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禅城区东平大桥维保首日通行平稳
车流压力测试后交通调整方案略有变化,适应期暂时先围蔽北往南方向
昨日上午9时许,东平大桥桥面车道开始围蔽,将分阶段进行维修加固施工。
昨日(31日)是东平大桥占道维修加固首日,当天只占道进行交通压力测试不施工。根据现场情况,禅城交通部门决定暂延大桥双方向同时占道,在前几天市民适应期先只围蔽北往南方向,施工时间依旧是避开早晚高峰期时段。
适应期暂时先围蔽北往南方向
昨日上午9时左右,随着早高峰时段过去,岭南大道至东平大桥路段的车流有所减缓。此时施工单位已经设置好了占道施工标识牌,导航软件也已经对该路段施工发出提醒。9时30分,占道正式开始,交警人员在大桥前端进行车流引导,工作人员从引桥开始摆放雪糕筒。上午10时10分,记者驱车从北往南经过东平大桥,发现封闭两车道后的东平大桥通行顺畅。
据了解,禅城交通部门已经聘请第三方专业机构对路段进行车流数据调查,并根据调查后的情况设计出本次交通组织调整方案。根据此前公布的方案,第一阶段占道时间自3月31日~6月8日,共计70天,需占用桥面外侧双向4车道,保留内侧双向4车道通行;同时占用桥下两侧辅道1车道,保留至少1车道;早晚高峰期不占道施工。
为尽量降低对交通带来的影响,交通、交警部门决定昨日先进行占道后的交通压力测试,当天上午首先对东平大桥北往南方向的右侧2车道进行围蔽。“截至上午11时,该路段通行情况还算平稳。”现场执勤铁骑表示。
根据首天监测情况,交通部门决定暂延大桥双方向同时占道施工的日期。“4月1日起,施工单位正式进场施工,但前几天只围蔽北往南2车道进行该方向的维修加固,待各方磨合适应后,再进行双向同时围蔽。”禅城区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施工时间严格控制在9时~17时
据了解,此前桥梁管养单位在桥梁定期检查中发现东平大桥钢结构出现了部分锈蚀。为防止锈蚀扩散,消除桥梁病害,提高桥梁的可持续性服务水平,按照相关的桥梁管养规范对桥梁分三个阶段进行维修保养。
为了减少对交通的影响,施工时间避开了早晚出行高峰期,严格控制在早上9时至下午5时之间。同时还深入到桥两侧出行受影响较大的政府部门、医院、学校、小区等各场所派发围蔽通告传单,利用3辆LED显示宣传车等多种方式形成东平大桥周边地区宣传,尽力扩大信息知晓面。
之所以能实现准时避开早晚高峰期围蔽,是因为本次施工采用了可移动式专业登高车作业,可于半小时内停止施工,撤离施工现场,恢复交通。因此,除了早晚高峰期外,其余时间一旦发生较严重的交通拥堵都可立即作出调整恢复交通。
据现场执勤的禅城铁骑介绍,为了更好地疏导交通,当天共调配了10名警辅人员,从早上7时开始关注该路段通行状况。禅城交警部门表示,此次加固施工方案避开了早晚高峰,预计平峰期对大桥通行影响不严重,但仍建议车辆绕行东平隧道、华阳特大桥。交警部门将实时监控车流,动态调配警辅人员在现场及时进行交通疏导。
30日,禅城区技工学校正式扬帆起航,禅城区实现公办技工教育从“0”到“1”的跨越,引发社会热烈关注。
供不应求的就业形势、就业导向办学理念、校企联动培育人才……当前,放眼全省乃至全国,有不少技工学校紧握机会大力推动自身发展,其中不乏佼佼者主动转变办学理念,创新专业选择,融合大教育发展。
要成为市、区产业技能人才“金摇篮”,成为创业创新技工“名校”,也正是禅城区技工学校的奋进方向。禅城技工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该校既要与城市产业发展同脉搏——努力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禅城全面推进“六城”建设提供有力保障,也要立足长远——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企业新型学徒制,培养出精益求精的匠人、大城工匠。
禅城区技工学校如何在建设广东技能大军中有所作为?禅城创办全区首家公办技工学校,将会带来什么?让社会各界多了解技能教育,接下来禅城可以如何发力?带着这些问题,我们邀请相关人士分享看法。
佛山市禅城区创业职业技能学校校长麦国梁:
大胆出招 提升技工学校含金量
“30年前,拿到驾驶证相当于拿到‘金饭碗’。20年前,会用电脑就是高级人才。但到如今,技术高速迭代,‘拥有一技之长’的概念早已不同以往,技术技能风口期可能在一两年内就发生转变。”
在麦国梁看来,当今产业发展环境,对办好高质量技工教育的工作提出了极高要求。
他认为,技能人才的培养,必须与产业技术的进步同频共振,这让技能教育相对于文化教育具有着截然不同的特性。对于禅城区技工学校如何更好建设发展,麦国梁建议,办学过程中,专业创新的课程、师资、场地设备、教学模式,缺一不可。
“以工业机器人实训为例,设备造价高昂,当一届学生毕业进入企业后,难免发现真实生产线设备跟课内接触的不一样。”麦国梁认为,这是不少职校、技校中“广东技工”类专业普遍面临的问题。
