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大湾区经验,讲好生态文明建设故事——大湾区社会组织在南沙成立生态文明建设专项工作组
2023-06-09 09:36 广州市生态环境局
6月6日,一排排木榄、桐花、榄李树苗在万顷沙镇红树林生物多样性示范点被种下。正值2023年六五环境日,一批大湾区社会组织代表齐聚广州南沙,组建“生态文明建设专项工作组”,按下合力深化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启动键。
当日上午,“凝聚大湾区经验,讲好生态文明建设故事”广州大湾区社会组织合作发展中心生态文明建设专项工作组成立发布会在广州南沙召开。此次发布会由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广州市社会组织管理局、广州市南沙区民政局指导,广州大湾区社会组织合作发展中心主办,广州市海洋双碳研究会、粤港澳大湾区(南沙)社会组织合作创新基地承办,广州市南沙区万顷沙镇人民政府、广州社会组织研究院单位协办。
合众之力:大湾区社会组织搭建生态文明建设合作平台
据悉,本次发布会上成立的“生态文明建设专项工作组”是广州大湾区社会组织合作发展中心设立的首个专项工作组,旨在汇聚大湾区生态环境行业内的社会组织、专业院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多方力量,发挥专业优势,落实落细《南沙方案》中“强化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的重要任务。其中,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担任专项工作组组长单位,并与广州大湾区社会组织合作发展中心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搭建合作交流平台。此外,澳门自然生态研究学会、广东省低碳产业技术协会、广州法泽社区公益基金会担任副组长单位,广州市海洋双碳研究会担任秘书长单位。
广州市南沙区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刘小潼表示,生态文明建设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而社会组织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期待该专项工作组能够更好地整合社会资源,加强跨界合作,立足南沙,面向国际,讲好大湾区和南沙生态文明建设故事。
“红”“绿”并重: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南沙故事
近年来,我国持续加大红树林的保护和修复力度。而南沙地理位置优势得天独厚,生态禀赋优越,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阵地。
南沙区是广州市红树林分布面积最大的区域,总面积约为167.31公顷。其中,万顷沙镇的红树林资源最为丰富,为南沙区红树林主要分布区。
万顷沙始终秉持“保护是利用的基础、科学利用才能促进更高层次保护”的理念,把做好红树林保护修复工作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举措,致力把红树林生态资源转化为高质量发展要素,加快红树林变“金树林”转化。
专项工作组发布会结束后,参会人员一行前往南沙区万顷沙镇的红树林生物多样性示范点,对位于洪奇沥水道的红树林进行了实地考察。随后,在参会人员的共同见证下,“红树林保护公益服务基地”正式揭牌。该基地位于十四涌附近海域,由万顷沙镇人民政府在今年5月份开始建设,本次营造的红树林总面积约为12亩,超过6种本地红树品种,有木榄、桐花、榄李、玉蕊、银叶树等树种。活动当天,已能看到水鸟栖息期间,小蟹举着大钳子横行其中。
下一步,万顷沙将以林为媒,讲好万顷沙红树林故事。通过以红树林保护为抓手,活化利用丰富的森林湿地、沙田水乡等自然资源和历史人文资源,建设高品质的自然教育基地、围垦历史陈列馆等,打造粤港澳农耕文化特色品牌;加快构建沙田水乡特色文化传播体系,讲好万顷沙故事。同时,要为民而兴,探索红树林保护与协同发展路径。万顷沙将加强红树林生态系统保护和集中连片修复,积极探索红树林生态产品生态价值实现的机制和路径,大力推动红树林生态保护与观光农业、休闲渔业等业态深度融合,加快发展红树林生态产业,助力乡村振兴,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惠民效益。
(广州市南沙区万顷沙镇人民政府 蔡英花)
202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时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把水资源问题考虑进去,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发展节水产业。要坚持绿色发展,一代接着一代干,久久为功,建设美丽中国,为保护好地球村作出中国贡献。”总书记关于治水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和重要指示要求,为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深入推进河湖长制、做好治水兴水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2023年5月17日,我区召开白云区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党中央决策部署及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总结过去成效与不足,研究部署本年度全面推进河湖长制重点工作。
一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切实增强做好河湖长制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持续深入推进河湖长制,坚决打好打赢碧水保卫战,奋力实现江河安澜、秀水长清、人民幸福的治水目标,为广州加快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继续在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领头羊和火车头作用,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作出白云贡献。
二是坚持不懈提升水环境质量,高标准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美白云。强化系统治理、强化底线思维、强化集约高效,在水环境治理、水安全保障、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上下功夫、见实效,查缺补漏,夯实治水工作,推动我区治水工作更上一层楼。
三是加强组织领导,为河湖长制落到实处提供坚强保障。进一步加强责任落实,进一步加强督查激励,进一步加强宣传发动,发挥河长领治作用、发扬干事创业的优良作用、发动全社会积极参与治水护水,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
2022年,全区水环境质量同比提升6.5%,4个国考、省考断面全部达到或优于考核目标,纳入国家监管平台的39条黑臭水体全面实现“长制久清”,重点区域70条一级支流年底全部消除劣V类,66条河涌年均水质达到V类以上,劣Ⅴ类一级支流数量同比下降81%;白云湖荣获国际风景园林联合会2022年亚非中东地区风景园林奖。
2023-06-09 09:32 广州市生态环境局
积极开拓气候投融资试点南沙路径,高质量推进试点建设,最大限度释放政策红利,打造建设美丽中国优秀实践“南沙样本”。2023年6月6日,由亚洲开发银行支持,北京绿色交易所与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金融工作局联合主办的“广州南沙粤港澳大湾区2023年度气候投融资研讨暨亚行第六期气候投融资加速平台专题培训班”在广州大厦成功举办。广州市生态环境局、广州市节能中心、南沙区各职能部门、金融机构、媒体机构、重点用能单位以及高等院校超100人现场参加此次培训。
培训现场照片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综合处处长丁辉、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总经济师林少礼参加此次培训并致辞。近年来,南沙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之路,积极做碳达峰、碳中和先行者和生态文明建设践行者,不断厚植绿色生态基底,加快打造绿色城市典范,气候投融资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林少礼总经济师表示,南沙将以本次培训活动为契机,搭建粤港澳大湾区气候投融资“朋友圈”,加强与专业机构的沟通交流,在更高层面更深领域开展合作,共同助力粤港澳大湾区气候投融资发展。
在专题培训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副主任马爱民、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气候投融资专委会(CIFA)常委梁希、北京绿色交易所会员与机构合作部负责人田巍、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总经理孟萌、广东南方碳捕集封存与利用产业中心运营总监王莉、广东南方碳捕集封存与利用产业中心研发与创新总监分别围绕碳达峰碳中和政策与战略思考、碳市场与自愿减排项目开发、气候投融资现状与展望、国内外绿色金融体系初步研究、气候投融资体系构建基础以及气候投融资加速平台介绍与展示进行系统培训讲解。
2022年8月,南沙新区在生态环境部的指导下,省、市人民政府的支持下,成功获批国家首批气候投融资试点资格。结合国务院印发的《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国家和省、市对南沙的重视支持日益增大,未来一个时期是南沙气候投融资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黄金期。
下一步,南沙新区将以气候投融资试点为题,与香港、澳门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大胆探索粤港澳大湾区气候投融资发展路径,高效打通资金跨境流通循环渠道,拓宽绿色产业投融资路径,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气候投融资经验,为粤港澳大湾区开展气候投融资探索新经验、新模式、新机制,为粤港澳大湾区同类型城市在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方面提供有益借鉴。
(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金融工作局 黄佳俊)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