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不言之教
第二章 不言之教
1.【原文】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夫惟不居、是以不去。
2.【注解】
上一章圣人老子讲到大道和天地万物这一对同称之为玄的时候,就自然地会想到天地万物的阴阳,接下来这一章就顺着这个意思进行阐释。只是勉强给起了个名字叫做玄罢了,就像大道这个名字一样,为了方便描述,不可着名相。大道生天地,天地互为阴阳。大地生万物,万物有雌雄。天地万物的阴者能够生育,比如天地中天不能生育万物,而地能够生育万物。男人为阳女人为阴,女人可以生育子女。可是阴阳要一起才能生育万物,大地生育万物不能离开上天的恩泽,女人要生育也离不开男人。大道生美丑、善恶、有无、难易、长短、音声和前后等。大道衍生出来都是一对一对的,互为阴阳的。
我们来看看宇宙万物中大道的形迹。天是玄妙高远难测的,地是玄妙宽广的,人是玄妙难得真知的。宇宙是大而无外小而无内的。许多小孩子有这样的想象,是不是我们这个世界只是某个很大动物细胞里的一部分呢?无限的这样嵌套下去。小孩子的直觉似乎是很准的。原子里面也是一个小宇宙,原子核就相当于太阳。人体也是一个小宇宙,心就相当于太阳。太阳系也相当于一个独立宇宙。许多个太阳系组成了银河系宇宙。然而还有无数个银河系宇宙。这样一层层不断的嵌套上去,这难道不是科学家们在研究的多维空间吗?对于蜉蝣来说,朝生暮死,时间对它来说就是一天。对于人类来说,我们虽然命有百年,但是也如同白驹过隙,转瞬即逝去。人们很好奇的用科学的手段不断地分析和研究着这个世界。不断地发明各种各样的望远镜,来延伸自己的视野,看到很遥远的天体。然而我们目前所接受到的光是多少年前的光,和现在的情况又有所不同了。不同远近的星体发出的光到达地球的时间是不同的,有的是几百万年前的光,有的是上亿年的光。不同时刻的星光构成了我们的星空。这里存在着一种错觉的,并不是真实的宇宙。正所谓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德国著名的哲家康德曾说过:“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越历久弥新,一个是我们头上浩瀚的星空,另一个就是我们心中的道德律。他们向我印证,上帝在我头顶,亦在我心中。”我们把视野收一收,到微观的层次看一看。
我们来看看微观世界中的大道是否存在形迹。我们不断地发明各种显微设备,不断地提高粒子的速度,让它们接近光速互相撞击,希望能够分解出最小的粒子。微观粒子也是成对出现的,有正电子也有负电子,两者互为阴阳。近期科学家们宣称发现了希格斯粒子,这种粒子是最小的粒子,所以称之为上帝粒子。可能圣人老子的玄之又玄会让科学家们感到崩溃了。可能宇宙是小而无内的。上帝粒子可能还会无限可分下去呢。人类如果这样不断地歇斯底里的找下去,就会像夸父追日一样渴死在路上。科学家们用标准模型预言了62种基本粒子的存在,除了上帝粒子其它的都已经找到了。如果按照老子玄之又玄的一对一对的阴阳出现的粒子,起码这个标准模型应该修正一下有64种基本粒子,而不是62种,就像八八六十四卦一样,也许以后的科学家会证实这一点吧。既然八卦可以用在天文研究上,微观的粒子也应该可以适用。这六十二种基本粒子的名字也仅仅是个符号而已,不要被名字束缚住了。希格斯粒子被认为是整个标准模型的基石。在它被预言之前,标准模型有一个致命的缺陷,它演绎出的世界里没有质量。