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城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南庄路径
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必须要正视和解决的难题,也是广东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突出短板。
作为万亿佛山中心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禅城区南庄镇兼具城市与乡村两种形态,如何破解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近日,“发现镇街 问策中国”全国镇域高质量发展大调研走进禅城区南庄镇,专家学者问策“中国建陶第一镇”,看南庄如何下好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一盘棋”。
近年来,南庄镇通过积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百千万工程”建设,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禅西智造新城,涌现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文明村”等先进村,并先后获评“国家卫生镇”“全国乡村治理示范乡镇”,走出了一条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南庄路径。
人居南庄
从“个别美”到“全域美”
作为禅城区唯一的建制镇,南庄镇有18个村。南庄镇如何破解乡村制约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个问题或许可以从紫南村找到答案。
走进紫南村,绿树村边合,碧水绕人家。很难想象,十多年前,眼前这个风景如画的村子还是污水横流、经济垫底、管理混乱的脏乱村、上访村、负债村。
这一翻天覆地的蝶变源于紫南抓住了党建引领、能人治村的关键。2007年,南庄镇党委“三顾贵阳”,邀请乡贤潘柱升回乡。
从“开好农村会议开始”,紫南村在潘柱升的带领下建立理论学习制度,不断学习周边先进农村的经验,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的基层治理基础。
随后十几年间,紫南村用村集体收入大力提升村居环境,树立“文化立村”理念,成功谱写了“腾笼换鸟”“筑巢引凤”“文旅扬帆”的经济发展三部曲。如今的紫南村内,仁善三馆、紫南船说、紫南欢乐谷等景点让人流连忘返。今年,紫南文化旅游区成功获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成为佛山唯一一个“村庄上的4A级景区”。
优越的生态环境为紫南村吸引了包含3家上市公司、26家规上企业在内的60多家优质企业落户。去年,紫南村集体合同收入1.2亿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超过10万元。昔日贫穷落后的紫南村实现了村强民富。
紫南的变化正是南庄以乡村振兴为抓手,变乡村短板为城市“特色”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南庄镇紧紧围绕市“515”高质量发展目标任务和禅城区“六最”建设目标,聚焦人才、产业、生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向纵深发展,将乡村振兴的“施工图”变成“实景图”。
南庄紧抓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深入开展农村头雁建设专项行动,创新开办乡村振兴大讲堂,完善南庄农村干部培养长效工作机制,为乡村振兴储备人才。南庄一方面大力度、大手笔推进产业用地提质增效,为战新产业发展腾挪空间,强化农村“三资”管理水平,为村集体经济的稳健发展修炼“内功”;另一方面,通过镇财政投入撬动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镇一半以上的村荣登全市人居环境专项检查红榜,累计获奖约1.15亿元。
多措并举下,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中国乡村振兴先锋十大榜样”“中国全面小康乡村振兴十大示范村”等 “国字号”荣誉的先进示范村在南庄不断涌现。
