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湾区邀请岭南文化专家学者 推出“粤艺大讲堂”系列活动
为增强文化影响力,让群众深入真切感受荔湾传统文化的魅力,增添对非遗保护的兴趣和传承传统文化的责任感,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12月15日,荔湾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推出文化精品“粤艺大讲堂”系列活动,邀请“全国公益之星”李建辉教授开讲第一堂精品课。
“粤艺大讲堂”品牌活动于2016年创办,每年均邀请广东粤剧曲艺名家、岭南文化专家学者担任主讲嘉宾,活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育功能和辐射带动作用,经过多年的积淀和完善,目前已经成为广受群众认可的岭南文化品牌项目。讲堂上,李教授以“如何树立好家风”为主题,聚合近年在家风文化研究、家庭文明建设方面的丰硕成果,从家风家训的重要性、什么是家风家训、名人家风家训解读三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生动的讲解,通过岭南家风文脉、名人家风典范、时代文明新风等不同视角,展现荔湾大地浸润滋养的家风传承和家国情怀。
据悉,“粤艺大讲堂”系列活动将不断丰富展示内容、创新展现形式,陆续带来重磅文化精品,逐步将其打造为研究展示、实践育人、倡导推广荔湾岭南文化的“聚集地”。
近日,继获评全国商业秘密保护创新试点后,黄埔区、广州开发区获批成为广东省“黄金内湾商业秘密保护创新工程”先行区,承担树立广东商业秘密保护工作标杆、打造全国商业秘密保护创新示范的重任。
一直以来,黄埔区、广州开发区落实国家决策部署,坚持试点先行,践行基层首创,积极探索通过加强商业秘密保护促创新、促发展的有效路径。
聚焦重点领域“一对一”服务
“对商业秘密的概念、范围以及如何对商业秘密进行保护的方式不熟悉,公司内部也缺少具有相应经验的人员”“在与供应商合作过程中曾出现过泄露商业秘密的风险”……该区两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提出相关的困惑。
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创新创业氛围浓厚,战略性新兴产业类别丰富,企业数量庞大,拥有科技创新型企业超过2000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过2200家,111位院士领衔的机构、团队在区内落地。这些企业、机构和团队对优化商业秘密保护环境、构建全面有效的保护网络与维权机制等具有强烈的内在需求。
为积极响应企业诉求,探索商业秘密保护创新模式,2021年6月,广州开发区知识产权局在全省率先推出商业秘密保护项目。项目通过政府采购形式,遴选出4家国内优质法律服务机构,为区内29家重点企业开展商业秘密“一对一”专业服务。同时,筛选3家具有代表性的企业作为试点,开展深度服务,打造标杆企业,探索建立完善的商业秘密保护管理规范体系,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广州开发区知识产权局副局长陈光辉介绍,项目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领域商业秘密保护突出问题,帮助企业建立健全自我保护和纠纷防范制度机制,实现企业从被动维权向事前主动预防转变。目前已形成《企业商业秘密指导手册》《企业商业秘密管理规范》等一批研究成果,实现对区内高新技术企业、上市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的全覆盖。
在项目的推动下,2022年7月19日,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商业秘密保护工作站正式挂牌成立。工作站引入首批商业秘密领域资深专家40名,组建商业秘密专家委员会,深入企业服务,帮助企业识别风险点,指导完善保护机制。该区知识产权局、市场监督管理局、检察院等行政司法机关联合区知识产权联盟等社会力量举办系列“送法入企”座谈会,为企业逐一“问诊开方”。
参与企业普遍表示,这种政企、检企交流活动,能为企业挖掘盲点、解决痛点。比如,秘点梳理、企业核心人员管理、制度搭建后的动态调整等,让企业获益良多。
接下来,该区还将逐步构建“商业秘密保护示范基地+商业秘密维权服务站+示范园区+示范企业”的立体式商业秘密保护架构体系,为企业提供全方位商业秘密保护服务,有效增强企业商业秘密保护能力,形成商业秘密保护良好氛围。
多方联动打造保护样板区
落地全国首单海外知识产权侵权责任险,打造全国首个知识产权司法案件诉前、诉中调解平台,成立全省首个政企联合的知识产权保护联盟……作为全国唯一经国务院批准的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综合改革“试验田”,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积极推进知识产权体制机制创新,打造知识产权保护的鲜活样板。
目前,该区已集聚中国(广东)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广州知识产权法院、广州知识产权仲裁院等一批高层次知识产权保护要素资源。在此基础上,该区建立健全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协调衔接机制,进一步明确案件移送要求和证据标准,持续严厉打击各类侵犯商业秘密违法行为,提升商业秘密的保护力度。此外,该区还积极引入知识产权联盟等社会力量,构建区域商业秘密协同保护体系,推进商业秘密保护多元共治。
