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如理实见分
第五章 如理实见分
1.得见如来
【原文】“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身相见如来不?”
“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
【解释】佛陀很有慧眼,似乎看出菩萨们的疑虑,既然不能执着于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也不能执着于佛相了?佛陀修得外在特别美好,众生容易迷于佛陀的外相。佛陀为了真理,连众生对自己的执着都要破掉!由此可见,佛陀对众生的爱有多不可思量。
末法时期,正如佛陀所说,邪师横行,那些所谓的大师巴不得大家对他执着,整天围绕着他转,惟命是从,供养财物。
佛陀这样才是真正的明师!
佛陀又说道:“须菩提!为什么要像我所教那样来安心呢?可以以我这个色身来见到如来吗?”佛陀言外之意,只要记住所教佛法就好了,记住所教的安心之法就好了,不必要执着于佛的外相。甚至对于佛法也不要执着,这部经书也破了对佛法的执着,不住于佛法。法尚应舍,何况非法,佛法只是过河的船罢了,既然已经过了河,不要背着船走。
须菩提回答道:“不可以!世尊!不可以以色身见到如来。”称呼佛陀为世尊,是世界上最尊敬的圣人。如何见如来呢?不可以把这个色身当成如来,而应该见到如来的法身。所谓法身就是自性本心,如果见到自性本心,就是明心见性,就是得道,就是见到真如来了。
须菩提又说道:“为什么不以色身见到如来呢?
如来所说的色身相,不可以执着,可以说非色身相。”每个人的色身,即使是如来的色身,也是四大和合而成。只有法身,自性本心才是究竟。
2.诸相非相
【原文】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解释】佛陀告诉须菩提:“凡是所有相,不管是色相还是声相等,都是虚妄的。”如果人在甚深禅定当中,见到色身如来,听到如来的声音,这些也都不可以迷恋。如果以为自己见到佛了,把这个幻象当作真实,就容易走火入魔了!修行者切记!所以后世有一些狂禅所说,见佛杀佛,见魔杀魔,这才是本意。不可以误解禅宗本意,不可以对佛不尊重不敬重。
佛陀又说道:“如果能够见诸相,而不被相所迷惑,不执着于相,这样就可以见到如来了。”所谓如来是自性本心,自性本心无去无来,物来则应,物去不留,称之为如来。大家看到我这么说,不要疑惑,很多高僧大德都是说心即是佛,佛即是心,不要有任何怀疑。不要忘记自己初心本心,这就是佛了。
打破外相这个事情为什么这么重要呢?三教经典都教世人打破外相而见道。王重阳,憨山大师等都主张三教合一,三教圣人所教的东西都是一样的,只是深浅程度不同罢了,都指向唯一的宇宙真相。
《道德经》中讲,道可道,非常道。道不可言说,如果言说的只是描述道,并非代表真正的道;如果要见道,需要打破外相,就可以见道了,就可以见如来了。道当然可以讲,但是所讲的道,并非真正的道。
看破一切相虚妄为什么重要呢?不仅仅关系悟道,与性命攸关!当今世界许多人受病名症状所迷惑,看不破病的虚妄,被过度治疗所害,失去性命,如此极其可惜。
为什么我会这么说呢?现在西方兴起功能性疗法,就是以恢复身体正常功能为主,而不是以消灭症状为主。西方人也深受现在医疗体系折磨。身体有11种病症,每种病症要吃两三种西药,一共要吃几十种药,没有病都会被吃死了。功能性疗法有点类似中医的理念。很多病人被各种糖尿病等慢性病折磨,有好多病人被病名吓死了。所以我们需要打破病名,病症的执着,打破外相。
股票投资也需要打破外相,看破涨跌的幻象。只需要像巴菲特、林园那样长期持有价值投资就好了。每年分红送股一次,每次花期绽放一次,就可以利用复利效应实现几何级数增长。一开始似乎慢,看不起眼,但是指数曲线后面很快,很快超越了价格涨跌的线性。
打破外相关系我们的身命,也关系自己的慧命。
此章打破诸相,实见如来,自性本心即是如来,因此称之为如理实见分。
第四章 妙行无住分
1.不住布施
【原文】“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
【解释】佛陀又说道:“其次,须菩提!菩萨对于法,应当无所住。在布施当中,不要住在色上,同样的,也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
