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细做实、靠前服务,推动重点项目加速跑
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突出靠前服务、协同联动,提出紧抓“三个关键”项目,在一季度做实台账、做细计划的基础上,二季度以“促开工、保进度”为导向,紧盯关键阶段(新开工类)项目,主动担当作为、靠前服务支撑,提升国土规划审批效能和精准保障服务水平,加快形成实物量工作量,做实项目投资对稳经济的拉动作用。
一、做好全局工作部署,紧盯关键项目关键环节
今年以来,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依托重大项目国土规划管理和监测系统,建立年度规划资源推进情况项目台账,印发年度工作机制(通知),提前做好全局工作部署,持续深化“市区一盘棋”的统筹协调机制,市区联动,共破难点堵点。
聚焦“三个关键”项目清单:对关键要素保障项目(涉及新增建设用地项目)、关键阶段建设项目(今年新开工类项目)倒排工期,主动服务业主单位,全力保障项目及时开工、全面开工;对关键投资额度项目(年度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建立项目暖企包案制度,将重点企业或重点项目服务任务分解到局级领导,明确牵头部门,解决实际问题。
紧盯“四个关键”审批环节:聚焦“预审与选址、用地报批、供地、报建”四个事关项目开工建设的关键环节,依托信息化手段,实时跟踪重点项目审批进展。将“预审、报批、供地、报建”每个“大环节”,拆解为“前置环节、组卷环节、审批环节”,细化项目跟踪节点,主动对接、靠前服务。
截至7月底,全市287个“攻城拔寨”新开工类项目用地需求基本保障。267个已有用地保障项目(占比93%)中179个项目已开工(占比62%)。
二、充分发挥属地优势,各区分局主动服务解难题
各区分局采用“日常例会+定期调度+暖企座谈”等多种方式加快审批手续办理,围绕重点项目服务企业、用地保障、促开工等方面出真招、见实效。
服务企业方面,增城区分局,建立项目贴身服务机制,专人全流程跟进项目招商选址、供地出让、报建等工作;海珠区分局,践行“首席规划服务官”制度,为企业提供“一对一”、“点对点”的服务;番禺区分局,今年4月出台《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番禺区分局关于印发进一步优化产业类项目落地保障相关业务工作措施的通知》,实行产业项目全流程台账式管理;从化区分局,今年4月、7月先后出台《广州市从化区关于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十条规划用地措施》《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从化区分局企业投资建设项目审批代办服务实施方案(试行)》等惠民惠企措施,主动服务、大力支持重点产业项目落地,并面向业主、街镇、村社多次组织培训和工作协调会。
用地保障方面,白云区、花都区、南沙区、荔湾区和黄埔区分局,攻坚克难,高质高效推进项目用地报批组卷工作,有力推动芳村至白云机场城际工程、清远清新至广州花都高速公路、狮子洋通道工程、广州市轨道交通十号线广钢新城车辆段、广清城际广州白云至广州北站段、广州东至花都天贵城际工程、万孚知识城生物安全创新产业基地项目等省市重点项目获批。
案例1:芳村至白云机场城际工程项目属于广州市攻城拔寨项目、重大基础设施工程项目、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项目,是粤港澳大湾区城际轨道交通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项目2022年9月正式启动区级用地报批组卷,2023年4月取得省人民政府批准的用地批复,首批开工点白云东平站、凤凰南路站、夏茅站等已于6月核发建工证。
促开工方面,增城区、番禺区、白云区、花都区等分局提前介入,积极指引产业项目“五证联办”(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人防工程报建、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和不动产权证),其中番禺区分局实现全市首宗商业用地“五证联办”;增城区分局简化流程并形成常态化政务服务机制,完成润城生命科学园、中南高科两宗重点产业项目“五证联发”。
案例2:中南高科高端电子信息创新园项目属于省重点项目、市“攻城拔寨”项目,由中南高科集团与增城产业投资集团联袂打造湾区高端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地。项目于4月17日摘牌,于20日申请“五证联办”并获批,有力推动项目4月底开工建设。这是自我局推出助企纾困促进经济发展22条具体措施以来,实现的又一突破性案例。
广州结合重点产业布局,推动建设了一批具有战略性、前瞻性的新型研发机构。截至目前,全市现有各类新型研发机构近80家,居全省第一,其中14家纳入省级高水平创新研究院建设序列,占全省的70%。
8月2日,高质量发展媒体调研行走进黄埔区,探访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广东粤港澳大湾区黄埔材料研究院和广东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研究院等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聚焦探讨科技赋能广州高质量发展,支撑产业转型升级,开创“二次创业”新局面。
打造广州生物医药科研创新“黄埔军校”
