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站点
> 广州河湖长制连续4年省考优秀 推进治水、治城、治产融合,市民水环境满意度7年提升62个百分点
详细内容

广州河湖长制连续4年省考优秀 推进治水、治城、治产融合,市民水环境满意度7年提升62个百分点

时间:2023-05-10     人气:426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
概述:......
        5月6日,广州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会议,会议总结了2022年全市河湖长制工作,提出持续提升水环境质量,保障水环境安全,进一步提升水资源利用效能。

       过去一年来,广州市深入推进河湖长制,全年市级河湖长巡河77次,全市河长巡河29万次,解决问题1.6万个。随着《广州市水务发展“十四五”规划》《广州市深入打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等规划的编制,水务高质量发展规划体系日臻完善。

       根据民调显示,自2015年至2022年,广州市民对水环境满意度由19%跃升至81%,提升了62个百分点,市河湖长制工作连续4年获得省考优秀,广州治水工作成效显著迈向发展新阶段。

       然而,河湖管理保护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上下游、左右岸、不同行政区域和行业。接下来,广州将继续通过转变治水思路、建设治水工程、优化治水管理,实现全市河湖面貌和城市建设水平的同步跃升。

        ●南方日报记者 郎慧

       治水兴水▶▷
       优化河湖管理保护格局

       广州市坚持推进河湖长制工作,在“润物细无声”的巡河、治河中促进治水走向“良治”,逐步让更多市民自发爱水护水。当前,广州水环境治理已经进入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以河湖长制建设为抓手,推动治水兴水全面发展。

       今年,市级4个流域管理机构改革将落地,加快健全完善流域机构在河湖长制中的协调、指导、监督、监测等作用,强化全市流域统筹和区域协作,推进流域联防联控联治,构建流域保护治理的整体格局。广州将立足河流整体性和流域系统性,推进从“治河”向“治流域”转变。

       水岸花香,鱼翔浅底。不久前,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走进公园式净水厂——沥滘净水厂,厂区采取地下建厂、地上建园的规划,绿色厂区与海珠湿地景观融为一体,该厂兼具实用与美观于一体,每日污水处理量达75万吨,可服务人口约175万,这样的地埋式生态化净水厂在广州中心城区共有9座。

       持续深化河湖生态治理,广州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治理原则,推行河涌自然水位运行、减少清淤、再生水利用等措施,充分发挥蓝绿设施的自然净化作用,实现“厂网河一体、蓝绿灰协同”的治污模式,形成更多绿色低碳的可持续治水新路径。

       广州市重视水务基础设施建设,一座水厂联动周边水环境,最大限度发挥水环境系统性优势,在实现都市水资源管理、水污染治理、水空间管控、科技治水的同时,推动水生态健康状况根本好转、水生态系统稳定性大幅提升,以及现代水治理体系基本建立。

       当前,在积极推动建设绿美广东的工作部署下,广州市将治水、治城、治产全面融合,高质量推进碧道建设。去年,新增碧道208公里(累计1029公里),有效释放治水综合效益,提升了市民的生活幸福感。

       按照《广州市碧道建设实施方案(2020—2025年)》,2025年底前全市要建设碧道1506公里,以骨干碧道建设为引领,协调推进生态岸线建设,修复水生态推动沿岸绿地复合开发利用,助推滨水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今年,广州将致力高质量完成南岗河国家首批幸福河湖建设项目任务,建设碧道100公里以上。

       接下来,广州还将大力挖掘弘扬岭南水文化,开展水文化遗产普查,积极推进水务遗产申报认定。通过整合社会资源,利用废旧工业厂房、废旧水务设施等资源,打造水文化科普展示教育基地等。同时,结合碧道建设打造水乡旅游产品,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海滨城市,推动水文化和旅游相融合,开发具有岭南水乡特色的景观和产品。

       节水护水▶▷
       优化全民参与治水举措

       水环境保护事关广大市民切身利益,保护水环境需要全民参与。在巩固河湖长制建设之外,广州也在逐步打造基层治水平台。今年3月,坐落于沙面岛的“绿美广州志愿治水驿站”正式揭牌,成为广州市首个志愿治水驿站。广州一直鼓励治水护水公众参与,从而及时收集、分析、研判、处置市民关注的问题,做好涉水问题矛盾纠纷化解,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全民治水氛围。

       水资源是有限的,大都市人口密集,且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建设均有着更高要求,高效利用水资源更考验着城市治理的智慧。广州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始终,充分发挥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效能,促进用水方式向集约节约转变。

       广州是国家节水型城市,海珠、天河、白云等6个区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通过省级技术评估,全市共建成节水载体3295个。目前,全市日供水能力已达850.27万立方米,污水日处理能力达800.03万吨,2022年省营商环境评价获得用水指标得分全省第一。

       在取得成效同时,广州也时刻不忘治水与城建的辩证关系。地处亚热带的岭南地区,广州防汛排洪任务艰巨,水在城市发展面前始终是利弊并存的。为完善排水防涝工程体系,按照《广州市城市内涝治理行动方案(2021—2025年)》,广州将加紧推进409个项目、78个内涝点和488个易涝风险点整治,尽快形成“源头减排、管网排放、蓄排并举、超标应急”从源头到末端多层次排水防涝工程体系。

       截至目前,全市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的建成区占比31.43%,完成了12个典型示范区建设,获得2021年中央财政海绵城市建设示范补助资金绩效评价A档。按照2022年第1号总河长令要求,广州以“绣花”功夫精心打造示范项目和片区,有效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逐步形成全社会贯彻落实海绵城市理念的共识。

        建设国际大都市一流水准的营商环境,依然离不开水的参与。广州继续推动供水单位整合,建立全市统一的供水服务标准、流程和平台,提高“获得用水”办理效率,让更多优质企业、重点平台项目引得来、留得住、发展得好。同时,积极推进水经济健康发展,依托江海河湖培育帆船、皮划艇等水上运动,建设美丽、安全的滨水空间,以全面优质的城市发展涉水要素吸引高端人才和产业入驻广州。

       当前,全市正加快推进智慧水务建设,按照“强感知、增智慧、促应用”的思路,充分运用物联网、大数据、5G等新兴信息技术,推进传统水利工程向新型水利基础设施转型,强化重点区域及关键设施监测感知体系覆盖,加快构建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智慧水务网,强化全域预警应急、协同联动效率水平。
(声明: 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