值得一提的是,该区聚焦区内外向型企业发展需求,在海外商业秘密保护问题上着重发力。充分整合和发挥中国(广东)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国家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中心广东分中心、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调解中心等平台作用,建立健全企业海外知识产权商业情报导航机制,编制系统的海外维权援助指南,为海外企业提供专业的商业秘密风险预判和侵权分析,提升企业风险防范能力。
着眼全局,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持续加强商业秘密保护组织体系与工作制度建设。目前,该区已构建起行政与司法、公安、街道联动的商业秘密协同工作机制,以及执法预警机制和案件办理机制,搭建了行政刑事案件绿色通道,初步形成“政府引导、部门协作、企业负责、多方联动”的商业秘密保护体系,形成对行业领军企业、创新型企业、科技密集型企业等市场主体的保护全覆盖,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努力打造商业秘密保护先行先试“创新高地”。
2022年,广州市生态环境局荔湾分局聚焦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优化营商环境两大任务,着力打通企业发展建设的痛点难点堵点,在加强监督、严格执法的同时,主动靠前服务、纾困解忧,当好环保“管家”,开辟企业环保行政绿色通道,服务区域高质量发展大局。
善做“加法”——创新执法方式,“加”强监管效能。充分运用自动监控系统、无人机、走航等非现场检查执法手段,推动监管创新,推进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一是广泛组织辖内重点排污单位开展生态环境管理工作培训,指导排污单位安装自动监控设施并与环保部门联网61家,实时远程掌握污染源排放情况;督促自动监控设备正常运行、数据正常传输、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二是运用科技手段多维实现精准监管。运用FID、红外成像仪对全区20家加油站开展精准帮扶,整改油气泄漏点42个;积极开展无人机巡查、走航监测,锁定工地扬尘、重点企业、涉疫单位、涉挥发性有机物等污染源,精准打击;在国控点周边1公里范围不同风向位置,设置小型在线监测设备,及时掌握颗粒物变化情况,加强监管效能。
巧做“减法”——包容审慎监管,“减”免行政处罚。积极支持“六稳”“六保”,严格依照《广东省生态环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规定》《广州市规范生态环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规定》《广东省生态环境不予行政处罚的轻微违法行为目录》《广州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印发广州市生态环境领域轻微违法行为免处罚免强制清单的通知》等相关规定和要求,坚持罚过相当原则,规范处罚自由裁量行为,坚持执法为民、教管结合,广泛运用提醒教育、劝导示范、警示告诫、指导约谈等方式开展行政执法,对情节轻微、及时改正的环境违法行为减轻或免于处罚,充分彰显生态环境执法有“温度”。今年以来,对初次违法、及时改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轻微环境违法行为依法免罚8宗,免罚金额121.7万元。
精做“乘法”——营造守法环境,提供上“乘”企业服务。强化执法普法意识,先后印发《致柴油车用车大户的一封信》《荔湾区餐饮场所环境管理规定明白纸》《重点排污单位生态环境管理明白纸》《汽修行业危险废物管理明白纸》《荔湾区医疗机构环境管理工作指引》《荔湾区集中隔离场所涉疫废物规范管理指引》《医疗污水总余氯监测明白卡》等宣传手册750余份,医疗废物、医疗垃圾标识标签10600张,广州市生态环境局荔湾分局主要领导带头深入企业宣传,现场解读,帮助企业理解法律政策,不断提高法治宣传教育的实际效果。今年以来,共组织企业开展线上线下培训9场次,参训企业136家次,培训内容涵盖企业环境安全管理、危险废物规范化、涉新冠疫情废物、挥发性有机物、重点排污单位在线监控设施运行等,全面提升企业环境管理规范化水平,减少环境违法行为发生。结合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开展普法进社区活动4次,营造良好守法环境,提升生态环境服务能级,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
细做“除法”——强化信用监管服务,减“除”企业负担。健全环境信用动态评价机制,开展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工作,按照信用评价细则和评分标准,对纳入评价企业的环境保护主体责任落实、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管理、环境保护管理制度执行、环境应急管理、环境自行监测及社会监督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确定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等级。实施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正面清单,服务重点项目建设,完成建设项目环评审批20个。落实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和“双随机、一公开”制度,实施差别化监管,结合信访投诉、专项行动等精准执法,努力做到监管效能最大化、监管成本最优化、对市场主体干扰最小化,切实减除企业负担。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