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民间艺术节组织理事会中国委员会湾区文化艺术交流(广州)中心落户广州市文化馆
2023年8月8日晚,“国际民间艺术节组织理事会中国委员会湾区文化艺术交流(广州)中心”揭牌仪式在广州市文化馆举行。中国群众文化学会(对外作为国际民间艺术节组织理事会中国委员会)、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广州市文化馆联合在广州市文化馆设立湾区文化艺术交流(广州)中心,未来将以广州市文化馆作为湾区文化艺术交流阵地,最大限度地发挥粤港澳大湾区群众文化影响力,展示湾区的民间文化艺术特色,更好地发扬联合国教科文国际民间艺术节的精神和理念。
据了解,国际民间艺术组织理事会(英文简称“CIOFF”)成立于1970年,是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缔结官方合作伙伴关系并在其指导下开展工作的国际性非政府文化组织,旨在通过民间艺术交流,保护、促进和推广各国的传统文化和艺术。1993年,经国务院外事办公室、外交部、原文化部、民政部批准,中国群众文化学会代表中国加入了国际民间艺术节组织理事会。自此,中国群众文化学会积极履行CIOFF中国委员会职责,先后在国内多个城市举办30多次国际民间艺术交流活动,并承办了五届CIOFF亚太分会会议、三届CIOFF亚洲民间艺术节、两届CIOFF亚洲儿童艺术节,对促进中国与世界各国群众民间文艺交往,增进人民友谊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广州市文化馆始终以全民艺术普及、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为己任,以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艺术需求为主要目标,尤其是新馆自今年1月开放后,已举办各类文化活动超过1300场次,接待群众超过58万人次,成为广州文化新地标。在广州市文化馆设立湾区文化艺术交流(广州)中心,有利于发挥广州市在繁荣群众文化、开展非遗产保护等方面的资源优势,有利于推动岭南文化、海丝文化和民间艺术不断深化国际化交流合作,有利于促进广州城市形象在更高质量的国际平台传播,有利于广州打造成为立足湾区、面向世界的文化艺术交流中心。
未来,湾区文化艺术交流(广州)中心将开展更多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积极塑造湾区人文精神,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推动中外文化交流互鉴,不断深化中华文化与全球文化交流合作。
2021年7月19日,经国务院批准,广州市与四个直辖市并列率先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两年来,广州锚定“国际”方向、“消费”功能、“中心”定位,围绕“五大维度”深入推进培育建设,2021年社零总额和外贸总额双破万亿大关,2023年上半年社零总额增速达8.7%,城市消费的国际化水平和辐射能力明显提升。
拓展广州国际朋友圈,国际知名度更广
培育一批国际商圈。编制广州市重点商业功能区发展规划,为全市11个区“量身定制”发展方向,培育建设“5+2+4”国际知名商圈,形成聚合消费客流的新极点,新鸿基ICC、超级万象城、SKP、太古里等地标商业综合体落户建设。加快广州南站枢纽型国际商圈建设,持续提升广州南站枢纽能级,将广州南站打造成为全国交通、产业、消费融合发展的典范,世界一流火车站。让枢纽成为消费产业的展示窗口和贸易窗口。
办好一批国际会议。举办国内首个以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为主题的圆桌会议、全国首届全球消费者大会(中国·南沙)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广州发展论坛等,吸引全球500强企业、全球独角兽企业、著名投资基金专家和企业家参与大会、签约项目、献计广州。
打造一个国际化环境。加快外籍人才服务工作站建设,为外籍人才提供在华永久居留和国籍业务受理等全流程服务。在二沙岛、广州塔、沙面等12个国际化街区开展试点建设,打造一批具有国际水准、广州特色,功能完备、开放包容的国际化街区样板。
