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珠区上半年GDP同比增长8.2%,规上工业总产值全市第一
上半年海珠实现GDP1261.16亿元,同比增长8.2%,排名全市第二。
具体来看,海珠区规上工业总产值427.06亿元,增长22.5%,排名全市第一;住宿餐饮业营业额53.06亿元,增长24.3%;新一代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275.55亿元,增长22.0%;建筑业产值431.80亿元,增长6.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9.01亿元,增长3.1%。截至6月底,全区共有各类商事主体20.26万户,增长3.2%,其中企业10.70万户,增长4.9%。
2023年上半年,海珠区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以“二次创业”的姿态,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都市工业、数字经济现代化发展水平持续提速,线下消费、高端商务服务业加快回暖,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数字账本”展现强大经济活力
从增长形势看,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国内税收收入3个主要经济指标同比(下同)分别增长8.2%、22.3%、3.2倍,以上指标增速在全市继续名列前茅,折射出海珠区较强经济活力。
从运行态势看,经济发展不仅保持量的合理增长,质量和效益也明显提升,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更加牢固。一是“四上”企业提质增效,上半年全区“四上”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64.59亿元,增长28.5%,比一季度提升4.8个百分点,企业发展持续向好。二是科创能力有效激发,上半年全区“四上”企业实现研发费用38.51亿元,增长16.9%,比一季度提升8.4个百分点;全区667家高新技术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843.78亿元,增长6.8%。三是经济发展持续“升温”,上半年全社会用电量达33.82亿千瓦时,增长7.5%,比一季度提升9.3个百分点;全行业用电量(增长9.0%)呈现持续回升态势,比一季度提升7.2个百分点,其中,工业用电量(增长9.0%)保持较好增长。
新旧动力支撑全区经济高增长
都市工业、数字经济“双核”经济延续拉动作用,成为全区经济发展核心发动机;住宿餐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在疫情防控政策优化、假期消费火爆及广交会恢复线下举办等因素加持下明显回暖,为经济增长提供新动力。
一是都市工业发展成效显著,工业回城“强心”战略助力行业持续提升竞争力,上半年高技术制造业产值现价增长12.0%,比2022年提升20.2个百分点;促进8个都市工业项目落地,高位高效打造“总部+研发+核心制造”的新型都市工业产业链条;积极与致景科技等工业互联网平台探索打造新中大—全球设计师品牌孵化基地;推动路卡集团打造“商贸+制造”的发展模式,联合百度等企业探索落地高精尖制造业,引入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百信南方总部等项目,储备对接安智汽车等项目20个。
二是数字经济发展势头强劲,上半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四上”企业实现营业收入444.33亿元,增长15.0%,其中,规模以上新一代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22.0%,连续两季度实现20%以上增长。产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持续强化,腾讯、阿里巴巴、今日头条等基础层亿元级平台持续突破,微信生态微盟广州公司启动迁入,腾讯游戏板块泓沐科技、新玺科技在地新设,阿里旗下夸克动悦信息启动业务导入,趣丸、三七互娱、大参林等腰部企业生态圈企业密集落地;科大讯飞人工智能与大数据产业协同创新服务平台、广东粤桨百度飞桨人工智能产业赋能中心等7家企业和平台入选市首批“四化”赋能重点平台名单;药师帮、奇安信等垂直领域平台带动中小企业联动发展,推动互联网信息服务、电子商务、智慧医疗等板块增长13.8%、19.9%、46.2%。