菩萨对于法,应当无所住。什么是法呢?在佛法当中这个法字可以说代表很多东西了,可以说代表心,一切物、一切理了。这个法和后面的法是不同的,这里更加广义。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句话很出名,不要住在所有的事情上面,不要执着于一切法。甚至对于佛法也不能执着。法尚应舍,何况非法。佛法也只是治疗心病的良药,已经好了,对药就不要执着。已经过了河,就不必要背着船走了。
下面讲不执着于六尘。佛法当中六根对外对应着六尘。六根分别是眼耳鼻舌身意;六尘是对应的色声香味触法。
不要住在色上。我相、人相、众生相和寿者相,这些都是色相。平时生活中,我们说出卖色相,有些误解了色相的本意了。所谓色,是外在的可以看见的东西。如果对于我相执着,对小我很执着,这是我们痛苦的根源。围绕着这个小我,争取利益,怕失去东西,怕变老,怕死等。
为什么这里佛陀讲不住布施,因为有些菩萨心里面有分别心了,有些专门挑富人乞食,进行法布施;有些专门挑穷人乞食,进行法布施。
同样的道理,也不要住在声音上,不要执着于声音。如果在法布施的时候,听到扣人心弦的音乐,就迷恋于音乐,忘掉佛法,这就不好了。
不要执着于香味,鼻子闻到香味,酒肉香味,如果执着就麻烦了。
不要执着于舌头的美味,末法时期,诞生了很多吃货,迷恋于舌头带来的口舌之爽。入口容易出去难,吃出了很多毛病。
不要执着于身体触觉。如果布施时候触摸到软软的东西,迷恋于这些,就麻烦了。
六尘当中的法对应于意,就是心里面所想的东西。如果布施的时候,被自己内心的所思所想,被自己的执念所左右,这也是住相布施。
2.不住于相
【原文】“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
【解释】佛陀又说道:“须菩提!菩萨应当这样进行法布施,不住于相。为什么呢?如果菩萨不住于相进行法布施,这样的福德是不可思量的,是很大的。”
什么是相呢?我相、人相、众生相和寿者相,这些都是相。眼睛所看,耳朵所听,鼻子所闻,舌头所尝,身体所触碰到的感觉,这些都是相。外离相即禅,如果不被这些束缚,这就是无上甚深禅了!
为什么不住相布施,就有很大福德呢?这里面蕴含着很深的秘密!这就是真正的正道啊!如果能够内证不住相,就得道了,这个福德真的是不可思量。古代的书中讲: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文以载道,不是文贵,而是道贵啊!很多读书人只是买椟还珠罢了。
3.东方虚空
【原文】“须菩提!于意云何?东方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
【解释】佛陀又说道:“须菩提!为什么这么说呢?东方是虚空的,你可以思量吗?可以想象得出来吗?”
佛陀说了,不住相布施,福德大到不可思量,为什么呢?接下来佛陀进行解释。菩萨布施,专门为了求福。如果求福的心着了相,则福就不大了。所以说,佛陀教菩萨离相的福更大,让菩萨们安心。如果是着想布施,局限于相。可是众生的相,如同微尘那么渺小。纵然能够获得福,这点福又有多少呢?而今如果正在布施的时候,不看到布施者和接受者,也不执着于所布施之物,不管是法布施还是食物、财物布施,都不执着。如此三者皆空,无相布施,这样的福德是不可思议的。
须菩提回答道:“不可思量啊!我想象不出东方虚空是什么样子。”
4.六维虚空
【原文】“须菩提!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德亦复如是不可思量。”
【解释】佛陀又说道:“须菩提!南西北方,再加上下都是虚空,可以思量吗?”佛陀已经证得宇宙人生的真相,已经彻底解脱,天眼洞穿宇宙,可以看破时空的虚空。现代物理学哥本哈根学派有一句经典的话:观察创造实在!东西南北上下,这些不是虚空,也是由于观察所创造,离不开心的观察!如果不观察,外界和心归于孤寂状态。
须菩提回答道:“不可思量!我想象不出来是什么样子!”难怪有句话说,当人类爬上山顶,佛陀已经在那里坐着等几千年了。当今世界是古今融合,东西方融合,科学和宗教大融合的大时代。大菩萨诞生在科学界,可以接引众多相信科学的人们认识佛法。
佛陀又说道:“须菩提!不仅仅是虚空不可思量,菩萨如果不住相布施,所得的福德也是不可思量的。”
【原文】“须菩提!菩萨但应如所教住。”
【解释】佛陀又说道:“须菩提!菩萨应当按照我所教的安住自己的心,如此进行安心。”
