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黄埔:全国首创生态环境综合许可“融e批”
3月31日,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正式发布“排污许可与环境影响评价融合审批”国家试点“1+12”政策体系文件,在全国首创生态环境综合许可“融e批”。李剑锋 摄
3月31日,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举行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排污许可与环境影响评价融合审批”国家试点“1+12”政策体系文件,在全国首创生态环境综合许可“融e批”,通过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与排污许可证核发融合审批新模式,实现排污许可制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深度融合。该项政策将率先在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和食品制造四个重点行业开展试点改革。
据悉,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是首批排污许可国家试点,广东省唯一区级试点。“1+12”政策体系以企业需求为出发点,其发布标志着排污许可改革试点工作从并联审批正式迈入到深度融合新阶段。通过环保融合审批可为企业至少节省1~2个月的申报时间,让项目提前2~3个月投试产。此举是该区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改革一次全新尝试,丰富了广州作为首批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的内涵,同时也为全省工业企业排污许可制度改革奠定坚实基础。
衔接两项制度 率先五方面深度融合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建设项目的环境准入门槛,排污许可制是企业生产运营期排污的法律依据,两者可谓企业建设的两大标准。以往在实践中,这两项制度存在管理名录不一致、系统不联通、评价体系技术规范不统一的问题,如何有机衔接并妥善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成为构建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监管体系的最关键环节。
“本次融合试点改革,以问题为导向,重点在项目管理类别判断、污染因子识别、总量控制要求、排放口类型和环境管理要求五个方面落实两个制度双向融合,对38处管理指标实现有效衔接。”广州开发区行政审批局副局长王楚龙介绍。
通过五个方面的深度融合,“1+12”政策体系将环评技术导则和排污许可技术规范全面衔接融合、深度联通两项制度、双向联动审批与监管,实现“一证式”管理。
广州方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是融合审批改革的受益者。“以前,一个项目办理环保手续要跑两次,有时候需要半年才能办理下来。实行融合审批之后,我们节省了两个月的申报时间,提前3个月投试产,预计可创造上亿产值。”方邦电子对外事务经理刘晟点赞道。
据悉,方邦电子公司电子薄膜项目是首批试点案例之一。通过排污许可与环境影响评价融合审批的深度融合,在项目污染因子识别、污染物总量核算、监测制度等方面实施协调统一,破解企业多次重复梳理环保资料、执行标准不一致、许可排放量冲突等问题,实现了“两证合一”。
“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创新融合审批新模式,为企业发展创造更好条件,优化区域营商环境,为国家、省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为排污许可制度完善奠定了坚实基础。”广东省生态环境厅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放管理处副处长范瑞点评。
“两证”一次领 企业少走“弯路”
“生态环境综合许可‘融e批’让企业少走了许多弯路,真正实现了‘容易批’。”云舟生物科技(广州)股份有限公司品牌及战略副总经理黄锐表示,现在把两个报批流程融合在一起,大大缩短了审批时限,对处于快速发展的企业是实实在在的便利。
云舟生物是全球最大的科研级别基因载体供应商,最近刚通过生态环境综合许可“融e批”完成环保融合审批项目,使得企业在短时间内实现了商业化生产。
据介绍,生态环境综合许可“融e批”通过“材料融合、流程融合、审查融合、批复融合”,打造“一套材料、同步受理、融合审批、一次办结”的新模式,融合环评与排污许可两个事项,生成环保融合审批二维码,集成环评批复及排污许可信息,实现排污许可制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深度融合。
“企业编制一套材料,审批部门将受理、公开、审查和证书发放无缝衔接,审查人员合二为一,同步完成环评审批、许可证核发,有效解决因审查人员不同、两事项审核制度差异、重复多次审查等问题。”广州开发区行政审批局局长单宁伟表示,通过生态环境综合许可“融e批”,实现了环评与排污许可信息衔接、业务协同,为企业节省两个月申报时间,为部门减少10个工作日公示及审批时间,让项目提前2-3个月投试产,推动企业申报与行政成本“双减”。
据了解,目前该区烯湾科城、百济神州等16家企业已享受了环保融合审批的改革红利,实现企业提前投试产,为区域新增创造约20亿工业产值。
瞄准四大行业 创造试点“黄埔样板”
据悉,“1+12”政策体系由1个实施方案、12个技术文件组成,包括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与排污许可证融合申报模板、填写范例、技术指引、办事指南、实施细则等,涵盖了排污许可与环境影响评价、总量控制、自行监测等生态环境管理制度衔接融合的工作机制。
该政策体系形成环评与排污许可申报“一套材料”,实现“一套衔接方案、一套测算方法、一套排放清单、一套监管办法”的管理模式,创造国家试点改革的“黄埔样板”。
