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佳节 在广州享文化
端午前后,除了可观龙舟竞渡,广州市民还有更多文化选择,丰富的文化活动、精彩的文艺演出,给端午假期增添了更多色彩。
海珠湖上龙舟竞渡,文化馆里共话诗意。以“文化中国 诗意广州”为主题,2023年广州市文化馆端午文化活动周系列讲座连开六场,在6月17日至22日期间,带领千余名市民游客走进岭南意蕴浓厚的文化讲堂,与专家教授一起溯源端午节俗、领会诗韵风雅。
“文化中国 诗意广州”2023年广州市文化馆端午文化活动周,大咖云集、学者同聚,诗话端午。讲座共开六场,以端午节俗和畅谈诗意为主线,以诗歌辞赋为桥梁,通过线下主题讲座+专场讲座直播相结合的方式,与公众共同探讨端午这一传统节日的精神内涵和丰富的民俗与诗韵。
广州市文化馆文化氛围浓
6月22日,“文化中国 诗意广州”主题讲座最后一场开展。讲座以《唐宋诗词里的端午龙舟与屈原纪念》为题,由中央电视台《诗词大会》总顾问、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钟振振主讲。钟振振教授引用张建封《竞渡歌》、晏殊《端午作》等与端午、屈原、龙舟竞渡相关的中国古诗词,分析每一首诗词的语言和意境,引申出龙舟竞渡活动与纪念屈原的意义。
系列讲座中,专家们以旁征博引的方式与公众展开一场诗意的对话。其中,21日、22日的两场讲座还以现场直播的方式,带领大家“云上”追忆屈子风范,线上吸引观众13万人次。
逛展览、学才艺、观演出、云听讲……除了打造“端午文化活动周”,广州市文化馆端午期间正常开放,以典雅的公共文化空间、粤韵悠扬的音乐盛会、新颖轻巧的手工体验,营造生动、活泼的节日文化氛围,为市民、游客奉上端午文旅“粽”礼。
此外,在6月23日至25日,岭南古琴“快闪”雅集邀你“湾水寻音”,在每天园区开放时间,将设多个古琴快闪打卡点,让公众沉浸式感受古琴艺术所承载的文化情怀。
“向美而行”全民艺术普及公开课“成人之美——缤纷非遗季”持续进行,广绣团扇体验和香云纱香包制作为公众带来闲适又精致的非遗生活方式。
广东艺术剧院夏日寻艺
“带着孩子来参加广东艺术剧院的开放日,打卡了多个现场活动,孩子很开心,感觉剧院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艺术的气息。这个端午节过得挺有意思!”6月22日下午,广东艺术剧院开放日活动火热举行,带着孩子前来剧院参加活动的林女士如此表示。
广东艺术剧院开放日现场
当日,近两千名市民通过线上预约,共同走进剧院,开启了一次非同寻常、有趣有料的文化艺术体验之旅,在探访台前幕后、欣赏精彩节目、体验艺术教育课程的过程中发掘艺术之美、品味艺术意趣。
2023广东艺术剧院开放日以“夏日寻艺计划”为主题,整个活动以一张“寻艺拼图”为主线,涵盖戏剧表演、少儿舞蹈、合唱、民乐、书画五大艺术门类,让这趟“剧院半日游”充实且精彩,惊喜接连不断。
多部精彩剧目上演
粤剧、话剧、爆笑舞台剧、音乐会……端午假期,广州的舞台上有多部精品剧目上演,为传统节日赋能添彩。
粤剧《郑成功》
表演传神
6月21日晚,大型新编粤剧《郑成功》在江南大戏院精彩公演。粤剧《郑成功》由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出品,广州红豆粤剧团创排演出。该剧编剧梁郁南表示,粤剧《郑成功》的笔墨并不只是聚力于郑成功的征战,而是抓住郑成功和影响他一生的几个重要人物,深入挖掘他从“焚青衣”的一名书生到成为披甲上阵的民族英雄的心路历程。
主演陈振江的表演细腻传神,他塑造的郑成功形象从温文尔雅的文人成为威风凛凛的大将,人物的每一步成长都有迹可循。对此,导演胡翰驰对他的表演称赞道:“每一段剧情给他的冲击、压力,他都在表演上做出相应的情绪调整。”
粤剧《张九龄》
惊艳亮相
粤剧《郑成功》演出照
6月21日、22日晚,由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立项支持,广东粤剧院重点打造的新编历史题材粤剧《张九龄》在广东粤剧艺术中心首演,为观众呈献张九龄排除万难开凿梅关驿道的故事。
粤剧《张九龄》演出照
