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都区在全国首创“农户信用绿码”赋能乡村振兴
花都区以全面建设国家级城乡融合发展试验片区、国家级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为契机,在全国首创“农户信用绿码”,涉农主体凭信用绿码可获得便捷贷款融资服务。自今年4月首批“农户信用绿码”上线以来,持码农户累计获得授信金额达1.62亿元,成功用款超1.17亿元。
如何进一步深化改革,推动花都乡村振兴工作?花都区积极探索“政府主导、多方参与、银行服务、共建共赢”的信用创建模式,制定“信用+农村金融服务示范点创建”工作方案、农户信用绿码评定工作制度等,明确信用部门、农业农村部门、金融部门、10个镇(街)、188个行政村和1744个经济社重点任务分工,厘清权责,形成操作手册,指导各类主体有序、标准化操作。
在首创“农户信用绿码”过程中,花都区建立全省首个涉农主体信用码管理系统,率先搭建首个“市—区—镇—村”四级涉农主体信用专题数据库,构建科学、严谨信用评价模式,赋予信用良好的涉农主体“农户信用绿码”。自示范点工程启动以来,全区涉农主体基础信息采集达11.5万人次,覆盖农户3.3万户。
为进一步扩大成果转化,花都区依托涉农主体信用码管理系统,为“农户信用绿码”应用提供服务支撑,解决信息获取、查询、授权、信用绿码应用等问题,实现“一码通用”。在“花都区政府”小程序嵌入“农户信用绿码”模块,提高使用便捷度和权威性。将“农户信用绿码”率先应用于落实乡村振兴政策支持力度较大的银行,合作银行创新推出“乡村振兴贷”等产品,开辟农业生产经营、农户资金周转、乡村经济创新绿色通道。
据了解,银行机构为持有“农户信用绿码”的用户提供“秒批”融资服务,贷款审批时间由原2—3个工作日变为即时审批、即时放款。在各行政村党群服务中心增设乡村振兴助农服务站,组建包含村负责人、银行职员、信用服务人员等在内的服务团队,打通“农户信用绿码”应用推广“最后一公里”。
近日,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举行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第二阶段会议期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宣布更新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绿色名录,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等自然保护地入选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绿色名录。本次一同入选的名单共包括18处自然保护地,其中中国11处,墨西哥3处,秘鲁2处,法国和赞比亚各1处。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绿色名录是一项旨在成功保护自然的全球运动,会根据全球适用的严格标准对“管理有效、治理公平、对人类和自然产生长期积极影响”的自然保护地进行认证。
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在保留原有古老树种和林相的基础上,探索出珠三角河涌湿地、城市内湖湿地与半自然果林镶嵌交混的复合湿地生态系统,让湿地内的生物相携相生。海珠湿地秉承“保护优先,合理利用”以及“原生态、微改造、少干预”的理念,积极开展一系列湿地修复与保护措施。十年以来,植物从294种增加到835种,鸟类从72种增加到187种,昆虫从42种增加至738种,近两年接连发现昆虫新物种,均以“海珠”命名,同时,今年的昆虫调查又发现了9个中国新纪录种(包括1个新纪录科和3个新纪录属)。海珠湿地始终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感潮河网、高畦深沟传统农业系统、鱼鸟天堂、岭南水乡文化,融汇了繁华都市和自然生态,是大都市可持续发展的新样板,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绿色发展的重要展示窗口,发挥了具有全国意义的创新示范作用,对广州乃至全球特大都市的人居环境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在未来湿地将构建更高能级的生态系统,持续向社会输出先进的生态保护理念,讲好海珠湿地的故事。
为加强政务信息化项目台账梳理及政务信息应用类系统台账管理,12月14日上午,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项目管理处组织市直部门进行系统台账操作培训,培训通过在线会议形式开展,针对性地讲解了系统台账管理文件及工作要求,演示了项目台账填报操作流程,并进行集中交流答疑。此次培训共约440人参与,为广州市信息化项目和系统台账管理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