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心桥荣获2023“世界人行桥奖”金奖
世界人行桥奖组委会评审委员会近日公示了2023世界人行桥奖三个奖项的获奖名单,广州海心桥获得2023“世界人行桥奖”唯一金奖。世界人行桥奖于2019年由国际道路联合会(InternationalRoadFederation,IRF)设立并主办,两年评选一次,主要奖励世界杰出人行桥的设计、建设、施工单位及主要技术人员,是世界人行桥领域的权威奖项。
海心桥是世界上跨度最大、桥面最宽的曲梁斜拱人行桥,其位于广州珠江新城CBD核心区,北接二沙岛艺术公园,南连广州塔。主桥全长488米,跨度198米,高56米,平均宽度15米,海心桥由何镜堂院士领衔的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与广州市政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设计团队联合打造,建设单位为广州市建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施工方为中铁广州工程局集团,广州住建局全面统筹该项目建设。
海心桥建成以来,每日平均通行人数达1.4万人,获得市民群众和游客普遍好评。荣获2022年国际桥协IABSE“杰出人行桥”奖、2022亚洲照明设计最高奖项“亚洲之光”奖,被评为2022年第九批广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海心桥建成后成为广州的一道靓丽风景与文化名片,展现了中国制造与广东高质量发展的实力。
在本届世界人行桥奖评审中,海心桥以其独特的原创造型、地域文化特征、城市空间的活力、力与美的和谐统一、众多的技术创新与专利应用为特点,在众多参选作品中脱颖而出,一举夺魁。
海心桥设计的几大亮点,获得了评奖专家的一致认可与高度评价:
桥梁的创意理念充分体现地域文化特征。桥梁提出以“琴鸣绢舞,岭南花舟”为理念,平面造型吸取粤曲“水袖飘绢”的形态,立面桥拱融入“岭南古琴”的造型元素,在现代形态中融入岭南文化意象。通过立体绿化形成花舟造型、东西两幅如同流畅优美的水袖飘绢,打造一个植根岭南文化,凸显文化自信,具有时代特色的广州城市名片。
桥梁设计使其成为独具特色的公共活动场所。海心桥是建筑师创新性地采用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方式设计步行桥。它不只是一座桥,它是城市的活力场所、公共纽带。桥面给所有市民提供了一个无门槛的城市公共空间。开通一年来,人们在桥上晨跑、散步、休憩、打卡,进行少儿科普教育、党建活动,节庆时在桥上观龙舟、赏烟花等等。另外,在这里还举办过桥上音乐会等大小不一的城市公共活动。就区域尺度而言,海心桥已经成为代表城市公共空间的名片。在使用者的视角中,海心桥也已经是独具特色的承载公共活动的场所。
桥梁的创新设计满足了不同人群的使用需求。桥面创新性地通过主梁两侧高差形成高低桥面,巧妙地布设了花池、看台及上下两种通行空间,兼顾了体验与高效,给予了各类行人的通行和观景的需要,形成了对比鲜明的桥面空间质感,提升了城市活力。桥面采用了坡道顺接的方式衔接两岸步行带,使人们能够专注且放松的观赏风光,而无需不断留意脚下,以保证城市公共体验的连续与流畅。加以温润的实木扶手,避免高光反射的幕墙表皮,避免光源直射眼睛的泛光设计,防磕碰的倒圆角设计、喷雾降温等人性化细节,满足老年人与儿童的使用体验。
桥梁的技术工艺展示了更为优雅的建筑美学。为了保证纤细的外观,并减小阻水面积,采用单箱三室的钢箱拱肋;主梁采用半径为129米的曲线梁,刚度大、整体性好,有利于提高抗扭承载力及抗风稳定性。拱脚与拱座、承台固结及拱梁固结两处节点构造极其复杂,为确保结构安全,采用局部模型,对两处节点进行了精细化计算与设计,解决了复杂节点设计与施工的难点。主桥拱肋采用钢混部分组合拱肋,桥面以下拱肋全灌注混凝土,拱肋外层设置10厘米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层,桥面以上拱肋受压区内则灌注混凝土,增强了拱肋刚度、抗船撞性能及人行舒适性,混凝土裹包层可有效对浪花飞溅区的钢结构进行防护。
结合科技创新打造了多位一体的现代智慧化桥梁。桥梁设计引入先进理念与技术,引入智慧桥梁系统:具备安全监测,人脸及行为识别,智能音响,光伏发电,自动喷雾,可视化数据平台等复合功能,通过先进智能技术的复合协同使用,使这座桥梁成为具智能检测,安全监控,科普教育等多位一体的现代智慧创新桥梁。

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民法典学习宣传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提升党员干部职工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意识,在5月份第3个全国“民法典宣传月”之际,广州市城市更新项目建设管理办公室党支部组织开展了“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主题普法讲座。
(培训现场)
主讲律师从《民法典》的主要亮点及变化切入,结合工程项目建设和房屋管理等常见法律问题,重点解读了合同起草、审核、签订、履行及诉讼处理等内容,分析了合同涉及的法律风险和防范措施。驻办律师从公房管理中涉及行政处理的技巧及诉讼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了补充。最后,顾问团队一起上台,与大家互动,解答大家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合同问题,为我们更好地运用《民法典》来规范工作、防范风险提供了有益的帮助。
高伯齐书记强调,全体党员干部职工要充分认识《民法典》颁布实施的重大意义,进一步提升依法行政能力,切实增强法治素养,学会遇事找法、带头学法、办事用法,不断推动我办各项工作沿着法治轨道健康运行。
(组织开展2023年“6·30”爱心捐赠活动)
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落实省、市、区关于乡村振兴战略工作部署的具体行动。6月9日上午,区应急管理局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开展2023年“6·30”助力乡村振兴爱心捐赠活动。
会上,局党委书记、局长陈志科提出,作为新时代应急人,我们要以更高的政治站位,体现责任担当,主动伸出援手、献出爱心,积极参与到爱心捐赠活动中来,用实际行动支持乡村振兴工作。随后,陈志科同志及局班子成员率先垂范、带头捐赠。全局干部职工纷纷慷慨解囊,踊跃捐款,为乡村振兴贡献出的自己的一份爱心。接下来区应急管理局继续深入扎实开展乡村振兴相关工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实现乡村振兴贡献荔湾应急力量。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