搭建一个开放平台。举办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传播论坛,正式启动运营大湾区国际传播中心,邀请首批海内外32家主流媒体入驻,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消费IP外宣“新旗舰”。科尔尼全球城市指数报告显示,广州2022年排名上升8位。进驻世界500强企业由2020年的309家增长至2022年的335家。
打造三大广州特色消费体系,消费繁荣度更高
打造产业型消费体系。出台打造时尚之都三年行动方案、时尚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智能与新能源汽车创新发展“十四五”规划等。实现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等6个先进制造业集群产值超千亿元。
打造流量型消费体系。打造广州北站、广州南站、番禺广场等多个TOD大型商业综合体,推动“交通+商业+服务+消费”融合发展。今年第133届广交会首次启用4期展馆,展览面积和参展企业数量均创历史新高,带动客商在穗消费超过200亿元。2023年上半年,全市重点场馆举办经贸类展览140场,展览面积近560万平方米,接待参展参观人数达超过766万人次,同比分别增长2.3倍、1.8倍、8.6倍。2022年,白云国际机场完成货邮吞吐量188.46万吨,位居全国第二。
打造服务型消费体系。作为全国唯一率先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和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的副省级城市,发挥服务业对核心产业竞争力的支撑作用,探索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推动产业链向研发设计等价值链高端攀升,获批5个国家特色服务出口基地。
培育“商旅文体数”消费场景,商业活跃度更好
消费与文旅融合。打造夜间经济新地标,广州塔、长隆旅游度假区、正佳广场入选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开展传统文化特色与国际影响力兼具的国际龙舟邀请赛等活动,举办电竞文旅嘉年华,创新推出“电竞+美食”“电竞+酒店”“电竞+数字艺术”等消费场景。星级旅游饭店增至123家,其中五星级26家,四星级29家。两年新增2个4A级旅游景区、9家3A级旅游景区、1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消费与体育融合。构建“羊城运动汇”全民健身品牌赛事活动体系,近800项主题鲜明、各具特色的群众体育赛事活动遍布全市,年发放运动优惠券230万张,带动体育直接消费超6500万元。
消费与数字融合。直播电商十四个全国首创和跨境电商“六个率先”重塑“千年商都”商贸生态。2023年4月至5月,成功举办第三届直播电商节(中国·广州),与2023粤港澳大湾区消费季同期举行。天河路、北京路商圈入选首批全国示范智慧商圈,正佳广场、正佳友谊商店、北京路新大新商店等三家商店入选首批全国示范智慧商店。
挖掘湾区联动优势,到达便利度更优
交通互联方面,实施空港、海港、铁路港、数字港“四港联动”,打造以广州为中心的1小时轨道都市圈。2022年全年飞机起降26.7万架次,运输旅客2611万人次,年旅客吞吐量蝉联国内机场第一。琶洲港澳客运口岸开通往返香港航线,广州直达香港尖沙咀只需2.5小时,码头免税店项目正在申报筹备中。
产业互促方面,推动穗港澳消费产业联动发展,广佛惠超高清视频和智能家电集群、广深佛莞智能装备集群、深广高端医疗器械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加强穗港澳三地在汽车研发、生产、销售等领域交流合作,打造全国领先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
政策互通方面,加强与港澳地区消费维权合作与信息共享,探索性开展大湾区跨域消费纠纷网上调解工作。推出粤港、粤澳跨境电子账单直接缴费业务,推进港澳当地开立内地个人银行账户业务试点,提升大湾区支付服务便利化水平。
完善自由便利的国际消费制度体系,政策引领度更强
系统打造规划方案、工作机制,建立市长担任组长的市培育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各区相应成立区级领导小组,市、区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组织领导架构体系。
