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举措破解充电难题 海珠区龙凤街打造电动自行车整治示范点
为消除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近日,海珠区龙凤街在仁和西街及周边区域打造整治示范点,力争实现“车不入巷、集中停放、安全充电”的目标。
据悉,仁和西街位于龙凤街龙导社区,长约60米,宽约2米。巷内共有21个门牌号,居住近350名住户。巷子只有一个出入口,连接仁和直街。有街坊透露,这里曾停放超过100台电动自行车,存在安全隐患。
为此,龙凤街相关科室联合属地居委会前往仁和西街挨家挨户上门动员,劝导居民群众配合在房屋外安装电动自行车电池充电箱,杜绝入室充电的情况。为鼓励居民积极配合,第一批配合安装的居民可得到街道提供的安装服务。据统计,目前已有10户居民在房屋外安装了充电箱。
同时,仁和直街口两侧均设立了电动自行车集中停放点,为居民提供集中充电服务。两处停放点面积约合400平方米,可供约500台电动车停放,并提供84个充电桩,4个充电柜,共216个充电端口。
据悉,接下来,仁和西街将不再停放电动车,居民可将电动车停在仁和直街口两侧的集中停放点,电池则可以使用集中充电柜或房屋外的充电箱进行充电。
龙凤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龙凤街高度关注辖内电动自行车整治工作,仁和西街的整治模式将为其他社区开展电动自行车整治工作提供示范,为辖区居民营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
广州作为全国第一批历史建筑保护利用试点城市,拥有数量众多的传统风貌建筑,如何做好系统完整保护,进行合理活化利用?2023年7月1日起,《广州市传统风貌建筑保护规定》(下称《规定》)将正式施行,该《规定》填补了立法空白,实现对历史文化遗产的系统、完整保护,赓续城市文脉,更好彰显广州的城市文化魅力,回应市民留住乡愁记忆的期盼。《规定》明确提出,坚持以用促保,鼓励合理利用。
保护什么
认定公布的传统风貌建筑
广州目前认定公布的传统风貌建筑共有1206处,是除不可移动文物以外,最为量大面广的保护类建筑。《规定》共有十八条,立足“小切口、立得住、真管用”,聚焦传统风貌建筑保护和利用,完善传统风貌建筑修缮管理等制度规定,为保护利用好传统风貌建筑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传统风貌建筑认定和保护利用是广州特色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的创新做法。《规定》明确认定标准,将能够成片、成组、成线反映历史风貌和地方特色,或者位于历史文化街区等的保护范围内作为区域整体历史风貌和传统格局的重要组成,以及能够一定程度反映历史文化、产业发展、艺术价值、民俗 传统、时代特征,或者凝聚社会公众情感记忆的建筑物、构筑物,确定为传统风貌建筑。
“传统风貌建筑的法定化利于留住文化根脉络,彰显广州特色,完善广州‘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风貌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历史文化街区-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多层次的保护对象体系。”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规定》还明确了认定程序,规定传统风貌建筑实行名录保护制度,经普查、推荐申报、专家论证、征求所有权人和公众意见等程序后,由区政府批准公布传统风貌建筑。明确保护图则编制,划定保护范围,确定保护要素,提出修缮要求、合理利用措施等。
怎么保护
对传统风貌建筑实行挂牌建档保护
为加强传统风貌建筑的保护和管理,《规定》明确不得擅自迁移、拆除传统风貌建筑,不得擅自改变建筑外立面等,并对违反禁止性规定的行为设定法律责任。优化建设管理,明确在不改变传统风貌建筑的外观风貌及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保护责任人可以进行外部修缮、日常保养等。为防止破坏建筑风貌,规定加建、改建、扩建应当保持传统风貌建筑原有外观风貌。
《规定》还要求实行挂牌建档保护,明确规划和自然资源部门需在保护名录公布后六个月内完成传统风貌建筑保护标志牌的设置工作,标志牌包括建筑的责任人、建筑名称、认定时间、建筑特征、历史事件、名人事迹等信息。同时加强安全管理和数字化保护,在房屋安全普查中对传统风貌建筑进行标注并与有关部门信息共享,运用信息化、数字化技术手段加强传统风貌建筑的保护、管理和展示。
广州幸福里占地面积约13000㎡,包含文冲陆氏大宗祠和文冲炮楼2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3个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座历史建筑和2座传统风貌建筑等共35处古建筑。广州幸福里占地面积约13000㎡,包含文冲陆氏大宗祠和文冲炮楼2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3个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座历史建筑和2座传统风貌建筑等共35处古建筑。
谁来负责
明确市、区人民政府和部门职责
