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黄埔推出全省首个药品审核查验平台
近期,广州市黄埔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新药申报服务中心“促进生物医药聚集区高质量发展药品审核查验平台”(下称“平台”),顺利通过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监管综合改革创新项目验收和广东省药品监管科技创新项目立项,为促进生物医药聚集区高质量发展创造了可复制的模式。
黄埔区是国内著名的生物医药聚集区之一,聚集了包括百济神州、康方生物、金域医学、香雪制药和一品红药业在内的3000余家生物医药企业,形成了以研发在生物岛、转化在科学城、制造在知识城的“两城一岛”为核心的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布局,覆盖引领未来的基因检测、重组蛋白、细胞治疗、现代中药等六大领域生物医药产业集群,跻身全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第一梯队。
为了加强对域内生物医药产业的监管与服务,黄埔区于2021年末成立了新药申报服务中心(下称“新药中心”),致力于改革创新生物医药科学监管服务新模式,为域内生物医药企业提供合规辅导,新药申报策略指导、材料预审等专业且精准的全周期服务,促进生物医药创新项目成果加快落地。
新药中心成立伊始,该区通过学习访问、调查研究发现:在国内各大生物医药聚集区已经构建了很多公共服务平台,但在摆脱“末端服务”加速换挡向“前端服务”延伸,促进全周期服务全程加速方面,尚无先例可循。缺乏一个主动寻找企业需求,汇集各类监管服务技术资源,为域内生物医药企业提供靠前服务的平台。于是,创建平台被设定为重要任务之一。
经过一年多的谋划设计,一个“前置服务、聚焦需求、精准分类、对接资源,寓监管于服务,促产业发展服务产业”的监管服务重心前移式专业技术服务新模式通过三维立体模式的创新监管技术服务平台诞生了。
据悉,通过三维立体模式,新药中心构建了黄埔生物医药产业聚集区智慧监管创新服务“大厅”。
走进“大厅”,企业可以根据自身需求从包括院士、外籍专家、资深专家在内70多位咨询专家库中选择专家进行咨询、寻求帮助。同时,也可以与入驻平台的著名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院所、口岸药检所、CRO机构、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直接对话、无缝对接,突破信息不对称、渠道不畅通的瓶颈。
新药中心搭建一个汇聚监管技术服务资源和全区域第三方服务机构资源相互结合的“官制”生物医药聚集区科学监管技术服务社会平台,发挥了政策导航、注册护航、市场助航重要作用。
同时,该中心构建双通道的技术供给服务机制,即:首先通过平台管理团队自身提供一定数量的免费服务,继而通过对接匹配合适的第三方服务机构,最大程度满足不断增长的监管服务技术需求,让平台可以充分利用社会化资源,形成免费和收费两种服务通道。
更主要的是,新药中心通过平台的建设与运营,完成了一整套的管理程序与标准。包括制定了专家库管理制度、服务机构管理标准、保密管理制度、预检查服务专题、预审核服务专题、咨询服务专题、检验服务专题等专题介绍和工作指引、报告模板等,构建平台运作流程图并规定了业务办结时限控制和多维度满意度评价指标,确保服务有流程、有指引、有模板,为其他生物医药产业聚集区的复制推广应用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样板。
生物医药聚集区的蓬勃发展需要药品监管服务新模式、新路径,改革创新还需要解决产业发展不断产生的问题。新药中心方面表示,下一步将以“小切口大成效”为基本理念,持续提升数字化科学管理水平,建立完善动态数据库,及时更新数据,实现平台信息的发布、查询、分析、研究、验证及时化与即时化。 (苏雯)
附件下载:

为进一步满足辖区居民在卫生健康方面的需求,黄埔区永和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筹划建立康复护理病区。该病区已于近日正式开诊,可提供以康复、护理为主的住院服务,需要护理、理疗的街坊就医将更加便利。
据介绍,该病区的接诊范围为:医疗方面,开展非急危重症患者一般常见病、多发病中西医结合临床诊治活动;开展非急危重症患者一般常见病、多发病中医康复诊疗活动(含针刺、电针、火罐、刮痧等22种中医康复诊疗技术);新冠转阴后的康复治疗。护理方面,伤口护理,包括压疮护理、糖尿病足预防及护理、造口护理等;疾病非急性期的康复护理;慢性病的住院疗养、药物指导、饮食指导等。有就诊需求的街坊可致电了解详情,咨询电话为020-36832913。
(李龙)
附件下载: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做好政法工作至关重要。2月9日,广州市委政法工作会议召开,全面部署2023年全市政法工作。如何准确把握政法工作现代化的基本工作原则和方法路径,确保广州政法工作现代化始终沿着正确方向稳步推进?近日,广州市委政法委力邀市政法系统“一把手”接受媒体采访,畅谈2023年广州政法工作。
2022年,广州市司法局全力护航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坚持为经济社会发展护航、为平安广州发力、为法治广州添彩,搭建起全领域、全链条的法治服务和保障格局,1个项目获第六届“法治政府奖”,3个项目获“法治政府奖提名奖”,天河区获评首批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地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重点创项目在全国试点创新研讨班作交流发言,得到中央政法委肯定。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围绕“现代化”“高质量”的主题主线,以全面依法治市为抓手,串起融合行政立法、行政执法、刑罚执行、普法依法治理、公共法律服务,以“六法融合”持续打造法治城市标杆,奋力推进新时代新征程政法工作现代化,为广州高质量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提供坚强法治保障。
立足“六法融合”,以法治护航广州高质量发展。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立法,推动健全行政裁量基准,深化“放管服”改革,着力营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不断激发法律服务市场新的增长点,推动实现律师事务所超过920家。推进广州湾区中央法务区建设,大力发展生产性和高端专业法律服务,全力保障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以规则衔接、机制对接为重点,积极推动省层面出台《南沙条例》,争取以清单形式赋予南沙综合改革授权,着力构建南沙特色的法律规则和法律服务生态体系。
释放改革势能,以法治助力政法工作现代化。坚持全局思维,动态调整、盘活警力,推动思想观念现代化,在区所联动、监所互助等改革方面,着力提升工作协同力。坚持系统观念,全面实施法治建设“一规划两纲要”,开展市县法治建设专项督察,规范执法司法权力运行,推动工作体系现代化,着力提升广州各方面工作法治化水平。坚持实干导向,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完善“大调解”格局,推动工作能力现代化,着力构建司法行政系统全域联动、立体高效的新安全格局。
聚焦民之所盼,以法治守护人民高品质生活。以最便捷优质为目标,深入实施广州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推动律师、公证、司法鉴定、法律援助创新发展,深化数字化赋能,推出更多法治为民办实事项目,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领域法律服务新需求。落实全民普法,实施“八五”普法规划,联动全市共建法治大宣传媒体矩阵,建立公民法治素养测评指标体系,努力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锤炼过硬作风,以忠诚擦亮司法行政铁军底色。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引领全系统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更加坚定自觉做到“两个维护”。纵深推进全面从严管党治警,持续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精准有力强化政治监督。树立重实干、重实绩、重担当的鲜明用人导向,坚持竞争性选拔、培养性交流、择优性晋升,注重严管厚爱结合、激励约束并重,健全干部能上能下选任渠道。在全系统推广部门考核评价,突出竞标争先,加大年轻干部培养力度,建设堪当重任的高素质司法行政铁军。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