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都城管:打击“黑气”不手软 依法查处违规使用“黑气”行为
为持续筑牢燃气安全防线,确保花都区燃气使用安全,8月16日中午,花都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联合新雅街综合行政执法办公室依法查处使用“黑气”的6家店铺,共扣押11个燃气瓶。
据介绍,花都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持续加强城镇燃气管理,联合各镇街综合行政执法办公室对花都区四街六镇进行地毯式检查,坚决打击销售、使用“黑气”行为。
燃气安全检查过程中,执法工作人员在白鳝塘一带,发现部分水果店和美发店存在用气安全隐患,且无法提供供气合同和燃气来源凭证。经查实,店铺使用的皆是非正规来源燃气,气瓶绝大多数为报废瓶,为消除安全隐患,执法人员依法对燃气瓶进行查处。
“不要贪图小便宜购买‘黑气’,一旦发生事故,后悔莫及。我们也会进一步加大打击力度,除重点关注餐饮场所外,也会进一步加强对其他商铺的检查,让‘黑气’无处躲藏。”花都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说道。
“黑气”是指无证经营的罐装液化气,价格相对便宜,但其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一是普遍存在超期使用现象,液化气钢瓶需要按规定4年一检,使用满12年就需要报废,燃气胶管高度磨损或过度老化时需要及时更换,但违法充装、销售“黑气”的不法分子不会遵守规定,从而给用气人埋下隐患。二是“黑气”不纯,里面可能为降低成本掺杂二甲醚,二甲醚对钢瓶以及密封圈有着较强的腐蚀能力,甚至还可能腐蚀家中炉具,危险性高。三是“黑气”运输不规范,且储存地点不规范,容易遭到暴晒或者碰撞,安全隐患风险高。
花都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工作人员提醒:广大市民朋友使用燃气时,请从合法正规的渠道购买,切勿使用无安全保障的“黑气”,以免发生安全事故。
接下来,花都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将会继续加强管控,发挥职能,加大燃气领域问题整治和防范,联动各部门,持续保持高压态势,持续打击违规运输、储存和经营液化石油气行为,确保花都区燃气行业安全稳定发展。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废管中心紧紧锚定目标任务、重点措施,结合工作实际,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无废”为主线,抓住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这一关键,大力推进“无废城市”建设,不断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以实干担当促进中心运营监管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是坚持科学化,优化顶层设计。修订出台《广州市生活垃圾终端处理设施运营监管办法》,根据“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围绕一般工业固废、生活垃圾两大固废领域,紧扣“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三化原则,明确填埋场存量垃圾开挖、焚烧厂掺烧的生产运行要求,科学统筹垃圾调度,形成目标清晰、分工明确、责任落实、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二是坚持规范化,严格协同处置。不定期开展全市生活垃圾终端处理设施生产运营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实行同排查、同整改,指导运营企业合法处置固体废物,杜绝擅自接收处置固体废物等不合规行为,做到所有入厂固体废物均按规范接收且100%无害化处置。
三是坚持标准化,加强运营监管。推广清单式监管模式,以清单式监管助力全市终端设施运营监管工作提质增效,持续督促运营单位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综合运用视频监控、监管平台等手段,强化固体废物全过程精细化监督管理,完善区域联防联控机制,形成跨区域、跨部门监管合力。(杨姣艳)
地下管线是城市安全运行的“生命线”,燃气管道作为城市能源供应“动脉”之一,为市民提供了安全、便利、环保的清洁能源。而野蛮施工严重威胁燃气管道安全,也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带来巨大的安全风险。
8月17日上午,黄埔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收到“黄埔区火村法雨寺附近疑似发生施工损坏燃气管道事件,现场有燃气泄漏”的信息,立即会同云埔街道、东永港华燃气公司抢险队等单位赶赴现场控制险情,关闭燃气总阀、组织抢险救援队抢修,于当日下午四时完成受损燃气管段的更换,经检测合格后恢复通气。
经现场调查了解,事发地为云埔街道火村“三旧改造”地块一围蔽工地,当事人发现该位置埋有一条废旧电缆,便私自联系一名钩机手想要挖出电缆变卖,不料在挖掘过程中挖破广州东永港华燃气有限公司瑞景花园的中压支管(管径dn63,材质pe80)。
案发后,云埔街道依据《城镇燃气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对当事人进行立案查处,严惩破坏地下燃气管道行为;同时,强化行刑衔接,主动将相关信息移送到公安部门,依法追究当事人刑事责任。为加强对燃气管道的保护,黄埔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督促各管道燃气企业加大燃气安全巡查力度,落实提前告知和施工“三旁站”制度;各建设单位要履行燃气管道保护义务,制定燃气管道专项保护方案、签订燃气管道保护协议,安全文明施工。(江祖威)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