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区政府广州开发区管委会常务会议召开
7月28日,黄埔区政府、广州开发区管委会常务会议召开,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和防汛救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及省、市主要领导批示精神,听取黄埔区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行动阶段性工作、三防工作、城镇燃气领域安全工作情况汇报,以及黄埔区推动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工作情况汇报,研究部署下一步工作。黄埔区区长、广州开发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冼银崧主持会议。
会议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严格落实国家安全生产“十五条硬措施”和省安委会65条具体措施,抓紧抓实抓好安全生产各项工作,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要全力抓好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持续开展电动自行车综合整治攻坚行动,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要突出抓好城镇燃气安全风险隐患整治,紧盯燃气生产、储存、运输、使用等重点环节,聚焦重点场所重点部位,开展全覆盖排查。要针对文旅领域、交通领域及各重点场所开展安全大排查,压实经营管理者的责任。要进一步做好防大汛抢大险准备,全力做好战备执勤和应急救援处置,确保安全度汛。
会议强调,要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百千万工程”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增强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要推进落实再提速,推动“百千万工程”取得更大成效。要督查考评再强化,确保“百千万工程”落细落实,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强化考核引导、督导检查和结果运用。要深入开展“三亮”活动,推动全区形成履职尽责、竞标争先的良性循环,奋力推动“百千万工程”出实效。
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

自2021年3月入选农业农村部第三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创建名单以来,增城区把创建工作作为现代农业及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抓手,坚持“产”“管”并重,在推进农业产业发展基础上,扎实推动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工作深入开展,织就一张从田间到餐桌的农产品安全大网,守护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压紧压实“三大责任”
农产品安全监管机制不断完善
一直以来,增城区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区委、区政府多次研究部署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坚持农产品质量安全党政同责。一是压紧压实党政属地责任。成立以区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镇(街)、区农业农村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等26个单位为成员的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并印发工作方案明确目标职责,将创建工作纳入区委、区政府重点工作,全力督促落实。食品安全监管监测体系建设列入2021年增城区十大民生实事,入选《广州治理榜》为民办实事优秀案例。二是压紧压实基层监管责任。打造“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络,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重心下移,监管关口前移。壮大基层监管力量,建立镇街协管员、村协管员和经济社信息员等共计3600多人的基层网格监管队伍,压实网格员监管职责,推动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全覆盖。三是压紧压实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责任。100%落实生产记录、质量承诺和人员培训制度,签订告知承诺书,发放《禁限用农药清单》等宣传资料,严格执行禁限用农兽药管理等规定。开展农安信用信息采集与评价工作,引导激励农产品生产经营者自觉落实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责任。2022年以来,增城区累计出动监管执法人员2万多人次,检查生产经营主体8400多家次。
建立健全“三大体系”
农产品安全有“身份证”
“有了溯源,我用手机扫码就可以清楚看到农产品的具体生产信息,放心购买。”市民周女士说。近年来,增城区建立并不断完善从农田到餐桌的全链条监管体系,坚决守住食品安全底线。
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增城区构建链条完整的网格化管理组织体系,细化为由镇(一级)到村(二级)到社(三级)到企业(四级)的四级监管网格机构,实现区域定格、网格定人、人员定责,目前全区设有一级网格13个、二级网格283个、三级网格3171个。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监管信息公开公示,设立区、镇街、村、企业网格化监管责任图公示牌326个。建成智慧监管系统,对接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平台,实现监管数据互联互通。
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增城区建成区、镇、村(企)三级监测网络,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站点78个。升级优化区、镇、村监测站点45个,实现检测项目覆盖种植、水产、畜禽产品,基层监测站点检测能力有效提高。其中,区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实验室获得省级计量认证(CMA认证)和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考核(CATL考核)“双证书”。引入黄埔海关技术、幸福田园等社会机构,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通关(增城)便利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共享检测中心,探索区企、镇企、村企共建共治共享监测机制,完善监测网络。每年完成产地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任务超13万余批次,全区检测合格率连续6年保持在99%以上。
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增城区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体系建设,做到“来源可溯,去向可追”全链条监管。组织监管人员和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参加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应用培训,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及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宣传推广,督促指导生产主体开具合格证。截至目前,累计开证主体数662家,共开具合格证89万张,用证农产品达22万吨。2022年广东荔枝销售期间,“承诺达标合格证”开证率全省前二十名中,增城有九个荔枝场上榜。