今年,南庄更是将落实“百千万工程”作为重中之重,加快推动乡村全面振兴。通过成立指挥部、出台制度性文件、组建乡村振兴五大片区等措施,创建省乡村治理示范村8条、市乡村振兴示范村6条,让乡村从“个别美”转向“全域美”。
“过去的城与乡是单向吸引,村民都以进城为奋斗目标。新时代的城与乡是双向奔赴,南庄就是很好的范例。”北京师范大学乡村振兴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王玉海表示,南庄18条岭南水乡韵味十足的乡村已经成为其高质量发展最鲜明的特色之一。
他建议,下一步,南庄的乡村振兴要做到“内外兼修”。对内要积极推动“人产城文”深度融合,以项目落地带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对外要立足“禅西智造新城”的定位,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热潮,带动区域整体进步。
城市南庄
城在园中的宜居之地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07年,南庄镇下定决心“腾笼换鸟”,改变粗放的发展模式,将生态环境放到重要位置。2013年,禅西新城城市设计及产业布局规划首次对外发布,南庄绿岛湖片区承担起打造佛山“强中心”组团的重任。乘着战略东风,绿岛湖片区从一片湿地,蝶变为南庄“城市客厅”,成为“禅西中心化”的最前沿。
如今,走近城市绿肺绿岛湖湿地公园,清风拂面、水波荡漾、鹭鸟齐飞,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美景徐徐展开。以绿岛湖为核心,这里交通四通八达,佛山地铁2号线直通广州,佛山地铁4号线建设捷报频传,同济大桥、季华大桥直抵城心,立体交通畅联湾区;这里生活配套齐全,佛山市外国语学校(小学部、中学部)、绿岛湖学校、佛山市二医院新院区等教育医疗资源加速导入;这里都市产业集聚,近2000家企业落户,形成高端电子信息、现代服务、人力资源、知识产权、创意设计、陶瓷商贸等多元化产业共享共融的发展生态。
与绿岛湖片区相距800米,是禅乡渔歌农业公园(孔家九曲公园)。园内智能温室大棚、高标准鱼塘整齐划一。公园规划总面积3000多亩,划分为休闲研学区、高值渔业区、耕读文化区、农业CBD等区域,是集科普研学、认养农业、休闲文旅于一体的都市农业典范。
眼前是桑基鱼塘的梦幻田园,远处是高楼林立的繁华都市。像这样的禅乡渔歌农业公园,南庄一共规划了三个,分别是孔家九曲公园、红峰公园和罗村沙公园。每一个公园面积都达数千亩,总面积达1.5万亩。
今年7月,整合绿岛湖、禅乡渔歌农业公园、凤翔湾、广美艺术小镇等资源,“魅力水乡·中国南庄”品牌正式对外发布,“一廊五组团”的发展规划也同步提出。坐着地铁即可打卡都市田园,领略水乡风情,享受艺术之旅,南庄在大湾区率先探索出了 “城在园中”的城市品质提升之路。
目前,南庄镇内共有48项基础设施项目、12项文旅项目正在加速推进,总投资超444亿元。其中包括弘德大桥、广州美术学院佛山校区、龙舟湾水上运动中心、佛山美里新天地等。
在大调研团队的专家看来,这种城与园的结合,让南庄形成了有别于传统城市中心“高楼大厦千城一面”的城市形态,成为现代都市宜居示范,并为新时期中国城市化,尤其是城市中心区域的城市化提供了重要的路径借鉴。
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舆情智库部副主任郑梓锐建议,南庄要利用好生态环境优势,但又不能仅局限于生态环境优势,要以逆向思维满足当下人们对于高品质生活的追求和期待,从提供一种“南庄特色”的生活态度出发,对南庄的水乡资源、艺术资源进行整体包装,以宜居宜业宜游三个层面的深度融合,打造南庄城市品牌,吸引湾区乃至全国青年人才。
产业南庄
打造大湾区都市精密智造产业标杆
南庄是珠三角专业镇的典型。改革开放以来,从引进第一条墙地砖生产线到建陶销售额占全国50%、出口总额占国内58%,南庄凭借雄厚的产业基础、完善的产业链条,一直稳居中国建陶第一镇、中国陶瓷商贸之都的地位。
2007年,为解决陶瓷企业高耗能、高污染带来的负面影响,南庄积极响应上级号召,以壮士断腕的勇气率先开始陶瓷产业转移,耗时三年,将陶瓷企业从75家减到13家。“腾笼换鸟”后,南庄积极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引育。
近五年,南庄的高新技术企业从61家增加到173家,市级专精特新企业从11家增加到44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从0家增长到27家。
