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禅城,打个电话就把这个补贴办了
高龄津贴申领可以电话办理了!
市民拨打88881200
咨询高龄津贴申领事项时
若条件符合
可即时通过电话完成业务办理
12月12日,禅城在全省范围内首推“电话办事”服务,打造足不出户的办事“一体化”服务体验。第一阶段选取“高龄津贴申领”事项试点运行。
禅城首批17项无感服务事项
↓↓↓
今年,禅城区实现了高龄津贴“无感办”,并于9月在全省率先全面实现高龄津贴秒批秒付。该服务大大方便了老年人办事,但仍有不知情市民通过政务热线88881200咨询相关业务。
8月30日,禅城区社会治理中心正式对外开放。
为进一步深化诉求受理和业务办理贴合度,禅城区坚持数据赋能,活化大数据政务创新应用,率先探索“电话办事”服务模式,推动政务便民热线从“受理”转向“办理”。
“电话办事”第一阶段选取与老年人相关的“高龄津贴申领”事项试点运行。在过去,政务热线一般提供政务咨询、诉求受理等服务。本次推出的“电话办事”服务致力解决老年人不懂网站操作、不便到实体大厅办事的困扰,对弥合老年人“数字鸿沟”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接下来,禅城政府服务“总客服”将聚焦群众日常高频事项,探索扩大“电话办事”事项范围,完善服务体系,实现“一号通服”,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走深走实,加快推进社会治理改革智慧化进程。
2021年5月,禅城升级“一按灵”市民服务平台为“区长直通车”平台,与“市长直通车”平台接轨,以“六个一”打造政府服务“总客服”,实现企业和群众诉求可直通区长,接诉即办。目前,“总客服”承接群众诉求问题超272万件,已成为群众咨询政府办事事项的首选渠道。
佛山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召开以来,三水区进入空前机遇期:佛山以建设佛北战新产业园为抓手,向北重点发展先导型经济,打造战新产业集聚圈。佛北战新产业园所在地为南海、三水交界地带,规划面积达423平方公里。其中,近一半面积、几乎所有增量空间都在三水。
抢抓机遇,时不我待。三水迅速做实三水工业园区管委会,以佛高区云东海生物港作为战新产业主阵地,探索规划策动、项目带动、创新驱动、资本拉动的发展模式,高标准打造湾区生物医药产业新增长极,担当佛山战新产业集聚圈强引擎。
作为制造业强市,当下的佛山,正以加速布局战新产业为抓手,谋求传统制造业格局突围,破解创新驱动力不足、产业新增长点不多、传统制造成本优势变弱等问题。
新产业亟须新空间承载,三水连片产业空间载体能支撑佛山战新产业的宏图。南海、三水协同发展,产业资源、载体空间优势互补,共同打造佛北战新产业园。
“佛北战新产业园增量空间几乎都在三水。”三水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陈玉虎说。三水土地开发强度27.7%,约为全市平均水平的一半,足以为佛山发展战新产业长远发展提供广阔产业载体空间。
于三水而言,全新的产业赛道,也是其在未来五年“再造一个产业新三水”的必然选择。云东海街道作为三水新城所在地,多条快速路网直通南海,坐拥超万亩云东海国家湿地公园、国家森林公园,城市公共服务配套日益完善、生态环境优美,是战新产业、创新资源和人才青睐的土壤。
陈玉虎表示,生物医药产业作为朝阳产业,具有高成长、高回报性,将持续优化三水产业结构,更有望补齐区域创新力不足的短板。目前,三水已形成食品饮料、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一批产业,但战新产业集聚度、多元化程度不高。
立足云东海街道、瞄准生物医药产业,三水规划建设云东海生物港,作为对接佛北战新产业园先导型产业的主战场、桥头堡。陈玉虎说,云东海生物港连片的产业空间、便捷的立体交通体系,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提供广阔发展空间,同时还能保障生长要素的高效流通。
云东海生物港规划建设用地面积约11.1平方公里,是粤港澳大湾区难得一见的可开发用地超万亩的生物医药产业园区。三条高速公路、两条铁路、一个港口码头的立体交通体系,让园区与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圈无缝对接,园区货物流通高效便捷。