为确保传统风貌建筑得到有效保护和利用,《规定》理清各级各主体责任分工,明确市、区人民政府和部门职责,由规划和自然资源部门负责统筹传统风貌建筑保护利用,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负责传统风貌建筑的工程质量监管、房屋使用、结构安全、修缮的监管等工作,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对违反本规定的行为进行处理。
明确区人民政府在认定、保护和管理方面的具体职责。建立保护责任人制度,规定保护责任人应当履行保障结构安全,按照保护图则的要求使用、利用、维护、修缮等责任。同时建立镇街日常巡查机制,将巡查工作纳入社区网格化管理。
如何活化
推动传统风貌建筑合理利用
广州以历史建筑保护利用试点等工作为契机,不断探索历史建筑和传统风貌建筑保护利用新路径、新模式和新机制。
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本次立法是对广州近年来传统风貌建筑保护利用成功经验予以提升巩固,为激发保护责任人的保护主动性和市场主体的参与积极性,实现历史文化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规定》明确十二项具体措施,在多功能使用、国有建筑租期租金优惠、引入社会资本多方参与、建立奖补机制、优化金融服务体系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多措并举推动传统风貌建筑合理利用。
明确修缮技术支持,规定市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应当编制传统风貌建筑修缮技术规范,保护责任人可以申请免费的修缮技术咨询和指导。
明确修缮审批流程,规定市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应当会同市规划和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制定传统风貌建筑修缮工程规划许可、施工许可以及其他相关事项的审批办事指南和申请材料清单,提高报批办事效率。
明确修缮资金补助,非国有传统风貌建筑保护责任人可以向市、区人民政府申请日常维护和修缮资金补助。
今年以来,广州海珠警方强力推进“昆仑2023”专项行动,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违法犯罪,深入研判,精准打击,掀起一波打击高潮,取得显著成效。到目前为止,海珠警方共破获涉侵犯知识产权案件76宗,抓获涉案嫌疑人122名,查获涉案金额达1.3亿元的假冒伪劣产品,切实维护了广大市民群众和企业的合法权益,全力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
循线排查,一天内捣毁三个制售假冒品窝点
5月18日,海珠区公安分局食药环侦大队主动开展线索摸排、分析研判,锁定了多个制假售假窝点的位置,并迅速开展集中收网行动,一天内捣毁了3个制售假冒品窝点。
当天上午,抓捕组民警首先在花都区某仓库内捣毁了一个涉嫌生产假冒知名品牌箱包的窝点,循线追查发现了两个储存假冒品仓库,现场抓获吴某(男,47岁)等3名犯罪嫌疑人,查获假冒知名品牌箱包及配件300余件,涉案金额达200万元。
其后,民警在花都区某楼宇3楼捣毁了一个涉嫌生产假冒知名品牌化妆品瓶罐的窝点,现场抓获吴某(男,37岁)等4名犯罪嫌疑人,查获假冒知名品牌化妆品包装瓶罐26万余件,涉案金额达100万元。
当天下午,民警在荔湾区某楼宇首层再捣毁了一个涉嫌制售假冒知名品牌服装的窝点,现场抓获犯罪嫌疑人杨某(男,28岁),查获假冒知名品牌服装4000余件,涉案金额达80万元。
目前,上述犯罪嫌疑人已被警方依法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伏哨追踪,捣毁两个生产假冒名牌化妆品窝点
海珠警方根据前期掌握的线索,经过连日伏哨追踪,于5月23日中午,在花都区一个隐秘的小巷中,捣毁2个涉嫌生产假冒知名品牌化妆品的窝点,抓获胡某(男,39岁)等2名犯罪嫌疑人,查获假冒知名品牌化妆品4000余瓶,印有假冒品牌注册商标的包装材料一批,以及制假生产设备一批,涉案金额达200万元。
据犯罪嫌疑人胡某供述,从3月起,其为了赚快钱,心存侥幸,租下上述两个仓库作为制假加工厂,平日按照客户需求加工罐装、包装假冒知名品牌的化妆品,并聘请临时工加快生产进度,从中赚取加工费用牟利。
目前,胡某等2名犯罪嫌疑人已被警方依法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接到举报,快速打掉一个销售假冒名牌耳机团伙
5月25日上午,海珠警方接到群众举报,称在白云区某仓库有人销售带有某知名品牌注册商标的蓝牙耳机,疑为假冒伪劣产品。接报后,民警迅速开展调查工作,于当天下午展开行动,快速捣毁该窝点,现场抓获以范某(男,22岁)为首的团伙成员6名,打掉该作案团伙,查获假冒知名品牌蓝牙耳机4500多对,涉案金额达900万元。
目前,范某等6名犯罪嫌疑人已被警方依法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海珠警方表示,将始终保持对各类制假售假、侵权盗版等侵犯知识产权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同时,警方呼吁广大群众增强法治意识,购物时应选择正规商家和平台。一旦发现违法犯罪线索,请及时向公安机关和有关部门举报,形成警民携手、共同打击犯罪的强大合力。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