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珠区召开区委十三届第46次常委会会议 传达学习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精神及市委常委会会议精神
12月12日,海珠区召开区委十三届第46次常委会会议,传达学习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精神,以及市委常委会会议精神,研究贯彻落实意见。海珠区委书记蔡澍同志主持。会议强调:一要深刻把握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精神。省委全会动员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以高质量为牵引,高水平推进现代化建设,对我们进一步认清形势、锚定目标方向具有重大意义,为扎实做好海珠各项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导。二要高水平推进海珠现代化建设。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的主基调、主旋律,深化琶洲试验区建设、数产城创融合发展、江南文商旅融合圈打造等工作,推动经济、文化、民生、生态等各项事业提质增效;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省委支持产业梯度转移等重大机遇,态度坚决、综合施策、蹄疾步稳地推进纺织服装产业梯度有序转移,抓紧谋划城市更新工作,着力破解城中村发展难题和治理困境。三要坚定不移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的建设。持之以恒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政治信仰,锤炼党性品格。以建设城市基层党建先锋区为目标,深入实施基层党建三年行动计划,强化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持续推进反腐败斗争,健全制度、堵塞漏洞,保持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
当前,海珠区疫情防控正处于最吃劲的阶段,海珠区军休所军休三部党员干部积极响应号召、迅速行动、主动担当,涌出了一批传播正能量、助力疫情防控工作的军休干部,他们主动请战、逆行抗疫,用不同方式投入疫情防控相关工作中,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温暖着我们这座城市,与年轻人一同守在抗疫前线,共同筑牢疫情防控安全网。
“疫”无反顾,有一种纯粹叫全力以赴
自疫情暴发以来,海珠区军休所军休三部36名军休干部先后成为抗疫志愿者,参加核酸检测、门岗值班、物资采购、困难帮扶等志愿服务工作。其中,全国优秀军休干部、“八·六海战”战斗功臣彭德才已年近76岁,但他不顾年老体弱,坚持报名参加军休大院门岗轮值,充分体现了一名近60年军龄退役军人的英雄气概。彭德才表示,“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仅仅停留在口头上,写在白纸上,而应该体现在平常和关键时刻的实际行动上。”有着50多年党龄的军休干部连德平,既是核酸检测的“广播员”,又是站岗执勤的“勤务员”,维持秩序,还是物资发放的“收发员”,70岁的年龄,干出了30岁的风采。此外,杜俊超、王卫红、司光耀等退役军人发扬不畏辛劳、连续作战的优良作风,连续数日投身核酸检测志愿服务,坚持为全小区业主开展采样核酸。
“疫”起守护,有一种浪漫叫并肩作战
“面对疫情,大家都在尽自己的一份力,虽然我们年龄大了,但作为一名军休干部、一名党员,时常想起当年入党时的誓言,现在我们在防疫一线做力所能及的事,只是在履行我们的使命。”这是军休干部方照宝和爱人吴卫英的肺腑之言。自打响这场防“疫”战开始,海珠区军休所军休三部涌现出了“夫妻档”方照宝和吴卫英,“父子兵”“父女兵”司光耀和司志军、房家发和房海钢、丁光启和丁一,他们主动请缨,穿上“红棉老兵”红马甲和戴着红袖套,全力投入到小区疫情防控的工作之中,卡口值守、物资保障、政策宣传、安全巡逻,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每天要走平均2万步,即使腰腿疼痛,他们也从未抱怨过一句,充分发挥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主动担当的实际行动践行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展现出夫妻、父子、父女共同抗疫的独特浪漫。
“疫”路同行,有一种力量叫守望相助
面对严峻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以及军休干部这一特殊群体,海珠区军休所军休三部发动组建起“海珠军休党员志愿服务队”,一大批有医疗专业基础、身体条件允许的军休干部参与到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当中来,他们排查统计健康码、行程码、疫苗接种等情况,发放口罩、消毒水等防疫物资,广泛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对帮助行动不便的人员上门做好防护用品及生活必需品保障工作,其中李霄鹏、司志军、江民、解国欣等成立小区生活物资采购小组,多渠道联系物资采购点,收集购物信息,并送货上门,为小区业主提供了极大的生活便利,他们纷纷表示“无论是作为一名退役军人,还是作为是一名党员,都有责任,也有义务积极投入到这次抗疫行动当中,能为取得抗疫胜利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感到特别荣幸!”
他们是战争年代冲锋在前的战士,也是和平时期温情守护的卫士,褪去戎装后,只要是党和人民需要,他们始终退而不休,用余热和坚守诠释着军人的责任和担当,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若有战,召必回”的铮铮誓言。
花都区以全面建设国家级城乡融合发展试验片区、国家级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为契机,在全国首创“农户信用绿码”,涉农主体凭信用绿码可获得便捷贷款融资服务。自今年4月首批“农户信用绿码”上线以来,持码农户累计获得授信金额达1.62亿元,成功用款超1.17亿元。
如何进一步深化改革,推动花都乡村振兴工作?花都区积极探索“政府主导、多方参与、银行服务、共建共赢”的信用创建模式,制定“信用+农村金融服务示范点创建”工作方案、农户信用绿码评定工作制度等,明确信用部门、农业农村部门、金融部门、10个镇(街)、188个行政村和1744个经济社重点任务分工,厘清权责,形成操作手册,指导各类主体有序、标准化操作。
在首创“农户信用绿码”过程中,花都区建立全省首个涉农主体信用码管理系统,率先搭建首个“市—区—镇—村”四级涉农主体信用专题数据库,构建科学、严谨信用评价模式,赋予信用良好的涉农主体“农户信用绿码”。自示范点工程启动以来,全区涉农主体基础信息采集达11.5万人次,覆盖农户3.3万户。
为进一步扩大成果转化,花都区依托涉农主体信用码管理系统,为“农户信用绿码”应用提供服务支撑,解决信息获取、查询、授权、信用绿码应用等问题,实现“一码通用”。在“花都区政府”小程序嵌入“农户信用绿码”模块,提高使用便捷度和权威性。将“农户信用绿码”率先应用于落实乡村振兴政策支持力度较大的银行,合作银行创新推出“乡村振兴贷”等产品,开辟农业生产经营、农户资金周转、乡村经济创新绿色通道。
据了解,银行机构为持有“农户信用绿码”的用户提供“秒批”融资服务,贷款审批时间由原2—3个工作日变为即时审批、即时放款。在各行政村党群服务中心增设乡村振兴助农服务站,组建包含村负责人、银行职员、信用服务人员等在内的服务团队,打通“农户信用绿码”应用推广“最后一公里”。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