南岭天堑,梅关古道,因为张九龄的矢志不渝,终成连接南北的千古通途。国家一级演员文汝清饰演张九龄,他坦言,“在一次次的排演过程中,我也慢慢体会、感受到,张九龄不仅仅是一个德行高尚、坚韧不拔的人,他在为国家、为故土、为百姓倾尽心血中,有大悲悯、大情怀、大担当。”
广东音乐《赛龙夺锦》
岭南特色
6月22日、23日晚,由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指导,广东音乐曲艺团演出的广东音乐·器乐诗《赛龙夺锦》,作为2023年广州艺术季展演项目在广州大剧院连演两场。
广东音乐·器乐诗《赛龙夺锦》演出照
整台作品中,《娱乐升平》《赛龙夺锦》《平湖秋月》《春郊试马》《旱天雷》《雨打芭蕉》《醒狮》《月圆曲》《得胜令》《卖杂货》《彩云追月》《晚晴乐》……多首广东音乐名曲通过重新配器的方式一一呈现,全面展示广东音乐成熟的艺术脉络。
《白蛇传》游园会
主角“现身”
在端午节众多的传说中,最家喻户晓的莫过于“白蛇传”。6月22日-24日,广州芭蕾舞剧院以新作《白蛇传》为灵感,携手正佳广场于5楼平台共同打造端午节系列文化活动——“白蛇传”主题游园会。现场,“白蛇”“青蛇”等剧中人物形象遍布整个集市区,身着汉服与游客互动。
据悉,7月12日、13日,芭蕾舞剧《白蛇传》将在广州大剧院上演。
此外,在端午假期期间,还有纪念拉赫玛尼诺夫150周年诞辰·胡瀞云钢琴独奏音乐会在广州大剧院实验剧场上演;儿童剧《西游奇遇记》在广东艺术剧院上演;乐动·舞界《现代舞×室内乐:拉威尔与皮亚佐拉》在星海音乐厅上演……在剧场享受一份艺术带来的惬意,成为假期的不错选择。
端午假期第一天,记者走访市场见到,餐饮消费迎来小高峰,新派“龙船饭”、自包粽子以及新奇的端午文创周边,都受到了年轻客群喜爱。
在民间传说中,吃龙船饭,龙精虎猛,风调雨顺。在酒店中做成一道精致堂食的“龙船饭”,源自于广东珠三角地区的传统民俗文化。这种传统餐饮今天仍然深受欢迎——在白云区鸦岗,传统的龙船饭更是摆满了超过400席。
既是老传统,又是新尝试,龙船饭就像一条独特的纽带,将广东端午文化的过去和现在串联在一起。
新派龙船饭:“没想到这道菜会这么受欢迎”
“以前是和朋友去他们村子里吃宴席龙船饭,很有氛围,至今印象深刻。这次的‘龙船饭’是一道菜,用一艘龙船装着,我很好奇味道,因此特别打电话过去酒店咨询,提前几天订好包间,端午节这天来吃。”广州市民邹小姐告诉记者。
邹小姐口中所说的“龙船饭”,是具有62年历史的广州东方宾馆在今年特推的一道端午特色菜肴。
“没想到这道菜会这么受欢迎。”酒店餐饮部副总监陈海埠说,这是酒店第一次做堂食“龙船饭”,点“龙船饭”的客人以年轻人为主,“年轻人爱尝新。”记者见到,餐厅以龙船造型器皿盛载菜肴,里头有花胶、大海虾、珧柱、虾米、烧肉、腊肉等,能供4~6人吃,只限量供应到6月25日端午假期结束。这道“龙船菜”的特别之处在于,取传统龙船宴的元素融合设计出一道端午时令菜肴。
在酒店的早午茶市里,这“龙船饭”同样是高点击率单品。陈海埠说,今年端午假期,由于预订火爆,因此特别将早午茶的场地从8楼移到一楼宴会厅,开出80张台迎客,其中,就有不少年轻食客点了“龙船饭”以应景。龙船饭是广东珠三角地区的传统民俗文化,寄寓了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记者留意到,在端午假期里,不少餐厅如南海渔村珠江新城店、孔雀楼店、广州酒家等,今年限时推出“龙船宴”,将传统“龙船宴”中烧肉、炒丁、祛湿汤等具有端午标签的菜肴结合到新“龙船宴”中,但用餐人数在10人左右。对于年轻消费者以及小家庭而言,类似东方宾馆的“龙船饭”这类单个的菜肴则更受欢迎。
传统龙船饭:筵开400围招呼亲友
继农历五月初一,广州市白云区鸦岗乡亲到蚌湖“走亲戚”后,6月22日,蚌湖片区乡亲到鸦岗“走亲戚”,参加乡情龙舟活动。鸦岗准备了超过400围龙船饭,招呼蚌湖乡亲及远道而来的各路好友。
“开饭啦!”随着厨师陆续上菜,4000多人举杯、起筷。
与以往及其他地方的“九大簋”不同,这次鸦岗龙船饭没有鸡鸭鱼鹅、生猛海鲜,而是再寻常不过的五菜一汤,每道菜都有好意头。
鸦岗村龙船饭的筹备者表示,这是根据村中老“扒仔”和长者的回忆精心烹制而成,希望以最传统的龙船饭致敬鸦岗与蚌湖的百年龙舟情谊,同时让各方宾朋体验到最原汁原味的端午龙舟习俗。