2021年,出台《广州市加快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方案》,11个区结合实际分别制定行动方案,形成“1+11”工作方案体系。
2022年,接续印发加快培育建设实施方案任务清单、2022年加快培育建设工作要点等文件,将培育建设工作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
2023年3月,出台全国首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专项规划。
2023年4月,出台《广州市促进消费提档升级若干措施》,提出12个领域38条措施。各区政府联动做好主题活动开展、消费券发放、零售增长奖励等工作,推动消防审核验收、外摆促销申请、促销活动审批等支持措施落地。
7月,出台《广州市重点商业功能区发展规划》,与培育建设发展规划、城市空间体系规划互为支撑,科学谋划城市商业空间发展和布局。
两年间,市直相关部门和各区政府出台贸易、产业、招商、旅游、教育、人才等细化措施、配套政策约150项,成为培育建设工作的重要抓手和支撑,为工作落地打下了坚实基础。
抓好已出台方案、规划、政策落地见效,蹄疾步稳推进培育建设
——以更高质量拓展多元消费空间。充分发挥重大项目牵引作用,分先后、分重点推进全市重点项目建设。增强白云国际机场、南沙国际邮轮母港等口岸入境旅客集散枢纽功能,拓展入境、过境消费。在广州南站、火车东站、白云机场等场站注入商业化设计,把“人流”转化为“消费流”。
——以更大力度释放消费市场潜力。贯彻“消费提振年”部署要求,市区、政企、银商联动,持续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促消费活动。办好国际购物节、国际时尚产业大会等品牌主题活动。推出“羊城夜市”先行区政策,优化先行区内住餐、购物等企业监管措施。推进“老字号”创新发展。
——以更高标准完善消费政策体系。以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方案和发展规划为纲,出台配套细化措施,开展培育建设监测评估。引入国际资本,赋能实体商贸产业,推动商圈载体改造升级。推进《南沙方案》高水平开放政策落地,探索与港澳的规则衔接、消费协同,推进穗港澳区域合作纵深发展。
——以更高水平建设对外开放平台。利用从都国际论坛、大湾区科学论坛、广交会等重大平台配套开展交流活动,加大传统商圈品牌IP塑造。优化南沙口岸过境免签和外国旅游团乘邮轮入境免签政策。积极申请世界性、全国性的公务、商务活动承办权,吸引更多优质客源来穗消费。
为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最大限度释放消费潜力和活力,助推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近期广州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广州市关于培育羊城夜市先行区助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若干措施》,从夜间消费载体、夜间经营监管、夜间活动组织、夜间配套支撑四方面,提出18条促进广州夜间消费的具体措施,擦亮“羊城夜市(Young城Yeah市)”城市夜间消费品牌。
培育特色载体,打造夜间消费多元场景
2019年出台的《广州市推动夜间经济发展实施方案》,明确打造30个全市夜间经济集聚区。本次出台的《若干措施》,是广州在总结近年来推动“Young城Yeah市”夜间消费品牌发展基础上,对《实施方案》的具体细化。《若干措施》提出,要打造四类羊城夜市特色载体,为广州夜间经济发展提供更广阔、多元的消费场景。
培育都会级羊城夜市先行区。建立都会级羊城夜市先行区评估体系,按照国际水准、特色鲜明、差异发展、总量控制的原则,在全市范围培育并认定30个左右都会级羊城夜市先行区。对先行区进行授牌管理,每年组织一次认定并向社会公示,并实施动态调整。先行区内试点推行高效集中的政务服务和包容创新的监管政策。
支持建设片区级羊城夜市先行区。各区结合辖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规划,发挥资源优势和商圈特色,参照都会级羊城夜市先行区评估体系,自行认定一批片区级羊城夜市先行区,丰富城市夜间消费供给。鼓励各区在业态融合、宣传推广、资金支持、包容监管等方面予以创新。
