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颂》交响乐创作签约仪式在三元宫隆重举行
5月19日上午,《老子道德颂》交响乐创作签约仪式在广州三元宫隆重举行。广州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高飞,广州市道教协会会长潘志贤等相关负责人出席签约仪式。
在出席嘉宾的共同见证下,潘志贤会长和中国著名词曲作家李海鹰共同签署了《老子道德颂》交响乐创作协议。潘志贤会长表示,道教音乐作为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道教仪式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传承岭南道教文化的独特方式。《老子道德颂》交响乐创作顺利签约,充分体现了广州市道教界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展现出新时代背景下广州道教在文化建设方面的不断创新和尝试。
(供稿: 广州市道教协会 曾子婧 编辑:宗教一处)
签约仪式现场图

海丝绵延,悠悠客来。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并结出累累硕果之际,暌违两年的广东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简称“海丝博览会”)再度在海丝重要城市——广州扬帆起航。
自2014年创办以来,海丝博览会一直秉承“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积极推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已逐渐发展成为广东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密切合作的重要平台,成为广东贸易高质量发展“十大工程”中展会提升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力促进了广东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人文交流和经贸合作。
展览面积5万平方米,参展企业超过1000家,超70场合作交流配套活动……以“开放合作 共享机遇”为主题的2023海丝博览会,今年继续沿用“一展一会”“综合展+专业展”模式,于6月2日~4日在广州广交会展馆A区举办。展会将设国际合作交流、国际优质品牌、外贸基地等3个综合展区和丝路电商专业展区,而主题论坛则于6月1日在广州越秀国际会议中心举办,设1场主题大会、5场平行分论坛和2场配套活动。
回顾过往,硕果累累;展望未来,更进一步。自2019年迁移至广州举办以来,海丝博览会展览已成为广州重点打造、持续培育的开放窗口和贸易平台。跨山海之远,走共赢之路。而今广州的国际朋友圈越来越大,“海丝”好伙伴越来越多,也将推动实现更优的合作质量和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做生意,到广东广州来
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扩大境外“朋友圈”
“自古以来,广东广州便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具有重要的战略位置,为上海合作组织的各成员国提供非常广阔的机遇”,在上海合作组织副秘书长索海尔·汗看来,海上丝绸之路不仅促进了文化,也促进了商务贸易的发展,从多方面促进了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互联互通。
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紧密的合作关系,是海丝博览会不断发展的基础和支撑。当前,广东广州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有着密切的交流合作。广东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已设立境外经贸代表处31个,海外粤商会37个,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200多个工商组织签订长期合作协议,2022年,广东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进出口总额高达2.25万亿元,同比增长10.3%。
沙特阿拉伯、英国、科特迪瓦等3个国家将在本届博览会上首次设立国家形象展区,参展国家和地区达57个,涵盖亚洲(25个)、美洲(10个)、非洲(9个)、欧洲(11个)和大洋洲(2个),RCEP15个成员国悉数参展参会……本次海丝博览会设置国际合作交流展区,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展现我国和相关国家经济文化特色及国际合作交流成果,推动文明互鉴,促进民心相通。展区内容以各国经贸、旅游文化、国际交往合作平台推介和特色商品展示为主。
据了解,除了带来享誉全球的咖啡,埃塞俄比亚展区还将带来手工艺品、农产品等;突尼斯则将展区作为综合展现文旅整体形象的窗口;组织了18家企业参展的马来西亚展区则将带来特色产品如榴梿、燕窝、白咖啡等;来自亚美尼亚的4家旅行社也将参展展示文旅资源、商贸投资机会、旅游线路产品。各国的丰富展品和服务,无不让人感受到这些海丝“朋友圈”成员对这场盛会的期待,而且还设置RCEP人文经贸合作展区、中欧班列成果展区、中非友好合作展区、南太平洋友好合作展区、拉美人文经贸展区以及热点消费主题展区,展出我国和相关国家经济文化及国际合作交流成果,致力推动文明互鉴,促进民心相通。