作为广州市实体经济主战场、科技创新主引擎,黄埔区、广州开发区一向秉持“制造业当家、以实体经济为本”,立足区域功能定位,以工业企业需求为主导。此次排污许可制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融合改革工作,将率先在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和食品制造四个行业开展试点改革,共涵盖化学药品原料药制造、电子元件及电子材料制造等18个行业种类,助力该区培育形成世界级高端高质高新的产业集聚区,合力吹响“黄埔万亿制造”冲锋号。
“环保融合审批进一步深化广州市环保领域‘放管服’的改革举措,在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发挥了先锋示范作用。”广州市生态环境局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放管理处副处长陈璟璇认为,该政策体系是广州市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改革的新尝试,丰富了广州作为首批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内涵。
单宁伟表示,下一步,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将持续深化环保融合审批要素,增加试点行业范围,积极探索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排污许可试点工作经验,为生态环境审批制度改革创造“黄埔样板”。
(徐洁芹、黄于穗、卢佳斌 )
附件下载:
图为活动现场
4月3日,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才投会”首场暨第一届粤港澳大湾区博士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获奖项目专场活动在中新广州知识城海丝知识中心举行。活动现场,来自生物医药与大健康、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兴产业领域的6个项目展开路演。青年科技人才携创新项目与融资需求,与区内高层次人才代表和创投机构代表深入交流。
据悉,“才投会”品牌系列活动是该区为人才、项目和资本搭建的一个高效对接平台,旨在充分发挥区域高层次人才企业的资源优势,形成“人才-创业-创投”生态圈。未来,“才投会”品牌活动将推出更多专场,助力更多高水平创新创业项目在黄埔区、广州开发区落地。
平台搭桥:推动博士博士后项目快速落地
“我们这个项目完全不同于现有的逐层3D打印技术,团队独立自主研制的体积生物3D打印机具有诸多变革性优势。”来自广州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的谢茂彬团队,带来生物3D打印领域“超快速体积打印机”项目。在路演现场,谢茂彬将此项目称作是一种相关产业领域“游戏规则改变者”的技术。
本次共有6个此前在第一届粤港澳大湾区博士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获奖的项目参与路演,研究领域涉足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与大健康、新材料产业。具体包括FRET(荧光共振能量转移)、PEMFC(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高分子薄膜材料、无创血糖检测技术、高速精密引线缝合机等研究方向。
通过路演,前沿科技领域的新生力量与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的高层次人才、知名创投机构、产业企业代表们深入交流。黄埔区委组织部、广州开发区党工委组织部副部长杨灿表示,“相对于其他项目,博士博士后创业项目普遍存在偏早期、落地较慢的问题,‘才投会’则将充分利用全区各环节上的优势,令部分早期项目快速落地。”
据介绍,“才投会”品牌系列活动是一个高效对接平台,在科学与资本之间搭建良性互通的桥梁,一方面服务高层次人才在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继续深耕、发展壮大,另一方面引进更多人才携项目前来落地,为该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这背后得益于全区长期积累起来的高层次人才创业经验、优质的创新创业土壤,以及创投机构、银行、券商等金融机构注入的创业动能。
政策助力:打造“人才-创业-创投”生态闭环
长期以来,人才资源是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该区正积极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该区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才投会”品牌系列活动的推出是该区贯彻加快实施人才强区发展战略的具体实践,有助于高层次人才项目、技术与创投资本、产业资源深入对接,实现优质项目迅速落地。
据了解,本次活动是“才投会”系列活动的首场,未来将有更多创新创业项目专场陆续推出,将充分释放青年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活力,发挥区域成熟的高层次人才企业资源优势,形成“人才-创业-创投”的生态圈层。
近年来,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广聚天下英才,构建了“百名院士、千名领军、万名才俊、大众创新”人才格局,先后推出“人才10条”“国际人才自由港10条”以及其他针对细分产业的人才政策,在购房、津贴、收入、评优等方面均给予大力度支持。
聚才政策上精准发力、成才平台上精准布局、留才生态上精准服务,该区利用丰厚的人才福利及全链条人才服务,搭建引才、聚才、留才发展平台。在政策优势、平台优势的助力下,已经有部分人才企业成功在“科创板”“创业板”上市。
