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塔景区智能化管理平台入选全国首批城市数字孪生优秀案例
近日,由海珠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打造的广州塔景区智能化管理平台入选全国首批城市数字孪生优秀案例,此次评选活动由全国信标委智慧城市标准工作组和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联合主办,共有15个项目入选。
为探索“一网统管”下的超大城市重点区域实现更加精细化治理的路径积累经验,海珠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选取广州塔景区作为应用载体,运用大数据、物联感知、AI智能、数字孪生等前沿技术,整合各领域要素数据联动融合,建成广州市首个以实用为导向的数字孪生平台,打造了“数联、物联、智联”三位一体的广州塔景区智能化管理平台,助力基层社会治理科学化、智能化、精细化。该平台运行一年多,支撑广州塔景区平安度过多个重要节假日,为市民提供安全、优质、高效的游览体验,助力“平安景区”“智慧景区”“干净景区”建设。
一是搭建数字孪生新底座。通过数字孪生技术打造高精度数字孪生底座,重构了广州塔景区,大到地标建筑物,如广州塔、媒体港、海心桥等,小到城市设施部件,如井盖、消防栓、灯杆等,均进行了1:1的3D数字还原,使三维虚拟场景与城市现实要素融合交互,实现了广州塔景区物理空间向数字空间的全息投影。
二是绘制治理要素新底图。基于数字孪生底座,平台聚焦景区整体态势,打通景区全域数据,建立了涵盖环境保洁、景区管理、城市部件等1972项景区体征指标,实现景区视频全域覆盖、治理要素全类智能识别,丰富呈现景区运行体征,快速掌握景区运行态势,实现景区治理由传统经验驱动向数字驱动的转变。
三是打造智能管理新引擎。基于分钟级更新频率的互联网时空大数据,实时掌握景区的客流和人群热力分布,建立起人流承载预警机制,辅助景区平战时客流管理高效化、应急指挥决策科学化。通过对景区客流数据分析挖掘,生成客流画像,使景区在规划设置公共服务空间、便民服务设施等方面更贴合群众需求。通过视频智能分析技术,实现对占道经营、乱摆卖等景区高频不文明行为的实时智能识别和自动上报,并基于广州塔景区数字孪生底图,实现事件与视频监控的联动感知,指引周边工作人员快速前往处理。
四是构建指挥调度新机制。基于视频智能分析技术和高效指挥调度能力,实现对景区全域进行实时智能监控、分析预警和事件的自动识别上报。围绕“事件发生在哪里、最近资源在哪里、谁可以最快到达处置”的管治要求,将事件发生地、人员位置、视频监控、周边可调度力量实时上图,打造高效智能化指挥调度“一块屏”。

第133届广交会于5月5日闭幕,20天时间里,约3.5万家境内外企业线下同台,累计进馆人流量近300万人次。万商云集的盛况让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到了广州。
市生态环境局海珠分局按照市、区工作部署,成立广交会环境提升保障专项执法行动领导小组,印发《广交会环境提升保障专项执法行动工作方案》,多措并举做好广交会生态环境保障工作,全方位提升生态环境品质。广交会期间,海珠赤沙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点测得AQI优良率90.5%;PM2.5平均浓度21微克/立方米,PM10平均浓度41微克/立方米,二氧化氮平均浓度32微克/立方米,均优于国家二级标准。
一是督促落实治污减排措施。每日由分局领导带领队开展广交会周边污染源巡查,每周由分局主要领导带队开展专项督导,围绕“四大重点片区”和“三条重要路线”,以“点、线、面”结合的方式开展巡查监管。3月15日以来,全区共出动8723人次,巡查污染源3905家次。其中工业企业30家次、汽修498家次、加油站167家次、建筑工地914家次、餐饮单位1285家次、其他企业1011家次,发出《环境问题整改通知书》198份。
二是筑牢生态环境安全屏障。全面摸清琶洲会展中心1公里范围内污染源基本状况,提前督促重点企事业单位落实有关污染天气应对减排措施及各项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责任,排查整治污染问题及风险隐患198个。强化值班备勤,每日安排局领导到广交会前线指挥部值班值守,节假日期间每日安排5名应急备勤值班人员开展执法巡查、做好应急监测、信息报送相关准备,“五一”期间每日安排骨干力量进驻海珠区应急指挥中心。
三是联防联控应对不利气象。统筹做好污染天气应对工作,加强污染天气预警预报,广交会开幕以来,共发布环境空气质量日报21期、周报3期。运用走航监测、在线监测等技术手段强化空气质量监测,在个别区域臭氧、PM10指标异常时,及时发布应对指令,指导督促各相关街道督促相关单位落实应对措施。
近日,16届36次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广州市青少年宫布局规划(2020—2035年)》(下称《规划》)是国内首个青少年校外教育服务阵地建设发展规划。《规划》提出,到2025年,广州将规划新增青少年宫9个,建筑面积14.04万平方米;至2035年新增18个,建筑面积17.3万平方米。到2035年,广州的青少年宫总建筑面积将达到71.4万平方米,总量达到43个,其中市级青少年宫4个,区级39个。此外,街道(镇)、社区(村)级青少年宫将在远期规划中落实。
目前,海珠区现有1个青少年宫,即海珠区少年宫,位于同福中路309号,占地面积0.82万㎡,总建筑面积1.34万㎡。根据2035年规模测算,《规划》建议海珠区通过规划新增、结合城市更新改造新增相结合的方式配置,新增区级青少年宫。其中,规划新增1处区级青少年宫(与海珠区图书馆新馆共用)。
项目地址位于海珠区仲恺路628号海珠体育中心二期(海珠区文化服务中心南楼),共7层建筑:1层为演艺厅、展厅,2~6层为课室,7层为行政办公及餐厅,8层露天平台设置活动空间。
海珠区少年宫新宫将沿袭小海燕艺术团、小天使交响乐团小海豚科普苑及海珠红领巾的“三小一红”教育名片,打造成国际化、品质感、可持续的广州市地标级校外教育基地,成为囊括舞蹈、合唱、体操、语言、书法、绘画、非遗传承等教学项目的综合性校外教育平台。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