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1人获评全国先进老干部工作者
2月27日下午,全省老干部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表彰会议在广州召开,并套开全省老干部局长会议。市委副书记、组织部部长徐晓霞和副市长黄少文在佛山分会场参加表彰会议,并为佛山市受表彰的全国、全省老干部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颁奖。
根据全国、全省表彰决定,佛山市老年干部大学常务副校长、市老干部活动中心主任陈镜烽获评全国先进老干部工作者,高明区委组织部一级主任科员梁晓红、禅城区委组织部老干部股股长易小凤、三水区委组织部老干部股股长霍结仪、南海区委组织部老干部生活管理股主任级辅员马理蔓获评全省先进老干部工作者,佛山市老干部休养所、顺德区委老干部局、佛山市科学技术学院离退休工作处获评全省老干部工作先进集体。
徐晓霞代表市委向佛山市受表彰的全国、全省老干部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表示热烈祝贺、致以崇高敬意,并向奋战在全市各条战线的老干部工作者致以诚挚问候和衷心感谢。她强调,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老干部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以及全国、全省老干部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表彰会议精神,结合佛山实际做好工作规划、明确工作目标,加快推动有关工作落地落实。要持续掀起“学先进、敬先进、当先进”热潮,带动全市老干部工作系统涌现更多先进典型,全面提升老干部工作队伍战斗力,推动全市老干部工作再上新台阶,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表彰会议结束后,佛山市继续组织收听收看全省老干部局长会议,强调要及时传达学习贯彻会议精神,坚持政治统领、党建引领,统筹做好离退休干部党的建设、发挥作用、服务管理等各项工作,不断推动新时代老干部工作高质量发展。
走进三水区西南街道文锋西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新时代文明实践标识与志愿服务品牌项目组成的展示墙映入眼帘。实践站内,一些社区居民正仔细聆听志愿者讲解垃圾分类知识,另一些则在上烘焙课、舞蹈课。
2月28日,结合对文锋西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标杆阵地的走访及座谈,三水区全面分析探讨如何进一步建强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体系,让文明新风吹遍淼城。
2019年以来,三水区全力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以资源整合、上下联动为基础,不断用活阵地资源,让一座座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由点及面、全面开花。同时,三水还以志愿服务为抓手打造品牌项目,让“志愿红”成为文明实践、疫情防控等工作的一抹亮色,让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更有力度、更有温度。
拓展阵地 沁润文明实践新风尚
哪里的群众有需求,就把阵地建到哪里!2019年以来,三水区按照全市统一部署,全力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构建区、镇(街)、村(社区)三级服务网格。在具体工作推进过程中,三水坚持对标“五个好”(机制健全好、阵地规范好、队伍搭建好、项目实施好、群众评价好),创新提出“文明实践+地方特色”的创建理念,支持各镇(街)、村(社区)做到“一所一品牌”“一站一特色”,在乡村祠堂、企业等载体广泛深入开展创建活动。
学习书法、素描、国画……每到寒暑假,在白坭镇陈氏大宗祠举办的书画培训班总会如约而至。该祠堂还完善了乒乓球活动室、乡村图书馆、电子阅览室以及宗祠文化馆、家风家训馆、民俗风俗馆等场室,使祠堂真正成为文化聚民、文化悦民、文化惠民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点。
“该祠堂每年服务周边村民、外来务工人员超10万人次。”三水区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表示,2019年以来,在白坭镇开展的“祠堂+文化”探索实践,有效破解了农村公益文体事业资源不足的难题,为基层优质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
