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区珠江街召开工业企业固体废物规范化管理培训会议
2023-05-09 08:54 广州市生态环境局
4月26日上午,南沙区珠江街组织召开工业企业固体废物规范化管理培训会议,珠江街党工委委员、武装部部长陈文勇同志出席并讲话,45家工业企业参加。
会议分析了当前固废管理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讲解了固废管理常见问题、典型案例和规范化管理要求。现场通过交流讨论、疑问解答等方式帮助企业环保管理人员进一步熟悉相关政策法规要求,加深理解。
会议强调,一是切实提高思想认识,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各企业要建立固废管理日常风险排查评估整改制度,推行清洁生产,实现固废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定期开展自查自纠,及时消除风险隐患。二是要持续提升固废管理水平,全面加强固废规范化管理。各企业要了解当前固废管理形势并掌握规范化管理要求,推进固废信息化、规范化、现代化管理,严格落实固废网上申报登记、管理计划备案、电子转移联单管理,健全产生台账等工作制度,助力打好净土保卫战。三是按照国家、省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各企业应当遵循就近原则转移固废,避免高成本、长距离、高风险的转移,有效防范环境风险。
通过本次培训,企业环保管理人员充分认识到了企业固废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性。参会人员纷纷表示,在今后的规范化管理中一定坚持以严格的环保标准承担好固废污染防治主体责任,自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南沙区珠江街道办事处 陈观貌)

2023-05-09 09:00 广州市生态环境局
图:市生态环境局荔湾分局联合越秀分局对珠江前航道开展联合执法行动。
图:广州市荔湾区联合佛山市南海区开展广佛跨界河涌污染防控联合专项检查行动。
图:生态环境保护志愿者清理碧道绿化带垃圾。
荔湾区致力推动形成“1+2+N”共治格局,汇聚治水强大合力,共同守护荔湾碧水清波,留住荔湾美丽乡愁。
一、压实一方主体责任,提高河涌监管治理水平
近日,广州市生态环境局荔湾分局联合越秀分局,对珠江前航道开展巡查联合执法行动,选取该河流域2公里河段作为巡查范围,对围绕河涌周边30米范围内开展地毯式排查,重点关注有无违规直接排放的生活、工业等废水;有无散发明显异味、排出异常颜色污水的雨水口、排污口以及雨水口晴天溢流等。这是近三年来荔湾生态环境部门首次联合其他区生态环境部门开展河涌污染源巡查,也是属地优化执法监管方式的一次初步探索。近年来,荔湾区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以大力推进广州市生态文明建设为动力,充分发挥区环委办牵头抓总作用,牢牢把住“河长制、工程推进、执法监管”三大抓手,按照“控、截、清、调、管”(控源、截污、清淤、调水、管理)五字方针,依据水质“只能更好、不能变坏”的原则,制定《荔湾区2022年水污染防治工作计划》,全力推进水环境质量达标工作。通过多措并举推进劣Ⅴ类河涌治理、巩固提升黑臭河涌治理成效、提高工业污染治理和监管水平、加大控源力度,严厉打击非法排污等多种方式有效实现了水环境质量整体提升。2022年1-12月,东朗省考断面综合水质类别为Ⅲ类,同比持平,优于考核要求1个类别,2023年1-3月,断面综合水质类别为II类,优于考核要求2个类别;已完成治理的黑臭河涌总体情况较好、均消除黑臭,达到长制久清目标要求。
二、强化两地执法联动,实现跨市河涌协同治理
4月26日,广州市荔湾区联合佛山市南海区开展了广佛跨界河涌污染防控联合专项检查行动。两地各派出属地河长办、科工信、水务、城管、生态环境、街道办事处等部门执法人员以及排水公司工作人员,组成两个联合检查组,分两个路线对广佛跨界流域的西浦渡口、南井水闸周边进行联合巡查。现场发现厂房未办理相关许可抽取广佛河水、餐饮污水直排雨水井管网等问题,均已交办至相关部门和属地街道进行处理。随着“广佛同城”深入推进,两地更加重视跨界区域污染防治工作,对于如何解决两市跨界河涌水质反弹、波动风险较大、上游污染下游治理等问题,有了更多探讨交流。伴随着联防联治的共识逐步得到一致认可,上下游联动、左右岸协同的治理方式进一步开始探索实施,此类两地执法人员通过交叉检查形式,各自带队深入异地辖区,选取广佛河涌两岸等跨界河流流域开展执法检查频次也越来越密。异地交叉执法,既是对异地环境监管水平的考察,也是对本地环境执法能力的考验。随着联防联治方式不断变化以及开展区域不断扩大,河涌两岸污染源不断得到更加精准、更加严厉的治理,跨市河涌协同治理的难题,也逐渐破解,流域环境质量以及环境安全得到进一步保证。