原子的主要质量集中在原子核。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和中子又由夸克构成。然而人们把分解出来的基本粒子质量加起来还远远不及原子质量。就像面包上的葡萄干是分解出来的基本粒子,可是质量去了哪里呢?光子是媒介子,没有任何的质量,只是代表着能量。也许不同的媒介子只是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而已,也是原子内部储存能量的方式。媒介子不使用于泡利不相容原理,可以在同样的一个空间高密度的融合,这就像压缩饼干一样,可以储存无限度的能量。也许希格斯粒子并不是质量之源,质量只是能量的一种度量,在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中已经阐释了。所有的物质,不管是微观粒子还是宏观天体都可以化为光,转化为能量而化为虚空。佛陀早就告诉我们了,一切有为法,如梦亦如幻,如露亦如电。爱因斯坦老师普朗克曾说,这个世界上物质是不存在的。所有物质都是来源于一股令原子运动和维持紧密一体的力量,我们必须认定这个力量的背后是意识和心智,心识是一切物质的基础。
下面我们来重点关心一下所谓的上帝粒子。起了这个名字,似乎如果找到了上帝粒子身上的秘密,就能够知道上帝的意图了,也就知道了大道的形迹了。上帝粒子产生以后可以衰变成两个光子。可能希格斯粒子并不是最小的粒子,而光子才是最小的粒子呢?而光子对应着八卦中的乾卦。真人恢复了真心对应着乾卦,不同的人阴阳是不平衡的,业障是不平衡的。上帝说要有光,于是有了光。上帝第一个创造的就是光,这说明光的重要。在圣经中光这个名称可用来形容一切生命之源,真理之源和喜乐之源。质能方程中质量也和光有关。为什么光如此特殊呢?所有的物体都离不开光?这是不是表明所有物体都是由光子构成?然而光子是虚无的,这个世界难道真的如圣者所说,是虚幻不实的?如果所有的物体都有光子构成,物体能够被看穿也是可以理解的了。俄罗斯科学家发明的卡尔良相机拍摄可以穿透物体,可以拍摄出人体的三脉七轮。物体的质量能够转化为光子。物质就是由光子组成,物质的速度就不会超越光速了。物质运动速度越快,越接近光速,聚集的能量越大,代表着光子越多,质量就越大。重阴则阳,重阳则阴。如果安静到了极点,就会动起来了。如果入静定到了极点,就会减少业障。如果运动到了极点,快接近光速的时候,时钟就会变慢了,不能超越光速,反而趋于静了。南无阿弥陀佛代表着无量光无量寿,这无量的光是不是有点寓意呢?为什么佛陀、耶稣等圣人的画像背后都会有光环呢?仅把这个没有一个公式的猜想放在本书中,待日后科学界予以证实。
(1)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如果天底下的人都知道美是什么,那实在不是什么好事。美丑互为阴阳,美丑本来是不存在的,从大道中来。如果世人知道了美,就知道了丑。世人就会追求美的,避免丑的。东施看到西施皱着眉头很美,就学着西施那样去做,可是却变的更丑了。如果世上没有区分美丑,东施就不会这样了,她也不会这么痛苦了的。天下事物的实相,如果以大道看它,本来无美与不美的分别的。天下的人,只知道适合自己的意愿的就认为美,不适合自己的意愿的就认为不美。殊不知在我以为很美的东西,在别人看来,又认为不美了。佛陀曾经这样教化自己的弟子,帮助他们严持戒律。他曾经指着河对岸的一对猴子说,在那只公猴看来,那只母猴满脸毛,也是很美的。我们世人也是如此,被虚假的表象给蒙蔽了,再美丽的美女,深观下去,皮肤之下是血肉等,真是没有什么美丽可言。