调研的第一站来到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下称广州健康院)。广州健康院由中国科学院、广东省、广州市三方共建,于2003年筹建,是中国科学院首个面向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在实施“知识创新工程”试点中与地方共建的研究所。
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当年,一群有志青年科学家怀揣理想,从世界各地而来,汇聚广州健康院。在一间借来的办公室、在一片农田环绕中,他们白手起家,创新报国,开始追光逐梦的奋斗之旅。
广州健康院学术委员会主任、研究员赖良学回忆,2004年,首任院长陈凌入职后,采用国际化的用人机制,迅速聚集了23位在国际上较有影响力、有产业和创业背景的科学家,其中95%以上具有在海外知名科研机构、高校及跨国公司10年以上工作经历,建设了一支规模较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具有国际水平的创新人才队伍。
以此为起点,20年里,广州健康院不断引进海外优秀人才,自主培养的科技人才也在领域内崭露头角,逐渐成长为研究院中流砥柱。
广州健康院等新型研发机构全力打造成为高端人才“蓄水池”。广州健康院党委书记段子渊介绍,借助三方共建平台的优势,形成国家、中科院、广东省、广州市及黄埔区的“五重”人才政策叠加优势,是该院集聚人才的重要“法宝”。
支持推动新型研发机构发挥自身引才引智磁场作用,是广州市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建立市区各部门联动工作机制,对新型研发机构在人才引进与培养各方面予以政策支持,让各类高端人才在穗安心科研创新。
高端人才的聚集奠定了广州健康院的前沿创新基因,在国家重大战略攻关任务中担当使命。依托建设省实验室并参与筹建广州实验室,推动广州实验室成功挂牌成立;承建人类细胞谱系大科学设施,该设施是粤港澳大湾区首个列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的生命科学领域设施,将使我国的人类细胞谱系研究整体达到世界先进水平。20年来,广州健康院与本地科研机构“强强联合”,着力打造国际一流的生物医药与健康领域高地。
“我院可以说是广州乃至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和健康产业领域的‘黄埔军校’,我们是广州实验室筹建过程中最重要的力量之一,也是孵化出广州恩宝、恒诺康、华南疫苗、锐博、昭泰等业界知名企业的摇篮。”广州健康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侯红明说。
广州健康院围绕干细胞与再生医学领域重大基础及关键技术问题,多项成果入选中国十大生命科学进展,“干细胞多能性与重编程机理研究”项目获我国干细胞领域第一个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研究院研发的多种药物填补国内空白,其中新型治疗白血病1类新药(商品名:耐力克)打破了慢性髓细胞白血病耐药患者长期无药可医的困境,上市以来销售额达1.82亿元。
广州健康院凭借在生物医药和健康领域的强大科研实力,有力驱动了广州乃至整个大湾区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是广州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鲜活样本。
据不完全统计,广州新型研发机构累计孵化801家企业,培育上市企业7家、高新技术企业107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45家。
攻关“卡脖子”技术带动产业发展
在前往广东粤港澳大湾区黄埔材料研究院的路上,调研团远远看到了材料院的标志性建筑,一立一卧两个巨大的“轮胎”在阳光下闪着光。
成立于2020年2月的黄埔材料院,已完成航空轮胎国产化技术全链条贯通,实现仿生合成橡胶和数字轮胎软件两项从“0”到“1”的原创性技术突破,掌握了41项核心技术。
黄埔材料院科研人员单承标介绍,中国虽然是全球最大的轮胎产销国,但航空轮胎却长期依赖租用国外产品,按起降次数缴费。
据介绍,为了破解航空轮胎“卡脖子”困境,中国科学院长春应化所提出了仿生合成的解决路径,协同攻关仿生橡胶合成技术等核心技术难题。其中,黄埔材料院承担了航空轮胎动力学大装置建设等核心任务,并负责将衍生的先进技术外溢到以民航轮胎、特种工程轮胎和新能源汽车轮胎为代表的高端轮胎产品中,在广州进行产业转化,形成聚集效应。
目前,航空轮胎动力学大装置已建成投入使用,该装置主要用于航空轮胎和飞机起落系统的性能研究与综合验证,是航空工业大型基础科研设施,包含航空轮胎高加速试验台、道面环境模拟试验台、飞机起落架摆振试验台和落震试验台等研究飞机起降动力学的核心设施,也是攻克航空轮胎等关键核心技术的国之重器。
黄埔轮胎(广州)技术有限公司则承载将航空轮胎大科学中心的技术成果进行产业化的使命。以“Whampoa”为商标的自有品牌新能源汽车轮胎、特种轮胎产品,已实现销售收入4000余万元,预计2023年销售额可突破3亿元。
为了进一步推进产业化成效,黄埔材料院引进了“赛马制”。“以市场认可作为项目和团队考核的标准。”该院人力资源部部长罗志明表示。去年“赛马”第一名的团队与上市企业合资成立了广州飞雪芯材有限公司,相关知识产权转化金额达3000万元。“揭榜挂帅”则是发挥院内力量承接企业技术难题的机制。芯片化学材料中心团队“揭榜”光刻胶相关项目产业技术研发和产业化难题,联合成立了广州德聚埔材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投资2亿元。