对此,麦国梁说,技工教育要与企业生产实际相结合,学校要注重把实习课堂放到企业,同时,教师也要频繁走进企业,加快专业知识更新速度,带领学生多见识新技术、新设备;还要多为学生提供到企业学习的机会,提高技能教育的适应性。
就业是民生之本。麦国梁认为,要让技工学校学生“一毕业,好就业”,接下来,禅城区技工学校可以根据就业形势和产业发展设置更多优质专业,增加专业“含金量”。
麦国梁表示,纵观全国,具有区域特色的先进制造业已遍地开花,禅城也应面向特色的先进制造业,推进特色的技工教育。当中,要通过前瞻规划,对重点产业未来的风口走向进行研判,再根据企业生产一线需求来设计课程体系。
“例如,面向新能源汽车,考虑细化分科,紧扣制造业不断升级的实际,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麦国梁说,相信凭借前瞻眼光和国际视野,能加强与本地产业匹配度,为本地制造业输送 “专”“精”“特”产业工人,并能以此擦亮学校品牌。
麦国梁还表示,通过三年学制技能培训毕业进入社会就业,往往不是大部分家长与学生的期望和选择。因此,他认为,除了在专业设置上优化升级,未来,禅城区技工学校还可考虑推动与相关院校衔接机制的升级,进一步打造自身特色。
麦国梁建议,禅城可探索建立技校与大专院校的对口衔接机制,尝试为学生打通毕业后直接进入大专院校深造的升学接轨。他相信,有了这种升学资源的加持,有望不断提升学校的教育质量和社会认可度,“吸引学生及家长冲着升学机会而来”。
市光法雷奥(佛山)汽车照明系统有限公司总经理陈蕾:
与时俱进 课程设置要有深度与广度
对于禅城区技工学校来说,要实现高质量办学,关键要怎么做?对此,陈蕾认为,需要从能力和实用两大方面来提升。
“随着企业数字化、自动化发展的推动,以往以劳动力导向的和初级技术要求的重复性、简单化的工作,很多会被自动化、机器人、AGV所取代。因此,如今的企业对于新一代技术员工在素质和能力上有更多更高的标准,要求他们有更多元更全面的能力。”陈蕾分析,这些能力包括可以操作数字化工具,又可以对数字化工具简单地维修、编程,还能进行数据分析等,而这就要求学校在课程的设计安排上不断与时俱进、提升迭代。
因此,陈蕾认为禅城区技工学校的课程设置既要有深度又要有广度。同时学校需要鼓励学生多修几门专业课程,建立更全面的知识体系。
当然,人才的实用性和快速职业化也同等重要。在陈蕾看来,新员工需要花费时间、物力进行培训,对于企业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支出。从帮助用人企业缩减这方面投入的角度出发,陈蕾建议禅城区技工学校可考虑增加更多包含实际操作的实习体验,让学生更好地把理论与实际联系在一起,学校还可通过由企业参与对学生实习表现的评定作为学生成绩的一部分。
反过来,企业可以通过学生的实操对学校的课程设计、教学方式等方面提出改善建议。在学生实习过程中,对于双方有意向的学生和用人单位,学校可以作为桥梁为他们结对子,并有针对性地让学生此后的学习中让企业更多地参与进来。让学生带着目的去学习,他们就可以在就业后更快地进入职业角色,学以致用,减少企业的新人培训和磨合成本。
而对于要如何保障学生在实习实践、就业、证书认证等方面的权益,陈蕾认为,归根到底就是要提高职业技能教育的受重视程度。
“观念的改变是一个长期、需要宣传积累的过程,同时也有更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把‘好工作、好收入’与蓝领工作挂钩。”陈蕾建议,社会各行业都建立更完善的职业薪酬体系,提升蓝领的社会地位和认可度。
同时,还需要打破学历是就业、职称、提干等继续晋升通道“敲门砖”的限制。一旦让更多高层级的蓝领员工进入晋升通道,他们的收入可以让他们和家庭过上舒适体面的生活,这些群体就能现身说法,向社会宣传蓝领工作、职业技术教育的意义。
佛山市禅城实验高级中学政治科长张宗武:
一炮打响 为企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对于禅城新设立的全区首家公办技工学校,张宗武表示相当看好。“首批开办的专业都是刚需专业,同时也注重与华材职业技术学校原有专业的错位发展,设置思路较为得当。”张宗武说。
“因此,新学校的招生办学必须一炮打响。”张宗武认为,朝着为广大学子创造就业创业高起点的目标,这既为禅城区技工学校带来重大机遇,也是该校肩负起的一份重任。
与此同时,张宗武表示,由于社会上还存在一定程度上重学历、轻技能的倾向,该校接下来的招生可能会面临压力。“在许多人的传统观念中,考高中还是读技校职校,意味着孩子未来人生的两种走向。在陈旧观念的影响下,很多家长认为当工人没志气,年轻人则认为技术工人的地位低下。”张宗武说。
对此,张宗武认为,接下来的几个月时间相当关键。一方面,学校应抓紧面向全社会加大宣传力度;另一方面,在志愿报考前,应针对初三班级老师这个环节发力,加大推广力度,加大教师群体对技工学校的了解和认识,继而能给适合的学生群体给予指引。