世间万物本来没有美丑之分,只是人们觉得自己喜欢的东西就认为美,不喜欢的东西就认为丑而已,这样区分美丑反而让人们生活过的不开心了。人们都喜欢美的,不喜欢丑的,如果人们得到了美,就开心幸福,得不到美的,就觉得内心很痛苦。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如果天底下的人都知道什么是善,就不是什么好事了。世人如果内心区分善恶,就喜欢善的,憎恨恶的。善恶互为阴阳,善恶从大道中来。天下的万事万物本来没有善恶之分,只是人们根据自己的喜好而区分善恶罢了。基督教圣经中的禁果生长在知善恶树上,亚当和夏娃吃了禁果,给人类的先祖种下了原罪,我认为这里的含义是吃了知善恶树上禁果就会区分善恶,带有分别心,就会给人们带来痛苦和灾难。又如商代的忠臣比干,天下人都知道他为贤善,纣王杀了他。后世的人们纷纷效法他,以为是忠君爱国,杀身而不悔。这就是说知善之为善,就不善了。这只不过图尚虚名的过错罢了。人世间本来也没有光明和黑暗之分,只是因为人们双眸的感知,所以才有这样的分别。在人类诞生以前的亿万年里,光波在宇宙间寂寞的来来回回穿梭了亿万年,没有人们明亮的双眸来感知它,宇宙中就没有光明和黑暗的区分。在没有人类的漫长岁月里,花朵在地球上寂寞的绽放,正因为没有人欣赏,所以也没有五颜六色,也没有美丽的诗词歌赋。人们来到了这个地球上,进化出双眸,接收到光子,就认为是光明。如果接收不到光子就认为是黑暗。太阳光看起来无色,可是经过棱镜会分解出不同颜色,五色的变化能够呈现出世间美不胜收的景色。如果没有人类澄澈的双眸感知,也只是寂寞的存在。在圣经的创世纪中,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神看光是好的,就把光暗分开了,神称光为昼,称暗为夜。
(2)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世间万事万物都是从大道中来,而又归于大道,但是也不能着大道的相,并没有一样具体的东西叫做大道。有和无,难和易,长和短,高和下,音和声,前和后等这每一对都互为阴阳,从大道中来。善恶之名,美丑之分,因对待才有的。名相对应着有无相生,事情对应着难易相成,物体对应着长短相形,位置对应着高下相倾,说话对应着音声相和,行走对应着前后相随,这是必然存在的。
有(名)和无(名)相生。这里也呼应了前面有名天地之始,无名万物之母。大道本来无名,离语言文字相,可是却勉强起了个名字。如果要了解实相,就要常无(名)观察大道的要妙,也就是离语言文字相。如果要在万事万物中了解大道,就要常有(名)来观察大道的形迹。
难(事)和易(事)相成。这里对应着后面的章节,图难于易,图大于细。事情的难易是相对的,大道看似很难,但是却是世间最简最易的事情。世人有知难行易,知易行难和知行合一的争论。难易只是针对不同情境,不同人而言而已。
长(物)和短(物)相形。如果没有相比较,就无所谓长短了。一根筷子和一根扁担比,扁担长而筷子短。一根扁担和一根竹竿来比,竹竿长而扁担短了。狭义相对论有尺缩效应,运动速度接近光速,尺子的长度就越短。如果离开了光,离开了眼睛接收,长短的概念也就不存在了。世人认为尺长,而以寸为短。可是假如积寸多于尺,又会说寸为长,而尺为短了。
