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常委会关注电诈 各责任部门详细作答 ——广州市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防范和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近日,广州市人大常委会举行专题询问会,部分市人大常委会委员针对广州市防范和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情况开展询问,市政府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到会应询,部分市区人大代表、市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局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相关负责同志列席会议。
民警在广州南站宣传反诈知识。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骆昌威摄(资料图片)
2022年日发预警3.5万条、日均见面劝阻2000人。
诈骗警情、案件连续两年双下降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董延军:公安机关在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方面都采取了什么措施?成效如何?
市公安局副局长彭风华: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上级公安机关的指导统筹下,市公安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树牢“破一案不如防一案”的理念,在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活动的同时,秉承“防范为先”的原则,在全国率先推动建立“全民反诈”宣防治理体系,2022年,广州电信诈骗警情、案件连续两年“双下降”。一方面,强化宣传教育防范,在全社会广泛掀起共同反诈热潮,组织开展“守护钱袋子建功新时代”“儿童节反诈巴士涂鸦公益”等反诈宣传活动,利用注册数超2000万、全国最大城市级反诈平台“广州反诈服务号”和“穗安防诈”小程序,累计发布推文1000余条和视频640余条,预警提醒消息1100余篇,总阅读量达4753万次。向易受骗人群、警情高发社区群众精准推送警示信息689万人次,不断扩大宣传覆盖面,持续提高宣传精准度,提升人民群众识骗防骗能力。另一方面,坚持大数据赋能,建立精准预警劝阻防范工作体系,形成“管住闸口、精准预警、分级分类、统一推送、上门劝阻,劝采宣三同步、核查反馈、督导奖惩、全警培训”精准预警劝阻防范闭环工作体系,对潜在受骗群众常态化开展劝阻宣防工作。2022年,全市日均推送处置预警数据3.5万条,同比上升72.3%;日均见面劝阻2000人,同比上升2.4倍。
2022年清理和拦截1277万条涉诈信息,处理主播1876名,关闭直播间1815个,向公安等部门移交线索708条。
针对诈骗信息进行全面深入清理整治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黄燕、常绍东、魏跃容:部分网民通过接收互联网平台有害信息而被犯罪分子利用实施诈骗,请问如何做好互联网平台有害信息的发现和处置?如何处理不是广州属地的互联网平台的诈骗信息?有无相应的机制和渠道?成效如何?
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副主任陈小文: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强协调联动,抓实抓细各项工作举措,依法配合严厉打击犯罪,全力维护社会安定。近年来,我们压实属地互联网平台主体责任,加强信息内容审核,针对诈骗信息进行全面深入清理整治。2022年以来,属地各重点网站平台共清理和拦截1277万条涉新型电信网络诈骗有害信息,处置用户32万余名,处理主播1876名,关闭直播间1815个,向公安等主管部门移交线索708条。对于不是广州属地的互联网平台的诈骗信息,积极对接国家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目前我市共有26家网站接入该中心,做到专人负责,对非属地的电诈信息第一时间转国家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作进一步处置。各重点网站、平台及时向国家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转交涉新型电信网络诈骗的举报信息,极大提高公民反诈参与度。
2022年全市共撤销虚假经营场所登记注册企业2.6万多户,撤销冒用他人身份骗取企业登记企业2715户。
有效防范虚假登记作诈骗用途的违法行为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陈宁、周慧:我们发现涉诈账户中大部分对公账户都是用虚假企业信息注册的,而且经常出现同一个地址虚假注册登记多个公司的现象。在当前“放管服”背景下,如何加强对公司企业注册登记审核把关?如何加强企业经营状况监管?
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杨延晖:近年来,在深化“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的大背景下,市市场监管局转变监管理念,创新监管方式,全力遏制虚假登记等违法行为。在加强注册登记审核方面,我们对接相关部门的数据接口,建立禁用地址库,对相关地址进行系统锁定,禁止列为登记住所(经营场所)使用,建立黑名单制度,对有相关行为的人员限制其办理登记业务。在加强企业自主申报登记的事中事后监管方面,贯彻实施“双随机、一公开”机制,建立信用风险分类监管体系,根据企业信用风险分为4类风险级别,加大高风险企业的抽查频次,2022年全市共撤销虚假经营场所登记注册企业2.6万户,撤销冒用他人身份骗取企业登记企业2715户,确保我们的监管更趋于精准化、更具靶向性,实现由政府监管向社会共治的转变,以监管方式创新提升事中事后监管效能。
开展校园“四个一”反诈专题宣传活动,即一节反诈课、一次主题宣传活动、一次法治宣讲、一次APP注册活动。
进一步提高“全民反诈”校园影响力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骆美全、罗玉忠、梁耀铭:青少年群体受到电信网络诈骗的情况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请问在做好青少年群体的电信网络诈骗宣传教育方面有什么举措?对预防在校学生售卖、租借银行卡和电话卡有什么具体举措?效果如何?