三、鼓励全民参与治水,营造共治共享社会氛围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也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面对共同的家园,每个人都是保护者、建设者、受益者”,随着这个理念的深入,越来越多企业、社团、居民群众开始发挥主人翁意识,积极投入到河涌共治共享行动中,主动参与“洗河”行动、巡河护绿、义务植树、生态环境宣讲等公益活动。近期,荔湾区多次组织“争当护河使者,共享绿美家园”“‘河’你一起变美,共护碧水蓝天”等保护生态环境志愿服务活动,充分发动社区居委会、居民群众、中小学生手持垃圾钳对河道管理范围及绿化带的垃圾、小型废弃物等进行清理;检查河道内是否存在障碍物、水体颜色不正常、河面漂浮垃圾、河道堆积建筑垃圾、废弃家私以及公共设施损坏等问题;同时,“关注水资源、共护母亲河”等宣传活动也在同步开展,“绿色”身影来回穿梭在河道走廊上,身穿小马甲的志愿者们向来往的行人发放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资料、主题海报,倡导市民朋友们进一步增强全民依法治水、惜水护水意识,共同守护荔湾区美好生态环境。
“一湾江水绿,两岸荔枝红”,作为岭南水乡的代表,荔湾水系发达、河涌遍布,居民临河而建,依河城街的生态环境既是当地优美宜居的直接体现,也是八方游客慕名而来的魅力所在。荔湾区将继续推动形成多方共治格局,进一步探索优化治水模式,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守护这一湾碧水,留住这美丽乡愁。
(广州市生态环境局荔湾分局)
5月8日至23日在广州举办 15朵“梅花”即将精彩绽放
梅香四海,花开湾区。5月8日晚,“第九届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第31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在广东省友谊剧院隆重开幕。当晚,广州粤剧院李嘉宜主演的参评剧目《文成公主》作为开幕大戏,精彩上演。
据悉,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戏剧家协会、广州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承办的第31届中国戏剧梅花奖于5月8日~23日在广州举办,将有15朵“梅花”精彩绽放。
17位演员角逐本届戏剧梅花奖
中国戏剧梅花奖创办于1983年,取“梅花香自苦寒来”寓意,是中国第一个以表彰和奖励优秀中青年戏剧表演人才、繁荣发展戏剧事业为宗旨的艺术大奖,被誉为我国戏剧表演领域的最高奖。
本届梅花奖共有17名演员进入终评,来自15个省和直辖市,涉及京剧、昆剧、越剧、黄梅戏、粤剧、秦腔、晋剧、河北梆子、龙江剧9个戏曲剧种和话剧、歌剧等戏剧艺术门类。17名演员,既有来自国家级、省市级重点院团,也有来自基层剧团和民营剧团,年龄最大的45岁,最小的33岁。
本届梅花奖参评剧目既有整理改编传统剧目和经典再创的剧目,如京剧《春草闯堂》《马超》、昆曲《牡丹亭》《夜奔》、河北梆子《野猪林·白虎堂》、越剧新版《梁祝》、晋剧《望海楼台》、龙江剧《荒唐宝玉》、话剧《雾重庆》等,用艺术创造伟力彰显和弘扬中华文化时代价值;也有现代剧目,如昆剧《瞿秋白》、京剧《石评梅》、黄梅戏《共产党宣言》、歌剧《与妻书》等,紧贴时代主旋律,传承红色基因,讲好中国故事;还有新编历史剧,如京剧《阳明悟道》、粤剧《文成公主》、河北梆子《瓦桥关》、秦腔《诗圣杜甫》、越剧《唐琬》、黄梅戏《汤显祖》等,以历史故事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17名演员将以现场演出的形式参加终评,经终评评委现场观摩,差额评出15名获奖演员,于5月21日晚与第25届曹禺戏剧文学奖的5部获奖剧作一同揭晓,并举办颁奖晚会。
创办以来首次联合港澳举办终评活动
