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增城区“1+7+N”校地宣传 思政联盟获中宣部表彰
日前,中央宣传部办公厅印发《关于表彰2022年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个人和优秀理论宣讲报告、微视频的决定》,增城区被授予“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成为本次评选中全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
增城区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基层理论宣讲的主线,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突出群众主体地位,立足基层实际,依托增城区“1+7+N”校地宣传思政联盟(“1”是指增城区委宣传部,“7”是指增城7所民办高校,“N”是指区教育局、团区委、各镇街、增城开发区园区发展局等单位),以深入推进理论宣讲校地结对为契机,搭建大宣传思政新平台,进一步推进宣讲资源共享,有力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增城区平均每年开展各级各类宣讲2000场以上,受众超20万人次。区委宣传部《微宣讲阐述大道理 多平台传递新思想》微宣讲品牌入选增城区党建十大优秀案例,两名百姓宣讲员入选省级百姓宣讲团。
优配队伍 构建多元理论宣讲矩阵
“起初学习制作云吞和濑粉,是出于兴趣爱好,没想到现在成了我的创业项目……”日前,在正果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举办的增城区“听党话 感党恩 跟党走”宣讲暨“喜迎二十大 做新时代文明人”主题实践活动中,百姓宣讲员、美食类非遗传承人、美食创业者、正果老街商铺代表等齐聚一堂,分享自己在正果的“寻味”故事。在增城区百姓宣讲团内,这样接地气的宣讲员比比皆是。
基层理论宣讲,关键是要有一支坚定信仰党的创新理论、系统掌握党的创新理论、生动宣讲党的创新理论的宣讲队伍。增城区依托“1+7+N”校地宣传思政联盟,在区委宣讲团、百姓宣讲团基础上,充分发挥高校思政师资优势组建思政宣讲团队等特色团队,不断构建完善“领导干部讲政策、专家学者讲理论、学校教师讲思政、青年学生诵经典、基层百姓讲故事”的多元宣讲矩阵。
一方面,增城区充分利用校地宣讲资源,挖掘、遴选一批政治素质好、政策理论水平高、宣讲能力强的领导干部、专家学者、道德模范、学校教师、致富能手等,推动宣讲主体向多行业、多层次、跨领域转变,累计组建各级基层宣讲团队48个,基层宣讲骨干460人。另一方面,增城区紧扣重大主题印发工作通知、宣讲提纲、参考课件、学习书籍等,开展专题备课,组织观摩省市知名专家学者宣讲,专门开设增城思政教师“红荔讲坛”,每季度邀请专家学者宣讲授课,不断提升宣讲队伍能力素质。
此外,增城区以深入推进理论宣讲校地结对为契机,推动属地7所高校分别与增城区13个镇街及开发区结对共建,并在理论宣讲、共建思政研修基地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共建宣讲队伍,深入工厂车间、田间地头、基层社区、中小学校开展宣讲,真正打通宣传教育干部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创新形式 理论宣讲走“新”更走“心”
今年5月,增城区举办首场万名学生(线上)同上一堂思政课活动,全区221所大中小学校共约23万名学生以观看直播的形式线上同上一堂思政课,有力引导青少年坚定政治立场,受到各级主流媒体广泛关注报道,效果反响热烈。
从线上到线下、从固定到流动、从文艺到宣讲……近年来,增城区“1+7+N”校地宣传思政联盟积极探索理论宣讲新路径、新渠道、新形式,在氛围营造、学习互动、宣传推广等方面大力创新,推动理论宣讲活动走“新”更走“心”,不断提高理论宣讲的人气。
——打造“线上+线下”课堂。增城区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网络直播,采用“故事宣讲+文明实践”等形式,搭建“云”宣讲平台,2020年以来开展在线宣讲活动18场,受众超200万人次。
——打造“固定+流动”课堂。增城区首创“名人工作室”宣讲形式,借助增城本土名人效应,引进五老“学海讲坛”,定时定点开展“名人名家”红色经典讲座,建成中共增城历史展览馆、李旭初革命事迹陈列室等一批红色学堂,将宣讲融入革命传统教育活动。加强宣讲轻骑兵建设,突破原有的室内宣讲模式,将宣讲搬到荔枝树下、田间地头、生产一线。
