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印发实施重点群体创业推进行动工作方案 力争到明年底创业培训规模达1.2万人次
近日,广州市人社局等9个部门联合制定并印发了《实施重点群体创业推进行动工作方案》(下称《工作方案》),旨在激发创业创新主体活力,催生更多市场主体,更好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提出到2024年底,全市通过完善落实扶持政策,优化提供创业服务,支持更多重点群体投身创业活动,力争实现创业培训规模1.2万人次。
加快构建公共创业服务一体化服务机制
《工作方案》提出,要聚焦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优化创业环境,提升创业能力,完善政策扶持和创业服务,最大限度释放创业创新活力,为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提供有力支撑。到2024年底,力争实现创业培训规模1.2万人次,就业困难人员能够以更加灵活方式实现就业增收。
具体工作措施上,广州将实施“创业环境优化”“创业主体培育”“港澳台青年创业支持”“创业服务护航”“创业培训赋能”“创业政策扶持”“金融产品助力”“创业载体筑巢”“灵活就业支持”九大计划。其中,将持续在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汇集优质创新创业培训资源,对高校毕业生开展针对性培训,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创意设计成果落地转化。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发挥好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现代农业产业园、产业强镇等产业项目的带动效应,大力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
制定实施“五乐”计划2.0版,加强与港澳社会保障、教育、养老、医疗等公共服务对接。强化粤港澳(国际)青年创新工场、“创汇谷”粤港澳青年文创社区引领功能,加快“创享湾”等平台建设,打造一批港澳青年创新创业示范基地。
按照国家建立的公共创业服务标准,集聚各方优质创业服务资源,加快构建创业信息发布、业务咨询、能力培养、指导帮扶、孵化服务、融资支持、活动组织等一体化服务机制。组建创业导师库,组织创业导师走基层活动,对重点群体创业进行分类指导。
鼓励金融机构开发专属信贷产品
针对重点群体创业需求,广泛开展创业培训,并按规定给予补贴。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养全过程,遴选一批市级创新创业精品教材、建设一批市级创新创业教育特色示范课程。加大力度实施创业担保贷款政策,缩短创业担保贷款申领时间。
充分运用支农支小再贷款、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等政策,引导符合条件的地方法人银行持续增加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围绕“稳岗扩岗”创新产品和服务,开发专属信贷产品,推广随借随还贷款模式,扩大信用贷款和首贷户支持。
政府投资开发的创业孵化基地等创业载体应向重点群体开放一定比例的免费孵化空间,为其提供补贴申请、创业辅导等孵化服务。
完善落实零工市场建设支持举措,充分利用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场地资源,设立零工服务专区,免费向社会提供零工信息登记发布和求职招聘服务。加强灵活就业人员权益维护,提供维权“绿色通道”和法律援助服务。完善灵活就业人员参保制度。对灵活就业的就业困难人员、两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按规定提供社会保险补贴。

在纪念延安双拥运动80周年之际,为进一步弘扬拥军优属光荣传统,激发广大驻区部队官兵安心服役、建功军营的政治热情,营造珍惜荣誉、崇尚英雄、争当先锋的社会氛围,5月16日,荔湾区双拥办联合拥军企业家对驻区部队立功受奖官兵进行慰问。
活动现场,区双拥办主任、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王超海和拥军企业家谢小夏、谢小云一起为海军、武警驻区部队2022年度荣立三等功的7名官兵颁发慰问品,鼓励部队官兵继续在军营建功立业和服役奉献,争取再创佳绩。驻区部队相关单位领导一同参加慰问活动。
参加这次慰问活动的得洁日化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谢小夏和广州金象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谢小云均为广东省拥军模范,其父亲谢仲馀是全国拥军模范。近年来,金象集团为驻区部队官兵设立了“荣誉基金”,奖励每年立功受奖的官兵,激励他们扎根军营,建功立业。谢小云表示,企业能够发展壮大,离不开部队官兵的卫国戍边、无私奉献,为我们营造了一个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为部队官兵办好事、做实事是一件光荣的事情,是用实际行动支持双拥工作的最好体现。她将继承父亲拥军爱国的遗志,继续开展更多拥军优属实事。
下一步,荔湾区双拥办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双拥工作重要论述,积极发挥社会拥军力量,服务部队练兵备战,满腔热忱为驻区部队办好事、做实事、解难事,不断巩固荔湾区军政军民团结的良好局面,以实际行动为纪念延安双拥运动80周年献礼。
为深入推进落实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多措并举将创文工作抓好抓实。一是优化政务窗口服务,推进政务大厅志愿活动。组织志愿者在政务服务大厅提供自助机操作指引、协助群众办事申报等服务,不断提升群众办事体验和便捷度,以更优质的服务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二是组织各处室、中心深入开展“全民参与志愿服务”,以参与志愿服务的实际行动,持续改善文明交通环境,积极弘扬文明新风尚。今年以来,特别是3-4月期间,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组织各处室、中心工作人员及志愿者对政务大厅周边道路的行人、非机动车各类不文明交通行为进行劝导教育,积极营造文明出行、文明交通的良好环境,形成全民重视、全民支持、全民动员、全民参与的浓厚氛围。
群众在哪里,新时代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局、中心工作人员及志愿者将持续努力,不断提升服务水平,让文明成为全民日常习惯,推动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持续深入开展。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