高(位)和下(位)相倾。如果没有高下的相比较,也不会有高下之分。板凳和桌子比,桌子高,板凳下。桌子和房子比,房子高,桌子下。君主和大臣比,君主高而大臣下。大臣和百姓比,大臣高而百姓下。高下只是相对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在高山上的石头,如果呆不稳,可能会滚下来,可能连小树都不及了。如果这块石头放在地上,就没有什么松动的危险了。喜马拉雅山现在看似很高,多少年前这个地方是大海来的。这个地方也许是地球上的龙脉来的,佛陀和老子分别出自它附近的两个国度。
音声相和。音对应心之响,也就是自己心里对自己说的话。如果没有语言文字,每个人的内心也是静悄悄的。如果心里没有这么想,可能也不会发出声音来这么说。婴儿还不会说话,内心就不会喃喃自语了,也就处于静定之中了。也难怪耶稣会说小孩子生活在天堂呢。音可以说代表着意,把意的心去掉就是音了,可以说音是心之响。音在说话的前面,声在说话的后面。下面接着就顺着这个意思说到前后这两个相对的概念了。大音可以说对应于无声。这里对应后面章节提到大音希声,如此看来的确沉默是金。如果内心入定了,属于大音了,心里面连一句阿弥陀佛都没有了,反而就没有什么声了。如果内心妄想纷飞,反而不停的有各种各样的念头在头脑里,嘴巴也特别的贫。心为君主,嘴巴为臣下。心对应于音,声对应于嘴巴。说话上唱了,在下必和。如果君主在上面说话,不能得到大臣的响应那国家也就危险了。
行(前)和行(后)相随。前后也是相对的,走在前面和中间的人相比,中间那个走在后面了。走在中间的和最后的相比,中间的反而在前面了。世人不患寡而患不均,如果大家都没有,就没有什么了。世人个个都想在前面,以在后面为耻辱,实在是种错觉。这里也呼应了后面的章节不敢为天下先。物极必反,走在前面的,反而有可能会落后的。连光走得最快了,物极必反,也不能再超越光速了,物体运动的最高速度不能超越光速了。狭义相对论里面,走得快了接近光速,时钟都变慢了,走得快反而变慢了。如果没有前就没有后,如果没有后也没有前。这是阴阳的一对。
所有世间万物都是这个道理,都是有为之迹的。凡可以命名的,都是虚名,都可以去掉,而且是可以互相转化的,生死转化、贵贱转化、长短转化、福祸转化、善恶转化和美丑转化等。物极必反,重阴则阳,重阳则阴。世人求生太甚,本来是为了生活的更好,追求名利权力,但是却可能太过劳碌,气血衰竭而早逝,或者争强好胜,不遵纪守法,死于非命。反而不如一个懒汉,整天晒晒太阳过得舒服,李斯身为一代名相,被腰斩前对儿子也有一番感慨的话。
(3)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圣人行不言之教。之前看这里前后似乎没有什么逻辑,现在觉得层层相扣,圣人老子的真言每一次读都是不同的。这里有一个因此,说明前面是原因,后面是结果的。天道是离语言文字的,是无名的,所以圣人行不言之教。前面讲了音声相和,也会想到大音希声。大道在心里对应着大音,已经入定了,沉默是金,也没有多少言语了。如果内心烦乱,说话就很多了。这里圣人是在行不言之教化。这里圣人老子也是再次强调,虽然在这里写下了五千言,但是世人不要执着于我写的东西,而是要超越语言文字去领悟实相。这也是为什么不愿意留下文字而西出函谷关的缘故了,并不是没有慈悲众生的心,而是留下来了实在是怕误导了世人。有一种和佛陀相似的心声,佛陀在菩提树下大彻大悟之后,觉得我法妙难思,很难给世人讲的明白,本来想放弃了,可是慈悲世人还是不断地给世人言传身教。老子慈悲为怀,为世人留下了五千余言的道德经,让世人知道大道的方向。本来他可以什么都不做,骑着青牛,西出函谷关,自己逍遥快活了。佛经、道经等都是渡河的工具而已。如果过了河就没必要背着船走了。耶稣看着伤害他的罗马士兵,眼神充满悲伤和怜悯。他在心底很清楚世间的人们只是迷途的羔羊,缺少牧羊人来给他们指明方向。人们可能并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耶稣在当时应该已经是原谅了世人。如果没有圣人给人类带来的光明,人类万代都在漫漫长夜之中,万代都在沉睡之中而不知道觉醒。圣人的不言之教,如同明灯,照亮人世间。日月悬在空中,照亮天地。圣人游于世间,照亮人间,点亮千万众生的心灯。这里不言之教,后代子孙以为宗教,实际是祖宗的教育罢了。