——打造“文艺+宣讲”课堂。增城区组建思政工作队伍、区级学生志愿服务队伍共约600人,通过乡村彩绘、助农支教、科普宣讲等方式,开展“文艺+宣讲”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200余场次,有效赋能乡村文化振兴。
拓宽渠道 形成宣讲传播新格局增城区充分运用报、刊、台、网、微、端等宣传平台和载体,构建理论传播矩阵,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多样式的宣讲格局,实现理论宣讲的立体化呈现、精准化传播。
除了在电视、电台、报纸、“阅增城”App等平台载体开设理论学习专题专栏,定期推送党史理论知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等学习资料等“固定动作”外,增城区还充分发挥网络宣讲功能,把深受群众欢迎的宣讲精彩片段编辑成微视频、H5等融媒产品,实现一次宣讲、多种传播、随时可看。2021年,增城区委宣传部举办的“红心永向党 建功新时代”微宣讲比赛决赛网络直播吸引13.5万人次线上观看,制作的微宣讲短视频在人民网等平台播放量超8万次。
“学习强国”是新形势下强化党员干部理论武装和思想教育的学习平台,增城区一方面持续加大平台推广力度,开展“指尖学习宣讲”,全区注册用户超3.5万人,实现在职党员注册全覆盖。另一方面,制作上传一批宣讲音视频供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学习,多篇被总台采用。2019年以来,增城区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签发稿件5000多篇,被全国总台采用超700篇次,总台采用量逐年递增,连续三年位列全市各区第一。
立足实际 宣讲内容真正入脑入心今年8月,增城区“听党话 感党恩 跟党走”首场宣讲活动巧妙运用“文艺搭台、理论唱戏”的宣讲方式,以原创民族歌曲《昂啰喂》拉开序幕,迅速将观众拉进乡村振兴大舞台的情境中,切实增强了理论宣讲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这是增城区密切结合本地实际和群众需要,以“小切口”讲好“大故事”,让基层党员、普通群众在听故事中学理论、受教育,推动宣讲内容真正入脑入心的一个缩影。
——用“小切口”阐释“大主题”。增城区从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基层治理、乡村振兴、文明实践等入手,以群众身边人和事作为切入点,开设短小精悍微课堂,通过小话题阐释大主题、小切口剖解大问题、小案例演绎大道理,让抽象理论具体化、复杂逻辑简单化、深奥道理通俗化。
——用“小载体”讲好“大道理”。增城区坚持寓教于演,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情景剧、客家山歌、小品、歌舞、经典诵读等舞台艺术形式开展宣讲,使宣讲内容从“高大上”变得“接地气”,让群众看得懂听得进。
——用“小细节”做出“大效果”。增城区根据群众需要和宣讲员特长,有针对性设计理论学习“菜单”,不断充实内容、细化分类,采用你点菜我掌勺“菜单式”理论学习宣讲模式,让老百姓愿意来、坐得住、听得懂,让理论宣讲触角直抵最基层。
增城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及省、市、区工作要求,建强用好增城区“1+7+N”校地宣传思政联盟,组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区委宣讲团、百姓宣讲团等基层宣讲队伍,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作用,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深入开展宣讲,引导全区广大干部群众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为增城经济社会实现新发展、新跨越注入不竭动力,为增城加快建设现代化中等规模生态城区贡献更强大的精神力量。
疫情,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除了奋战在前线的医护人员,防疫志愿者们也闻“疫”而动,在各个岗位上助力疫情防控,为城市、社区和居民奉献暖心力量。在守护他人健康的同时,防疫志愿者们应当如何做好自我防护呢?广东省疾控中心专家指出,在参加志愿服务的前、中、后都各有防护要点,在不同岗位上做志愿服务防护重点也有不同,务必要牢记。