今年恰逢梅花奖创办40周年。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建设,本届梅花奖在广州设立主会场的同时,在香港、澳门设立分会场,将举办17台现场终评演出和1台颁奖晚会,其中在广州展演的15台剧目,主要安排在广州大剧院、广州粤剧院红线女大剧院、友谊剧院、广东艺术剧院、广东粤剧艺术中心、蓓蕾剧院6个剧场。另外,国家京剧院《春草闯堂》剧组将赴香港演出,上海昆剧团《牡丹亭》剧组将赴澳门演出。
据悉,这是梅花奖自创办以来首次联合港澳举办终评活动,将积极推动内地与港澳的文化交流与合作,也是文艺服务粤港澳大湾区的一次崭新尝试。
为进一步提升“梅花奖”在市民群众之间的影响力,本届梅花奖将举办系列惠民活动,让广大市民走近“梅花”、欣赏“梅花”、爱上“梅花”。组委会将拿出部分公益票,邀请现役军人、医务人员、武警消防人员等群体代表走进剧场,共享艺术盛会。
本届梅花奖活动期间,将通过“送欢乐下基层”“少儿戏曲小红豆荟萃”“梅花进公园”“梅花进社区”等惠民活动,邀请部分“竞梅”演员举办分享会,增强市民参与度。此外,还将通过网络等方式将赛事展演推向全球,强化高品质文化艺术产品供给。
此外,在开闭幕演出上,还将进一步呈现广州文旅科技装备最新成果,打造“科技+文化”的艺术盛宴。
梅花四度“绽放”广州
这是广州继成功举办第14届、第27届、第28届梅花奖后,第四次举办梅花奖。
为什么再度选择广州?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濮存昕直言:“广州是一个文化深厚的城市。”两千多年来,广州一直是岭南文化中心城市,有着灿烂的戏剧、音乐、绘画……近年来,广州大力实施岭南文化中心建设工程,为戏剧艺术的传承发展提供了丰沃的土壤。
近年来,广州打造了多部彰显中国精神、时代气象、岭南风韵的文艺佳作,并且屡获殊荣。比如,舞剧《醒·狮》荣获第十一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奖,话剧《大道》获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文华导演奖”……
梅花奖在广州举办,促进了广州戏剧人才的成长,助力广州文化高质量发展。粤剧是“南国红豆”,据统计,仅广州粤剧院就有欧凯明、黎骏声等9位艺术家先后荣获10次中国戏剧梅花奖。在广州此前举办的三次梅花奖终评活动中,广州粤剧界摘下了多朵“梅花”——倪惠英获第14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在第27届中国戏剧梅花奖上,欧凯明摘得“二度梅”,吴非凡、麦玉清获得梅花奖;曾小敏、苏春梅获第28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获得梅花奖也极大激励了戏剧演员继续传承发展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倪惠英主编的《粤剧表演艺术大全》“为粤剧留下根和源”,被誉为“传承活态艺术遗产的文化壮举”;欧凯明近年来拍摄了多部粤剧电影,其中《南越宫词》获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戏曲片奖”。
正如濮存昕所言:“第31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终评活动既是奉献给大湾区人民的一道丰盛的文化大餐,也是戏剧家为我们党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献上的一份厚礼。”
粤剧《文成公主》打头阵
5月8日晚,作为本届梅花奖的开幕大戏,广州粤剧院国家一级演员李嘉宜主演的《文成公主》在友谊剧院精彩上演,这是一部具有盛唐雍容风范、交融汉藏富丽色彩、烁亮高贵人性灵魂的史诗正剧。该剧以文成公主进藏的历史事件为依据创作,全剧以民族大团结为主题,以文成公主进藏辅佐松赞干布、促进汉藏融合为主线,以文成公主与汤昊之间的莫逆之交、君子情谊为副线,形成了叙事复调。
本届梅花奖的开幕大戏《文成公主》剧照。
《文成公主》 剧照
文成公主的扮演者李嘉宜是近年颇受关注的粤剧新星之一。剧中,李嘉宜从文成公主的15岁一直演到55岁,角色年龄跨度有40年,行当涵盖了小生、花旦、刀马旦、青衣和老旦。
尤值一提的是,《文成公主》中,与李嘉宜配戏的,除了欧凯明,还有另外两位梅花奖得主——黎骏声和陈韵红。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