目前,黄埔材料院已形成“航空轮胎大科学中心+芯片化学材料中心+先进材料与器件研发”的“1+1+X”成果转化架构。负责扑翼飞行器项目的科研人员张通说:“我院非常重视与企业方的合作,重视研发方向与市场的契合度。通过技术委托、成立联合实验室、合资成立产业化公司等方式,充分贴近产业端需求,推动科技成果‘技术—产品—商品’的落地转化。”目前,黄埔材料院已孵化企业17家,累计获得外部投资超10亿元。
锚定国际一流产业创新策源地
踏入位于中新广州知识城纳米谷的广东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研究院3楼办公区,一首名为《理想是百年的文章》的诗映入眼帘。
短短100字的诗,传达了大湾区协同院的办院初心和理念,即构建全球化协同创新体系,打造国际一流的“原始创新策源中心、新兴产业培育中心、创新人才培养中心”。
大湾区协同院由广东省科技厅、广州市政府、广州高新区、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共同发起设立,围绕医疗器械、生物医药、智能制造、光电、材料等重点领域,构建全球化技术研发、产业培育、人才培养“三位一体”的协同创新体系。
大湾区协同院副院长刘玉峰向调研团详细介绍了“纳米金属透明电极”“活细胞超灵敏超分辨显微镜”“智能呼气分析精准诊断平台”“用于病理诊断的激光发射显微镜”“跨物种基因工程广谱低毒抗肿瘤药物”等世界首创成果,其中4项成果入选国家“十三五”科技成就展重点项目。
刘玉峰透露,广州颠覆性技术创新中心已经挂牌运行,致力于构建“科教平台+投资基金+创新园区”颠覆性技术创新体系,采取“管育接转教”五位一体发展模式,在广州培育和聚集颠覆性技术、培养创新人才,打造国家颠覆性技术创新样板。
“颠覆性技术是颠覆了某一领域主流产品和发展格局的技术,是改变游戏规则的战略性技术,是大国竞争的关键变量。在广州培育和聚集颠覆性技术,将为广州加快培育新兴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做出积极贡献。”刘玉峰说。
大湾区协同院副院长兼首席运营官袁莹介绍,大湾区协同院形成了多种项目发展模式,引进源自世界一流大学的基础研究成果,自建多学科的工程技术力量接续研发、加速产业化,累计实施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项目35项(其中国际项目占比接近50%),涵盖先进制造、医疗设备、生物医药、新材料、柔性电子等领域。研发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重大技术8项,培育出超视计、精智未来、博鑫医疗、金竟科技等一批硬科技明星企业。
从前沿技术到工艺精湛的产品,调研团看到了一家既有全球领先的颠覆性技术创新能力,又能紧贴市场和应用的新型研发机构。
“在前沿技术遴选上,我们组织全球的一流科学家设立国际协同实验室,依托‘专家之眼’做决策;但对于中试放大阶段及以后阶段的项目,我们更注重‘市场之手’。”刘玉峰说。
据介绍,大湾区协同院一方面从产业的维度对项目的产业化价值进行评估,另一方面,组建投资基金,联合社会资本,采取市场化决策并领投、研究院予以配套资助的方式决策项目和支持项目。“我们与广州产投集团、知识城集团等联合组建了一期规模5亿元的创新基金,并与高瓴、真格、联想之星、复星、启迪之星、正轩等知名风投基金联合支持成果产业化。”刘玉峰说。
截至2022年12月,大湾区协同院累计创办和孵化高科技企业13家,其中多家企业获得了大额社会融资,得到资本市场认可。“纳米金属透明电极”“活细胞超灵敏超分辨显微镜”等多项具备国际领先或者国际先进水平的创新成果已实现规模化生产和应用。
通过构建“政府资金+国资引导的成果转化基金+社会资本”的多元投入模式,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开展“沿途下蛋”“就地转化”,广州逐渐摸索出一条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的路径。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志愿服务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提升惠企利民政策的知晓度和企业群众参与度,8月3日下午,南沙区分局不动产登记志愿服务队在南沙城粤港澳(南沙城)国际青创社区开展面向港澳人士的不动产登记等相关政策宣讲活动,南沙区住建局有关负责同志、澳门银行在内的5家银行企业有关负责人及港澳青年代表等参加。
活动中,区不动产登记志愿服务队就港澳人士从购房到不动产登记方面的相关政策、办理流程、提交材料等内容提供了“一站式”详细解读,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港澳人士购房前需要了解的限购、限售、抵押等相关政策以及如何通过线上线下便利查册,申请人也可根据需求选择“零出关”查询;二是购房后如何进行高效便捷的不动产登记,通过“全流程网办”以及不动产跨境抵押登记一次性申办“零出关”办理方式,足不出户即可轻松搞定。同时,重点推介了“带押过户”政策,并诚请参加活动的港澳青年代表将了解到的不动产登记便利举措推介给更多港澳人士。随后,参加银行的有关负责同志对港澳人士选用商业贷款、公积金贷款的相关政策进行了补充说明。港澳青年代表提出在购房、抵押、登记等环节最关切的问题,银行负责同志逐一进行了详细解答。
本次参加活动聚焦人民群众需求,充分发挥了南沙区分局不动产登记志愿服务队对外联动宣传作用,面对面向港澳人士精准提供不动产登记便民举措,提升了不动产登记政策覆盖面和知晓度,让港澳青年代表更加了解南沙,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创造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活动现场照片1
活动现场照片2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