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绿色护考”模式,为高考保驾护航
2023-06-02 10:34 广州市生态环境局
一年一度高考日即将到来,为给广大考生营造良好的复习备考环境,保障考试顺利进行,按照市生态环境局、市招考办、区招考办的统一工作部署,市生态环境局增城分局近日全面开启2023年高考“绿色护考”行动,多措并举采取严格措施控制大气、噪声污染源,为高考保驾护航。
一是制定专项工作方案,营造良好备考应考环境。制定《增城区2023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期间考场周边环境噪声和大气污染控制工作行动方案》,成立专项工作小组,压实责任、明确任务、细化分工,要求巡查组、相关镇街提前实地摸清考场周边污染源状况,督促各生产经营单位遵守法律法规,自觉排查整治噪声、大气污染问题,严控作业时间和施工噪声。
二是发布防治通告,保障环境质量。为做好考点周边大气污染和噪声控制工作,保障考试顺利进行。市生态环境局增城分局于5月31号发布《增城区2023年高考期间防治大气和噪声污染通告》,明确提出考场周边500米范围内工业企业要严格落实降噪措施,禁止从事建筑施工,禁止商业活动噪声污染,禁止机动车鸣喇叭。并在考试期间实行24小时值班,及时处理群众的投诉,切实做到收到群众的投诉立即处理。
三是做好摸排监测,尽心做好服务保障。提前到考场及其周边开展声环境监测评价,了解考点周边环境现状,及时向区招考办提供监测数据,用心用情做好服务保障,严格控制周边噪声符合规定限值;会同属地镇街对增城区高考考点和周边开展专项巡查工作,督促高考考点周边产生废气、噪声的企业或施工单位落实好降噪降尘措施,全面消除各类影响考试顺利进行的环境污染隐患。截至5月31日,共出动28人次,检查了考点周边建筑工地14家次,工业企业3家次。
下一步,增城分局在考试期间将继续开展高考考点周边噪声和大气环境的监测和巡查,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查处解决影响考点环境噪声和大气污染问题,确保高考顺利进行。
(广州市生态环境局增城分局)

第12届中国(广州)国际金融交易·博览会将于6月9日至11日在广州琶洲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展馆D区举行。当前,我区各参展单位正如火如荼开展各项筹备工作。记者从区发改局获悉,近年来,我区先行先试,不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创新金融服务,为实体经济提供源动力,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截至2022年底,全区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存款余额分别为2370.5亿元和2510.1亿元,同比增长14.5%、11.8%,存贷比为94.4%,增速及存贷比均高于全市同期,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区”战略提供有力支撑。
成立南粤基金 多领域投资开花结果
走进南粤基金总部新址,一扇记录其成立、发展、壮大的背景墙颇为显眼。2014年,南粤基金在增城成立,这是以放大政府财政资金杠杆效应、激活社会资本投资、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为目的设立的一个国有创新型基金管理平台。
截至目前,南粤基金管理和顾问基金规模超过800亿元,设立超过80只战略新兴产业基金、股权投资基金、城市发展基金,成功跻身广东私募股权基金行业管理规模前列,成为湾区乃至全国区级金融国企的佼佼者。
回顾8年多的发展之路,南粤基金硕果累累:担任广州改革开放以来最大单笔投资的先进制造业项目——总投资610亿元的第10.5代8K显示器全生态产业园项目的财务顾问;投资建设总规模112亿元的广州首条全柔AMOLED模组生产线并提供全方位综合金融服务;发起设立国内实际管理规模最大的智能科技产业投资基金——总规模100.05亿元的广银南粤智能科技产业投资基金;发起设立总规模达30亿元的增城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引导基金;设立广州注册资本最大的区级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广州南粤国投融资担保有限公司(简称“南粤国投”);全面运营广州市五大金融功能区之一——广州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区。
其中,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引导基金,是增城在广州市继率先成立区级政府投融资平台、广州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区之后的又一大金融创新举措,旨在依托南粤基金,制定出台系列股权投资激励创新政策,由政府主导设立产业发展引导母基金,吸引大批有资质、有实力的创投机构和子基金落户,主要投向增城区内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新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新动能项目,从而达到“基金+产业”融合发展的目的。2022年,在该引导资金的推动下,包括博创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市仕成科技有限公司、聚胶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等在内的优质中小企业相继入选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企业。
