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举办“荔枝高效栽培和病虫害绿色防控”高级研修班
为进一步提高我市农业科技人员的技术水平,充分发挥“产业联农带农,科技兴农惠农”作用,5月24-26日,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在增城荔枝小镇举办“荔枝高效栽培和病虫害绿色防控”高级研修班。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处、全市农技推广机构、科研院所以及荔枝种植大户等60多人参加了研讨。
广州是全国著名的荔枝之乡,荔枝是广州重要的“土特产”。本次高研班,我们在荔枝高效栽培和病虫害绿色防控课程的基础上,增设了“粤农技”及数字+轻骑兵平台运用、农业短视频制作与推广、荔枝采后保鲜与加工综合技术等内容,组织学员就如何更好促进我市荔枝产业发展进行了深入交流讨论。大家都认为在当前新的市场环境下,要推进我市荔枝产业高质量发展,首先要把“土特产”这3个字琢磨透,针对我市荔枝产业发展痛点、难点和堵点,应用“粤农技”“广州农博士”线上服务平台等新手段开展线上线下全方位精准农技服务,拓展“短视频”等新的营销模式,用好我市荔枝资源禀赋,开发荔枝保鲜深加工等荔枝产业新业态,发展生态旅游,促进荔枝“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进一步推动我市荔枝产业振兴。

(图:禁毒社工向居民宣传禁毒知识)
(图:禁毒社工向居民宣传禁毒知识)
(图:禁毒宣传活动现场合照)
逢源街道禁毒办为进一步加大禁毒宣传力度,加强对社区的禁毒宣传教育,积极配合广州市创建无毒示范城市的工作方案,提高全民识毒、防毒、拒毒意识,抵制毒品,5月22日下午,逢源街禁毒办联合耀华社区居委会、何家祠社区居委会,在居民聚集地开展逢源街禁毒宣传活动。
活动中,禁毒社工通过悬挂禁毒横幅、发放禁毒宣传资料、宣传礼品等方式,面对面地向广大居民群众详细讲解了毒品的种类、传统以及新型毒品的危害以及禁毒相关法律法规等知识。呼吁大家要树立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正确观念,并告诫大家要提高自身警惕性、谨慎交友、不轻易和陌生人搭讪、不接受陌生人提供的香烟和饮料等,如发现涉毒违法犯罪行为,要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积极参与到禁毒斗争当中。
通过此次宣传活动,达到良好的社会宣传效果,切实增强了社区居民群众的禁毒意识,使禁毒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为营造健康无毒、和谐安定的商圈环境奠定基础。
5月29日晚,越秀山上,越王台边,镇海楼前,一场古韵悠长、别开生面的“薰风自南”镇海楼吟诵会举行。
这场吟诵会以“薰风自南”命名,颇具文化渊源。吟诵会分为“序章”“咏史”“言志”“家国”“天下”5个部分。由岭南诗人歌咏镇海楼的著名诗词,回望跌宕起伏的历史;由对历史文化的兴叹,抒发诗人的人生追求;由诗人的人生追求,体现中华文化的“家国意识”。
文物辉映,情景交融
彰显文化 展现底蕴
维夏之月,南风习习,草木飘香。5月29日晚,越秀山上,越王台边,镇海楼前,“薰风自南”镇海楼吟诵会举行。
《礼记·乐记》:“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为邦本”,也是这场吟诵会以“薰风自南”命名的历史文化依据和渊源。
据介绍,为扎实推进我市文化强市建设,推进广州建设“诗词之都”,由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指导,广州市文联主办的“薰风自南”镇海楼吟诵会隆重开场。
吟诵会分为“序章”“咏史”“言志”“家国”“天下”5个部分。“序章”点题,由岭南诗人歌咏镇海楼的著名诗词,回望跌宕起伏的历史;由对历史文化的兴叹,抒发诗人的人生追求;由诗人的人生追求,体现中华文化的“家国意识”;诗人从“家国”出发,放眼世界、胸怀“天下”。
吟诵会以诗词文化为载体,以历史名楼古建为背景,文、物辉映,情、景交融,彰显广州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讲述中华文明丰富的情感世界、文化理念和精神内涵。
在淡远沉静、婉转连绵的音乐声中,歌者缓缓吟诵出远古先民的歌谣,仿若温暖慈爱的南风徐徐吹拂。听者心动,本场吟诵会以五千年前的苍茫徽音拉开了序幕。
登高望远 胸怀天下
序章照应吟诵会题目,以《南风》《登尉佗楼》诗,展现了中华文化的“民本观”。《南风》诗,赞美“南风”为仁德之风、惠民之风。唐代诗人许浑《登尉佗楼》诗,追溯任嚣、赵佗开创南越国的历史。
第一章“咏史”以屈大均、陈恭尹、丘逢甲、康有为等南粤仁人志士登临镇海楼所作,展现中华文化的“社会观”。屈大均的《卖花声·题镇海楼》词表达了心向华夏的拳拳赤子之心。陈恭尹的《九日登镇海楼》诗,深怀故国之思。康有为的《秋登越王台》诗,则凸显了诗人的历史使命感。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这是不同历史境况下中国历代文人士大夫的价值追求和人生境界,也是中国文化精神中“儒道互补”精髓的体现。第二章“言志”以《归田园居》《龟虽寿》诗歌表达了在不同处境中的人生追求。一面是热爱自然、返璞归真的理想追求,一面是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诗,则表达了传统文人的爱国热情。
第三章“家国”。《诗经·王风·黍离》《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二首》《祖国啊,我的祖国》等诗歌,以诗人对江山社稷的眷念和赤诚,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家国观”。《黍离》表达了绵绵不尽的故国之思,是中国传统文化“家国意识”的起源。
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自古就是“礼仪之邦”,爱好和平,倡导“德不孤,必有邻”。第四章“天下”以《诗经·小雅·伐木》,表达愿普天下的人们能“同气相求、同声相应”,和睦相处、其乐融融。毛泽东的《念奴娇·昆仑》词,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五千年来“胸怀天下”的思想传统。
诗会以气势宏大的混声合唱《阳关三叠》压轴,展现中华文化兼收并蓄的精神风貌。
“湾区诗会”精彩继续 闪耀广州“诗词之都”
“雄直诗篇,似光焰明乎北斗;风流人物,如繁星灿于南溟”。这一夜,观众相聚在镇海楼前,一同享受了一场文、物辉映,情、景交融的诗歌盛宴。这是一个难以忘怀、收获满满的诗词之夜,是广州建设“诗词之都”的又一华美篇章。
镇海楼吟诵会现场
镇海楼吟诵会现场
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李鹏程表示,广州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其中有五仙观、越王台、镇海楼、农讲所、陈家祠等著名历史文化地标。近年来,市文联围绕广州建设“诗词之都”目标推出诗歌品牌活动“湾区诗会”,已成功举办上巳节雅集、延河珠水吟诵会、兰圃诗会、粤港澳大湾区诗歌论坛等活动。接下来,市文联将持续深入挖掘和彰显广州的历史文化内涵,结合广州著名历史文化地标,因地制宜举办特色鲜明的诗会,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助推广州“诗词之都”建设更上一层楼。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