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珠区召开经济工作调度会
近日,海珠区召开经济工作调度会,分析当前经济运行情况,研究部署下一阶段经济工作。区委书记蔡澍、区长毛松柏、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陆世泽、区政协主席温志文等区一级班子领导参加。会议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强化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全力拼经济、抓项目、促发展。一是各部门、各街道要科学分析研判当前经济形势,加强区街联动、政企互动,进一步查漏补缺,全力巩固经济恢复向好态势。二是要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探索以“链主+细胞工厂”方式发展壮大小微企业,推动新增一批“规下”工业企业;不断夯实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发展底座,持续做大做强现代都市工业,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加快培育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三是要不断提升产业载体发展水平,发挥“链主”企业带动作用,精准招商打通产业链上下游,做大做强国资国企,推动形成产业集聚效应;持续做好“四上”企业培育工作,用心用情帮助企业纾困解难,助力企业扎根海珠、蓬勃发展。

成功预约的香港机动车可经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驶入广东
7月1日0时8分,随着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入境车道闸门打开,第一辆北上的香港单牌车缓缓驶出口岸。“很开心能成为‘第一人’,真的非常幸运!”来珠海旅游的香港市民李先生开心地说。
第一辆入境的“北上”港车
7月1日零时起,“港车北上”政策正式实施,成功预约后的香港机动车可经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驶入广东。“LL7999”这辆香港单牌车,是第一辆入境的“北上”港车,车主李先生随车“一站式”通关后顺利入境。数分钟后,又一辆KA714牌香港私家车驶入港珠澳大桥珠海口岸。
借助“一站式”车辆通关系统自动读取车辆和司机证件、体温、指纹及人脸信息,实现无人值守、自动验放,验放时长不超过20秒。
“现在‘踩一脚’油门就能到广东,太方便了!”首辆入境的香港单牌车车主李先生接过海关工作人员送来的鲜花。李先生介绍,获悉“港车北上”消息后,他第一时间申请,并特意约上了几个朋友,选在香港回归纪念日这天来体验。
今年7月1日零时起,符合条件的香港机动车车主在香港预约通关获准后,就可以驾车经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驶入广东,预计约45万名香港机动车车主将享受到这一政策红利。这是继“澳车北上”政策落地后,粤港澳大湾区交通互联互通的又一重大突破。
为消除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近日,海珠区龙凤街在仁和西街及周边区域打造整治示范点,力争实现“车不入巷、集中停放、安全充电”的目标。
据悉,仁和西街位于龙凤街龙导社区,长约60米,宽约2米。巷内共有21个门牌号,居住近350名住户。巷子只有一个出入口,连接仁和直街。有街坊透露,这里曾停放超过100台电动自行车,存在安全隐患。
为此,龙凤街相关科室联合属地居委会前往仁和西街挨家挨户上门动员,劝导居民群众配合在房屋外安装电动自行车电池充电箱,杜绝入室充电的情况。为鼓励居民积极配合,第一批配合安装的居民可得到街道提供的安装服务。据统计,目前已有10户居民在房屋外安装了充电箱。
同时,仁和直街口两侧均设立了电动自行车集中停放点,为居民提供集中充电服务。两处停放点面积约合400平方米,可供约500台电动车停放,并提供84个充电桩,4个充电柜,共216个充电端口。
据悉,接下来,仁和西街将不再停放电动车,居民可将电动车停在仁和直街口两侧的集中停放点,电池则可以使用集中充电柜或房屋外的充电箱进行充电。
龙凤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龙凤街高度关注辖内电动自行车整治工作,仁和西街的整治模式将为其他社区开展电动自行车整治工作提供示范,为辖区居民营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