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工信局组织召开各区一季度工业经济运行分析调度会
2月10日,市工信局一级调研员(市管)史春风组织召开各区一季度工业经济运行分析视频调度会,分析研判2023年一季度工业经济运行态势,研究部署下一步工作措施。局运行监测协调处及各区工信部门参加。
会议通报了今年以来工业经济运行、一季度形势研判及对策措施,并就抓实抓细工业经济预期目标任务提出要求。各区工信部门重点围绕一季度主要预期目标预判、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工作举措等进行发言。
史春风一级调研员强调,各区要按照分解目标要求,列出详细的增长支撑清单,对照清单抓落实,出台行之有效的扶持政策,并做好重点行业企业暖企服务。市区两级要加强联动,全面实施“四化”平台赋能企业提升行动,全力推动一季度工业经济开好局、起好步,为实现全年工业增长目标奠定良好基础。

近日,广州市召开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动员大会,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及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对全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国家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和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建设工作进行全面动员部署。市委副书记、市长郭永航讲话。
会议强调,要深刻领悟党中央、国务院战略意图,把推动服务业扩大开放、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作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牢牢把握试点重大机遇,坚定扛起试点使命任务,进一步推进服务业开放创新,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塑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为全国服务业扩大开放积累经验、贡献力量。
会议强调,要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努力打造服务业扩大开放的“广州样板”。突出广州特色,推进首创性改革、差异化探索,力争在科技服务、金融服务、商贸服务、信息服务、运输服务、电信服务等领域率先取得突破,不断拓展穗港澳全面合作的广度和深度,有序推进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打造特色鲜明的“广州服务”品牌。狠抓重大项目招引,推动服务业高端要素资源向广州集聚。突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围绕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强化“高端服务+先进制造”的产业协同,不断提升现代产业体系核心竞争力。突出平台示范,推动各重大平台建设发展与全市服务业扩大开放工作协调联动。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和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建设,确保试点任务全面开花结果,推动服务外包发展走在全国前列。
会议以视频形式开至各区,市领导陈勇、谭萍、赖志鸿在市主会场参会。
2月8日,广州市属国企老字号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在市智慧城市运行中心多功能厅举办,市国资委市管一级调研员、市属国企老字号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陈江正出席发布会作主发布,解读首部广州国企老字号白皮书,并介绍广州国资国企推动老字号焕新升级、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珠江钢琴集团总经理肖巍、广州产投集团党委副书记蒋丽红、广州轻工集团副总经理黄兆斌、陶陶居公司总经理刘智泉、陈李济公司总经理孙东同志就老字号创新发展回答记者提问。
陈江正表示,广州国企老字号是广州老字号的主体,内涵丰富、分量厚重、使命重大。为促进老字号振兴工作精准施策和文化传承传播,市国资委牵头组织相关专业机构,以品牌活力指数的建立运用为核心,编撰推出《广州国企老字号白皮书》,对市属国企老字号品牌进行定性定量的系统梳理、整体画像和分类排队。
首部白皮书内容包括广州国资国企振兴老字号品牌探索成果、2022年广州国企老字号品牌活力榜、食在广州与老字号专题报告、附录(十大事件、老字号名录、品牌活力指数介绍)等四部分。
目前,市属国企在餐饮食品、医药健康等行业拥有老字号 83 个,其中中华老字号 29 个,占全市83%、全省51%。83个老字号平均自然年龄106岁,百年以上老字号26个,其中陈李济以423岁成为全球最长寿药企。拥有12个中华老字号的广药集团成为世界500强,珠江钢琴连续22年产销量及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一,王老吉、广州酒家、皇上皇、双鱼等居于行业领先地位。医药老字号拥有国家级非遗项目5项;轻工、餐饮老字号承载诸多岭南文化精髓。
近年来,市国资委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市关于老字号振兴工作要求,加强政策引领,落实三级责任,明确发展方案,建立运作平台,加强资金支持,激活体制机制,推动创新突破,提升文化内涵,促进市属国企老字号发展稳中有进、进中提质,整体实力和品牌影响迈上新台阶。
同时,现场发布了老字号活力品牌30强和餐饮美食、食品饮料、医药健康、文体艺术、商旅服务五个重点行业前三甲。陶陶居以75.7分位居榜首;医药老字号也有9家入选,表现突出。
下一步,市国资委将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进一步从分类发展、改革创新、传承传播等方面综合施策,大力推动市属国企老字号振兴发展。着重推动以下3方面工作:
一是深入推进分层分类差异化发展。坚持按三层次分类,结合活力指数构建老字号品牌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加强跟踪监测评价和动态调整,进一步提升和落实“一品牌一方案”。
二是持续深化市场化改革激发活力动力。加大资源整合、混改、资本运作、风险防控、市场化选人用人及激励约束机制改革力度,进一步激发老字号发展的内生动力和经营活力。
三是加速构建多层次立体化保护传承和传播体系。协调支持老字号发展融入城市规划,推动原店址保护和新基地建设,支持搭建老字号推介及展示平台,推动老字号“进校园”“进社区”“进厂区”“进干部学堂”“进国际交流与合作”等。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