在张宗武看来,近年来,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连年增加,就业市场的内卷其实非常严重。反观一线技工,虽然没有高学历,但他们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出众。应该以正确的价值导向为引领,营造“技工光荣”的浓厚氛围。只有当更多一线技工都能像高学历人才一样备受重视,才能有越来越多的一线技工成长起来,为企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为此,张宗武提出设想,建议可面向初中学生推出类似职业前景测试的内容。“可以开设一门指导课程,或依托机构来推动,这些都值得思考探索。”他认为,关键是让学生、家长趁早了解技能成才的更多突围出路:“这些指引对于初二初三学生群体来说,无疑越早越好。”
虎年开局,佛山全市上下锚定“515”高质量发展战略目标,聚精会神抓落实、争分夺秒促发展,奋战第一季度开好局起好步。三月的佛山大地,春潮涌动。从激励全市建筑企业做强做大出发,佛山市建筑产业也擂响了今春的战鼓——
3月底,佛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佛山市应急管理局联合发文,35家企业入选《佛山市2021年度优质建筑业企业(施工企业)目录》。
这是佛山首次公布优质建筑业企业(施工企业)目录。制图/黄珂展
2021年,佛山建筑行业沉着应对复杂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构建新发展格局,迈出新步伐,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在此过程中,涌现出一批安全体系健全、全面落实安全主体责任、守法诚信经营、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的优质建筑业企业(施工企业)。为激励先进,树立典型,进一步激发我市建筑业企业发展活力动力,《佛山市2021年度优质建筑业企业(施工企业)目录》出炉。
市住建、应急、政数部门将依托官方网站发布目录信息,全面提升优质企业在社会和行业的知名度;倡导佛山市社会招标人在依法依规前提下优先与优质建筑业企业(施工企业)目录的企业合作,倡导全国品牌施工企业与该目录企业合作,促进优势互补,强强联手参与全国城市建设。这一举措为佛山优质建筑业企业(施工企业)发展增添了新动力。
业内人士认为,入选目录不仅可以大大提高企业的行业知名度、美誉度,更利于企业“走出去”,开拓市外更广阔的天地。
建筑产业历来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产业关联度强,对城市经济发展和城市品质提升影响深远。近年来,随着佛山不断加快城市建设步伐,佛山建筑产业规模快速跃升,产业集聚持续加强,产业招商力度不断加大,发展态势迅猛。数据显示,2021年佛山全市建筑业总产值达880.15亿元。根据近年发展态势,2022年佛山建筑业总产值或将破千亿元,成为佛山建筑业发展史上一个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里程碑。
佛山建筑业年产值越来越接近千亿门槛,缘何走上“培优”之路?“佛山建造”又将如何出圈?今天一起关注佛山建筑产业发展话题。
活力与韧性
建筑业“高速跑”连年高于平均增速
中国是名副其实的建造大国,在建造领域创造了诸多世界第一。我省建筑业实力走在全国前列,“十三五”期间广东省建筑业总产值跃居全国前三。而佛山建筑业规模在全省处于中游,近年来产业势头迅猛,处于高速发展成长期。
2021年底,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印发《广东省建筑业“十四五”发展规划》,谋划了由“建筑业大省”迈向“建筑业强省”的五年蓝图。在这份规划中,全文提及“佛山”13处,佛山成为提及次数最多的地级市。
两大数据让近年来佛山建筑产业发展的速度与价值清晰可见:
其一,2021年佛山建筑业同比增长23.9%,明显高于其他产业平均增速,高于全省建筑业平均增速15.8%。其二,佛山建筑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从2018年的2.78%增加至2021年的3.3%,产业贡献度逐年增大。其中2021年,建筑业产值拉动本市GDP增长0.288个百分点。
进一步深度剖析佛山建筑行业和企业特征可知,佛山建筑产业是一个被外界低估的“宝藏”产业。
从企业数量来看,目前佛山住建诚信平台登记的建筑业企业数量过万。而截至2021年底,全国共有建筑业企业(指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不含劳务分包建筑业企业)128746个。计算下来,进入佛山的建筑业企业数量占全国8%,比例不低。
2020年以来,佛山出台《佛山市建筑业发展规划(2019-2023)》,五区也配套出台扶持政策。系列政策对新落户或本地晋升资质的建筑企业、荣获国家级优质工程奖的建筑企业,以及租赁、自建或购置办公用房的建筑企业,有数十万元到上千万元的扶持,扶持金额最高达1200万元。
