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打造创新驱动示范区 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
2022年,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下称“增城开发区”)委托管理范围成功获批拓展至302平方公里;综合发展水平在全国开发区中排名第66,七年排名大幅跃升123位。2022年,增城开发区全年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2341.2亿元、增长2.26%,固定资产投资297.7亿元,进出口总额455.93亿元,实际利用外资3.39亿美元,新增内资企业6274个、增长50.93%……
一串串亮眼的数据,展示了增城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成果,折射出增城开发区加速崛起而无法掩盖的光芒。
据了解,增城开发区是广州重点谋划建设的重大战略性发展平台、广州三大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之一。作为广州东部先进制造业基地,增城开发区聚焦实体经济,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依托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推动创新与产业协同发展,重点培育“芯车显”三大特色产业。
坚定改革步伐 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行稳致远
自1988年创建以来,增城开发区历经两次历史性“跳跃”,2006年升级为省级开发区,2010年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至今从未停止改革发展的步伐,以大地作纸、以奋斗作笔,描绘快速发展的精彩画卷,建设成为广州东部枢纽、广州东部门户、东进“桥头堡”。
特别是去年以来,增城开发区提出“一区多园,扩容提质”战略部署,围绕开发区重点产业生态圈建设,结合地区产业需求,充分衔接广州东部枢纽发展规划,将广州东部枢纽核心区、广州东部公铁联运枢纽等平台纳入委托管理范围,由原来的99平方公里拓展至302平方公里。
紧扣时代脉搏 在提升综合发展水平上稳中提质
随着一幢幢厂房拔地而起,一条条公路四通八达,一个个项目落地生根,增城开发区正加速崛起,成为增城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极。
根据商务部2023年1月发布的最新综合评价结果,增城开发区在全国国家级开发区中位列第66名,较上一年度跃升了10名;在东部地区107家经开区中排名第38;7年(2016年—2022年)累计前进123位,迈进国家级经开区中上游水平。在5大类30项综评考核指标中,优势指标数量占比从42%提升到50%,综合发展水平迈上新台阶。
抢抓立法机遇 在建立健全体制机制上赋能强权
增城开发区作为广州三大国家级开发区之一,当前正迎来发展的机遇期、黄金期,一部立足于促进和保障增城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地方性法规——《广州市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应运而生,并经省人大常委会批准,自2023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该《条例》有利于促进增城开发区创新产业的发展,加快形成体制机制优势,为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支撑。
《条例》的施行,将进一步理顺增城开发区管理运行机制,为开发区经济社会发展赋能强权,赋予其市级经济、建设管理权限和其他国家级经济功能区的市一级权限,复制推广自由贸易试验区、中新广州知识城的制度创新成果,有效平衡广州市优质资源配置,促进增城开发区与各经济功能区联动发展和产业合作。
聚焦产业优化 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上重拳出击
增城开发区作为广州东部先进制造业基地,坚持制造业当家,聚焦实体经济,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依托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推动创新与产业协同发展,重点培育“芯车显”三大特色产业, (下转2版)
先后引进超视界、维信诺、广州增芯等重点产业项目超600个、总投资超4500亿元,三大主导产业集群初具规模。
2022年,希音供应链总部项目、绿天然项目、江铜精密铜导体项目以及九识半导体项目等8个百亿级(投资额或营收超百亿元)项目签约落户;建立产业项目筹建“一个平台、一个方案、一份指引”的“1+1+1”“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推动实现“引进即筹建、拿地即开工、竣工即投产”;对重点企业和项目分别建立问题及需求清单,服务保障30个重大产业项目动工,以“妈妈式”服务推动问题高效化解。
坚持党建引领 在非公党建工作上抓实抓细
在施行“区政合一”改革后,增城开发区园区发展局起而行之,挑起非公党建工作的责任,发挥党建引领示范作用,抓实抓细非公党建工作。抓好理论学习,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和头等大事,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夯实组织基础,持续加强开发区的组织建设,建强两新组织党员队伍。
目前,增城开发区非公企业党委在册党员400人,党组织数41个,覆盖非公企业52家,建成园区党群服务阵地3个。积极打造党建品牌,进一步提升两新组织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水平。2022年,增城开发区先后获得“双强六好”党组织、党务工作标兵等市级奖项6项,非公先进党组织、优秀党务工作者等区级奖项7项。
增城开发区园区发展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增城开发区将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展机遇,积极融入“双区”建设,以“一区多园”战略辐射带动发展,不断增强平台核心引擎功能,全力打造广州东部先进制造业基地、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对外开放新高地,实现高质量发展。
在现有研究中,绿色基础设施是由自然生态系统、自然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生态化的各项基础设施构成的空间网络,包括山水林田湖草沙等自然资源,绿道、碧道、公园、、雨水花园、绿色停车场、绿色屋顶等绿色开敞空间。
为促进绿美广州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优势,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正在组织编制《番禺区绿色基础设施建设规划》项目,以番禺区为试点探索规划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基础设施新样本,促进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助力我国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如期达成。
本次调查希望深入了解公众对现状开敞空间的使用情况和意见反馈,以及对未来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的期盼。现诚邀您参与此份问卷,为番禺区绿色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建言献策、与我们共绘美好生活蓝图!
近日,广州市审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启书带审计调研组赴南沙区开展2023年广州市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情况调研,南沙开发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黄晓峰,南沙区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卢晓鹏,南沙区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了调研会议和明珠湾区跨江通道(首期段)、万龙大桥等项目现场调研。
会上,南沙区相关负责同志介绍了该区纳入广州市2022年、2023年重点建设项目计划的建设项目相关情况,项目推进中存在的困难和制约因素,需要上级部门支持的事项,南沙区在重点建设项目资金保障、用地供给等方面的经验做法。
陈启书指出,推进重大项目特别是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和“硬支撑”,是稳预期、强信心、优质量、快发展的“主抓手”。南沙区无论是重点项目数量还是投资规模,在各区中都名列前茅,南沙区要以贯彻落实《南沙方案》为契机,大力协调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审计要聚焦重大战略部署、重大项目建设以及重大任务落实情况,以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全面深化改革为目标,推动项目尽快动工、加快建设,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领带动作用,切实发挥审计监督职能,为市区重点建设项目加快推进保驾护航、出谋划策。 (张鹏飞)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