一站式“买全球 卖全球”
荟萃“一带一路”沿线进出口优质商品
而今,海上丝绸之路上所输送的商品不再只有丝绸,而是包罗万象,囊括了各式各样其他商品。据介绍,本届海丝博览会搭建了进口、出口双向贸易平台,将有境内外数千个品牌同时亮相,涵盖进口食品饮品、潮流美妆、家品家电、个人护理等热点消费品类。
中国消费者熟悉的法国娇兰GUERLIAN、日本西铁城电子citizen等品牌新品;欧洲的花果茶品牌恬康乐TEEKANNE、马来西亚饮用水品牌事必胜SPRITZER等当地知名的特色产品……在进口商品方面,本届海丝博览会荟萃多个优质进口品牌,包括食品饮品、潮流美妆、家品家电、个人护理等商品,以最好的品质广迎八方来客。
广州摩托车及零部件、东莞松山湖电子、佛山顺德家具、中山沙溪休闲服装和古镇灯饰、珠海香洲家电等数十个外贸基地,汇聚上百家外贸企业的优质产品,供国外采购商选品对接……在出口商品方面,本届海丝博览会以外贸基地形式展示,精选全省外贸基地出口商品,同时组织了上百家跨境电商卖家平台,计划举办数十场采购团和货源厂家一对一的精准对接会,同步组织“网上全球直播”,链接境外各地采购商线上观展、精准对接,助力外贸基地参展企业有效获取海外订单。
值得关注的是,本届海丝博览会打造首届“海丝国际消费节”,发放海量优惠券,助力激发消费活力。参与活动的企业数量超过90家,品牌数量达300多个,涵盖食品、美容美发、个人护理、母婴用品、男女服饰、居家日用、保健品等多个领域。法国娇兰、伊丽莎白雅顿、Cetaphil丝塔芙知名美妆品牌将为采购商提供特惠价格,此外,法国、意大利、日本、西班牙、葡萄牙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优质酒水带来不同味蕾体验,贝纯、康绮墨丽、天工流儀、UPO元本生活等日用生活品牌,以及韩国现代、朗菲等小家电品牌也将以优惠的价格参与此次活动。
架起交流与合作的桥梁
策划组织多场特色活动深化人文交流和经贸合作
“‘一带一路’是一篇大文章,各方面都有自己的感悟和理解,再加之涉及的国家和地区众多,历史文化和社会制度也丰富多样,理解的过程特别需要交流、交融、交心”,在全国政协常委、上海市社会科学院院长周汉民看来,“一带一路”不仅是经济交往,很大程度是民心相通。因此,他提出,“一带一路”从规划合作蓝图到具体实施措施,都应当坚持集思广益,体现各方的智慧和创意,兼顾各方的利益和关切。把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的“一带一路”建设纳入中华民族与世界联动发展,人类文明互学互鉴的历史大潮中,携手建设起一个相知相亲、同心同德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值得关注的是,本届“海丝博览会”也通过组织更多特色活动深化人文交流和经贸合作。据悉,融合“文旅+”“经贸+”的新业态和新模式,举办20场多场推介会和文化展演等人文交流活动,30多场跨境对接会、20场论坛和配套活动,多渠道、多方位深化我国和相关国家和地区的人文交流和经贸合作。
其中,展会期间,将首次举办“一带一路”国际青年领袖论坛,搭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青年领袖的交流与合作桥梁,邀请来自法国、英国、葡萄牙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青年领袖同台亮相,让国际青年领袖作为增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青年交流与合作的先锋和旗手,串联起“一带一路”青年力量,深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合作及文化交流,
据悉,在本届论坛上,将成立“一带一路”国际青年领袖及企业家联盟,建立“一带一路”国际青年领袖及企业家数据库和商业合作平台,对接“一带一路”国际青年领袖代表的商业及文化合作需求,促进常态化的匹配与合作,建立商业及文化合作信息中心网络。
创新举办高端论坛
推动“一带一路”合作行稳致远
6月1日,2023广东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主题论坛(简称“海丝博览会主题论坛”)在广州越秀国际会议中心举办。
自2014年第一届海丝博览会举办至今,海丝博览会一直保持“一展一会”的传统,兼顾会展与主题论坛。2019年前,会展与主题论坛分别在东莞和广州举办,2019年后海丝博览会会展由东莞转至广州,实现会展和主题论坛双双在穗落地。在此之后,海丝博览会主题论坛2020年至2021年邀请重要嘉宾以线上、线下方式出席论坛并致辞,紧紧抓住高水平对外开放要求,努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多元化的开放合作平台,与国内外共商、共建、共享发展机遇,把握经济脉搏,回应时代关切。
今年海丝博览会主题论坛又秀出哪些亮点?据悉,本次论坛将以“拓展国际合作新空间,共建高质量丝绸之路”为主题,采用“1+5+2”的模式,即一场主题论坛、五场平行分论坛和两场配套活动,邀请国内外友商,做生意、谈合作到广州,为广东、广州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重要平台,推动高质量发展。
聚焦大湾区
论出时代强音