接近午餐时间,宾客们陆续到来,经过备餐区时,不少宾客惊讶驻足。眼前,一盘盘切好的烧肉整齐地码成三四层,足足摆满十几米长的桌面;远处,十几位厨师一字排开麻利地分猪斩肉,三头整只的大烧猪身披红纸,香味四溢。
记者发现,与以往及其他地方的“九大簋”不同,这桌龙船饭没有鸡鸭鱼鹅、生猛海鲜,而是冬菇扒生菜、烧肉、节瓜焖花肉、龙船丁、鱼丸虾米粉丝、莲蓬冬瓜汤等五菜一汤。尽管寻常,却不简单,“玉树挂金钱”“红皮赤壮”“家肥屋润节节高”“五谷丰登丁财旺”“侠义情长纳百财”“莲菜清心汤”,每道菜都有好意头。
“端午要吃龙船饭,大家就听得多了,怎样才是传统的龙船饭,估计很多人都不知道。”鸦岗经济联社党委书记、联社社长蔡享声介绍道,这次鸦岗决定回归传统端午文化,以最传统、最土味的龙船饭,致敬鸦岗蚌湖数百年的龙舟情谊,也让参与活动的朋友们体验最原汁原味的端午龙舟习俗,向大家送上最传统的祝福。
“晚上12点过后,我们就开始忙起来了。”热情的厨师们告诉记者,这次的厨师团队有近百人,“400多围饭菜,光是烧肉就用了二十五六头整猪,我们均安烧肉皮脆肉香,骨都有味,大家一定要多吃两块。”
“鸦岗、蚌湖患难见真情,这个情深义重的乡谊故事会一代代传承下去,来看望老朋友,哪怕听到不认识的叫一句‘乡亲’,也特别开心。” 蚌湖华侨保安和会长苏伟明说道。
广场舞
是许多老年人喜欢的
健身娱乐活动
可让人没想到的是
年近七旬的张先生
在练习广场舞时
竟然突发疾病意外身亡
为此
家属把广场舞的组织者
告上了法庭
……
老人跳广场舞猝死
组织者被索赔60万元
湖北省武汉市的杨女士没想到,自己在组织了一场广场舞之后,竟然成为了被告。
2022年1月的一天,杨女士在微信群中发布消息,组织群中部分人员参与第二天的表演排练。次日,大家如约到达活动场地排练,张先生也自发主动前往参加舞龙练习。
上午8点半左右,练习完在一旁休息的张先生突然倒地陷入昏迷,周边群众见状连忙施救并拨打急救电话。9时许,救护车抵达现场,杨女士随车陪同张先生前往医院,但最终张先生经抢救无效死亡,死因为心源性猝死。
事发两个月后,张先生的家属认为,张先生在倒地后,被告杨女士发现这样的情况不仅没有拨打急救电话,反倒是采取了遮挡的方式,脱掉了张先生身上的舞龙服,所以,杨女士作为舞龙活动组织者应对张先生的死亡负有责任,故向武汉市硚口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杨女士支付赔偿金等费用共计60余万元。
法院驳回原告全部诉讼请求
被告不对损害后果承担责任
法院综合案件事实和医疗机构认定,张先生的死亡系个人自身疾病导致而非他人过错。
作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张先生自愿参加杨女士组织的舞龙活动而发生意外,在没有证据证明杨女士存在过错的情况下,杨女士不应当对损害后果承担责任。
最终,武汉市硚口区法院作出一审判决,驳回原告的全部诉讼请求。案件宣判后,原、被告双方均未上诉。
法官说法
承办法官表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六条的规定:“自愿参加具有一定风险的文体活动,因其他参加者的行为受到损害的,受害人不得请求其他参加者承担侵权责任;但是,其他参加者对损害的发生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除外。”
本案中,杨女士将一些群众性文娱活动爱好者组织起来形成了一个松散型团体,这种行为和团体在日常生活中比较普遍。群主通过微信群召集群内人员在自愿的基础上参加助兴表演的行为,并不属于营利性商业活动。
虽然组织者在事后收取用于购置服装道具的红包,但其与参与者之间并无人身及经济依附关系,原告也未提交能证明杨女士通过表演活动牟利的相关证据。
此外,杨女士在张先生晕倒后和周围群众共同采取了施救行为,由于其并非医护人员,不具备医学救护专业技能,故不能苛责杨女士的救治行为。
法官提醒
老年人在自愿参与文体活动时应注意自身身体情况的变化,选择和自身身体条件相适应的活动,避免因剧烈运动引发不适。此外,大家也应该主动学习相关急救知识,有效应对紧急情况的发生。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