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站点
> “四问松塘”,看乡村振兴的西樵回答!
详细内容

“四问松塘”,看乡村振兴的西樵回答!

时间:2023-07-12     人气:850     来源:南海西樵     作者:
概述:“我是谁?”为了弄清楚这个根源问题,南海的乡村振兴工作者们通过不断地认知更新与实践探索,逐渐找到了答案......

南海是如何活用传统在地文化


摸索出一条


党建引领、基层自治、多方助力


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不妨向西樵“松塘样本”发问


“我是谁?”为了弄清楚这个根源问题,南海的乡村振兴工作者们通过不断地认知更新与实践探索,逐渐找到了答案。


6月30日,南海区乡村文化振兴工作现场会在西樵召开,有800多年历史的松塘村获授“佛山市南海区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几天后的7月5日,基地便迎来翰林小学30多名学生组成的首批研学团。


一群身处新时代的活蹦乱跳的娃娃,走进800年古村,徜徉在历史时光中,尊崇着先人代代相传至今的优良传统,活学活用。这幅画面像极了南海乡村振兴工作者的工作写照,在传承与激扬中奋斗,生动而充满活力。


其实,在南海像松塘这样盘活传统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的样板真不少,南海的乡村振兴工作者都在各自领域因地制宜“八仙过海”,激发传统文化自信,增强乡民归属感;激扬发展经济自强,增加大家紧迫感;激活建设家园自觉,重构村民责任感。以“松塘样本”为观察对象,来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出乡村振兴的“主人公”——身处新时代的传承者,以及他们善用文化赋能的“密码”。

古祠活化,研学保育!“松塘模式”贡献乡村振兴西樵样板


站在松塘村的状元牌坊,仰望着不远处气象万千的南粤名山——西樵山,只见它历经千百年,底蕴十足,活力依旧。


西樵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拥有省级以上历史文化名村3条,每一条村均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民俗传统。


岭南的魂脉在乡村,以乡土、乡景、乡情、乡音、乡邻、乡德等共同构成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核,就蕴涵于乡土文化之中。基层治理中要想凝聚乡村向心力,厚植乡村德治的根基,便离不开传统文化的引航。


南海作为一个历经千年、生生不息的生命体,城就是“骨骼”,产就是“肉体”,人就是“血液”,文就是“灵魂”。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未来的社会经济发展也会转向生态文明大战略下的乡村振兴。乡村在“生态资本深化”方面拥有相当大的潜力。乡村的文化物业和资源型资产的开发,将会构成第三资产池,有力地支撑国家经济向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做战略转型。


在如此背景下,在南海从事乡村振兴的工作者,需要明白“我是谁?”我不止是我,我是南海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活用者,我也是善用新知识认清新环境,善用新资源创造新价值的新时代南海人。


是我们!


修身齐家爱国爱家乡


弄清楚了“我是谁?”接下来就要大声告诉所有人“是我们”:骨子里流淌的热血来自生生不息于这片热土的先辈,我们耳濡目染自幼便知要修身齐家爱国爱家乡!


家乡的祖祠需要修缮,“我们”站出来了!松塘季房修缮小组邀请18名热心乡贤和村民参观季房六世祖祠,并聚餐发起募捐。

2022年1月30日,上金瓯社区松塘村乡村振兴工作会议在区氏宗祠内举行,乡亲父老们共贺宗祠修缮完满竣工这一“百年盛事”,齐商村内其他祖祠修缮之计,全力保护村内文物建筑群,保育传承古村文化。


结果,一餐饭余,53万元齐!这是2022年国庆节期间,发生在南海西樵松塘村的一桩“新乡贤”爱家乡的善举。这样的善举还有很多:


文物修缮的高度自觉不仅是乡贤桑梓情深、反哺故园的体现,更是南海人崇文尚学、善治善为的写照,也能从中看出“自己家园自己建”的乡民责任感。


温铁军长期研究中国的三农问题,他曾指出,中国城市化快速推进吸纳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致使农村人地疏离,原围绕传统农业而建构的生产生活方式正在被改变,乡土文化在与城市现代文化的碰撞中日渐式微,乡村的衰落成为显性态势。


但是,在南海松塘等村落,正在努力传承活化传统文化,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目光与回流。


为此,西樵通过深挖历史文化的深刻内涵,实行“一古村一机构一规划”模式,打造古村特色品牌,通过生动有趣的讲述方法和传播路径,将松塘故事、南海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如松塘村翰林文化节传承松塘村翰林文化学风,弘扬尊师重教;百西办好六祖诞活动,传承800余年历史底蕴。简村每年一度举办北帝诞活动,延续700多年特色民俗……


每逢中秋节,村中还会上演烧番塔等特色民俗,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吸引央视《记住乡愁》、浙江卫视《高能少年团》等知名节目纷至沓来。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党委政府积极激活基层自治活力,以高度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掀起全民参与乡村振兴建设的热潮。

西樵者,天下之西樵,非岭南之西樵也。明清时期,以湛若水、康有为为代表的文人学子研学西樵山,在历史长河倾听民族心灵的脉搏跳动,用实际行动书写家国情怀。


站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下,清醒地认识到乡村振兴之于国家的重要战略意义,怀揣着一颗火热的赤子之心,秉着“是我们”的自觉担当之责,松塘人正跟所有南海人一起,在党委政府的指导下,充分发挥“主人翁”的主观能动性,一起努力建设好自己的家乡,胸怀“家国情怀”去爱国。


要什么?