“生物医药港如何‘无中生有’、高效发展,产业规划与空间规划的深度互动很重要。”陈玉虎说。一个从“0”开始的产业,对三水而言,是挑战,是机遇,更是谋求高质量发展的决心。
新园区、新产业发展,离不开有力的统筹和科学的规划。三水将原三水工业园区管委会从乐平镇剥离并单独设置,专门推进云东海生物港建设。现三水工业园区管委会为区政府派出机构,由区领导任党工委书记,全力以赴推进园区的开发建设和产业招商工作。
陈玉虎说,以往产业规划与空间规划分开进行,规划效率和成果转化率较低。此次,三水与国内生物医药产业规划头部机构合作,共同编制云东海生物港的产业和空间规划,促使达到“1+1>2”的效果。
云东海生物港定位打造为全球生命健康技术协同转化新高地、湾区新增长极,广佛极核“三生”融合新标杆。在产业选择上,坚持制造、研发与服务协同发展,重点发展高端医药、高端医械、高端医疗等优势产业,打造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的高端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陈玉虎说,高端产业园需配备优质生态圈,才能吸引和留住人才。在规划编制云东海生物港时,每一个产业圈都按照80%的生产空间,配套20%的生活生态圈模式,形成5~10分钟的“三生”融合圈。目前,产业和空间规划初稿已完成,正进入修订完善阶段。
三水坚持开发建设、招商引资、土地运营“三管齐下”。陈玉虎表示,根据三水既有产业园区发展经验,以及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特点,招商引资要把“搬大树”与“育种子”相结合。
“搬大树”与“育种子”结合,即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创新平台支撑”,加快建立完整的生物医药产业链条,带动上下游持续发展,形成完善的产业生态体系,并建设科创中心,为园区人才聚集、科创研发提供首期载体。目前,云东海生物港已引进两个投资百亿元项目——广东医谷项目、朗华工业供应链智慧园项目,逐步树立龙头效应。
云东海生物港从规划到成功引进两个百亿元项目,除了三水抢抓机遇的决心和效率,更离不开市级的强统筹和支持。佛山、三水创新市、区两级联动发展体制机制,按照“市统筹、区建设”的思路推进云东海生物港建设。
佛山市成立佛山国家高新区云东海生物港开发建设领导小组,引领园区规划政策和方向。三水区成立了专门工作领导小组,由书记、区长担任双组长,负责统筹、协调、指导园区重点工作。
考虑到生物医药行业前期研发投入大,对资金需求度高,市、区围绕云东海生物港发展,联合共建国资运营平台。国资平台将为生物医药企业提供科创资金投入保障,同时也吸引更多初创型、研发型产业入驻园区,提升园区的创新驱动能力。
陈玉虎表示,由于生物医药产业专业性高、创新力强,为了严把招商引资关、提高项目筛选水平,园区拟引入生物医药、空间规划、金融投资等领域专家,组建生物医药顾问委员会,为园区规划建设和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云东海生物港坚持规划策动、项目带动、创新驱动、资本拉动,规划、招商、运营、基建等工作已全面铺开,目前已储备各类项目共40个,首宗108亩商服(商住)用地已于11月19日拍卖成交,由运营公司主导开发建设。
第一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
54个项目现场签约、博士博士后人才达成工作意向上千人次……在12月20日晚举行的第一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获奖选手代表媒体见面会上,主办方公布了大赛取得的丰硕成果。
本届大赛是我国博士后制度实施以来规格最高、规模最大、覆盖面最广的全国性博士后创新创业赛事。来自全国的超1400个高水平项目经过三天的角逐,共产生金奖57个、银奖91个、铜奖125个。大赛全方位展示了博士后事业发展成果,成功推出一批博士后创新创业成果,积极探索人才对接交流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新路子。