海丝博览会主题论坛多年长期关注大湾区发展重点,为专家学者建言献策搭建高质量平台。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突破新量级。据粤港澳统计部门数据显示,2022年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超13万亿元人民币。另有统计显示,截至2022年底,粤港澳三地政府联合举行粤港澳大湾区全球招商大会,现场达成合作项目853个、投资总额达2.5万亿元人民币。
据悉,在本届海丝博览会主题论坛中,院士专家围绕广州南沙区数字经济相关领域,以圆桌对话的形式共同探讨当地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典型模式与经验,为南沙区数字产业的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加快广州南沙粤港澳重大合作平台建设。
关切全球健康事业
共建“健康丝绸之路”
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积极倡导国,中国长期以来为全球公共卫生事业担责尽责,彰显大国担当。
今年,2023年海丝博览会主题论坛下平行论坛“健康丝绸之路”再次聚焦健康产业创新与高质量发展,为健康事业发展凝聚学界、业界顶尖力量,向世界传递中国声音、展现中国决心。
打造全球会展之都
推动会展业高质量发展
“会展业是广州吸引国际投资的重要资源。”中国对外贸易中心主任、广交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储士家如此评价道。
作为我国最重要的国际会展城市之一,广州还集聚了众多业界领先的专业大展。来自国际国内的成千上万展商客商每年齐聚广州,带来无限商机的同时,也为广州倾力打造8个万亿级、13个千亿级和一大批百亿级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无限空间。
立足新发展阶段,2023年海丝博览会“海上丝绸之路”新会展经济发展论坛围绕如何促进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会展业合作共赢,如何通过展览品牌出海促进外贸新形势下的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此外,广州市贸促会还领衔发布《广州展览业发展专项调研报告》。
深耕“一带一路”
强化区域合作
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我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积极开展国际产能合作,推动了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和高水平对外开放。
本届海丝博览会主题论坛通过举办“一带一路”区域合作论坛和开放合作30人论坛平行分论坛,共同关注“一带一路”,围绕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科技创新合作、生物健康合作,以及推动RCEP成员国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等议题进行研讨交流。
成绩单
参与共建“一带一路”
盘点广州“这十年”
——先后实施三轮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推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
——2013年至2022年这十年,广州市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贸易总额2.38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7%。
——2013年至2022年,“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在广州累计投资企业4812家,合同外资50.90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24.77亿美元。
——2013年1月至2023年4月,广州对“一带一路”国家投资设立295家企业(机构),中方协议投资额50.63亿美元。
优化对外交流促进政策沟通
广州积极实施“友城+”计划,先后与52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68个城市建立友好关系。推动城市治理创新互学互鉴,“广州奖”吸引了“一带一路”205个城市参评。
连续9次举办广州国际投资年会,由市主要领导推介广州营商环境,展现广州悠久的历史文化、现代都市风貌和蓬勃的经济活力。
举办RCEP与广州发展圆桌会议,积极对接RCEP贸易新规则,开拓“一带一路”市场。
提升承载能力推动设施联通
加快推进陆、海、天、网“四位一体”互联互通。白云国际机场航线网络连接全球208个航点,其中国际及地区客运通航点51个,实现与国内、东南亚主要城市形成“4小时航空交通圈”,与全球主要城市形成“12小时航空交通圈”。
十年来,白云机场旅客吞吐量合计约54153万人次,货邮吞吐量合计约1726万吨。其中2022年旅客吞吐量约2611万人次,单一机场旅客吞吐量连续三年全国第一。2013年以来,广州港集装箱班轮航线从81条增长至202条,增长率149.4%,“一带一路”航线数量从39条增长至129条,增长率230.8%。2016年广州开行中欧班列以来,规模逐年扩大,已联通西欧、东欧、西亚、中亚、东南亚等地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余个城市,贸易辐射不断扩大。2022年开行656列,同比增长2.4倍。