佛山是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与广州共建广佛都市圈。近年来佛山坚持“项目为王”,持续积极扩大有效投资,为经济平稳运行提供有力支撑,建筑业处在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加上“真金白银”的扶持,佛山建筑业企业数量三年增长了十倍,优质建筑企业纷纷落子。
据了解,近三年来,中建国际投资、中国水利水电工程局等大型全国建筑施工企业在佛山设立子公司,广州市建筑集团有限公司、太平洋建设区域总部暨十九集团总部2家世界500强企业带资金与佛山本土企业合作落户。
从建筑企业类型来看,佛山建筑企业门类齐全,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产业配套能力不断增强。以建筑施工为中心,建筑材料、构件、机械设备等关联生产制造以及勘察、设计、审图、监理、造价、检测等建筑技术服务企业逐步集聚。
从建筑企业体量来看,佛山本地建筑业头部企业实力强劲。2021年,全市建筑业总产值超亿元的企业148家,总产值720.94亿元;产值超10亿元的企业9家,总产值468.92亿元。
那么佛山的建筑企业是否只深耕佛山的建筑市场呢?其实不然。本地建筑企业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业务范围由湾区城市拓展到全国。全市资质以上的建筑业企业2021年在市外完成产值260.32亿元,占全市建筑业总产值的比重达29.6%,同比增长27.8%。
潜力与空间
双重优势积蓄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新力量
发展如登山,一步一重天。虽然佛山建筑产业从规模来看,暂未达到省内领先水平,但纵观产业发展大势大局,佛山在构筑现代化建筑产业集聚平台、探索智能建造上,想前一层、走前一步、走深一步,形成了双重优势。
在构筑现代化建筑产业集聚平台方面,南海区桂城街道映月湖片区坐落着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唯一的建筑产业集聚区——佛山市南海区建筑产业集聚区。该集聚区内拥有建筑行业施工、设计、监理、造价咨询、环保消防、建材、信息管理、法务财税等上下游产业链企业215家。
怀揣打造“全国优质建筑产业集聚区”的梦想,2020年8月,该集聚区在方舟一号产业中心揭牌,目标定位为打造成集设计勘察、施工、产业培训、建筑业互联网、智慧工地管理等企业集聚的建筑业园区,并逐步建成以建筑产业为核心,泛家居为辅助,拓展到其他配套服务的产业体系。南海区在租金、税收等方面给予进驻企业优惠,并引进南海区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提供便利政务服务。
按照规划,该集聚区涵盖核心办公板块、展示贸易板块以及拓展配套板块。其中,展示贸易板块将承载泛家居公园、南海建筑成就展、展贸中心、研发办公四大功能。长远建设规划显示,集聚区还将建设工业博物馆、总部载体、科研平台。
作为集聚区经营方,广东世纪达建设集团有关负责人表示,“通过产业集聚,推动资源共享,集聚区内的各上下游企业管理成本降低、企业效率提高,不少企业之间存在总包、分包的关系,不仅效益攀升,企业抗风险能力也比‘单打独斗’更强,产业集聚效应凸显。”他透露,接下来,集聚区有望在省、市、区住建部门指导和推动下,升级为省级产业集聚发展平台,迎来新一轮发展热潮。
在探索智能建造方面,从位于佛山顺德机器人谷的顺德凤桐花园项目,到在汕头首次完成“BIM+FMS+WMS+建筑机器人”多机施工系统的验收,碧桂园集团全资创立的广东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博智林”),让“机器人盖楼”成为了可能,也奠定了佛山建筑业在智能制造新赛道上的领跑示范地位。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5G等新兴信息技术的快速应用和发展,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在工程建造领域的深度融合,实现智能建造,已成为中国建筑业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2020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十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推动形成一批智能建造龙头企业,引领并带动广大中小企业向智能建造转型升级,打造“中国建造”升级版。