三是住宿餐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复苏势头强劲,推出会展、数字文旅等“链主合伙人”,建立行业联盟,促进资源共享,伴随史上最大规模的第133届广交会成功举办(线下参展企业数量达3.5万家,累计进馆超290万人次),辖内会展业、旅行社、广告业和住宿餐饮业分别增长3.5倍、57.7%、16.6%、24.3%。
蓄势聚能助推经济迈上新台阶
一是琶洲试验区建设取得新突破。上半年完成投资168.57亿元,增长22.6%;实现营业收入1975.05亿元。琶洲省级经济开发区正式揭牌;丰富拓展招商渠道,举办产业互联网峰会、数字经济产业投资峰会,第二届广州·琶洲算法大赛等;推动琶洲新拍地企业落地6家主体,数字经济生态不断完善;唯品会、阿里巴巴、TCL、小米、欧派、粤传媒等20个项目已投产运营,科大讯飞、腾讯、广商中心等7个项目已封顶;琶洲南区(东片区)规划通过审批。
二是企业主体持续壮大。启动11项惠企政策兑现,落实174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奖励资金3480万元,上半年全区商事主体新增1.12万家,增长7.6%。实现“个转企”1231家,新增“四上”企业59家、纳入市“进阶小巨人”企业库50家,提报IPO企业2家,上市企业1家,市场信心充分提振。
三是商圈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江启动江南文商旅融合圈二期建设,江南文商综合体动工,打造国际品位与本土烟火交融的西部商业新地标;启动南华西、洪德路老字号一条街建设,建成广州历史文化传承地和品质消费体验地,京东超级体验店项目落户海珠新天地。谋划打造广州塔—琶洲世界级地标商圈,大力发展“首店经济”,联合专业机构推进广州塔南广场等15个项目招商,对接国际一线品牌和高端餐饮品牌。
四是重点项目加快建设。中南钢铁总部大楼、爱帛琶洲总部大楼、宝•Yeah创意小镇等10个年度计划新开工项目动工建设,动工率58.8%。欢聚大厦、广铝等项目取得竣工验收备案;三一、树根项目核心筒完成结构封顶,广州广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三旧”改造项目整体结构封顶;海珠区妇女儿童医院施工出地面。

近日,琶洲产业互联网峰会在广交会展馆精品展厅举办。本次峰会以“产业互联网看琶洲”为主题,集中展示琶洲产业互联网集群化、特色化、平台化发展生态。主要亮点:一是重磅榜单发布。峰会首次发布胡润中国产业互联网30强榜单,包含公布智能制造10强、B2B交易平台10强名单,评选“胡润中国产业互联网未来之星”,鼓励百亿、亿元级头部平台和企业与琶洲产业互联网特色楼宇展现产业互联网前沿盛宴。其中,树根互联、致景科技分别入选智能制造10强、B2B交易平台10强,药师帮、简单汇、巴图鲁、易工品获评“胡润中国产业互联网未来之星”。二是前沿内容分享。峰会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柴天佑、谭建荣分别围绕工业人工智能与工业互联网协同发展工业智能、产业互联与产业转型关键技术与发展趋势做主旨演讲,有关企业相关负责人就如何以产业互联网推动数实深度融合开展高峰对话,聚集政产学研合力,汇聚产业互联网前沿资讯流、信息流。三是琶洲元素凸显。峰会发布《琶洲产业互联网报告》,集中展示琶洲产业互联网联盟和特色园区楼宇,分享汽车及智慧交通、定制家居、纺织服装等垂直领域创新成果和经典案例,以琶洲元素面向全国点亮产业互联网新高地。
摊开增城交通建设的蓝图,一条条交通大动脉纵横交错、四通八达,串联起城市与乡村;一座座桥梁和隧道,穿山越岭、跨江而过,在大地上挺起脊梁;一座座车站,拔地而起、车水马龙,彰显着生机与活力;一趟趟列车,穿境而过、驶向远方,承载着梦想和希望……
增城作为东部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域,环珠江口100公里“黄金内湾”的北部端点,广深港、广珠澳科创走廊重要节点。当前,增城乘着广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东风,把握国家、省、市推进“双区”建设、“双城”联动的发展机遇,打造为广州东部的发展动力源和增长极,积极承接湾区东西两岸科技创新走廊高能要素。区内拥有新塘站、增城站、增城西站三大交通枢纽,已开通或已落实规划有4条国铁、4条地铁、3条城际、6条高速公路,30分钟可达广州中心城区,40分钟交通圈内坐拥广州、深圳两大空港和黄埔、新沙两大海港资源,1小时可达粤港澳大湾区主要城市。通过增城的铁路客运站,交通路网可连接长三角一体化区域、中原城市群、京津冀协同发展地区。如今,增城呈现出大道通衢、铁龙交织的交通盛景。