如今,国家、省、市、区都提出要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南庄再次冲锋在“制造业当家”一线。
今年7月,佛山南庄高端精密智造产业园(下称“精密智造园”)全面启动建设,万亩产业新城在禅西加速崛起。
作为全市“十大创新引领型特色制造业园区”的“排头兵”,精密智造园规划面积约15.79平方公里,占禅城区总面积的10.3%,计划重点发展电机电控、精密电子元器件、电子信息(智能传感器)及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打造大湾区都市精密智造产业标杆。
园区建设过程中,南庄一方面加速土地整理,第一个千亩产业园的1452亩土地已平整超1000亩,近600亩的工业净用地达到出让条件。第二个千亩产业园1005亩土地于今年4月顺利通过村股东表决,打响了禅城区用地提质增效第一炮;另一方面,南庄强化产业招商,截至2022年底,精密智造园已引进17个重点精密制造及产业载体项目,总投资128亿元。今年下半年,园区更迎来了中交城建壹里科创云廊项目、德晟智造总部项目、大参林医药智造总部项目和广东科伺智能科技公司制造业总部基地项目,捷报频传。
大调研团队专家表示,放眼全省、全国,从“中国建陶第一镇”到“大湾区都市精密智造产业标杆”,南庄产业的接连跃升,为寸土寸金的城市中心做大做强实体经济,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了新思路。
王玉海建议,南庄要继续坚持科技赋能,加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优势的建陶产业要发挥总部集聚效应,做好行业指引,继续保持“中国建陶第一镇”的优势地位。“南庄的产业发展也要有所聚焦,加强与其他强镇之间的沟通交流,推动产业协作共赢。还可以利用广州美术学院佛山校区落地的优势,深化与高校的技术合作。”王玉海说。
下一步,南庄将以“优布局、强产业、提格调”的总体思路,合理配置土地资源,加快电子信息、智能装备、生物等产业集聚,大力发展汽车展销、会展经济,同时,通过文商旅的深度融合,提增城市承载力、吸引力,打造成为广东省镇域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标杆。
禅城全力打造生态底色鲜明、绿美成色十足的“佛山之心”
这个时节,行走在禅城,满眼皆绿意,处处是风景。天蓝地绿水清景美,一幅以绿色为底色的岭南画卷正在徐徐铺开……
11月10日下午,禅城召开全区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暨绿美禅城生态建设工作会议,就生态环境保护和绿美禅城生态建设的重点工作进行形势分析、任务部署。
“生态环境保护,既是攻坚战,更是持久战,必须发扬 ‘铁军精神’,唯有拿出背水一战的勇气、咬紧牙关的韧性、攻城拔寨的拼劲,方能不负青山、不负人民、不负未来。”会上,禅城区委书记严冰表示,接下来要坚定信心、乘势而上、接续攻坚,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燃起必胜斗志,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力打造生态底色鲜明、绿美成色十足的“佛山之心”。拿出匠心妙手,绘就“全域绿美·诗画禅城”,奋力开创禅城生态文明建设的美好明天。
五年生态环保成绩单亮眼
本次会议播放了全区生态环境保护暨绿美禅城生态建设工作汇报片,对过去五年生态环境建设成效及现存问题进行总结。
水环境质量领跑全市,大气环境质量稳中向好,“精雕细琢”打造“诗画禅城”……近五年来,全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绿美生态建设取得良好开局。2022年,在全市生态环境“一岗双责”考核及河湖长制考核中,禅城区均获评“优秀”。
推动“水更清”方面,近年来,禅城区水环境质量排名常列全市第一,饮用水源水质多年均稳定达到Ⅱ类水质标准。今年1~9月,禅城水综合污染指数为0.47,水质排名全市第一,2个省考断面水质优良率100%。
力促“天更蓝”方面,禅城区在大气精准化防控机制和措施上屡屡创新,成效显著:包括创新推出“共享校车”“潮汐智能车道”等措施,有效减少重点片区拥堵同时大大降低交通高峰期二氧化氮排放;在全市率先开展工地油品直供全覆盖措施;建成全国首套黑烟车智能抓拍系统。