联动双向投资加强贸易畅通
获国务院批复开展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2022年广州服务贸易额500亿美元,增长超10%。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加快推进,社零增速位居五大城市首位,天河路、北京路商圈入选首批“全国智慧商圈”。2022年商务主要指标均实现正增长,实际外资连续11年正增长,在穗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累计335家,投资项目1658个。
2022年,一般贸易进出口7019亿元、增长17.6%;跨境电商进出口1376亿元、增长85.3%;保税物流进出口1158亿元、增长23.2%。全市非金融类对外投资34亿美元、增长9.62%;实际使用外资574亿元人民币,占全省31.6%,增长5.7%。
2022年,“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地区在穗实际投资2.1亿美元,同比增长6.2%。2013年至2022年,“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在广州累计投资企业4812家,合同外资50.90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24.77亿美元。建成全球最大会展综合体,重点场馆办展规模场次居全国首位。
扩大金融开放提升资金融通
广州期货交易所揭牌运营,工业硅期货和期权正式上市。举办中国(广州)国际金融交易·博览会、国际金融论坛全球年会。
广州国际金融城起步区引进金融机构12家,其中银行机构全国总部或区域总部、保险机构省级区域总部各5家。
碳排放权交易中心碳配额成交量突破2亿吨,占全国总量27.70%,累计成交额超54亿元,居全国首位。
繁荣人文交流实现民心相通
海丝文化交流成果丰硕,海丝文化品牌活动足迹遍布“一带一路”沿线20个国家和地区。
国际教育资源加快集聚,推进高质量合作办学,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正式设立,广州国际友城大学联盟已有国内外大学19所,覆盖全球17个主要城市。
海外华侨联系更加紧密,增城侨梦苑引进项目592个,海归小镇签约入驻企业138家。
积极加强服务保障机制建设,提升法律服务水平。全国首个涉“一带一路”建设案件专业合议庭2018年至今审结221件涉“一带一路”建设案件。编写中、英、葡三语《广州法院服务保障“一带一路”建设白皮书暨典型案例(2017-2021年)》。成立“一带一路”律师联盟广州中心。粤港澳大湾区暨“一带一路”法律服务集聚区入驻法律服务机构超30家,首批粤港澳大湾区律师获执业授证。制定并与新加坡、韩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知名商事仲裁机构合作共同推广全球首个“互联网仲裁标准”。
全国纪检监察干部队伍教育整顿开展以来,广东省委、省纪委监委高度重视、闻令而动,把开展教育整顿作为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实际行动抓紧抓实。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党中央部署和中央纪委国家监委要求,对全省纪检监察系统开展教育整顿作出安排。省纪委监委坚决扛起主体责任,以上率下、严字当头,统筹兼顾、压茬推进,全力推动教育整顿走深走实。
坚持纯洁思想 铸就政治忠诚
“这次培训给我们上了一堂凝心铸魂的思想政治课。”5月中旬,广东省纪委监委集中4天时间,举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专题研讨班,省纪委监委班子成员、地市纪委书记、派驻纪检监察组长、机关部门主要负责人、省管企业和省管高校纪委书记共120人参加。
4月10日至13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广东考察,全省上下倍感振奋、深受鼓舞。广东省纪委监委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及时召开常委会扩大会议传达学习,先后召开2次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专题学习,研究制定学习宣传贯彻工作方案,明确4个方面28项具体措施,不断把学习贯彻引向深入。
省纪委监委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汇编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梳理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指示批示条目清单,优化政治要件办理机制。今年以来,省纪委常委会召开12次会议,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精神。省纪委监委机关不断丰富学习教育形式载体,精心组织青年干部专题理论集训班、“广东纪检监察大讲堂”等各类专题培训,开设线上学习专栏,抓实专案组临时党支部、外派干部等的学习教育,确保全员覆盖、不落一人。