起于交通,而不止于交通,增城要把“东部枢纽”的通达优势,转化为“东部中心”的集聚优势,打造引领大湾区、联动长三角和京津冀、面向海内外的广州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随着粤港澳大湾区规划落地,增城以服务民生为宗旨,推动交通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骨架高速公路网持续扩展,多个重点项目相继建成通车,纵横连接,交通“大动脉”四通八达。截至目前,增城区公路通车总里程达2275.338公里,一级公路通车总里程跃居全市第一,等级公路密度率全市领先。其中,高快速路里程205公里,路网密度由0.06公里/平方公里提升至0.13公里/平方公里,主干路里程增加48公里,路网密度由0.27公里/平方公里提升至0.3公里/平方公里,路网结构不断优化。
高速路网与周边城市无缝对接,实现全域10分钟上高速
“每到周末,我们一家三口都会乘坐地铁,到广州植物园、中山纪念堂等地游玩、逛街,品尝广州地道美食。”荔湖街市民陈致远告诉记者,增城广场站就在他家楼下,出了家门就是地铁站。现在,他们一家更乐意到广州塔、中山纪念堂、广东省博物馆、白云山等景点参观,增长见识。
近年来,增城不断完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越来越便利的出行,越来越完善的服务,市民群众于细节之处感知出行体验日益改善,城市品质亦不断提升。广州地铁13号线增城段设沙村站、白江站、新塘站、官湖站、新沙站共5个车站及官湖1个车辆段,首期线路已于2017年12月28日通车运营,全线计划于2024年通车运营。目前新沙至黄埔区鱼珠街用时约45分钟,全线开通后用时约35分钟。而地铁21号线起自天河员村站,终点站增城广场,其中增城段长度约23.2公里。地铁13号线、21号线呈东西走向地铁线路,实现越秀、天河、黄埔、增城等区的高效互联,其定位为高运量城市轨道交通骨干线,高效满足广州中心区域与东部发展区域的交通需求,增城将真正融入广州市“半小时生活圈”。
广东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万陆认为,增城最重要的优势在于“黄金区位”——既是广州都市圈与深圳都市圈连接点,又是广州“东进”与科创走廊复合交叠点,能够作为广州东部新门户快速联通穗莞深。近年来,增城建成启用一批重大交通项目,为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其中广汕路北绕线8月1日全线通车,北三高速二期、花莞高速、广惠高速西延线、广石铁路、穗莞深城际以及广惠高速南香山互通立交、广惠高速荔湖互通立交等项目先后建成通车,实现广州东部、增城城区、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与高速公路网及周边城市的无缝对接,实现全域10分钟上高速目标。
加快构建粤港澳大湾区“1小时交通圈”
连日来,广汕铁路工程建设现场的工人们正在进行基础建设、土方回填等收尾施工作业,全力为9月底的通车忙碌着。广汕铁路为高速客运通道,开通后,广州至汕尾车程将由目前的2小时缩短至40分钟左右,将成为优化粤港澳大湾区1小时通勤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缓解广州通往东部沿海城镇的通行压力。该线路将在惠州连接赣深客专,通过京九高铁、武九高铁、沪昆高铁可连接北京、武汉、上海等城市。
增城区的轨道交通网络四通八达、路网结构不断优化,对企业投资十分重要。“选择在增城加大投资,一个是情怀使然,另一个是看中增城基础设施。”立高食品冷冻事业部副总经理梁坚锐告诉记者,企业的产品对温度有着严格要求,运输环节的冷链物流最难把控,支出成本也比较大。企业项目所在地紧邻增城火车站,坐落于增城高铁融合区内,对企业来说,便捷的交通体系能大大节约生产运输成本。去年12月,增芯项目如期开工,广州增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亮说,增城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非常有利于企业引进人才和对外合作交流,“项目落地以来得到了增城区政府和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我们非常有信心在增城发展,未来也希望把国内的优质资源全部落地到增城来。”