而早在国家政策出台之前,碧桂园集团已于2018年正式切入建筑机器人赛道。三年多来,博智林在建筑机器人核心技术、多机施工系统化应用、建筑数字化治理等细分领域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公司在研建筑机器人近50款,截至2022年2月底,已有21款建筑机器人投入商业化应用,服务覆盖25个省份(直辖市、自治区)超350个项目;累计交付超750台,累计应用施工面积超700万平方米。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张尧学教授评价道:“在国内智能建造领域属于首创,对中国乃至世界建筑行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风起于青蘋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所谓“开挂”,不过是厚积薄发。可以期待,佛山建筑产业的独特优势,或蕴藏和蓄积着未来发展的强劲实力和广阔空间,将推动佛山建筑产业加速转型升级,尽早走上高质量发展的康庄大道。
突围与出圈
以培优为突破点打造“佛山建造”品牌
当前国际国内格局深刻变化,但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长远来看,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以及交通、水利、能源等重大工程建设等为代表的基建市场将进一步扩大,助推建筑业加快实现产业现代化,为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带来新机遇。
放眼全国建筑业市场前景,在国家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背景下,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战略正协同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为建筑业企业开拓市外市场孕育新机会。城市更新、完整社区、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扩内需补短板行动正在全国开启,国内建筑业市场容量巨大。此外,随着“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等建设进程的深入推进,粤港澳建筑业合作将开展更多更重大的制度创新,助力佛山建筑业进一步与国际接轨,也为佛山建筑业企业加快“走出去”带来了新契机。
着眼佛山市内,在争当地级市高质量发展领头羊的背景下,城市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要坚定不移推进城市品质大提升,精心绘就城乡融合发展新画卷。”从深化实施城市畅通工程到促进建筑业绿色发展,从着力提升城乡品质形象到坚持以文塑城,都与建筑产业密切相关,为佛山建筑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本月初,佛山公布今年将安排重点建设正式项目436项,其中省重点建设项目173项、市重点建设项目263项,总投资10492.34亿元。重点建设项目涉及基础设施项目、产业项目、民生工程等,项目数与投资额再创历史新高。
不过不可忽略的是,对比大型央企、国企、品牌施工企业,佛山建筑业企业在业绩、资质、人才、项目承接、创优创奖等方面还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竞争实力不足,关键领域的创新发展能力较弱,具有引领带动作用的领军企业仍处于成长阶段。
展望未来,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广佛极点城市合作、“515”高质量发展战略目标的深入实施,新时代佛山城市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特别是交通、教育、城市更新、乡村振兴等方面的持续强劲投入,我市建筑业发展将迎来巨大发展机遇。同时,佛山亟待加大力度培育本土优质头部企业,推动一批能够“市内叫得响,市外站得住”、具有引领带动作用的“航母型”“旗舰型”领军企业快速成长。
此次公布首个优质建筑业企业(施工企业)目录,可视为佛山扶持建筑产业为“培优”而释放的一个强烈信号。接下来,以问题为导向,精准施策扶持头部企业茁壮成长,支持优质企业参与佛山大型基础设施建设,支持优质企业“走出去”,应是题中之义。
省建筑业“十四五”发展规划13次提到佛山,当中就包括支持佛山市顺德区建设建筑机器人创新应用先导区;支持佛山等有条件的地区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建筑科技聚集高地等内容。未来,加强佛山建筑业创新链、人才链、产业链建设也箭在弦上。
潮起海天阔,弄潮正当时。
让我们共同期待“佛山建造”跑出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为佛山经济增长、城市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