及中转旅客办理出港值机、安检、联检、到港行李提取及中转等服务,东、西指廊为国内旅客进出港候机指廊,北指廊为国际旅客进出港候机指廊。
	
T3综合交通中心按照空陆换乘一体化设计,打造“空”“路”“铁”联运零距离换乘交通综合体,轨道总规模达到6台14线,并在负二层设置行李托运,轨道交通出港旅客同层值机及交运行李,高效实现空铁联运。
	
T3航站楼建筑造型以“花”为设计主题,融入“云山珠水”“花城”的广州特点,建筑造型如鲜花盛放形成“羊城花冠”的建筑意象,成为广州城市门户形象的地标性建筑。
	
T3航站楼创国内多项“首个”。全国首创全景航空观景平台和瞭望塔、国内首座暖色调大型机场航站楼、国内首个构建大型公共艺术系统的机场、国内首个打造旗舰洗手间的机场、国内首个建设古树公园的机场、国内航站楼最大空侧原生态花园、国内首个设立植物园的航站楼等,充分体现“中国风、岭南味、国际范、时代感”,打造中国机场航站楼的新范式。
	
白云机场三期扩建BIM应用开启大型枢纽机场智能建造行业先河,在国内大型枢纽机场率先全面应用BIM智能建造,打造民用运输机场数字设计示范项目,引领行业标准。其中多项工艺技术属国内首创:
	
全国首个连续着色焊接不锈钢屋面的航站楼、在国内大型枢纽机场率先全面应用BIM智能建造;
	
全国首个采用915m间距中距跑道的机场;
	
全国首个采用172.5m跑滑间距的机场;
	
全国首个采用盾构方式穿越3条运行跑道的机场;
	
全国民用机场首个装配式道面试点的机场等,为全球大型机场智能建造树立“中国标杆”。
	
30日12时起
	
广州东环城际铁路白云机场东站
	
开通运营
	
“空铁联运”将覆盖
	
广州白云国际机场三大航站楼
	
进一步方便旅客出行
	
城际白云机场东站位于白云机场3号航站楼交通中心负二层,旅客从白云机场东站A、B口出站后可直达3号航站楼。作为唯一接驳3号航站楼的轨道交通站点,白云机场东站开通后将新增为广东城际铁路的大站快车及特快列车停靠点,白云机场北站(2号航站楼)至白云机场东站(3号航站楼)双向平均行车间隔将压缩到17分钟内。此外,每天还将开行3班“番禺至白云机场东”单向直达列车,全程28分钟。
	
	 
	
随着白云机场东站的开通,城际铁路将覆盖白云机场三大航站楼,旅客可选择搭乘城际直达目的航站楼。旅客在白云机场南站B口出站后,步行约200米至A4号门,穿越“海天长廊”即可抵达1号航站楼出发大厅;旅客在白云机场北站下车,从C、D口出站即可无缝衔接2号航站楼。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广东城际的白云机场南站、白云机场北站和白云机场东站分别对应白云国际机场的1号、2号和3号航站楼,搭乘城际铁路到机场的旅客,务必留意购买机票时航空公司发送的手机短信或电子客票行程单,选择不同的城际站点下车前往相应的航站楼办理登机手续。
- 微信 
- 新浪微博 
- QQ空间 
- QQ好友 
- 豆瓣 
- Facebook 
- Twit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