近年来,增城一大批重大交通项目持续“上新”,处处呈现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国道、高铁、高速……综合交通网络牵引着各类创新发展要素加速流通,为增城协调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轨道交通建设方面,除广汕铁路,目前新白广城际主体增城段已建成,全线土建施工已完成,预计年底前开通运营。开通运营后,从新塘至白云机场最快约20分钟,推动增城区融入珠江东岸穗莞深城际便捷客运交通走廊,快速连通白云机场、深圳及珠三角东南部地区。
高快速项目建设方面,增天高速项目增城段三个合同段(SG01-SG03),已全面开工建设,截至6月30日,增城段已完成总产值约占50%,约20亿元。作为增佛高速公路一部分,增天高速是广东省高速公路网规划重要联络线,也是广州北部连接河源、佛山等地重要通道,建成后将缩短黄埔到天河、白云的路程。在贯通东西方向的同时,增天高速还与北二环、广河、从埔、花莞和北三环等高速互联互通、交织成网,完善广州东北部高快速路网结构。届时,从增城出发将无须绕行其他高快速路就能直接到达天河,路程缩短近30公里,用时也在30分钟左右,增城与广州老城区之间已近“一箭之地”。增城将真正融入广州“半小时经济圈”,有力提升广州内联外通水平,实现老城区“历史文化核”、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同时加强广州与河源、佛山等珠三角主要城市的联系,积极助力广州建成更高水平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加快构建粤港澳大湾区“1小时交通圈”。
外联项目建设方面,增城陈家林路北延线、创誉路西延线工程,计划今年10月启动建设。随着黄埔区的各项发展政策落地,带来产业、人口的增加,势必会外溢至增城。黄埔、增城两区相临,推动广州东部交通枢纽片区与黄埔港区、增城开发区与黄埔开发区、中新永宁地区与知识城片区协同发展。项目建成后将打通增城区与黄埔区之间的断头路,与黄埔区的通勤时间可望缩短15至20分钟,加快两区交通一体化和高效连接,畅通增城与中心城区的联系。
初步形成“交通+物流+产业”运产贸一体化发展格局
增城正大力推进广州东部公铁联运枢纽建设,提升中欧、中国与东盟双向贸易水平,助力广州高质量参与共建“一带一路”。连日来,广州东部公铁联运枢纽项目施工现场一派繁忙的景象。工人们头戴安全帽,正奋战在各自的施工点位上,全力推动项目建设进度。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助力广州加快建设“全球效率最高、成本最低、最具竞争力”国际现代物流中心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打造国内大循环中心节点城市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城市。
依托增城西站建设的广州东部公铁联运枢纽是粤港澳大湾区开行密度最大的国际班列平台,目前,广州东部公铁联运枢纽固定每周开行中欧班列4至5列、中老班列1至3列,基本实现每天一班的“天班”开行,已初步形成“交通+物流+产业”运产贸一体化发展格局。
增城区正着力构建三大发展平台。高标准规划建设广州东部中心,着力打造联动穗莞深、连接粤东华东的广州东部综合门户;抓好广州东部公铁联运枢纽建设,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发挥增城国家级开发区引领示范带动作用,提升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总体水平。增城区将坚持以广州东部枢纽为牵引,积极协调推动东部枢纽、增城开发区、公铁联运等平台提质赋能。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定制建设一批高质量产业载体,完善产业配套设施和服务,并提升运营服务水平,让企业员工宜业也宜居。
未来,增城将承载广州东进战略发展势能,发挥 “三铁合一”交通枢纽优势,依托“一站双港”助力“双城”联动,建设面向湾区东岸、粤东、华东的广州东部门户,打造为广州东部的发展动力源和增长极,积极承接湾区东西两岸科技创新走廊高能要素。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