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委第一专项巡察组向佛山市生态环境局禅城分局党组反馈巡察情况
根据禅城区委巡察工作部署,2022年12月9日,区委第一专项巡察组向佛山市生态环境局禅城分局党组反馈巡察情况。区委编办主任、区委组织部副部长李红侠同志传达区委书记严冰同志在区委书记专题会上听取巡察情况汇报时的讲话精神,并对巡察整改工作提出要求。区委第一专项巡察组组长高洪强同志代表区委第一专项巡察组向市生态环境局禅城分局党组领导班子反馈巡察意见。市生态环境局禅城分局党组书记李鸣一同志主持反馈会并作表态发言。
李红侠同志强调,一要提高政治站位,以强烈的使命感推进巡察整改。把巡察整改转化为践行“两个维护”、“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和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实际行动。二要增强责任意识,以有力的举措确保整改实效。压实整改主体责任,认真制定整改措施,全面增强整改合力。三要强化贯通融合,以扎实的整改成效推动发展。通过整改促进标本兼治,推动破解难题,锻造优良作风。
高洪强同志指出,市生态环境局禅城分局党组能够落实中央决策及省委、市委、区委的工作部署,在推进农村黑臭水体整治、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监管、村级工业园区环境整治监管等方面较好完成任务。同时,巡察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一是党组对乡村振兴工作的领导力度不足,推进生态振兴任务仍有差距。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不够扎实。项目资金决策不规范,议事规则执行不严格。统筹推动重点流域综合整治不够有力。村级工业园环境整治后续管理不到位。督办督查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不彻底。二是乡村振兴资金谋划使用不足,政府采购等重点领域监管存在漏洞。专项资金使用谋划不足,资金使用效益偏低。服务企业意识不强,助企纾困不够尽责。政府采购项目监管不到位,监督机制有待完善。三是一体推进“三不腐”有待加强。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履行不到位,行政执法领域廉政风险隐患突出。
高洪强同志提出三点意见建议:一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强化乡村振兴政治责任担当。二是扛起治污主体责任,扎实推进生态振兴长效机制。三是加强正风肃纪,防范行业领域的廉政风险点。
李鸣一同志代表市生态环境局禅城分局党组作表态发言时表示,对于区委巡察意见,禅城分局党组全面接受、照单全收,
一定要深刻领会,认真制定整改方案,细化分解任务,逐项整改落实。一是提高站位,深化认识,诚恳认领整改问题。二是聚焦问题,强化担当,全力攻坚整改难题。三是强化领导,压实责任,全面用好整改成果。
区纪委监委、区委组织部相关科室负责人,区委第一专项巡察组有关成员,市生态环境局禅城分局党组领导班子成员及全体中层以上干部参加会议。
终身学习不仅是时代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每个人永葆生命活力的法宝。12月10日,2022年顺德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终身学习向未来”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开幕式在陈村仙涌岭南理学堂举行。线上展示40余项社区教育成果、线下展示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活动期间,各种学习活动相继开展,助力探索、完善社区教育“顺德模式”。
宋代著名词人李清照云“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颜真卿曰“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蹉砣莫遗韶光老,人生惟有读书好”,欧阳修云“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自古伟人和名人对于读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启动仪式上,陈村镇仙涌小学学生带来的《好儿童,乐学习》诵读演出,再次向全社会传递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顺德持续深化社区教育工作的开展,大力推动各类教育资源融合开放,通过社区教育基地活动和数字资源社区共享,营造“人人想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终身学习浓厚氛围。
为展示顺德区社区教育成果,活动周期间将通过“顺德终身学习平台”等线上平台,以“直播+录播”形式,全方位展示顺德各镇街、企事业单位等40余项社区教育成果。此外,活动还邀请国家、省、市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以现场互动、视频展播多元形式,向市民朋友展示佛山剪纸、咏春拳、广绣、顺德鱼灯、太极拳、顺德粤曲等极具岭南特色的文化活动。
发展社区教育是推动全民终身学习的重要基础。顺德社区教育起步较早,2008年成立区社区学院和镇(街)社区学校,2009年被教育部授予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2014年,顺德区及各镇街先后成立社区教育工作指导委员会,统筹指导开展社区教育,整合区域资源,创新社区教育形式,扎扎实实开展社区教育活动,社区教育成果喜人。截至目前,顺德区累计获社区教育类奖项国家级17项、省级22项,包括3项全国终身学习品牌、2项全国社区教育特色项目、4个全国社区教育示范街道(乡镇)。
