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绿美增城环境保卫战 推动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获悉,市生态环境局增城分局日前印发《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助推增城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措施》(以下简称《措施》),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着力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把减排与管控相结合,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推动绿美增城建设,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不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推动增城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行稳致远。
增城区坚持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资料图片)
《措施》包括强化生态环境规划引领、推进绿美增城建设、优化行政审批服务、强化主要污染物总量指标要素保障、开展环境保护专业培训、提升监管执法效能、强化入企帮扶、加强社会环评技术单位管理8大方面、18条具体措施,并明确了具体分工,确保责任到科室、责任到人。
坚持保护与发展并重,强化生态环境规划引领。《措施》提出,要制定《增城区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部门分工方案,督促规划目标任务落地落实。主要做好加强园区规划环评监督和指导,突出规划环评源头预防作用,有效推动产业园区依法规范开展规划环评工作;积极做好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声功能区、大气环境功能区划分和优化调整工作;配合抓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及整治“散乱污”工业企业、腾退淘汰落后产业产能等工作。
坚持突出绿美增城引领,把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与助推增城高质量发展相结合。《措施》提出,要持续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科学应对污染天气,深化挥发性有机物和固定源污染治理,强化移动源污染排放控制,开展非道路移动机械专项检查,加强扬尘源污染执法检查;持续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建立完善地表水监测机制,持续深化东江北干流流域共管共治,督促补齐城乡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管理短板;持续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建立健全增城区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初步调查工作要求与评审工作机制,提升土壤风险管控水平,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实现增城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值得一提的是,《措施》还针对服务企业发展制定了一系列具体举措。一方面是创新服务机制,持续优化审批服务。对全区重大项目开辟“绿色通道”,提供环评技术评估“保姆式、管家式”服务,实行即到即受理、即受理即评估、评估与审查同步;全面实施审批服务“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压缩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告表审批时间,提速50%;将10大类30小类行业纳入豁免环评手续办理,17大类44小类行业纳入环评告知承诺制审批,推动企业驶入绿色发展“快车道”。另一方面,主动梳理全区现有工业项目污染物排放状况,科学制定大气主要污染物削减方案,通过优化增量、削减存量,为重大项目建设总量指标保障来源;开展环境保护专业培训,预防环境违法行为,助推企业健康发展;强化入企帮扶,坚持在信息化建设上下功夫、在破解难题上寻方法、在提升效率上促发展,扎实开展“贴心服务企业”活动,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加强社会环评技术单位管理,构建良好服务氛围。
此外,《措施》还明确通过优化监管执法方式、完善监管执法正面清单、严肃规范执法行为,确保处罚决定过罚相当、公平合理,最大限度保护企业合法权益,以高质量执法护航高质量发展。

3月7日,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陈宗云带队到广州市调研农村沼气安全生产和生态循环农业工作。
调研组一行先后到广东南海黄种业发展有限公司种禽从化基地、广东中施龙泰低碳科技有限公司、广州市从化华隆果菜保鲜有限公司(荔博园基地)进行现场调研,详细了解沼气工程安全生产管理、“畜禽粪便-蚯蚓-果园/蔬菜”等以畜禽粪便为纽带的生态循环模式和以“荔枝林下经济”为主的创意农业循环经济模式。
陈宗云要求,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贯彻落实农业农村部以及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安全生产发展理念,落实属地管理和监管责任,全面压实农村沼气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坚决遏制安全事故发生,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陈宗云指出,种养循环是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方式,要积极探索、扎实推进,将种植业与养殖业紧密结合,形成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推动农业绿色低碳发展,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推动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广州市农业农村局、从化区政府、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同志,省农业农村厅科技教育处、省农业环境与耕地质量保护中心负责同志参加调研。
3月1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港澳中心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支振锋率专家组到增城区开展“完善积极生育支持政策,建设生育友好城区”调研,并召开座谈会。广东省卫健委人口家庭处一级调研员林洪,广州市卫健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周端华,增城区区长霍阳,副区长李永强陪同调研。
座谈会上,省、市、区相关领导分别汇报人口发展的工作情况。增城部分镇街和区直局单位以及荔城街社区干部、居民代表、企业代表与专家组进行交流和探讨。
根据增城近十年来人口形势分析,实施全面二孩和实行三孩政策后,增城出生人口虽然平稳增长,但已婚育龄妇女人数占总人口的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随着生育意愿的降低,预计增城未来几年人口出生持续缓慢下降。
专家组表示,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是人口工作的重大变革,工作思路、方法和手段要根据新的形势和任务积极转变。希望增城完善和落实财政、税收、保险、教育、住房、就业等积极生育支持措施,切实释放生育潜能,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