志愿服务前:接受相关培训学习
按程序完成新冠疫苗加强针接种。上岗前完成相关培训学习,熟练掌握自我防护技术要点、适用场景和个人防护装备穿脱程序。
熟悉志愿服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做好口罩、手套、手消毒剂等工作场景所需防护用品储备。
每日进行自我健康监测并及时上报,按要求完成核酸检测。
志愿服务期间:穿戴防护装备期间不饮食不饮水
根据工作场景的要求,正确佩戴好口罩,比如选择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或者N95/KN95防护口罩,穿戴乳胶手套、工作服或隔离衣、防护面屏、护目镜、工作帽等防护装备,与服务对象保持1米以上距离。
口罩连续佩戴4小时或如遇口罩潮湿、破损、被明显污染时,应及时更换。
穿戴防护装备期间不可饮食、饮水、抽烟。如确需休息、饮食、如厕时,应到指定地点规范脱除全套防护装备并做好手部卫生后再到专用区域进行。因防护装备没有口袋,尽量不要携带手机、钥匙等个人物品,如确需携带手机,建议使用手机防水袋悬挂于身上,不要将手机裸露使用。
注意个人卫生,避免用未清洁过的手去触摸口、眼、鼻,咳嗽时用纸巾遮住口鼻、打喷嚏时用肘臂遮挡等。
注意时刻与服务对象保持安全距离,避免直接接触。加强手部卫生,接触污染后应立即更换手套或(并)进行手部消毒。
志愿服务结束后:不去人多通风不良场所
收好相关服务物资,到指定地点脱卸个人防护装备,脱除所有个人防护。有条件时可尽快进行淋浴,更换洁净衣服。使用过的乳胶手套、医疗防护服等不可随便丢弃,由专人集中回收到黄色医疗垃圾袋内交给医疗卫生机构收集,按医疗废弃物处置。
志愿活动结束后用餐时,尽量错峰、分散用餐。
回家后,可将外套轻轻脱下,挂在通风位置,无需对衣物表面喷洒消毒;脱下的鞋子放在门口,无需消毒,必要时鞋面可用消毒湿巾擦拭;手机、钥匙等随身物品用75%酒精棉球或消毒湿巾擦拭消毒;口罩和手套放入垃圾袋并扎好口;及时用“肥皂/洗手液+流动水”清洁双手。
不去人员密集、通风不良的场所。减少参加聚会、聚餐等群体性聚集活动。注意休息,适当放松、保证充足的睡眠,合理安排志愿服务时间,避免过度疲劳。
不同岗位志愿者注意事项
1、配合核酸检测点信息登记的志愿者
非必要不接触被采样人员的手机、身份证等物件,防止交叉感染;如确需接触,应在接触后进行消毒。
2、配合上门开展核酸采样的志愿者
不要进入居民家中,尽量在门口完成所有交流,保持1米距离。
3、配合物资装卸、搬运的志愿者
全程要佩戴口罩、手套,不要直接与居民接触,将物资放置在居民住宅门口固定存放处即可。
4、配合居家隔离点工作的志愿者
回家后,首先将外套轻轻脱下并挂到通风处;然后进行手部清洁和身体清洗,在完成以上事项之前,避免和家里其他人进行接触。
5、配合交通卡口值守的志愿者
若副驾驶位上没人,可在副驾驶位置边与司机交流;若副驾驶位上有人,应站在顺风位置,距离车门至少50厘米与人交流。
11月7日,广州市交通运输局发布消息,根据《海珠区关于强化社会面疫情防控措施的通告(八)》,为配合做好海珠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11月8日至11日海珠区范围内地铁、有轨电车、公交线路、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继续暂停服务。
此外,记者从广州公交集团客轮有限公司了解到,为配合做好《海珠区关于强化社会面疫情防控措施的通告(七)》《海珠区关于强化社会面疫情防控措施的通告(八)》的工作要求,广州水上公交线网实施如下临时调整:
水巴S02(天字-中大)、水巴S04(鳌洲-西堤)、水巴S05B(新洲-深井)、水巴S07(纺织-天字)、水巴S08(堑口-省总)、水巴S09(白蚬壳-白鹤洞)、水巴S11(中大-海心沙)共7条水上公交线路暂停营运至11月11日24时。
水巴S06(黄沙-芳村)、S10(鱼珠-长洲)公交线路11月8日至11月11日正常营运。
水巴S13(南浦-黄沙)水上公交线路,2022年11月8日至11月11日正常营运,但中途不经停白蚬壳码头。
水巴S02(芳村-广州塔)如约线路,广州定制公交平台(含APP)2022年11月8日至2022年11月11日不接受定制航班预约。
水巴S13(南浦-黄沙)如约线路,2022年11月8日至2022年11月11日中途不经停白蚬壳码头。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