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电集团海格天腾信息产业基地动工 打造国内首个多领域无人信息产业基地
近日,海格天腾信息产业基地在广州市增城区举行动工仪式,这是无线电集团成员企业海格通信继广州科学城产业园、北斗产业园、北京产业园、西安驰达产业园后的又一大型产业园区拓展项目,产业基地宗地面积19.8万平方米,计容总建筑面积43万平方米。
海格天腾信息产业基地建成后,将成为国内首个集“研发、智造、测试、仿真训练”为一体的覆盖陆域、空域、水域等多领域的无人信息产业基地、智能化制造示范基地,建设立足华南、大湾区、面向全国、覆盖东南亚及部分非洲国家的高端飞行模拟培训服务基地。
作为国家信息化建设重点企业,海格通信在2017年敏锐捕捉产业变革的先机,前瞻性提出在无人系统业务上布局。2018年正式启动无人系统装备研制。四年多来,海格通信无人系统领域持续发力,形成了一支创新智慧、攻坚克难的人才队伍,在软实力建设、行业比测竞赛中屡获佳绩,攻克了多项关键技术,研制了多型产品,在智能系统领域形成先发优势。
近年来,海格通信与机构签订飞行模拟仿真培训产业合作协议,联手推动我国模拟培训行业整体水平与设备国产化进程。旗下摩诘创新作为国内模拟仿真领域产业化的领军企业,在飞行模拟器和运动系统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产品打破国外对高等级飞行模拟器技术水平的垄断。
面向未来,无线电集团充分发挥产业基地的优势与作用,着力打造区域人工智能、航空航天产业发展新名片,为广州市高质量发展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为广东省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做出应有的贡献。

林克明旧居陈列馆揭幕仪式6月20日上午在越秀北路394号举办。广州市人民政府、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越秀区人民政府、法国驻广州总领事馆及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广州市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华南设计中心、广州市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协会、广州继元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广州珠江住房租赁发展投资有限公司、广东南粤古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等单位代表及林克明先生的后人参加。
(林克明旧居陈列馆)
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王宏伟强调:一是加强学习交流,以国际化视野探索岭南建筑文化遗产保护新思路;二是持续挖掘载体,不断丰富历史文化载体,加快构建广州市历史文化传承体系;三是坚持多维保护,做到历史建筑静态保护和活态保护相协调,对外讲好广州故事;四是注重经验总结,形成历史建筑保护与创新发展的“广州模式”。
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何镜堂在致辞中表示,林克明先生为中国现代建筑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林克明旧居造型简洁雅致,巧妙的利用地形高差,设计手法和建筑形式在当时独树一帜,是岭南乃至中国早期现代主义建筑的重要代表。现在将旧居修缮作为展示岭南建筑文化的一个窗口和交流空间,对于传承和弘扬优秀岭南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曾宪川代表公司分享了旧居修缮及活化工作具体开展情况。他介绍了省建院展开越秀北路394号林克明旧居修缮及活化利用从策划-落地-设计-施工-展陈的系列工作,希望以这个项目作为历史建筑活化利用实践基地和展示窗口,探索培育更多建筑遗产保护的新方法和新技术,助力广州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老城市新活力。
林克明生于1900年,是中国第一代建筑师,华南建筑学科创始人和广东现代建筑的开拓者。林克明于1920-1926年间留学法国里昂中法大学,学成归国后,参建或设计了中山纪念堂、广州市府合署、广东科学馆、广州体育馆、广州火车站等百余项优秀建筑作品,为广州城市建设作出重大贡献。他引进国际建筑新思想,立足岭南本土实际,于1932年与一众建筑先贤创办勷勤大学建筑系(今华南理工大学建筑系前身),为华南建筑学科发展按下了启动键。林克明于1933年创办《新建筑》,1981年指导创办《南方建筑》杂志,为岭南建筑学科发展和繁荣广州城乡建设提供理论的沃土。越秀北路394号这栋历经风雨的小楼,正是88年前,由林克明自行设计建造的自宅。它是广州市现存的早期现代主义建筑重要代表,更是岭南建筑大师们留存下来为数不多的自宅,具有重要的艺术、人文、历史价值,是林老留给广州的宝贵文化财富。
