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城区印发推进绿美增城生态建设实施方案
日前,增城区印发《广州市增城区推进绿美增城生态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明确到2027年,全区完成森林提质增绿24.08万亩,其中优化提升森林质量23.2万亩,新增森林面积0.88万亩,建设森林步道150公里的建设目标。到2035年,全区森林质量显著提高,自然保护地体系全面建成,生态系统质量、稳定性明显增强,人居环境更加美好,天蓝、地绿、水清、景美的生态画卷成为增城亮丽名片,谱写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美丽增城新篇章。
荔湖湿地 付巧诚 摄
《实施方案》包括九大重点任务:一是积极参与华南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申报华南国家植物园城园融合建设项目,推动农林产业园延伸产业链,持续挖掘特色农林园区,加强园区专类游赏与科普园艺教育系统建设;加强与华南植物园的深度合作,认真履行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完善体系建设,助力申报华南国家植物园城园融合建设项目。二是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实施针叶林阔叶化、混交化6万亩面积改造,优化残次林树种组成和林分结构,提升面积3万亩;对2012年以来不合理布局的阔叶混交林进行抚育,抚育面积7.2万亩;对生长较好的平均胸径20厘米以上的林分进行大径级森林培育,培育面积6.7万亩;调整重点景观区域次生林的树种组成和林分结构,建设复层彩色森林面积0.3万亩;优化城乡绿化空间布局,扩充绿色生态网络,增加防护林面积0.88万亩。三是实施城乡绿美家园提升建设工程。实施高品质森林城市建设,新增绿地面积0.3075万亩,各镇街增加不少于1个社区公园、2个口袋公园等各类公园,增江两岸、荔湖周边、高快速路两旁、立交桥等开展立体绿化建设2万平方米;持续开展乡村绿化美化,新增绿化面积0.873万亩,每年打造9个以上乡村绿化美化示范工程;开展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建立遗留矿山现状台账,分类施策进行生态修复,让山体重披绿装、重展绿颜。四是实施自然保护地建设提升工程,推进保护地整合优化。完成10个自然保护地的设立、勘界立标、总体规划编制等工作,重点加快南香山森林公园总体规划报审、勘界立标和各项设施建设;提升保护地游憩服务功能,建设150公里森林步道,完善白水寨风景名胜区白水仙瀑景区、太子兰溪森林公园和南香山森林公园配套设施,打造白水寨风景名胜区5A级景区,创建南香山自然公园生态旅游品牌;开展湿地现状调查和湿地保护规划编制,打造荔湖湿地、湖心岛湿地公园和官湖湿地3处重要湿地,在新塘镇、石滩镇、正果镇、派潭镇各建1处小微湿地。五是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培育工程。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格局,完成水鸟生态廊道增城区建设任务111亩,重点推进湖心岛水鸟生态廊道节点质量提升工程、湖心岛科普教育基地建设,以及荔湖街水鸟栖息地生境修复;加强珍稀濒危野生植物保护,开展水松、格木等野生植物保育、复壮4处,在兰溪森林公园、大封门森林公园、太寺坑森林公园等设立监测点13个;加强林业有害生物灾害防控,2027年前完成松材线虫病防控50.11万亩次、薇甘菊防控9万亩次、红火蚁防控0.25万亩次,2025年前完成仙村镇疫点镇的拔除任务;完善森林防火设施体系建设,推进消防蓄水设施(桶)、生物防火林带和森林防火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以水灭火”装备器材标准化,强化新技术应用,提升森林火险预警、火情实时监测能力。六是实施景观绿廊提升美化工程。 (下转2版)
优化交通干线、河流沿线森林质量及景观林带品质,培育季相明显、层次分明、色彩丰富、系统稳定的景观廊道1.6万亩,对广汕公路(增城段)、广惠高速(增城段)等181公里林带进行补植乡土阔叶树种;提升绿道、碧道森林景观,新建绿道22公里,共建成绿道624公里,新建碧道102公里,共建成碧道250公里以上。七是实施古树名木保护提升工程。完善古树名木保护体系,发动热心企业、人士参与古树名木保护工作,建立联合执法工作机制,严格查处违法违规迁移、破坏古树名木行为;开展古树名木复壮和资源补充调查,对23株濒危古树名木开展抢救复壮,新增古树名木实行挂牌保护管理;建设古树公园、古树乡村4个,集聚保护、休憩、科普宣教和公共服务等功能。八是实施绿美增城美丽经济工程。壮大花卉苗木林果产业,打造仙村镇仙进奉荔枝、中新镇乌榄等特色林果产业综合体,在中新镇和派潭镇建设0.2万亩、0.1 万亩油茶林,构建现代农林产业体系;发展森林旅游森林康养业,打造3个省级森林康养基地;创建派潭镇绿美经济示范区,积极推动森林生态价值转化;加快培育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建成龙头企业4家以上;推动林业碳汇交易,把林业碳汇转换为经济收入;编制增城区林业产业发展规划,与华南植物园、各级林业产业协会共同探索发挥区域林地资源和生态环境优势。九是实施全民爱绿护绿植绿工程。持续开展义务植树,每年至少组织一场大型植树活动,深入推进“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扎实完成绿化造林任务,高标准建设义务植树示范点或主题林;广泛开展爱绿护绿宣传活动,提高绿化宣传影响力;挖掘绿美增城文化价值,建成2个自然教育基地、开发自然教育品牌。