市教育局副局长华山鹰:市教育局将反诈工作纳入本单位、本系统整体工作规划,要求各单位、各学校充分认识开展防范电信网络新型犯罪预防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向师生和家长宣传普及反诈常识,利用开学季持续掀起强大宣传声势,不断增强师生的识骗防骗能力,切实遏制电信诈骗等网络犯罪向校园渗透趋势,营造风清气正的教书育人环境。结合每学期开学安全第一课活动开展校园“四个一”反诈专题宣传活动(即一节反诈课、一次主题宣传活动、一次法治宣讲、一次APP注册活动),进一步提高“全民反诈”校园影响力。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二级巡视员陈敏:非法售卖、租借银行卡和电话卡行为是近年我市技工院校重点防范的安全问题。全市技工院校扎实开展防范网络诈骗宣传教育,努力提升学生的防范意识,组织21所技工院校师生注册广州反诈、国家反诈中心平台和反诈线上测试近12万人次。春季开学至今已组织“断卡行动,从我做起”等反诈宣传主题班会38场次,“诈骗无情、反诈我行”等主题的公检法进校园宣讲活动40场次,引导学生树立“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犯罪为耻”的观念。通过班主任、生活指导老师、学生干部、宿舍长、志愿者,重点关注学生存在家庭经济困难、朋友圈出现重大变化、其他明显异常等情况,对出现高危苗头的学生及时给予关爱帮扶。
设立反诈专项行动举报专线,发动“银龄安康行动”驻村居服务员在社区每周开展面对面宣讲。
涉老反诈宣传进社区、进超市、进公园、进广场、进家庭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黎名准:近年来,老年人因缺乏对通信网络信息的正确认识,遭受电信网络诈骗的问题较为突出,请问在开展老年人群体的电信网络诈骗宣传防范工作有什么举措?
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周端华:我们高度重视老年人反诈工作,设立反诈专项行动举报专线,发动“银龄安康行动”驻村居服务员在社区每周开展面对面宣讲,开展涉老反诈宣传进社区、进超市、进公园、进广场、进家庭等“五进”行动。线上依托新媒体及传统媒体发布警示案例和小视频,2022年共制作播出9期电视节目、42期电台节目,在《老人报》刊登11期报道,制作公益小视频22个,微信公众号发布文章160条,覆盖人群超280万;线下举办活动938场次,1.8万余人次参与。对全市医养结合机构和养老机构进行全覆盖监督,2022年全市共出动监督检查人员4.7万人次,检查相关场所约3.2万间次,发现问题并责令整改7227间次,发出文书5860份,实施处罚538宗。
5月8日,广州市民政局举办“没有围墙的党校”第一期学习培训开班动员会,5个教学点负责人、15名入党积极分子齐聚一堂,动员部署要求、介绍教学安排、开展结对帮带、观看《榜样7》先进党员事迹、观学广州烈士纪念馆,为期1个月的“党校”学习培训自此拉开序幕。
“没有围墙的党校”即没有固定师资、没有固定校舍、没有固定培训时间。市民政局机关党委依托“民政党建学堂”“书记领头攻坚”项目以及家门口红色教育基地,采取集中授课、跟班轮训、主题教育等系列式、嵌入式、沉浸式学习培训等方式,结合推动年度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10项行动计划、30项重点举措以及33项“书记领头攻坚”项目,充分利用民政名家工作室、民政科技协同创新中心等平台,创新打造党员学习培训的“民政模式”,旨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促进民政优秀分子扣紧扣好扣牢入党前“第一粒扣子”。
没有固定师资,师资队伍从哪来?
市民政局创新打造“民政党建学堂”,搭建党建交流互动新平台,组建起一支以本系统党员领导干部、先进模范和专家学者共同组成的师资队伍,其中党务干部类师资32名、先进模范类师资14名、专家类师资9名,打造了涵盖政治理论、党建融合、民政业务、先进典型、警示教育等5类精品课件,推动建成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的广州民政党建学堂。“没有围墙的党校”以“广州民政党建学堂”师资库为主体,结合实际邀请领导干部、大学教授、业务能手等全体丰富拓展师资力量。
没有固定校舍,培训对象到哪去?