这里佛陀小结安心之法。因为一开始须菩提请求开示的就是如何降伏其心。前面问心不能安住,所以这里教如何降伏。佛陀所教降伏的方法,只是以观无我为主。如果能够内证无我,就无人相,人我两忘了,内心就寂灭了。自心寂灭,则一切众生都寂灭了,归于孤寂状态了。众生既然已经归于孤寂,菩萨就不必要一个个去度了,就不会心慌如此无量无边众生如何度完。不必向外去驰求了,心不妄动,心就可以安了。
其实佛陀教安心之法还有另外一层含义,不可以执着于应无所住,连这句话都不可以执着。
可以说是非住非不住。因为我们专心一处,无事不办。我们住在一句佛号上面,从早到晚都念一句佛号,这就是净土宗教我们的方法。如果能够功夫连成片,整天都在静定当中,进步就很快了。我们可以住在水上,有些菩萨爱面对水面打坐修定;有些喜欢数呼吸,这是住在呼吸上面。
此章佛陀教无住相布施,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所以称之为妙行无住分。
第七章 无得无说分
1.如来说法
【原文】“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如来有所说法耶?”
【解释】前面佛陀破了佛相、佛法相,既然二者无相,那众生就会疑惑,以为无佛无法。可是现在看看佛陀外相这么美好,如此大智慧,如此殊胜,现在明明在这里说佛法,为什么说是无相呢?佛陀知晓须菩提疑虑,下面直接问他。
佛陀又说道:“须菩提!为什么呢?如来果真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正等正觉、涅槃了吗?如来果真是在说法吗?”
佛陀似乎看出须菩提的疑虑了,直指人心地发问。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正等正觉、涅槃这三者是等价的,都是大彻大悟,最后的解脱。
佛陀说法一生,可是他却说未曾说一法;度众生无数,却说没有度一个众生。这是方便的教法,只是让大家不要着众生相,不要着佛法相罢了。
2.无有定法
【原文】须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说义,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何以故?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解释】须菩提赶紧在佛陀面前陈述自己听佛说法的感悟,已经能够领会到无相,不着相之理。
须菩提说道:“我来解释佛所说佛法的真义,据我理解,并没有确定的佛法称之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只是勉强起个名字罢了。”正如道,也只是勉强起的名字,不知道如何名说罢了。当然了,那个境界是佛陀涅槃、无上正等正觉,大彻大悟的境界。
须菩提又说道:“如来所说的,也没有什么定法,都是因材施教,当机说法罢了。”佛法是针对性说法,针对不同众生的根器,因材施教罢了。如果对于佛和佛法太过于执着的,甚至影响修行的,佛陀教大家放下佛和佛法,不必执着。如果对于佛和佛法不够相信,不够恭敬,就又教大家要重视佛法,亲近善法,增长智慧。佛法不可执着,正如前面所说,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须菩提又说道:“为什么这么说呢?如来所说的佛法,皆不可以取相,也就是着相。”
须菩提又说道:“不可言说,如果着于言说,就不是真正的佛法。”这是需要内证的,不仅仅是停留在语言文字上。语言文字是众生的第一层封印,如果能够打破语言文字相,就可以明心见性,就可以见道了。
须菩提又说道:“不可执着于佛法,也不可执着于非佛法。”如果执着于否定佛法,这更加大错特错了。佛陀所教是为了打破对佛法的执着罢了。但是不要真的以为佛法没有用。
须菩提又说道:“为什么这么说呢?一切圣贤,都是以无为法而有所差别。如果执着于有为法,着相,着佛法,这些都是着有为法。圣贤高下,也就是不着相的程度深浅差别不同罢了。”如果着相就是普通人;如果不着相,进入无为法,就出凡入圣了,就这一点差别罢了。但是,这点差别也不简单。不着相,做到离相,即是无上甚深禅了。前念迷是众生,后念不迷是佛。凡圣只是一线之间。
此章除了破所着相,也破了法相和非法相。佛陀说法,实则无一法可说;佛陀度众生,实则无一众生可度。因为已经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众生听闻佛法,也无一法可得。所以此章名字为:无得无说分。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