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国家植物园将举办“世界环境日”特色活动
为展示动植物多样性之美,华南国家植物园聚焦2023年世界环境日“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主题,通过自然观察活动培养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对动植物的兴趣,引导万物和谐共生理念,从而树立爱护动植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6月11日,华南国家植物园将联合生态环境部珠江流域南海海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广州市生态环境局天河分局举办“改变世界的一粒种子——杂交水稻的故事”特色活动,通过课程让大家了解杂交水稻背后的故事和杂交水稻蕴含的科学原理、观察水稻花的结构及杂交水稻的制种过程,深刻体验不卡脖子的水稻育种技术带给中国人的自豪感和科学精神。
在人口增长和可耕种土地面积减少的背景下,绿色高产的杂交水稻对于解决全世界人口的温饱问题和环境保护具有怎样的贡献?记者了解到,本次课程包括了解水稻的基础知识、了解水稻开花的习性、认识常规稻与杂交稻杂交的过程、了解植物生长过程等内容,通过体会水稻的神奇生命力学会珍惜粮食,同时激发学生仔细观察的兴趣及探索的欲望。

以街巷为舞台 尽享艺术盛宴
从永庆坊的滨河段一路跳到金声广场,6月8日下午,7名舞者精彩的现代舞表演吸引市民游客观看。接下来一个月,各种艺术表演将在永庆坊的街巷“快闪”,邀市民游客零距离观看。为提升永庆坊国家旅游休闲街区品质,全力推进岭南文化中心核心区建设,6月8日,由广州市荔湾区委宣传部指导,广州市荔湾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永庆坊、粤剧艺术博物馆、广州大剧院联合承办的第二届永庆坊表演艺术月拉开序幕。今年,表演艺术月邀请全国超过30组艺术演出团队汇聚街区,现代舞、粤剧嘉年华、戏剧嘉年华及装置艺术、影像空间等多种形式带领市民进入一场沉浸式的艺术体验之旅。
突破局限,是本届艺术月的核心。“边界之间”现代舞板块由策展人、舞台导演李智雯担任策划人及导演。板块策划人特邀三组著名现代舞艺术家及团队在永庆坊街区范围内围绕“边界之间”概念进行演绎与创造。
本次现代舞板块还增设影像艺术空间,邀请中国舞蹈家协会共同呈现由24部现代舞影像作品组成的“培青影展”,以舞蹈激发观者去思考如何自我突破、如何消融生命里各种隔阂与界限。“现代舞都是在室内演出,这一次我们在户外演出,打破做人、空间、材料的边界。”策展人李智雯表示,影展则体现的是打破时间的边界。
同时,表演艺术月亦邀请本土纸艺艺术家温绮雯共同参与,利用纸的柔韧与可塑性,结合各种富有趣味性的生物形态进行结构重组,在街区的不同角落以艺术装置呈现,向往来观众展示城市活力不息、不断迭代腾飞的希望之姿。温绮雯为永庆坊设计了三大装置,分别是在一期水影广场的《跃腾》、二期古树广场的《回溯》、三期金声广场的《迭代》。水母是温绮雯擅用的元素,她把水母与广州木棉花造型、广州不同时期地图结合,创作出《迭代》,表达城市与人、艺术共生的关系。来自韩国的游客有真第一次来到永庆坊参观,看到温绮雯的作品,她告诉记者,这里有传统的东西,也有很新潮的感觉。
粤剧嘉年华:
大型园景粤剧沉浸剧场首发 开放三场夜间限时体验
南国红豆,粤韵悠悠。当粤剧演员行走于繁华闹市中心的园林山水间,岭南传统文化展现出无限的生机和活力……“粤剧嘉年华”作为粤剧艺术博物馆年度文化品牌盛事,吸引了大批粤剧文化爱好者的关注。本届“粤剧嘉年华”由粤剧艺术博物馆联合永庆坊,邀请专业艺术团、高校艺术团共同呈现,打破舞台局限,以园景环境全新创排一场大型的粤剧沉浸式环境剧场,6月8日起开放三场夜间限时体验,以新旧交融的方式传递粤剧文化,让更多人感受粤剧的魅力。
除大型园景粤剧沉浸剧场外,从6月8日起,在粤剧艺术博物馆、永庆坊街区、月亮桥等环境空间中,陆续开展粤剧折子戏快闪演出、粤剧精品剧场以及粤剧文化体验课堂,让市民从多维度全方位领略广东大戏——粤剧的大美。
戏剧嘉年华:
青年力量回归老城区 展现原创戏剧新能量
作为广州艺术季重要一环的“戏剧嘉年华”,将于6月19至25日期间在永庆坊及粤剧艺术博物馆户外场地免费呈现。
为扶持青年戏剧新兴力量,推进新时代文旅融合深度发展,打造文化旅游新地标,今年邀请更多戏剧力量参与。其中包括广州大剧院XOFUNTHEATER少儿实验剧团、空壳戏剧工作室、生白剧场、吾见实验公司、广州新华学院分身剧社等。其中,2023年戏剧嘉年华广州大剧院XOFUNTHEATER少儿实验剧团是首次亮相。戏剧嘉年华将献上年轻人奇思妙想的全新视角,让市民近距离感受原创戏剧新能量。