城市居民对公共文化服务有着更为多元的需求。2021年9月,“淼城夜校”公益课程应运而生。该活动以三水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区文化馆)为主阵地,面向区内6~60岁市民,免费提供超20门文化艺术课程。每次开课报名通道一开启,5分钟内所有课程名额就被抢光了。
“淼城夜校”仅仅是丰富市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实践活动之一。三水区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还将着眼满足广大群众普遍、共性的现实需求,围绕教育、文化、科技、医疗、法律等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策划一批接地气、聚人气、有活力的文明实践项目。
培育品牌 激发志愿服务“心能量”
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不仅需要阵地支撑,更需要人力支持,志愿者正是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主力军。
今年2月以来,三水区共发动志愿者4000多人次。他们与医护人员一起投身疫情防控一线,即使在最低气温只有5摄氏度的时候,依然坚守岗位。
2021年,在第五届全国志愿服务大赛中,三水青年志愿者以Vlog、直播等形式推广三水村落文化,将植根于三水历史文化的乡愁搬上全国舞台,最终获得银奖。今年以来,三水还成立青听志愿服务队,一批心理专家化身“树洞君”,为青少年群体健康成长护航。
三年来,来自各个领域的志愿者汇聚在一起,令三水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内涵不断得到丰富,区、镇(街道)、村(社区)各级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的作用进一步凸显。
截至目前,三水全区围绕“8+N”模式(“8”即理论政策宣讲、文化文艺服务、助学支教、医疗健身、科学普及、法律服务、卫生环保、扶贫帮困8类常备队伍,“N”即若干具有自身特色和优势的志愿服务队伍)打造了涵盖理论宣讲、文化文艺、科技科普等领域的26支核心志愿服务团队,还依托志愿者学院、志愿服务项目大赛、“社工+志愿”等载体平台,孵化培育了“守护城市绿肺”“青听·小爱树洞”等一批志愿服务品牌。
据统计,仅在2021年,三水就开展了志愿服务活动9365场(次),参与志愿者超24万人次,累计服务时数近54万小时,在疫情防控、城市文明建设、扶贫济困、心理疏导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目前,全区共有注册志愿者近6万人,志愿服务组织394个。”三水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三水将用好这一支志愿服务力量,紧扣乡村振兴战略、基层社会治理、文明三水建设等重点任务,培育发展一批党政关切、群众急需、优质高效的特色志愿服务项目,推进志愿服务精准化、常态化、便利化、品牌化。
厚植土壤 点亮城市文明之光
随着三水区131所基层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提质升级,越来越多党员、志愿者参与文明实践活动。在百花齐放的文明创建氛围下,全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不乏精品项目诞生。
其中,三水区“百姓名嘴”项目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爱听的故事,将党的理论、防疫知识、文明新风等“好声音”融入宣讲,赢得市民的交口称赞; “淼城夜校”“公益路演”“祠堂+文化”等精品项目,实现“文化文艺天天送”“百姓舞台周周演”,确保阵地资源整合到位、体制机制建设到位、服务群众精准到位。
三水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黄立宝表示,过去三年来,三水区精神文明实践相关工作紧紧围绕“凝聚群众、引领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理念,聚焦传播党的创新理论、育新人弘扬时代新风、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综合运用阵地资源,以及解决群众需求五大重点任务,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走向纵深。