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关于对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重要指示精神,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岭南文化,广州市选取多处历史建筑作为试点进行保护活化利用,林克明故居是首批试点之一。
林克明旧居陈列馆以新模式、高标准打造历史建筑活化设计典范,由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陈雄担任项目负责人,修缮设计由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和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共同完成。修缮设计团队创新探索多学科交叉融合和科技助力遗产保护工作,地质勘察阶段融合考古学文化层特征研究证实了旧居建筑位于广州明清时期城基斜坡上。史料记载的防空洞和具有现代主义住宅典型特征的底层支柱都在施工中找到,并进行了修缮复原。对建筑外墙的颜色的选择,修缮团队结合现场勘察,立面材料分析以及施工过程中的发现,最终确认外墙在设计之初为灰色,而不是市民印象中的米黄色。揭幕仪式现场,林克明三儿子林沛民看到修缮后的外墙颜色感叹到“就是这个颜色,一样”。此外,策展团队以林克明生平事迹结合中法大学、华南建筑教育和广州城市建设分人物、求学、教育、实践四个篇章讲述林克明白寿光阴,“建筑之光”口述历史纪录片访谈了多位林老的同事、学生、家人、研究学者,旨在以多途径、多方式展示、传承发扬林克明人生价值。提高公众建筑素养,充实广州历史文化名城故事集,以致敬传统启迪未来,繁荣岭南建筑创新创作。
近日,广州工控山河智能“基于5G+机械视觉技术的车间管控系统”入选2023年湖南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三化”重点项目名单,作为智能化升级项目上榜,其研究成果充分体现了山河智能在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领域的技术优势。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三化”指制造业数字化改造、网络化协同、智能化升级,是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智能驱动优化 为企业降本增效
此次入选的项目,山河智能基于5G+机械视觉技术,建设数智化车间管理系统,通过机器代人或人机协同方式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并利用视觉算法等手段提高车间安全管理水平,提升检测一致性和稳定性,减少人工成本的同时,降低了产品不良品率。
与此同时,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应用的加速产融结合,让此系统能精准刻画企业经营行为、评估企业资产状况,并依据市场数据反馈,合理安排要素投入,减少物料浪费,也可通过施行智能库存管理降低仓储成本,最终为制造企业降本增效。
强化科技支撑 数字化发展迎新局面
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的道路上,山河智能从未停止过探索的步伐。山河智能自主研发的“祥云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了对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成功入选国家工信部发布的“2021年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领航应用案例”。
5G智能旋挖钻机的低时延、高精准远程操作,契合高危、恶劣环境的无人化施工需求;基于5G+AR/VR的工程机械辅助装配,在佩戴了AR眼镜后,能够直观立体地展示装配效果;航空智慧云平台采用物联网和大数据,打造了数据采集、设备监管、大数据展示等功能,从无到有地提升了对飞行设备的数据挖掘与分析;智慧矿山实现了智能调度、应急接管、无人驾驶,提升了矿山运作效率和整体产能,目前在内蒙腾远煤矿实现应用。
此外,山河智能高空作业设备安全监控系统、隧道施工全过程远程监控、工程机械无人运输系统、观光车监管系统、5G+厂区智能理货、园区叉车作业监管平台、数字产权区块存证系统等16个应用场景也已落地。
今年2月,凭借突出的技术能力和品牌影响力,山河智能荣获高端制造业CIO组委会颁发的“数字工业互联网综合实力卓越奖”。
山河智能将继续深入相关领域的建设,打造工程机械行业示范,结合大数据、人工智能发展的大趋势,为制造行业提供智能解决方案,助力企业实现生产经营更安全、更智能、更高效。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