相比2018年,全区PM_10、PM_2.5、二氧化氮三大指标分别大幅下降45.5%、42.9%、39.5%,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改善24.9%。
推动产业企业绿色发展方面,禅城着力推动“最省心、最便捷、最全面”企业环保审批服务,已推动环评审批时间从30个工作日缩短至7个工作日;开展“环保伙伴计划”“环保管家”等多项贴心服务,为多家重点企业解决环保诉求,为多个重大项目落地提供环评要素保障,持续强化稳企扶企力度。
实现“环境更靓”方面,近年,全区大力实施绿美禅城生态建设“八大行动”,持续提升城市颜值。目前,在禅城区15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已建成各类公园共计365个;近5年,全区累计新增绿地面积达305.21公顷, 相当于427个标准足球场;打造出王借岗绿美生态示范点、海心沙先行示范“江心岛”。
聚焦四方面 全力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
近年来,在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下,禅城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数据显示,在今年二季度市对区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考核中,禅城获得第一名;前三季度,全区水质、河湖长制考核连续排名全市首位。
“要坚定信心、乘势而上、接续攻坚,燃起必胜斗志,全力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严冰表示,接下来,要打好几个标志性“战役”,力争取得一批决定性“战果”,让禅城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
具体而言,禅城将聚焦消黑消劣、臭氧污染治理、风险防治、低碳发展四个方面,全力打赢碧水保卫战、蓝天保卫战、净土保卫战、绿色转型持久战。
在打赢碧水保卫战方面,会议要求,要全力巩固黑臭水体治理成效,推动水体从“不黑不臭”逐步向水清岸绿的生动景象转变;推进管网设施建设,加快完善“毛细血管”管网建设管理不到位问题,为2025年实现污水厂进水浓度100%打好基础;全力攻坚暗涵整治,今年力争完成20公里暗涵整治任务。
在打赢蓝天保卫战方面,会议要求,加快构建以臭氧防控为核心的大气污染防控体系,狠抓移动源污染防治,加强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深度治理,强化建设工地“6个100%”管控,健全污染天气应对机制,切实守护好美丽蓝天。
在打赢净土保卫战方面,会议要求,全链条开展土壤污染源头防控,扎实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构建生活垃圾全链条管理模式。
在打赢绿色转型持久战方面,会议要求,构建环境友好型的产业结构,做优做强以电子信息、精密智造为重点的战新产业,培育新型储能等新赛道,以“大技改”理念推动陶瓷、针织等产业数智化升级,积极开展国家和省碳达峰碳中和试点创建工作,逐步优化能源结构。
匠心妙手绘就“全域绿美·诗画禅城”
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是广东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作出的一项重要决定,也是省委“1310”具体部署的重要内容,更是佛山的“市之要事”。
今年以来,禅城启动绿美禅城生态建设“八大行动”,各部门群策群力激发绿美禅城生态建设澎湃动能,让“佛山之心”进一步绿起来、美起来。
今年10月,禅城在《绿美广东竞风华》佛山赛区海选活动中拔得头筹,代表佛山走上全省舞台参加总决赛。
严冰表示,“绿美禅城”建设起势很足,在“半城山水满城绿”的绿美佛山格局下,“全域绿美·诗画禅城”是万亿GDP城市中心的应有形态,接下来要提速加力,拿出匠心妙手,加快绘就“全域绿美·诗画禅城”。
厚植绿美基底,禅城将别出心裁,拿出更多实招硬招大抓公园扩绿,一体推进村居公园、口袋公园、街心小景、农村“四小园”建设,打造更高质量的多层次公园体系,让禅城绿的底色更加鲜明;大抓见缝插绿,聚焦城市更新重点空间,巧用“三旧三边”拆旧建绿,用好滩涂地、桥底空间等方寸之地,持续做大“绿量”;大抓护绿兴绿,把每一分绿意都视为宝贵资源,常态化监测保护古树名木,引导企业、各界群众积极参与全民义务植树活动,让大地植绿、心中播绿、全民享绿成为新风尚。
