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都开展垃圾分类培训 镇街垃圾分类“再充电”
为深入推进花都区生活垃圾分类精细化管理,提升基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人员业务水平,8月15日至17日期间,在花都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的指导下,各镇街陆续开展垃圾分类培训会议,镇街相关部门负责人、各行业垃圾分类管理人员、镇街督导员等参训。
会议上,专业讲师对垃圾分类检查情况进行分析,结合镇街实际情况,指出机团单位、经营区域、公共场所、物业小区等在垃圾分类上存在的不足。通过问题案例图文并茂地讲解日常检查中经常被扣分的项目,详细解读第三方检查最新评估细则,讲解小区投放点和三类单位的作业规范,强调日常工作需要注意的事项。
参会人员认真听课,向讲师请教了垃圾分类管理、督导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讲师耐心讲解指导。参会人员表示通过这次的培训,对日后工作的开展有了更清晰的方向与认识,回去后将对照检查标准,逐项过关,以扎实的工作成效迎接每次的考核。
据了解,为进一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花都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组织辖区内10个镇街每个季度各开展1场培训。针对评估标准及不同行业的特点及需求,讲解相关分类知识、垃圾分类考核指标及存在的不足、改进方向等,让培训更有针对性与实操性。通过专业培训,更新工作人员分类工作知识系统,改进工作方式,为居民提供更好的垃圾分类服务,建设更优的人居环境。

为持续筑牢燃气安全防线,确保花都区燃气使用安全,8月16日中午,花都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联合新雅街综合行政执法办公室依法查处使用“黑气”的6家店铺,共扣押11个燃气瓶。
据介绍,花都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持续加强城镇燃气管理,联合各镇街综合行政执法办公室对花都区四街六镇进行地毯式检查,坚决打击销售、使用“黑气”行为。
燃气安全检查过程中,执法工作人员在白鳝塘一带,发现部分水果店和美发店存在用气安全隐患,且无法提供供气合同和燃气来源凭证。经查实,店铺使用的皆是非正规来源燃气,气瓶绝大多数为报废瓶,为消除安全隐患,执法人员依法对燃气瓶进行查处。
“不要贪图小便宜购买‘黑气’,一旦发生事故,后悔莫及。我们也会进一步加大打击力度,除重点关注餐饮场所外,也会进一步加强对其他商铺的检查,让‘黑气’无处躲藏。”花都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说道。
“黑气”是指无证经营的罐装液化气,价格相对便宜,但其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一是普遍存在超期使用现象,液化气钢瓶需要按规定4年一检,使用满12年就需要报废,燃气胶管高度磨损或过度老化时需要及时更换,但违法充装、销售“黑气”的不法分子不会遵守规定,从而给用气人埋下隐患。二是“黑气”不纯,里面可能为降低成本掺杂二甲醚,二甲醚对钢瓶以及密封圈有着较强的腐蚀能力,甚至还可能腐蚀家中炉具,危险性高。三是“黑气”运输不规范,且储存地点不规范,容易遭到暴晒或者碰撞,安全隐患风险高。
花都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工作人员提醒:广大市民朋友使用燃气时,请从合法正规的渠道购买,切勿使用无安全保障的“黑气”,以免发生安全事故。
接下来,花都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将会继续加强管控,发挥职能,加大燃气领域问题整治和防范,联动各部门,持续保持高压态势,持续打击违规运输、储存和经营液化石油气行为,确保花都区燃气行业安全稳定发展。
8月17日下午,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联合增城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在增城万达广场举办“城管‘五进’普法进社区”宣传活动,进一步加强关于城市管理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增强广大市民群众的法治意识和安全意识。
活动现场通过派发单张、设置宣传展板以及有奖知识问答等形式,向市民群众宣传垃圾分类、违建治理、燃气管理、建筑废弃物管理、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户外广告和招牌管理等城管领域的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等内容,并为广大市民群众答疑解惑。“刚才我和朋友一起逛街,看到这里有普法宣传就过来了解下,我觉得这些宣传会补充我的生活知识,有很大收获。”市民胡先生表示,拿到宣传资料会回家跟家人分享。
增城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希望通过本次普法宣传活动,对燃气安全使用知识、垃圾分类常识、城市管理法律知识等城市管理工作相关知识进行宣传,让居民对城市管理工作有更深了解,引导居民树立法治意识、文明意识和环保意识,提升居民学法、遵法、用法意识,共同创建干净整洁平安有序的城市环境。(梁文薏)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