记者获悉,为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精神,加速增城区创新创业要素集聚与新兴产业发展,构建有区域影响力的良好创新创业生态体系,力争把侨梦苑打造成“粤港澳大湾区创新产业集聚区”,日前,增城区正式出台实施《增城侨梦苑分园区及入驻项目评审管理办法(修订)》(以下简称《办法》)。
据了解,增城侨梦苑是由国务院侨办与广州市政府发起共建的国家级创新创业平台,也是增城区首个由地方政府主导建设与运营的创新创业平台,肩负着为增城区聚集高端人才、营造创新氛围、构建创业生态、促进产业转型的战略任务。此次《办法》共分六章二十九条,主要从七个方面提出具体支持措施,充分发挥增城侨梦苑平台优势,加快产业集聚、项目落地、高端人才引进,更好服务于增城区重点产业发展。
在支持侨梦苑园区高质量发展方面,《方案》提出要开展绩效考评,对评为五星、四星、三星等次的园区分别给予园区运营机构60万元、30万元、20万元奖励。在孵企业60%以上属于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半导体与集成电路、超高清视频与新型显示、生物医药、智能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产业,奖励金额分别增加至100万元、60万元、30万元。在支持各类项目落户发展方面,对高校学生创新创业给予2万元创业启动资助,每年最高支持不超过50个;对成长型初创企业给予5万元创业资助,每年最高支持不超过30个;对优质人才项目补贴,每年支持不超过30个,分三个档次给予补助,其中第一档名额不超过5个,给予30万元创业资助。在支持港澳台青年集聚创新创业方面,对入驻园区的港澳台青创项目给予2万元创业启动资助,以及采用后补助方式给予2年不超过50平方米的办公场地租金补贴。
《办法》还提出支持侨梦苑园区融入湾区发展,对引进港澳台青创项目10~20个、20个(含)以上的侨梦苑园区,分别给予园区运营单位30万元、60万元奖励。支持创新创业驿站积极引流,按引资引智引技实际成果,给予每个创新创业驿站每年不超过100万元的补助。支持园区和企业开展创新创业交流,其中鼓励侨梦苑园区大型双创赛事、论坛、沙龙、项目路演等创新创业交流活动,按其实际支出的50%给予奖励,年度奖励金额不超过50万元。此外,《方案》明确设立侨梦苑创新创业引导基金,首期规模1000万元,对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的创新创业项目进行股权投资。
据悉,此次《办法》结合过去三年原办法执行情况、当前财政运行形势、增城区委区政府最新工作要求等因素,对相关支持措施逐条逐项分析研判、修改完善,力求建立奖励精准化、补贴规范化、考核标准化的政策体系,同时突出政策普惠性特征,使资金使用效益更大,政策执行效果更好。
一方面,《办法》从取消孵化载体备案、降低载体面积要求等方面降低了分园区准入门槛,同时扩大创新创业项目补贴覆盖面,涵盖高校学生初创项目、成长型初创企业、优质人才项目、港澳台青创项目等多种类别,让更多孵化载体纳入侨梦苑管理范围,让更多创新创业项目获得侨梦苑政策的实惠。另一方面,《办法》与增城区产业发展紧密联系,突出对“芯、车、显”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明确对在孵企业60%以上属于重点产业的分园区,给予更高的考核奖励,通过实施侨梦苑星级评定,鼓励争先创优。
《办法》还突出侨梦苑港澳台元素。强化政治任务和历史使命的担当落实,做好做实省、市赋予增城侨梦苑的“粤港澳大湾区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和市“港澳台青年创新创业示范基地”等任务,加大对引进港澳项目的倾斜,对入驻侨梦苑的港澳台青创项目给予2万元创业启动资助,以及采用后补助方式给予不超过50平方米的办公场地租金补贴。同时对引进港澳台青创项目的侨梦苑园区,按引进数量给予园区运营单位30万元、60万元奖励。
各申报单位可前往增城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根据申报指南组织材料进行申报。项目的征集、立项、支持和管理按照《办法》执行。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有效期3年。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