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站点
> 顺德陈村,找回岭南水乡的记忆
详细内容

顺德陈村,找回岭南水乡的记忆

时间:2022-10-26     人气:1697     来源:www.shunde.gov.cn     作者:
概述:然而,在工业化与城镇化的进程中,人口激增,工业厂房、自建厂房开始无序蔓延,水乡内外的生态空间被侵蚀,水环境质量降低......

说到岭南水乡

  你的脑海里会有怎样的画面?

  青砖黛瓦,斑驳的灰色石板路,渔民乘着舟,哼唱着南粤民曲

  对于生长于斯的本土居民来说

  与水有关的记忆不一而同


  “小时候天气一热,我们就去河里游泳,我最常去东昇桥那一条涌。河水只到腰深,非常清澈,可以看到随波摇摆的水生植物,河底主要是淤泥,不像现在砂石多。”居住在陈村镇锦龙社区的黄老伯说,以前的河涌更宽阔,水更清,摸螃蜞、钓虾是他们最爱的水上娱乐活动。


  与水的亲密接触,是不少陈村老街坊的共同回忆。河网密布的陈村,依水而生、因水而兴,古时水运发达,商贸经济繁荣。

  然而,在工业化与城镇化的进程中,人口激增,工业厂房、自建厂房开始无序蔓延,水乡内外的生态空间被侵蚀,水环境质量降低。

  顺德提出“以水美城,以水兴城”,作为治水试点的陈村,正在摸索一条岭南水乡的复兴之路。


  人与水的“亲密接触”

  今日的社交媒体上,许多人对江南水乡的记忆点似乎更为深刻。细雨、素瓦、油纸伞、汉服等组成的画面,配上悠扬婉约的国风音乐,这样的视频氛围,是中国人心中温柔江南的投射。

  相较而言,岭南水乡更像是南粤人的独有记忆。连片的桑基鱼塘、果林花卉商品农业区,具有“广府民系”地域风格的建筑,在亚热带气候的自然植被下,形成特有的水乡聚落。


图片

依水而兴的陈村。


  陈村是岭南水乡的典型代表。东临陈村水道,北迎平洲水道,南面潭洲水道,陈村仿佛置身于“小岛”之中。而在镇内,170条河涌织成的水网,构成陈村居民的生活基底。过去的陈村河涌,不仅是居民亲水休闲的好去处,还是交通出行与商贸交流的一种重要方式,“出门见水,举步登舟”是人们的真实生活写照。

  “以前(很多货物)都是靠船运输的,所以河流肯定很重要。特别是陈村涌,因为地处西江和北江交汇处附近,航运地位自然比较高。”一位陈村本土的老人回忆,陈村因便利的水路交通环境,成为彼时水上贸易的汇集地。

  从陈村弼教百花村走出的清代艺术家黎简,也曾有“船头花影垂垂簇,亲见饥鱼嚼紫烟。”的诗句,描绘昔日陈村花卉经水路运往各地售卖的盛景。


图片

陈村年桔的丰收季。


  这种水乡商埠的繁华景象,让陈村镇人大代表、陈村年桔协会副会长卢景初同样印象深刻。

  “早年公路交通不发达时,每年春节前后,桔农、花农们会摇船把年桔运到陈村以外的各大市场摆卖。”卢景初说。

  临水而居,与水亲近,岭南水乡的田园生活,不外如是。


  美岸进行时

  然而,在城镇化、工业化的进程中,不少珠三角地区的岭南水乡生态空间受到影响和破坏。

  景观规划设计领域学者钟国庆曾指出,岭南水乡的山、水、果、田、塘生态空间和格局具有文化遗产价值,但在珠三角快速城市化的过程中,这些生态空间变得支离破碎,生态质量降低。