现场签约项目54个
上千人才达成工作意向
人社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司司长李金生介绍,本次大赛以“博采科技精华创新引领未来”为主题,坚持“四个面向”,汇聚国内外优秀博士后同台竞技、切磋交流,为博士后青年人才提供了一次展示自我、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机会。
大赛成功推出一批博士后创新创业成果。经过参赛选手路演答辩、专家评审等程序,共产生金奖57个、银奖91个、铜奖125个。备受关注的揭榜领题赛项,23个项目需求的金银铜奖也都全部产生。大赛还邀请15个未入围决赛的技术需求项目和53个应征团队现场对接。揭榜领题赛后已有12个项目现场签约。
大赛还探索了一条博士后人才对接交流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新路子。总决赛期间,同步举办了博士后人才交流与科研成果转化对接活动。现场有3500多名博士、博士后参加应聘对接,达成工作意向上千人次。有692个博士后创新创业成果转化项目一对一洽谈对接,54个项目现场签约,意向合作金额达11.27亿元。此外,大赛官网收集发布的8000多个博士后需求岗位,已吸引3200多名博士、博士后线上应聘。
广东奖牌总数全国第一
7个项目意向落地佛山
本次大赛中,广东共获得47个奖牌,奖牌总数全国第一。其中,金奖10个、银奖12个、铜奖25个。通过相关交流对接活动,已有468人次意向落户广东,现场签约项目中有28个意向落户广东。此外,有7个项目初步确定落地佛山,涉及金额5100万元。
广东省人社厅党组书记陈敏表示,相关项目成果意向落地广东和佛山,必将有力促进广东博士后成果转化、招才引智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掀开广东进一步吸引青年高层次人才新的一页,开启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的新篇章。
佛山市副市长乔羽表示,佛山接下来将积极对接项目落地。一是由市科技部门牵头负责,充分发挥佛山“众科联”和“智汇+”等技术成果转化服务平台作用,推进技术成果交易。二是按照项目行业分类应用情况,充分发挥季华实验室、仙湖实验室等新型研发机构机制灵活的特点,支持双方联合开展“卡脖子”技术攻关,推进协同科技创新。三是充分发挥佛山制造业实力雄厚优势,持续跟进项目对接情况,安排项目方与佛山龙头企业、标杆高企对碰并达成合作协议,促进更多创新成果落地见效。
奏响创新强音
博士后青年人才信心足
通过本次比赛,一批优秀的博士后带着多年的科研成果走向台前,并得到了认可。在媒体见面会上,5名获奖代表在答记者问时纷纷表示,参加比赛让他们的科研成果被更多人看见,也让自己更加有信心将所学所得应用到经济社会发展中。
作为当代青年农业科技工作者,为了努力实现中国大豆良种的自主可控,保障国家大豆安全和食品安全,吉林省代表队选手、创业赛现代农业与食品专业金奖获得者魏健所在的团队几十年来一直致力于大豆育种和推广科研工作。“在中华民族复兴的伟业中,我们要把农业的‘芯片’牢牢掌握在中国人自己的手中,争当大豆振兴的引领者,乡村振兴的排头兵。”魏健说,大赛给了他难得的学习成长机会,也让自己对做好大豆产业这件事更有信心。
同样在比赛中增强信心的,还有天津市代表队选手、创业赛新一代信息技术专业金奖获得者曲迪。近年来,得益于天津市制造业、产业链和政策优势,团队的项目已达到国内高端光电子工艺研发代工的领先水平,成功推出了多款微纳芯片和激光芯片。“这次比赛,我们能够脱颖而出,更加坚定了发展的信心。”
复旦大学代表队选手、创业赛新材料专业金奖获得者刘玉普在导师赵东元院士的带领下,一直从事介孔材料的研究,并积极推进相关科研成果的转化。这次大赛,刘玉普来到一个全国层面上交流、学习、竞争的平台并获得了金奖。他对未来充满期待:“希望能设计一系列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功能介孔材料,用5年~10年时间建立一个新型研发机构集群、一条完整的创新链、一套知识产权体系。”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