聚力聚焦“三大环节”
从源头严控生产风险
一直以来,增城区坚持牢牢守住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第一道关口。一是聚力聚焦农产品产前环节。引导农产品生产企业积极申报“三品一标”认证,目前全区共有“三品一标”认证企业85家,获认证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6个、省级名特优新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14个、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5个。2022年增城荔枝入列首批国家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仙进奉荔枝作为全国唯一荔枝类品种入选2023年农业主导品种;不断优化调整农业结构和区域布局,成功创建增城迟菜心、幸福田园蔬菜、仙进奉荔枝、增城丝苗米、特色水果等5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增城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入选2023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强化农业生产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制(修)定荔枝等特色农产品地方标准和生产技术规范12项,其中国家标准1项,推进标准化生产;强化宣传发动,推动齐抓共管,制作“增城区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区)”宣传视频短片、宣传海报、宣传小册子,设置告示牌、广告牌以及通过各级媒体广泛增城创农安工作,提升群众知晓度和参与度。二是聚力聚焦农产品产中环节。加强重点品种监测力度,重点开展豇豆农药残留突出问题攻坚治理,全面摸查豇豆种植主体情况并纳入监管名录。监测豇豆样品2954份,合格率99.85%;深入实施“治违禁 控药残 促提升”“水产品不安全不上市”三年行动等专项治理行动,2022年以来共监测抽检重点农产品6611(含快速检测)批次,总体合格率99.98%;坚持绿色发展,推广农业标准化统防统治、绿色防控、健康养殖、无人机超微喷雾施用农药、实施高效低毒低残留农兽药使用等技术,组建农技“轻骑兵”队伍,进村入户深入到田间地头贴身为农户提供技术指导服务,鼓励使用生物农药,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提升农产品品质水平。三是聚力聚焦农产品产后环节。积极开展新《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普法宣贯工作,成立农业综合执法机构持续加大农产品生产、流通等重点环节的综合执法力度。2022年以来共查处农产品质量安全违法案件(含农资)结案52宗,罚没金额71.57万元,其中1宗经营依法应当检疫而未检疫动物案入选广州市第一批农业行政处罚典型案例、1宗经营依法应当检疫而未检疫生猪案被评为2022年广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典型案例。加强销售环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2022年以来共完成销售环节食用农产品监督抽检973批次,合格率95.07%;完成销售和餐饮环节食用农产品快速检测57419批次,合格率99.13%;不合格产品全部完成核查处置。
从广州黄埔老港海关码头东门出来,进入丰乐南路,一路向北可达广州科学城、中新广州知识城,最终直抵黄埔区北部与白云区交界处。这条纵贯黄埔南北的道路名叫创新大道,由南向北依次串联起黄埔港、科学城、知识城三大经济功能区。
这条聚集40多个生物制药产业项目、80家集成电路产业上下游企业以及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群的大道,正在成为激发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创新活力的纽带。近日,新华网走访沿途多家高校院所、高新技术企业,多角度探索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坚持把创新驱动作为城市发展主导战略,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创新密码。
构筑产教融合高地
激发创新动能
近年来,以创新大道为轴,中新广州知识城汇聚了中新国际联合研究院、广东粤港澳大湾区黄埔材料研究院(航空轮胎大科学中心)、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广州研究院等12所研究院,为知识城注入创新基因。
2020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广州研究院(以下称西电广研院)落户知识城。“到广州之后,我们把与本地产业发展契合度较高的新一代通信技术、材料、集成电路半导体、人工智能等学科领域搬迁过来,做更深度的产教融合。”西电广研院党委副书记刘涛说。
刘涛介绍,西电广研院落户知识城聚焦与产业密切相关的前沿创新领域,解决急难险重的技术问题。三年来与本地企业进行了多项合作,共建了17个校企联合中心,针对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服务本地经济高质量发展。
广州开发区企业丰海科技是合作的受益者。“我们是一家智慧交通领域的专业设备制造商和服务提供商。公司在战略转型、开展新业务时遇到了雷达技术瓶颈,西电广研院为我们提供了创新力量支持。”丰海科技常务副总经理杨俊说,与西电广研院的合作让企业突破了毫米波雷达技术,新产品能实现智慧交通、车路协同路侧交通数据采集及智能家居领域人体存在感知、姿势检测、目标跟踪。
产教融合、产研结合、校企联合、校地聚合不断发生化学反应。链接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的创新大道就像一条大动脉,源源不断吸纳创新的新鲜血液,引才、育才、聚才、助才,最终把创业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和人才链融通。
打造开放创新生态
厚植科技沃土
一个个充满活力的创新因子在开发区涌动,丰厚的创新资源赋能产业发展。
在中新广州知识城凤凰湖,阿波罗智行科技(广州)有限公司(下称“百度阿波罗”)“黄埔哨兵”自动驾驶巡检车在路上进行巡检,对机动车违停、非机动车违章等28种事件进行智能化识别。
2020年,百度阿波罗落户广州开发区,开展“智慧+”车城网新型城市基础设施项目。目前已在一期102个车路协同路口、133公里高精地图覆盖路网基础上启动二期工程建设,新增230个车路协同路口和437公里高精地图路网,可进一步加强车路协同路网覆盖,打造全区数字城市发展的一张“经络图”。
百度智能交通广东省分公司副总经理杨斌介绍说,该创新项目目前已累计自动驾驶巡检40万公里,识别各类交通/市政类事件超47.9万起,有效率达90%以上。
更多的产业想象空间随着“新基建”数字底座的完善打开。截至2023年5月,广州开发区已吸引三家车城网生态企业落地,共同创新新技术、探索新应用,完善产业链条。
有了创新的土壤,产业创新生态奔赴而来。2016年成立于新加坡、2017年落户中新广州知识城的百吉生物是一家专注细胞与基因治疗的创新药公司,主要致力于免疫细胞治疗领域的研究和创新。百吉生物首席科学官张曦表示,未来希望利用这个平台,引进并孵化更多海外项目,串联起粤港澳大湾区和新加坡医疗资源,让技术转化为产品,开辟高水平开放路径。
黄埔区建管中心知识城园林景观部部长胡蓉表示,规划和建设创新大道的初衷是引导创新要素汇聚,如今这条大道已经发展成为一条具有创新特色的魅力大道,规划蓝图变为高质量发展的现实画卷。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