  陈村镇也不例外。一组数据显示,从2002年到现在,陈村全镇水域面积下降10%,河涌总长减少18%,水环境形势日益严峻。

  “为了谋划更加长远的发展,治水工作刻不容缓。”陈村镇副镇长、陈村镇以水兴城建设指挥部专职副总指挥黄剑斌说。

  9月30日,顺德区“以水兴城”建设工程试点联围开工活动在陈村举行。作为治水试点的先锋队伍,陈村此前已用半年时间开展“清岸行动”,释放滨水空间超14万平方米,为美岸打好“地基”。


图片

陈村镇南涌四季公园。


  清拆临水违建之后,陈村镇根据河涌两侧用地规划、空间功能、资源特色等情况,因地制宜对全镇170条河涌分类设计、分类建设,对于有建设用地指标的河涌,着重通过完善配套设施、增加文旅功能等方式优化公共空间;对于没有建设指标的河涌,则着重开展农业保育及建设“四小园”。

  170条河涌中,有11条河涌纳入全区联围试点范围,将由区、镇联动高标准打造一批水景观项目;岸线资源丰富的24条河涌,则以镇为主体围绕自然生态型、公共活力型、历史风貌型、田园农耕型等四种类别构建滨水示范带;而不涉及大面积截污管网建设的146条(段)支干河涌,则由村居按照美岸规划指引,突出生态优先、最小干预、尊重自然等原则,打造亲水岸线,构建主次分明、各有特色的滨水活力带。


  特色水乡的重塑

  在城市发展与建设中,注重唤醒居民的乡土记忆,既是一座城市对居民的尊重,也是加深城市印象的重要路径。

  陈村重塑岭南水乡生态空间,不仅是因其能带来投资者青睐、文旅兴旺的利好,更是因为自然生态面貌的改变,将让“岭南水乡+千年花乡”的城市标签进一步加深,让城市的文化底色更浓郁。

  今年年初,在顺德区“两会”中,顺德区人大代表、佛山市医疗保障局顺德分局副局长陈少桃表示,她在陈村潭洲水道旁长大,也见证了潭洲水道的变化。在她看来,蜿蜒的河道是城市的魅力所在,也是充满记忆的乡愁。

  “机械化的改造、过度的改造都不是市民所希望看到的。”陈少桃说,对河岸进行改造提升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地保存原来的肌理,保留沿岸的乡土风情,因地制宜地进行改造,改出特色,改出韵味。


图片

陈村仙涌村,水运年桔景象。


  这种基于本土特色的河岸设计,也是目前陈村治水的一大方略。

  陈村镇党委副书记韩军说,陈村将按照“自然简单就是美”的总体思路,防止过度设计、过度建设,规划利用好清岸释放的涉河涉水空间,建设一批有陈村传统文化内涵和岭南水乡风貌特色的滨水公园、口袋公园、四小园,重点有文海河龙舟公园二期、潭洲社区公园等,预计将新增公园绿地面积不少于14万平方米。

  如今,通过治水工作的推进,在陈村的部分村居,岭南水乡的田园图景已初步显现。

  庄头村通过开展成泰河美岸项目,让居民参与到改善身边环境的治理中,以村民会议、党员联动、志愿服务、参与式设计等多种方式,收集采纳村民意见。在这里,红顶白墙的民居映于碧水中,村内墙绘壁画主题丰富,桔场丰收、财神送桔、龙舟竞渡……村民用自己的笔触,绘画出他们心中的水乡。


图片

陈村镇仙涌村河岸公园。


  在文海河畔的仙涌村河岸公园,一条500多米长的蓝色慢跑道沿文海河北岸铺开,结伴而行的居民在此散步休闲,一旁是富有仙涌文化特色的“耕读传家”石碑。

  水的面貌正在改变,岭南水乡的重塑已经开启,“但更明显的变化要几年后才可以看到,它不是一蹴而就的。”黄剑斌说。随着联围试点的开工,陈村还将在美岸行动中融入“文旅+”元素,打造公共艺术空间,提升滨水空间的品质,让水乡记忆深入民心。

(声明: 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