“我相信,未来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必将吸引更多掌握世界前沿知识和技术的年轻人在此创新创业。”黄埔区、广州开发区高层次人才协会名誉会长、广州慧智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阳博士表示。
(孙旭东)
附件下载:
近日,第九届中国广州国际投资年会澳门分会场举办。活动以“穗澳携手 融合共赢”为主题,通过专题分享、圆桌对话、走访交流等多样方式,吸引穗澳两地政府、行业巨头、社团组织、投资机构等100余位嘉宾,搭建穗澳政企面对面交流平台,助推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
穗澳携手释放“湾区引力”
广州与澳门语言相通、文化同源、人缘相亲,在历史上同是海上丝绸之路和对外贸易的重要窗口,在新时代携手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活动现场,广州市商务局副局长陈彦川表示,2022年,两地进出口总值37.53亿人民币,增长67.8%,两地经贸合作扎实牢固。接下来,将加快与港澳实现基础设施“硬联通”和体制机制“软联通”,加速推进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建设。
作为穗澳合作的桥头堡,黄埔区、广州开发区一直以来积极响应国家战略,全力推进大湾区建设。广州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邵静波表示,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是粤港澳大湾区开放合作的重要窗口、投资兴业的最佳平台、最有活力的公园城市。澳埔合作优势互补、机遇无限,在科技创新、产业协同、金融合作、青年发展等方面可以深入合作,助力湾区融合创新以及高质量发展。
澳区全国人大代表、广州市荣誉市民、澳门广州社团总会会长、澳门工商联会会长、澳门青创国际集团董事长何敬麟也表示,广州拥有强大的产业集聚和供应链体系,为澳门产业转型提供更广阔的市场和资源。黄埔区、广州开发区还出台了支持港澳青年创新创业专项政策,有利于优质项目的培育孵化。
据广州开发区投资促进局局长徐晖介绍,该区链接粤澳优势产业资源,精心规划8.6平方公里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创新创业基地。目前,澳门青年人创新部落、广州区块链国际创新中心等服务港澳青年创新创业载体也已初见成效。
近年来,穗澳合作成果丰硕。生物岛实验室联合澳门科技大学等单位开发出基于影像学的新冠感染AI辅助诊断系统,获原国务院副总理刘鹤批示在全国推广使用。由何敬麟先生发起建立的澳门青年人创新部落自设立以来,共引进粤港澳台优质项目近300个,其中澳门项目超60个,成为黄埔与澳门合作的标杆、示范品牌项目。除此以外,穗澳创新园、澳门中心等重点项目也在持续推动建设。
合作签约“多点开花”
活动现场,“穗澳质量创新港”“普强信息南区总部项目”“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可持续发展金融战略合作”“品牌认证与茶青采收平台”“穗澳知识产权创新服务中心”5大穗澳共建项目现场签约,涉及人工智能、金融业、现代服务业等多个领域,进一步提振穗澳企业家信心和激发双创活力,为穗澳深入合作注入“强心剂”。
穗澳质量创新港是穗澳质量创新园首期项目,拟投资10亿元落地中新广州知识城,由广州开发区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澳门青创国际集团有限公司、澳门质量品牌国际认证联盟等共同投资和建设运营,提高广州开发区智能制造与先进制造等产业链质量认证便利并加速“走出去”,提升国际影响力。
会上,广州开发区投资促进局与普强时代(珠海横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达成初步投资意向并签订意向书。根据协议,普强信息南区总部项目将落户黄埔区、广州开发区。作为知名自然语言技术AI服务商,普强于2009年创办于美国硅谷,2021年在中国澳门成立国际运营中心,主要服务于汽车座舱、运营商、智能客服、智慧政务、智能家居等AI融合领域。
“双Q”打通跨境双向投资通道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加速实施和推进,境内外资本的流通越来越灵活。圆桌论坛环节,穗澳两地政府部门、投资机构、创业企业、服务机构等代表围绕“双Q”主题进行对话,共同讨论如何用好金融“活水”,进一步拓宽穗澳金融合作空间,大力推动穗澳金融市场互联互通。
双Q,即QFLP和QDLP的简称。据了解,QFLP指境外机构投资者在通过资格审批和其外汇资金的监管程序后,将境外资本兑换为人民币资金,投资于国内企业股权市场。QDLP则允许海外注册的机构进入中国募资,然后再将资金投资于海外的项目。“双Q”通道的打通,将进一步推动穗澳开展资本运作等多方面合作,在资金端实现境内外资本的双轮驱动,更好实现资本赋能产业的发展和升级,促进资本市场双向开放。
作为广州市首家获得QDLP及QFLP双试点资格的投资机构,粤开资本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卓粤表示,今后将积极引入境外资本重点投向新能源、生物医药、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助力广州开发区以及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转型升级,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据悉,第九届中国广州国际投资年会澳门分会场活动还将开展系列调研活动,组织内地企业“走入澳门”,与中国与葡语国际经贸合作论坛常设秘书处、澳门贸易投资促进局、大丰银行、澳门工商联会等澳门政企单位互动交流,为双向合作链接资源畅通渠道,探索新商机、开拓新局面。
附件下载: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