其中,围绕城镇化发展中的粤港澳大湾区如何传承与创新乡土文化等问题,顺德区“引领乡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社区教育顺德模式”项目获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职业教育)特等奖。在该项目中,顺德以促进居民文化认同,实现“就地城镇化”为核心理念,建立政府主导、地方高职院校主体、社会广泛参与的治理机制;以顺德乡土文化为课程资源,由乡土文化传承人以乡土文化基地为教育场景,以乡土文化活动为主要形式,传扬乡土文化,推动社区善治。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活动主会场所在的仙涌村岭南理学正是顺德区社区教育基地之一,也是顺德区其中一个乡土文化基地。依托岭南理学堂,千余年的历史人文、数百年的理学文化、陈村仙涌村的年桔种植文化、朱子文化将进一步丰富社区教育的内涵。
顺德区教育局副局长冼弥冬表示,近年来,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顺德社区教育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全民行动的发展格局,逐渐摸索出适合城乡发展的社区教育“顺德模式”。下阶段,顺德将以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加快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进一步完善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社区教育品牌体系,将“全民终身学习”活动不断引向深入,在全社会再掀学习热潮。
平坦宽敞的彩色沥青路
干净整洁的村间房舍
婆娑摇曳的绿树红花……
走进杨和镇石水村,人居环境焕然一新
村民笑逐颜开,感叹着村貌蝶变
“环境变美了、配套更完善了、休闲娱乐的场所也多了,生活在村里非常幸福。”今年68岁的村民严婆婆见证了乡村振兴给村里带来的变化。他说,现在每天傍晚都会在村里散散步,放松一下身心。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后,高明区杨和镇石水村全面掀起“自我革命”: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集约土地引进产业,激发农村发展活力。依托乡土风貌和生态资源,该村还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全力撬动乡村振兴的“美丽经济”。
机制改革 唤醒沉睡土地活力
走进石水村委会下辖自然村榄坑村,一排排绿油油的禾苗茁壮成长。3年前,这里还是一片土质黏重的撂荒地。
土地之变的关键,在于石水村有效盘活撂荒地。2019年,石水村率先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立了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下称“股联社”),为农村经济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当时村民经济收入主要来自鱼塘或亲自耕种,收入不高。”石水村党委书记严国全说,传统农业耕作收入有限,不少青年选择外出务工发展,石水村的发展之困越来越明显。
没有生态振兴,何谈乡村振兴?为扭转这一局面,石水村“两委”班子将整治人居环境作为头等大事,由党员干部带领村民开展乡村危房、猪圈、鸡舍清拆,全面清理卫生死角。在此基础上,石水投入300万元完善村民小组基础设施配套,使村容村貌得到了较大改善。2020年,石水村获评为佛山市乡村振兴示范村。
筑巢引得凤凰来。环境提升还吸引了广东远航酒业集团有限公司绿色生态酿酒生产基地、背岭千亩金花茶种植基地、联丰现代农业生猪养殖基地等项目相继落地,推动石水村业态多元化,为本地经济发展带来持续动力。
唤醒沉睡土地的同时,石水村依托皂幕山“高山、净土、生态”的资源优势,发力茶产业,打造“皂幕云茶”的茶品牌。“预计未来五年,石水村种植茶的面积将增加至超5000亩的规模。”严国全说。
随着榄坑村茶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石水还瞄准茶文旅融合,将推出观光体验、茶旅生态精品旅游线路等项目,以茶为链推动一、二、三产业整体融合发展。
因村制宜 生态旅游百花齐放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立足生态资源优势发展乡村旅游,让村民吃上“旅游饭”,正成为石水村的“振兴一招”。
石水村位于“佛山第一峰”皂幕山脚下,这里山水相依,风光秀美,吸引了八方游客。在村民陈泽申家门口,一位导游正向游客们讲解乡村振兴的故事。
陈泽申是乡村旅游的受益者。他在家里摆了一排货架,销售村里的土特产。“石水这些年发展快,环境也好,基本上天天都有游客来。”陈泽申说,游客来自四面八方,有不少中老年旅游团,他一个月可以有两三千元的收入。
近年来,随着“广东省十大最美农村路”井皂线的打通,石水村的秀美风光终被外界所知。乘着这股东风,石水村村民主动开办起了农家乐、户外露营等乡村旅游项目,在致富的道路上越走越有劲。
其中井头圩特色骑楼文化街是游客前往皂幕山的必经之路,也是石水村最具烟火气的街区,集聚了许多村民自营的农家饭店。为丰富当地旅游业态,石水村下辖村民小组流转农田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因地制宜开发旅游项目,释放发展新动能。
此前,石水村仅靠生态公益林补助款,支撑村集体经济收入,每亩山地每年的租金不多。而如今租地种水稻和茶产业,发展文旅项目,每年石水村能够收到租金近400万元,租金每隔五年还会递增10%,入股的村民每年都能由此获得分红。
另一方面,产业进驻让石水村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挣钱顾家两不误,生活幸福感强了很多。我们夫妻俩一个月收入就能抵得过以前一年的收入了。”每日一大早,严建文夫妇都准时来到榄坑村茶树种植基地修枝、锄草,工作一天就能拿到100多元的报酬。
农业高质高效
乡村宜居宜业
农民富裕富足
这就是杨和镇石水村的
乡村振兴新画卷!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