圣人行无为之事。前面提到有无相生,也可以说是有(为)和无(为)相生。这里圣人行的无为的教化。佛陀告诉世人,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有为法有刻意为之,反而没有成功,大道是顺其自然的。我们在划船的时候往后划反而往前了。唐朝布袋和尚的一首诗句: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方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有为就会留下斧凿的痕迹,无为是天道巧夺天工,没有任何的痕迹。如何安定我们的内心呢,如果是有为可能就很难调服了,心性顺其自然,需要无为而治。如果强行要心安静下来,如同按住牛的头让它喝水。如果无为而治,只要顺着它的性情,它渴了自然就会喝了。我们的心也一样,如果要压制念头,如同用石头来压住草一样,总会冒出来的。只需要顺其自然,让念头来去自由,始终如一的把心念放在一句佛号上面,慢慢就可以入定了。天道是损有余而补不足的,不言之教是天底下最完美的教化,无为之事是了结最大的生死大事。在治国安民方面,作为君主也是行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如果物欲过多,惦记着别的国家的城池和土地,就可能发动战争,致使在外树敌过多,在内民不聊生。不需要说太多,只要做出表率就可以了。作为贤臣也是行无为之事。如果遇见合适的机会则辅佐,如果没有合适的机会就退隐了。贤能的君主并不是每个世代都会出现的,而能够辅佐圣王治理天下的贤臣万人中难有一个,万里难以挑一的贤臣要想同时遇到不世出的圣王,这是千载难逢的事情的。刘伯温接近知天命之年,退隐青田,写了郁离子留给后世。姜太公到岁数很大才等到了周文王,并不是年轻的时候姜太公没有才华,而是没有等到合适的君王来辅佐。佛家讲人身难得,佛法难值,如同盲龟浮木。在无边无际的大海上漂浮着一块中空的木头,大海里的海龟一百年才浮上水面一次,要想乌龟的脑袋刚好放在木头中,这样的机会是非常的难得的。佛陀就用这样的比方来譬喻我们每个人修成人身的难得可贵。佛如同昙花一样,多少代才能出现一次,而佛陀两千五百年前出现了,给我们留下了无比珍贵的佛法。老子两千五百年前出现了,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经典。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戴着斗笠行走就行了。圣人老子这里也是解释了为什么自己会归隐。当时周朝比较混乱了,他看到了这个大势,也暂时无法阻挡。他阻挡这个时代,如同螳臂挡车,没有任何的意义的了。他呼唤也没有用了,如同飞瀑下的鱼鸣,如同闹市中的人语。圣人老子怀有慈悲之心,知晓乱极必治,只能经历这波阵痛了。通过这样的比喻贤才需要等待时机,等待贤明的君主出现,才能够施展自己的主张,否则会被埋没或者遭陷害。如果不能推行大道,强行去推行,如何有人听的进去呢?