此外,《实施方案》还明确提出完善规划体系、强化科技支撑、优化体制机制等支撑体系,以及加强党的领导、加强部门协同、加强宣传培训等保障措施,确保各项工作任务高质量实施。

5月6日下午,由增城区委组织部牵头、开发区投资促进局承办、区委党校协办的增城区2023年高质量发展系列培训招商业务课程第一期讲座在区文化会议中心举行。区委统战部、区发改局、区科工商信局等有关部门以及区属国企分管领导和招商业务部门负责人,各镇街分管经济(招商)领导和经济(招商)科室负责人参加培训。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区高质量发展会议精神,更好地把握“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区”奋斗方向,促进增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日前,增城区印发实施《增城区2023年“强能力 聚合力 激活力”高质量发展系列专题培训方案》,围绕“现代产业、现代科技、现代管理”三个方面,共设置了政策落地、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企业发展以及深化改革五个专题,通过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改革发展、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等宏观理论和具体业务,进一步帮助各级干部学习领会上级决策部署和区委区政府工作要求,熟悉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和工作方法,提升推进工作、服务发展、解决问题、防范风险本领,更好推动增城高质量建设现代化中等规模生态城区。
此次培训为招商引资专题培训课程第一期讲座,为期半天。区统计局和中国银行广州增城分行有关负责人分别立足各自工作领域,采用“专题授课+案例教学+现场交流”相结合的模式,围绕“四上”企业入统条件与项目经济贡献度预测、外商投资企业相关政策法规解读等内容进行专题培训,进一步提高全区招商引资和经济工作队伍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增强干部新常态下做好招商引资工作的能力。
培训结束后,参训人员一致表示,此次培训内容丰富、贴合工作、实操性强、收获颇丰,今后将以培训为契机,不断提升业务能力,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当中,推动增城区招商引资工作再上新台阶。
简介:
华南师范大学生物标本馆科普基地位于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13年被认定为“广东省科普教育基地 ”,2014年被认定为“广东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2015年被认定为“广州市科学技术普及基地 ”,2022年入选全国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荣获2022年度广州地区最受欢迎科普游资源单位、 2022年广州科普开放日优秀单位等荣誉称号。基地目前开放珍稀陆生动物标本展示区、动物主要类群标本展示区、植物腊叶标本展示区及动物标本室等展示区,同时开放鱼类养殖与加工基地、花卉培育基地等科研场所供市民参观。
详细介绍:
华南师范大学生物标本馆经过长期积累,已经具有一定规模。馆藏各类植物标本4.5万份,动物标本20万份。动物标本中包括近海贝类450种、珊瑚50种、近海甲壳动物(虾、蟹)300种、鱼类700种、两栖动物80种、爬行动物80种、鸟类300种、兽类300种及大量昆虫等,其中馆藏的大熊猫、华南虎、丹顶鹤、中华鲟等为珍稀保护动物标本。目前已获批“广东省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广东省科普基地”。
2013年11月华南师范大学生物标本馆正式建成了对外开放的展示馆,常年开放半生态珍稀陆生动物展示区和半生态的动物主要类群标本展示区,展示出大熊猫、华南虎、长颈鹿、丹顶鹤、中华鲟等珍稀动物。标本馆从2014年开始承担“广州市科普游自由行”,设计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系列科普活动,包括观看科普纪录片、系列科普讲座、科普有奖问答、显微镜观察等科普体验活动。
华南师范大学生物标本馆具有明显的特色和优势。它是与科研教学紧密结合的科普馆,标本既用于科研教学也用于科普。作为广东省中小学师资培养的“211”省重点大学,在生物学和生态学科普知识传播的途径和影响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重要地位和优势。
所属单位:华南师范大学
基地地址:广州市天河区中山大道西55号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开放时间:上午9:00-12:00 ,下午2:30-5:30;因特殊情况开(闭)馆及节假日开放时间以基地最新公告为准,具体安排请咨询基地。
开放方式:面向团体(≥30人)预约开放。团队预约流程:电话预约-填写参观公函加盖公章-基地确认-参观。
咨询电话:020-85211372、020-85210114(接听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2:00 ,2:30-5:30,寒暑假、节假日除外)。
是否收费:免费
活动预告方式及参与方式:"华南师大生科院"微信公众号,根据活动预告预约参与。
讲解服务:预约讲解
微信公众号:华南师大生科院
交通指引:公交:B9、B2、B25、269路,师大暨大站
地铁:广州地铁3号线“华师站”E出口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