“三水不仅有好山好水,也有好人好事。”黄立宝说,三水区坚持举办一年一度的“感动三水”道德模范事迹分享会,将培育、选树道德模范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工作,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精心培育道德沃土,让“好人品牌”落地生根。
截至目前,三水区共有3人获评“中国好人”,1人获评“广东省道德模范提名人物”,10人获评“广东好人”,112人获评市级各类美德先进典型。此外,成立友爱互助、粤唱文明等主题“好人工作室”8个。
接下来,三水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相关活动还将坚持与基层党建、乡村振兴、社会治理等同频共振。如每个镇街选取不少于3个示范点,以实践所(站)为核心,连片建设文明实践示范片,同时结合村史人文、社情民意,打造覆盖本辖区的3~4个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精品项目,形成各实践所(站)常态开展文明工作品牌。同时,积极探索建立激励办法,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文明实践,强化保障投入,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常态化、规范化运行。
2月28日上午,在季华路西延线南沙涌特大桥工地上,4个主墩大石块分别立在南沙涌两侧,工人们正在桥墩上方扎钢筋、拼装模板,地面上多台吊机配合吊装钢筋、模板,还有混凝土罐车时不时穿梭其中,现场一派繁忙景象。
据记者走访,季华路西延线项目的800多名参建者已全部返岗,正投身项目建设中。项目有关负责人介绍,经提前谋划、多措并举,季华路西延线的南沙涌特大桥、顺德水道隧道、预制梁场等多个关键性节点都形成了“开工即大干”的建设态势,为如期完成今年的进度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
800多名工人100%返岗 大桥隧道同步开工
季华路西延线项目是佛山的重点建设项目,总投资超50亿元,于2020年9月启动建设。项目施工分A、B两段,其中A段全长约10公里,B段全长约5.4公里。A段控制性工程南沙涌特大桥全长1860米,主跨跨径为国内第一。
2月28日上午11时,正在南沙涌特大桥工地忙碌的现场主管吴启洪说:“趁天气暖和了,我们要加快施工进度,把下雨天落下的进度补上。”据吴启洪介绍,上周出现低温、下雨天气,工人们也照样施工,不过进度受雨水影响。
为保证节后开工的正常运转,今年春节假期,整个季华路西延线项目有100多名工人选择留守工地,负责巡视检查工地、维护安全秩序和部分工序施工。春节后,项目于2月8日开工,800多名参建者陆续返岗,目前返岗率达到100%。
项目现场生产副经理孙向友告诉记者,春节后,南沙涌特大桥右幅29号墩是项目最早开工的节点。目前,工人们正在进行第二节墩身钢筋绑扎和模板安装施工。为确保该节点早日完成,项目部通过加大人力资源配置、总结施工经验、优化施工工序等措施,不断推进施工进度,该主墩预计下周完成施工。
同一时间,顺德水道隧道也在火热施工中。记者看到,在隧道明挖场地现场,一道道混凝土支撑梁有序延伸,长150米、最深处达28.1米的基坑已初具雏形。据悉,6个月后,这里将成为佛山第一条超大直径盾构的起跑线。届时,两台直径15.53米、重达6000吨的盾构机会陆续抵达,在顺德水道下打造两条长1500米的地下通道。
打通佛山西出口 20分钟速达中心城区
季华路西延线项目起于现状季华西路-登贤大道(原紫洞路)东侧,往西设置隧道下穿顺德水道,自东往西途经禅城区南庄镇、南海区丹灶镇和西樵镇、三水区白坭镇,再经富龙特大桥(在建项目)通往高明区,路线总长15.41公里。
“这个项目是佛山一环西拓工程的‘闭环’之笔、收官之作,也是佛山一环西拓工程中投资最多、难度最大、最具挑战性的项目。”该项目经理尚庆果介绍,今年春节以来,在多个部门的大力推动下,项目红线用地征拆又有新突破,目前已交付近70%,为项目全面开工建设提供了有利局面。
今年春节期间,为确保人员平安返岗,项目部采用分批返工、包车接送、关键节点工人优先复工等措施确保工人顺利返工,并对所有返工人员做到“三必检”,即核酸检测、行程码检查、体温检测,实施人员信息动态登记,做到一人一档,每日更新。同时,为缓解工人离家的不舍,项目部还主动联系工人家属,以远程连线的方式,特别拍摄、录制了家属的祝福视频。春节后,项目部还将围绕建设目标和工期安排,研究制定劳动竞赛办法,加大奖惩措施;在关键性节点上不断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强化组织施工。
“季华路西延线是佛山打通中心城区的西出口,是串联禅城、南海、三水、高明四区的交通大动脉。”尚庆果介绍,项目建成后将实现西部区镇与佛山中心区最快15至20分钟速达,对加速佛山西部片区经济发展、推进佛山五区深层次协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