“五学联动”抓理论学习。为确保学习教育落到实处,省纪委监委以上率下,认真实施“领导领学、机关督学、支部研学、党员自学、分享促学”的学习机制。省纪委监委班子成员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所在支部组织生活会、专题学习会,带头领学促学,机关各部门、各派驻机构按照“每周至少三次、每次一个小时”的要求,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深入开展理论学习、业务讲堂、参观学习、专题培训等学习教育,推动干部理论修养、综合素质、业务能力全面提升。省纪委监委各党支部共组织集中学习354次,市级纪委监委组织集中学习2366次。
1925年,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地方纪律检查机构——中共广东区委监察委员会诞生。图为广东区监委旧址纪念馆内景。
坚持正反典型结合 锻造铁军本色
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是广东重要的红色文化地标。分批前来参观、接受教育的纪检监察干部纷纷表示,通过沉浸式互动,仿佛置身于百年前中共三大会议召开的场景,更加坚定了理想信念、激发奋进力量。
教育整顿开展以来,省纪委监委组织纪检监察干部到中共三大会址、杨匏安旧居陈列馆等开展革命传统教育,重温入党誓词。组织200多名机关干部集中观看《木棉花开》《淬炼》等反映广东纪检监察史的历史文献片和《忠诚与背叛》等红色电影,传承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全省共组织开展主题党日活动4969次、革命传统教育3586次。
充分发挥反面典型的警示教育作用,深化以案为鉴、以案明纪、以案说法。省纪委监委组织开展全省警示教育“六个一”专题活动,通过制发一封信、编印一本忏悔录、观看一组警示教育片、组织一次支部讨论、召开一次干部家属座谈会、以支部为单位谈一次话,引导干部强化纪律规矩意识,把遵规守纪刻印在心。
全省纪检监察机关组织干部集中观看《沉沦与背叛》《利剑不容蒙尘》等纪检监察干部违纪违法典型案件警示教育片12部,编印发放《党的十九大以来广东省纪检监察干部典型案件忏悔录》等警示录17部,组织153场、3413人次观看或旁听违纪违法典型案件庭审,督促纪检监察干部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自觉接受刻骨铭心的革命性锻造和深入灵魂的精神洗礼。韶关市一名纪检监察干部参加完警示教育后,主动向组织说明自己的问题。
坚持统筹兼顾 两手抓两促进
“老乡,请问您家里现在能领哪些惠民富民补贴资金?能不能按时领到?对镇村干部的工作还满意吗?”近日,肇庆市纪委监委派出干部走村入户,开展“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领域专项监督。
坚持两手抓、两促进,把教育整顿和正风肃纪反腐统筹兼顾起来。聚焦“国之大者”强化政治监督,广东省委部署对作为粤港澳大湾区主阵地的珠三角9市及其所辖19个县(市、区)开展常规巡视,省纪委监委制定实施优化营商环境助力高质量发展、“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城中村”改造、对口支援和东西部协作领域监督4个专项监督方案,确保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落地见效。坚持惩治腐败不动摇、不停步,更加突出紧盯“一把手”和“关键少数”、更加突出重点领域、更加突出靶向施治,保持反腐败高压态势,今年1至4月全省纪检监察机关共处置问题线索22475件、立案审查调查10918人、采取留置措施517人,分别同比增长15.9%、4.7%、163.8%,持续净化优化广东政治生态。上下联动推进全省性重点整治、行业主管部门分类实施专项整治、地市结合实际开展特色整治,其中围绕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部署开展10项行业性专项整治和18项地方性专项整治,让人民群众感受到纪检监察工作就在身边、公平正义就在身边。强化制度建设,省纪委监委研究制定纪检监察机关检举控告交办督办暂行办法、外派干部教育管理监督工作指引等20项制度,不断提升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水平。
找准主题教育与教育整顿的结合点融合处,坚持学习上一体安排、查摆上一体推进、整改上一体落实,强化对下指导督导,确保高质量推进。省纪委监委领导班子成员用好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围绕持续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等11个课题深入基层开展蹲点调研,找准问题症结,提出解决措施。 广州市纪委监委聚焦城中村治理等瓶颈性问题开展调查研究,认真查找城市更新、土地开发、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等方面的短板弱项和腐败风险,深入开展专项监督。
下一步,广东将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推动教育整顿走深走实,努力打造始终冲锋在最前面的纪检监察铁军,推动新时代新征程广东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实现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广东新的使命任务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