提升绿美意境,禅城要在层次和意境上下功夫,凸显“精致秀美”的特质,加快构建“一轴、两环、两网、多点”的绿美格局,扮靓重要公园、重要廊道生态系统等节点,持续改进林分结构,强化色彩搭配,持续改善绿地景观,下好“绣花”功夫抓好公园绿地精细化管理,提升露营管理、停车管理、河道管理等方面成效,营造“城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绿美环境,让人人享有、触手可及的岭南山水画卷跃然纸上。
做精品质格调,禅城要立足城市中心的品位,持续提升城市品质,实施“江河两岸、沿路两边、高架桥下”环境整治行动,抓好东平河水轴线建设,“铁拳”整治废旧铁皮屋、石棉瓦房和围挡乱象,持续提升城市道路沿线景观,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强化规划设计、美学追求、场景营造,在重要门户节点设计一批城市标识、城市家具,在大街小巷打造一批艺术空间、城市橱窗,全力塑优城市格调,让生态之美叠加城市之美、乡村之美、人文之美,造就禅城大美。
孕育绿美经济,禅城要畅通万亿GDP岭南水乡特色的“两山”转化路径,在提高生态空间“含绿量”的同时,发掘出更多绿美经济的“含金量”,大力发展水经济、公园经济、田园经济,推动全域绿美与绿色经济深度融合。
让禅城这座城市更绿、更美、更富生机,最终要落到实际行动上。区长盘石表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要加快动能转换,优化结构绿色发展,坚持攻坚克难,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绿色发展,提升品质建设绿美禅城,压实主体责任,推动重点任务落地见效。
严冰强调,要加强党建统领,夯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责任,开创共建共享生态文明新局面。要健全保障体系,统筹资源力量,打好资金支持、法治保障、宣传发动等生态建设“组合拳”。要狠抓整改落实,以实际行动回应群众关切。
11月9日至12日,第二十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在青岛举行,梅州金柚、客家炒绿、盐焗鸡、客都草鱼、客家预制菜等30多种“梅字号”农产品亮相展会。
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是中国最具权威性、最有影响力的综合性农业展会,是中国农业领域的重要盛会。来自广东21个地级以上市的超100家企业,携带各地特色农产品参展。此次展出,广东参展面积近1000平方米,参展企业涵盖海洋牧场、预制菜、南药、果蔬、粮油、茶饮、花卉装饰等领域。我市农业农村部门组织梅州客居食品有限公司、广东大粤茗珠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广东梅州金柚集团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参展,并将清凉山茶、客都草鱼、大埔蜜柚等地标产品带到展会现场。
“9日上午,香港明星食品贸易有限公司负责人现场品鉴梅州金柚后说很清甜,下午马上与我们签订金柚出口迪拜的采购意向书。”谈起此次参展的收获,梅州金柚集团负责人笑着说。
9日下午,广东以“湾区品质 全球共享”为主题,在展会现场举办了广东特色优势品牌农产品推介活动。在此次推介活动中,梅州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现场推介了梅州金柚,进一步打响梅州农产品品牌。据了解,在广东省农业农村厅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下,梅州着力推进“12221”市场体系建设,聚焦产销对接,一手抓生产、一手抓市场,进一步优化布局、扩大规模、壮大龙头、做强品牌、提升效益,让梅州柚产业成为梅州市农业支柱产业和千家万户增收致富的“摇钱树”“幸福果”。
据了解,为推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深入实施和农业高质量发展,我市农业农村部门加大宣传力度,加快农业品牌打造步伐,积极组织农业企业外出参加宣传推介活动。今年以来,市农业农村局已组织农业企业前往湖南、四川、陕西、新疆、西藏、辽宁、黑龙江等地开展宣传推介,11月底还将前往厦门参加2023年海峡两岸现代农业博览会。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