继往开来高质量发展


乡村振兴到底“要什么?”简单来说就是不辜负老祖宗,要传承下一代,实现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之魂。作为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南海拥有亿年山川、万年水脉、千年文化、百年工业,有极其丰富的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古村落等资源,可以说“天赋异禀”。


“南海衣冠推望族,西樵灵秀萃吾门。”数百年来,松塘村科甲鼎盛,励学之风源远流长,有了“翰林村”之美誉。村内宗祠众多,文物建筑修缮保护对推动乡村振兴、文化振兴具有深远意义。


西樵多维度打造古村活化升级的“松塘模式”,是实现文化赋能乡村振兴、打造古村落活化新型农村社区的典型。松塘村研学也是南海区落实推进青少年的区情、乡情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和时代新人热爱家乡和回报桑梓的重要举措。松塘村被授予“佛山市南海区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牌匾……


这些都是南海上下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在保护传承好老祖宗留下来的“家底”。


近年来,南海区围绕“1114”工作体系,实施“水上南海”发展战略,努力构建“三带三区”文化发展新格局,以文化赋能乡村振兴,重点从政策创新、人才支撑、产业带动、文化“双创”、艺术熏陶等五个方面促进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今年3月,南海区申报国家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将文化作为撬动城乡融合的“新杆杠”。


这种文化情怀的传承从未停顿,如今的南海人,以文化人、以文聚人,以文润城、以文兴城。在这片最古老也是最开放的热土上,坚持党建引领,不断擦亮“岭南文脉 生生南海”产城品牌和文旅品牌,展现“三湖碧水、七十芙蓉”的独特韵味,文“艺”载道为建设现代化活力新南海持续贡献乡村软实力。


为了更好指导松塘的基层自治,西樵镇已出台“村规民约”和“名村建设规划”,多维度打造“松塘模式”保障古村活化,大力发动乡贤力量参与文化传承、全域旅游发展等工作,推进“抓党建、促改革、强基层”措施,为南海区乡村振兴、“一核多元”基层善治贡献“松塘力量”。


怎么干?


党政指路自治齐共享


观念跟上了,实施主体确认了,方向目标也清晰了,接下来就是“怎么干”的方法论问题了。在南海,乡村振兴的工作路径十分清晰,那就是:党委政府指路,集体村民主动,机构企业承办。


乡村建设由来已久,张謇的“村落主义”在清末民初产生了巨大影响,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梁漱溟、晏阳初等人也曾积极投身乡村建设运动。


温铁军认为,从文化建设角度来说,注重草根、注重底层、注重传统、注重可持续、注重城乡融合等等,需要有关部门形成自觉意识,来推动乡村文化建设这场伟大征程。他建议,政府可通过政策倾斜来引导鼓励在地的群体,去延续在地文化,形成在地的知识,构建在地的话语,从而盘活在地文化,助力乡村振兴。


推动农村发展是南海改革的“金字招牌”,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当下的南海正在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在城乡协调发展、推动产业振兴、引育乡村人才、传承传统文化、改善人居环境、共建共治共享上走在前列。要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改革创新的气魄、奋发竞进的状态,齐心协力、真抓实干。


以西樵为例,身为南海“三带三区”文化格局的落子点,西樵将以水为脉将全域文旅资源串珠成链,将环樵山水乡活力区,打造南海文旅产业发展的极核。


市、区资源的倾斜,重磅活动纷至沓来,使“文翰樵山”声名远扬,进一步推动市场主体的合作热情不断升温,不断厚积文旅产业资源优势,形成城产人文融合发展的良性循环,在下一轮现代化发展进程抢抓机遇。


透过“松塘模式”不难看出,政府部门成为构建中小企业和基层群众文化专业人才队伍的重要枢纽,走出了一条“政府搭台、基层自治、社会参与、群众唱戏”的文化赋能乡村振兴新路子。


当下,南海区委区政府制定统一思路方案、专家研究组织指导、文化学者深度参与、村社群众担当主体。加强了对乡民在历史文化保护意识层面的教育,增强了乡民的眼界自信,凝聚了各房各户的共识力量,制止了野蛮开放的发财冲动,找准了乡风文明的发展路径。未来可见更多的“松塘村”在南海大地上遍地开花。


借历史学家许倬云的一句话,来表达对乡村振兴“南海回答”的寄语:比人更长久的是政治,比政治更长久的是经济,比经济更长久的是社会,比社会更长久的是文化,比文化更长久的是自然。


只要我们每个南海人都抱着“主人翁”的心态,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信念,努力奋斗在乡村振兴工作岗位上,一起致力建设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就一定能早日建成现代化活力新南海,共享新时代新成就带来的新生活,诗意地栖居在岭南大地上。


(声明: 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