结合教学工作需要设置5类教学点,具体包括:年度“书记领头攻坚”项目所在党组织、广州市民政科技协同创新中心、广州市民政名家工作室、广州市银河烈士陵园管理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及其他教学点。第一期学习培训遴选了5个教学点,15名培训对象均为局系统各级党组织拟于2023年度计划发展的入党积极分子,按照教学点教学需求与培训对象专业能力、工作岗位进行匹配,科学合理安排每名培训对象以脱产培训的方式投入每个教学点中开展实践锻炼。
1.信息化建设教学点。选派4名培训对象到局网信办,跟学政务信息化项目管理及建设,参与民政数据治理、归集、共享、开放等工作,强化民政数字政府建设,推进民政工作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
2.民政科技科研教学点。选派2名培训对象到广州市民政科技协同创新中心,该中心由广州市民政局主管,依托广州市老人院,协同市东升医院、市民政局精神病院、市儿童福利院、市民政政策发展研究中心、市殡葬中心等局直属单位和北京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工业大学、东莞本润科技公司等9家机构,致力于打造以养老科技创新为龙头,推动医养结合、助残康复及绿色殡葬等融合发展,着力构建产、学、研、医协同的创新转化体系。目前已完成6项重点项目审批。
3.民政名家工作室教学点。选派3名培训对象到谭绍珍特殊教育名家工作室,该工作室围绕建成国家标杆院示范院的目标,以课题研究和科学研究为引领,做实儿童福利机构孤弃儿童的特殊教育,构建了基于全纳全人全程全面发展理“四全”教育理念为基础,以生涯发展为导向的特殊教育课程体系,为全部义务教育阶段儿童及学前教育儿童提供教育服务。目前已立项30余项省市课题,被省教育厅立项精品课程和内涵建设项目4项,获得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广东省课程建设及个别化教育一等奖3项,其他省市奖项30余项。
4.书记领头攻坚项目教学点(推进广州市全国婚俗改革实验区工作)。选派3名培训对象跟学推动婚姻登记机关提质增效,促进婚俗改革理论研究,深化婚俗改革品牌建设。2021年4月,广州市被民政部确定为全国首批15家全国婚俗改革实验区,是唯一一个全市域的全国婚俗改革实验区。在民政部、省民政厅支持指导下,我市紧紧围绕婚俗改革重点工作任务,积极实施“12345”婚俗改革五大工程(建设“最美婚登”、创新颁证和集体婚礼“两项仪式”、共建婚姻全方位辅导服务“三维平台”、夯实改革宣传“四大阵地”、推动婚俗文化产业“五大项目”),推动全市婚俗改革实验区工作落地成效。
5.书记领头攻坚项目教学点(构建“1+N”基本养老服务网络)。选派3名培训对象跟学提升颐康中心和颐康服务站综合服务能力,推进颐康服务站覆盖全市所有村居,形成“1+N”基本养老服务网络,为老年人提供就近就便的优质养老服务。2022年,广式养老服务获国务院督查激励,实施“广式养老”服务品质提升行动是广州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年度10项行动计划之一,构建“1+N”基本养老服务网络是巩固广州在全国养老服务先行示范优势的关键一环。
没有固定培训时间,培训效果如何保证?
“党校”探索在岗培训新机制,安排党的二十大精神、党建+业务、党史党规、服务实践、自我检视与考核“五个专题”培训内容,搭建“机关党委+所属单位+教学点”三位一体督导管理体系,对培训对象全过程、全方位、全周期实施监管,并计划通过举办“穗民星火学习分享会”,组织教学点负责人、培训对象开展分享交流、讲评分析和结业考核,切实以高标准、严要求、实作风推动“没有围墙的党校”走深走实,切实把学习和实践成果转化为提升民政工作质量的实际成效。
(图:红棉老兵志愿者为年迈的退役军人上门办理优待证)
为深入推进建档立卡和优待证申领工作,进一步增强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的获得感、幸福感、荣誉感,营造尊重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的良好氛围。花地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联合红棉老兵志愿者为居住在白云区的81岁退役军人叶日洪以及居住在养老院的83岁退役军人梁汉贤上门办理优待证,提供“一站式”服务。
考虑到辖区内行动不便的高龄退役军人出门难、办证难等问题,工作人员与红棉老兵志愿者化身“红色代办员”,上门服务完善退伍信息和身份证等资料,帮忙拍摄优待证照片并上传信息,从代办到送证上门一系列暖心行动,切实为退役军人打通暖心服务“最后一公里”,架起联系退役军人的“连心桥”。截至5月,花地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已受理458个优待证申请,推进率达91.05%。
目前,申领退役军人优待证工作已转为常态化阶段,为确保优待证申领“应办尽办、不漏一人”,花地街道将对还未前来申领优待证的退役军人进行梳理并一对一电话通知,收集各社区行动不便退役军人情况,为他们提供上门办理申领优待证服务,努力让每位老兵尽早申领到专属“红色名片”。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