打造社区微夜市示范点。以15分钟社区生活圈为单位,活化利用停车场、园区空地等公共空间,在不影响居民夜间休息和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的前提下,限时限地举办“小而精”的微夜市活动,打造一批社区夜市示范点。设立社区夜间管家,提升社区夜间治理水平。
塑造文旅特色夜间消费场景。依托红色印记、文脉记忆、艺术水岸、粤韵街巷等场景,塑造岭南文化、广府文化、近现代红色文化等夜文化空间。鼓励市场主体运用新设计和新技术,打造“公园+”、“艺术+”、“文化+”等可感知、可体验、沉浸式的非标商业场景。
优化监管模式,推动夜间消费“轻装上阵”
针对市场主体反映的夜间活动监管较严、报批流程复杂等痛点、难点问题,《若干措施》提出在羊城夜市先行区试行监管模式优化措施,降低企业成本,增强夜间经济活力。
优化群众性活动审批管理。对羊城夜市先行区活动承办者申请3个月内在相同地点举行相同主题的多场次活动(1000人以上),公安机关采取一次性许可的方式对各场次活动准予安全许可。对先行区内活动承办者举办1000人以下活动,按季度向所在街道报备后即可开展。
简化外摆审核流程。先行区内以镇街为单位明确外摆区域和时段,建立夜间常态化的外摆管理机制。商家在线内按照指定时间段和区域要求以餐车、快闪店、集装箱、市集等方式开展临时外摆,同一年度内无须重复提出申请。先行区运营管理主体负责外摆区域综合管理工作,接受镇街日常监督管理。
优化户外广告和招牌设置管理。鼓励先行区制作有羊城夜市品牌特色外景广告和招牌。对先行区活动承办者申请年度内因举办促销、展销、文旅、节庆等消费促进相关活动需要临时设置大型户外广告,以及在城市建(构)筑物、设施上临时悬挂、张贴宣传品的,城管部门可根据活动方案采取一次性许可。
优化营业性演出审批管理。对羊城夜市先行区营业性演出活动试点精简审批材料,优化审批流程,建立特快审批绿色通道。
此外,支持各区在先行区内条件成熟的路段,试点打造分时制步行街。
丰富羊城夜市业态,提升夜间经济活力
《若干措施》明确,支持夜间延时经营,对在凌晨两点后不干扰居民正常生活秩序的酒吧、餐厅、咖啡厅、文旅休闲等经营场所,取消营业时间限制。加强夜间促销活动力度,明确每年市政府牵头组织市一级夜间消费节,各区政府牵头组织1-2场羊城夜市主题活动。支持市场主体策划开展新品发布、品牌联名、主题展销、让利促销、直播带货等丰富多彩的线上线下促消费活动。
《若干措施》还提出要推动夜宵、夜购与夜游、夜娱、夜赏、夜跑、夜读等融合发展,丰富夜间消费业态;支持举办音乐、戏剧、舞蹈等活动,发展具有羊城文化特色的旅游演艺项目,繁荣夜间演艺市场。策划、整合并推出一批夜间文旅消费体验线路,串联羊城夜市先行区和重点旅游资源。鼓励各区推出48小时微度假黄金游线和精品夜间游线,将辖区内景区景点和住宿餐饮、夜市等夜间消费资源串点成线。市区政府部门加强“Young城Yeah市”品牌营销策划和宣传推广,引导权威媒体、新媒体等加强矩阵宣传。
强化配套保障,为夜间经济保驾护航
《若干措施》还明确从组织领导、监管细则、配套服务和硬件支撑等方面着力,保障广州夜间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若干措施》明确,依托广州市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建立羊城夜市工作市区街道三级协调机制,形成政府推动夜间经济发展工作合力;支持商圈、商业综合体、品牌企业、平台企业、金融机构、媒体等市场主体组建夜间消费联盟,通过资源整合为企业夜间经济赋能。对于包容审慎监管措施,由市级相关监管单位制定实施细则,明确工作路径。同时加强活动安保、交通出行、环卫服务、灯光照明等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支撑,将羊城夜市先行区优先纳入市政硬件提升重点范围。
广州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联合相关部门,进一步出台羊城夜市先行区评估体系和实施细则,将羊城夜市先行区认定、培育、服务、提升等环节做深做实,不断丰富夜间消费场景,优化提升夜间消费供给,推动释放羊城夜市的能量,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增加更具国际化、年轻化、个性化的靓丽底色。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