搭建政策性融资担保服务体系 为农业企业融资增信
增城区面积达1616.47平方公里,下辖7个镇6个街道,285个行政村,农业农村资源丰富,在推进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方面大有可为。然而,现实问题是,由于农业生产周期长、投入大,市场上针对农业企业的专业投资基金比较少,“融资难”成为农业企业发展的“拦路虎”。
对此,我区建立政策性融资担保服务体系,建立区级融资担保补助专项,对在我区新注册设立并开展担保业务的融资担保机构给予10万元奖励,对我区申请融资担保的实体企业给予不超过担保金额1.5%的补助。其中,南粤国投已纳入国家担保基金分险政策,获得了省、市再担授信,并获得区内银行的授信额度,为服务中小微企业、“三农”奠定坚实基础。
例如,广东友粮粮油实业有限公司是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农业龙头企业,承载了增城区粮食“蓄水池”的社会责任,也是增城丝苗米种植企业。在企业不能提供抵质押物的情况下,南粤国投积极发挥政府性担保职能作用,为企业提供1000万元贷款担保增信。
说到服务农业企业,还必须提及另一支农村产业基金——增城乡村振兴产业基金(简称“乡村振兴基金”),这也是广州市首支乡村振兴产业基金。除了资本投入,乡村振兴基金还能帮助企业链接到更多国内外的优质资源,提供更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和更专业的管理战略。当前,由该基金作为建设实施主体打造的莲花出水农科小镇,正致力打造集生态、环保、智能、种养结合、立体循环为一体的农业科技园区。
同时,我区还不断完善农村产权抵押担保权能,从拓宽农村产权担保物范围、“三农”信用信息档案、农村产权抵押担保配套制度等方面着手,探索适合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路径。拓宽农村产权担保物范围方面,我区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承包地经营权等担保融资,探索和推广活体畜禽等农村动产等担保融资模式。例如广州农商银行增城支行,以组合担保的融资模式,以580亩温室大棚作抵押,为广州绿天然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发放贷款5000万元。
金融“下沉”基层 助力镇街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建设
从在全省率先成立福享资金互助合作社、粤汇资金互助合作社两个资金合作社,改变农户贷款难的问题,到金融服务站开到家门口,建立起覆盖城乡各个角落的金融网络,近年来,增城一直在推动金融“下沉”基层。
金融基础设施及服务机制方面,目前增城已经形成“支行+金融服务站+取款点”三位一体、多层次、相互支撑的资金服务体系。目前,全区共33家银行机构(183个网点)、13家证券机构、12家保险机构(36个网点)、1家政策性融资担保公司、2家资金互助合作社,在营运农村金融服务站共102个。
农村普惠金融宣传方面,增城启动了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系列巡回讲座,组建金融讲师团深入社区、校园、企业及乡村,开展金融知识宣传教育,提升居民金融素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镇域兴,则县域兴。今年5月,增城再次聚焦基层镇街,发起“金融服务进镇街 共促高质量发展”主题活动。区发改局(区金融局)联合南粤基金、增城普促会以及辖区内金融机构深入各镇街园区、企业、社区、乡村、校园一线,根据镇街的金融发展现状以及金融服务需求,提供区域个性化金融服务。
(图:开展灭火器及防毒面具使用演练)
为提高康园工疗站学员的消防安全意识和防火逃生技能,5月31日,站前街道康园工疗站举办了一次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及消防演练活动。
活动中,街道安监工作人员进行了消防安全知识授课,现场播放了消防安全知识宣传视频短片,并讲解火灾事故中的应急自救和自我逃生技巧,特别强调了禁止在室内进行电动自行车充电等危险行为,并给学员们派发了消防安全知识小册子和消防器材使用操作指南。
随后,君湖华庭小区物业管理工作人员进行灭火器和防毒面具的实操演练,现场演示如何使用灭火器进行灭火,以及如何正确使用防毒面罩,工疗站工作人员和学员逐一进行了用灭火器灭火和佩戴防毒面具实操演练。
这次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和消防演练活动为康园工疗站学员提供了宝贵的学习和实践机会,进一步提高了学员们的消防安全意识和防火技能。康园工疗站将继续不定期组织开展安全培训活动,全方位提升工疗站的服务管理水平,进一步促进街道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