(4)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夫惟不居、是以不去。
万物作焉而不辞。万物都是因为天地阴阳造化而生,天地不以物多而有所推辞。在有道之君无为而治的恩泽下,臣民勤于劳作,不会辛苦而推辞。万物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人也该顺着万物的生长来养生,夏天养阳,冬天养阴。这也是为什么平时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有道之君无为而治,不用发布命令,臣民就各安其所,各得其乐。天道生成万物,有没有一开始就定好一些规则和定律呢?物理学界在探讨是否一开始宇宙诞生之初就有一族定律在制约着宇宙呢?是否有独立于宇宙的一族规则定律,也可以叫做理的,已经有了这些游戏规则呢?古往今来的大哲学家和科学家都在思考着这个问题,其中包括霍金、朱熹等。科学家看着物理和数学的规律,简直是太美妙了,怎么会这么的巧妙呢,不可思议。可能这些也仅仅是描述实相的工具罢了,也不要着这些描述工具的相了。可能宇宙的诞生如同莲花开放一样,花和果是同时的,衍生出万事万物的同时,伴随着衍生出了这些规律。如果没有万事万物,这些规律如何存在呢?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犹如寻找兔子的角。天真的儿童可能喜欢看天边的晚霞,有可能形成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如猪八戒,孙悟空等。可是天空有刻意的要形成这样的形状吗?人生的际遇如同美丽的珠子,可能看似巧合,也可能看似孤立的,有挫折也有幸运,但是回头一看,把这些珠子全部都连串起来成了美丽的项链了。如虫御木,偶尔成文。劈开木头的时候,有可能会发现蛀虫在里面,吃掉了很多地方,再仔细的看看,可能会发现似乎像写着什么字的。这可能并不是虫子会写字,而是天道使然。我们这个世界是这个样子,而不是另外一个样子。我们每个人长着两只眼睛,两只耳朵,为什么不是三只呢。人体的经络穴位系统如此的美妙绝伦,是不是上帝创造人类的时候事先有一份精密的图纸呢,要不然怎么会这么的巧妙呢,不可思议。
生而不有。天道生万物而并不据为己有。正是不据为己有,为万物付出,才越富有。天道是损有余而补不足的,后面的章节会进行阐述的。母德近于道,母亲生下子女,并不据为己有,而是以子女幸福快乐为目标,不断地付出。天地为无形的父母,父母为有形的天地。有无相生,有即是无,无即是有。对于富豪来说,似乎富有四海,数不尽的珠宝,可是在德行方面可能是贫乏的。而对于圣人来说,似乎没有什么财富,可是他知道内心的宝藏。有人富有钱财和欠缺德行,有人富有道德而欠缺钱财。然而金玉满堂,也是不能长久的,后面的章节会说到。
为而不恃。天道无为而生育万物。这里前面讲到圣人行无为之事。天道恩泽万物,但是并不自恃其恩泽,并不求着万物回报。圣人行无为之事,不言之教,并不祈求着世人给他什么回报。正是不求回报,世人感恩于天道,世人感恩于圣人。伊尹是古时候的圣人,他会觉得如果天下有一个百姓不被恩泽到,就会心里觉得很愧疚和羞辱,如同被人在集市上鞭打一样。伊尹是不是过于瞎操心了呢?百姓是上天的赤子,其生死命运自有上天安排,上天也会给予奖惩。这就像人有许多的牛羊,内心对它们非常的喜爱和珍惜,就会想方设法找善于放牧的人来进行管理。上天也会选择像伊尹这样的宰相,选择像商汤那样的贤君来牧天下的百姓。天子对上天负责,贤臣对天子负责。如果不是英明的君主,可能选择出来的大臣就不能善于牧天下百姓。
功成而弗居。天道有生养万物之功而并不据为己有,并不以其高贵的母位自居。前面也讲到无名,万物之母。圣人恩泽世人,功成事就,退避不居其位。尧舜之所以禅让,他们是秉承天道,替天行道的。虽然建立了功业,为世人做了不少的事情,但是却不占据天子的位置,也不会自私的想传给自己的子女。后面有章节描述功成身遂,天之道。
夫惟不居,是以不去。正是因为功成事就而不居其位,那个位子才永远都给他留着。圣人在世人的心里永远是明灯,照彻千年的黑暗。天道恩泽万物的功德,有谁能够替补的了呢?母爱恩泽于子女,无论如何都没有任何的爱能够弥补的。世人都争着当皇帝,但是并不是争来的,而是天意使然。如果德不配位,也不会长久。可能也会为此付出代价。隋炀帝驾崩后,先后有几个人问鼎帝位,都给他们带来了灾祸。身居高位,也是最危险的位置。有许多大臣,不知道功成身退的道理,而招致祸害了。如果舍得那个位子,反而能够保全他了。前面那六句话,就有了高下长短前后有无等的分别了,如果君主不区分,下面的臣民也不会有区分。如果君主从源头上面就浑浊了,臣民如何清澈呢。如果君主议人长短,臣下哪有不议人长短的呢。君主开一源,下面就会生出百端来了,动乱不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