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中医药大学顺德医院建设项目(易地新建)主体工程结构封顶
12月27日上午,伴随着最后一方混凝土浇筑到位,广州中医药大学顺德医院建设项目(易地新建)主体工程结构全面封顶,标志着广东省重点项目,佛山市、顺德区“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项目取得重要的阶段性成果。市委副书记、顺德区委书记刘智勇出席封顶仪式。
广州中医药大学顺德医院(佛山市顺德区中医院)建设项目(易地新建)选址佛山市顺德区大良街道红岗科技城展业路8号,项目较原计划提前125天封顶,预计2025年竣工并投入使用。新院区占地7万多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5.48万平方米;配置地下停车位2000个,建设总投资21.82亿元。新院区设置床位1490张,门诊容量6000人次/天,院内将开设30多个诊疗科室和健康体检等医疗及住院服务。
据介绍,该项目设计由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院(主体建筑设计)与广东省建筑设计院(室内精装修设计)联手打造,建筑两端转折形成八字形造型,像张开的双臂紧紧拥抱城市和环境,表达了天人合一的中医文化精髓。
广州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陈文锋表示,自2017年广州中医药大学与顺德区人民政府正式签署合作共建协议以来,经过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探索,医院不负期望,在医教研方面实现多项零的突破,并获得了多个“国字号”称号。期望医院接下来继续推动公益性中医药服务事业,做好“外引内培”人才储备,着力品牌建设,打造县区级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样板。
广州中医药大学顺德医院(佛山市顺德区中医院)院长蓝海表示,新院将继续依托广州中医药大学的管理、技术、人才等综合优势,全方位提高医院服务和医疗质量水平,着力打造集医疗、科研、教学、急救、康复等于一体的大型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和现代化区域性医疗中心。
12月27日,国家电投集团氢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氢科技”)的华南氢能产业基地一期项目建设启动仪式在南海区举行。
国家电投华南氢能产业基地是国氢科技在华南地区自主开发质子交换膜、碳纸的唯一产业基地,由国氢科技全资子公司佛山绿动氢能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建设和运营,重点围绕碳纸、膜材料、燃料电池电堆及系统等开展技术创新、装备制造与示范应用推广。该基地分三期建设,其中一期项目建设内容为年产百万平方米碳纸、十万平方米质子膜、万套电堆系统等产线。
国氢科技总经理张银广表示,国家电投华南氢能产业基地一期项目建设启动,标志着基地建设迈上新台阶。国氢科技将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基地工程建设,力争早建成、早投运,为佛山氢能产业发展、大湾区绿色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佛山市政府副秘书长郭明强在活动上致辞时表示,国家电投华南氢能产业基地一期项目建成后,将加速推进质子交换膜、碳纸等核心关键材料国产化进程,突破产业链“卡脖子”问题,必将有力促进佛山氢能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发展,为佛山氢能产业发展增添新引擎。
据了解,2022年1月,国家电投华南氢能产业基地项目正式签约落户南海。目前,基地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完成了国内首条年产30万平方米自主化碳纸产线建设和投产,发布斯帛两款碳纸产品,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完成了年产20万平方米质子交换膜基膜中试产线建设和试生产;并于2023年上半年顺利摘得丹灶镇113亩生产基地地块,实现良好开局。
建设国家电投华南氢能产业基地,是佛山大力发展氢能产业的一个缩影。作为国内较早布局氢能产业的城市之一,佛山依托全国前五的工业规模和配套完善的产业体系,经过十年深耕细作,目前已集聚超170家氢能企业,工作成效得到国家和省相关部门高度肯定。
“这条困扰了我们十几年的路修好了!”位于杨和镇大楠新村的葫芦岗区域路段是通向杨西大道、连接沧江工业园等园区的重要道路,也是杨和镇城镇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加大,入驻园区的企业也越来越多,亟须对园区的道路进行扩展升级。
由于历史原因,葫芦岗区域路段地势较高,不仅坡度陡、路面窄,因其修建年代久远,路面出现坑洼不平、开裂,狭窄的路面也导致会车困难。今年,这条路完成道路平整和优化工程并顺利通车,让周边数十家企业和上千名企业员工受益。
葫芦岗路段改造是杨和镇积极推进工业园区整治提升工作的一个缩影如何推动工业园区提质?一起来看看这份“杨和答卷”
一、筑巢引凤,补齐短板全力破解企业发展痛点难点问题
为进一步落实工业园区环境整治提升工作,提升工业园区的整体形象,推动招商引资提质增效,杨和镇全力实施工业园区环境整治整体规划提升,从道路维护工程、配套设施提升、基础设施养护等多方面入手,进一步优化工业园区综合环境,提升工业园区管理水平,着力推进园区净化、绿化、美化、亮化,以高要求、高标准建设模范化、现代化的工业园区,一批重大城市建设项目相继完工,交通路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为企业营商铺就“快车道”。
去年至今,杨和镇投资近6000万元高标准完善路网和修复现状道路,对全镇工业园区周边断头路、泥路、破损道路等进行全面修建和提升;在工业园区附近道路增设停车位2000多个,满足停车需求;新增绿道、路灯、排水等基础设施,解决了工业园区道路周边停车困难和照明不足等问题,完善园区交通标牌,对于人行需求较大的路段增设人行道或非机动车道。
曾经,交通“动脉”的阻塞对大宗商品的流动非常不利。伴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无论是从中心城区直通杨和,还是从杨和直达湾区各城市,都有了更高的效率和更好的体验。“道路四通八达,采购的客商变多了,明显感受到客户在回流,不少高精尖材料得以走向全国各地、大江南北。”汇百盛相关负责人表示,运输路上节约的每一分钟路程,都是实实在在降低的物流成本。
二、融入大湾区交通圈,促进产业要素流通
想致富,先修路。这句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话,同样是杨和发展经济的秘诀。杨和镇作为高明区工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战场,近年来,大企业和工业园区纷纷落地杨和,产业集群不断壮大。
大企业和工业园区为何在此扎堆?摊开杨和工业园区地图不难找到答案。今年以来,杨和镇按照产业集聚、产城互动、统筹规划、有序开发的原则,逐步完善全镇工业园区基础设施。愈发畅通的交通大动脉,愈织愈密的道路共同构成了杨和镇立体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工业园区环境整治提升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不仅关系到企业的生产和经营环境,也影响到整个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对工业园区整治工作充满信心和期望。”杨和镇党委书记罗伟源表示,下阶段,杨和镇将积极响应区委“书记工程”,改善工业园区的环境质量,全力打造专精特新湾成为高明产业园示范标杆,推动工业园区环境整治提升工作取得更大的成果,为全镇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杨和镇高标准的工业园区载体搭配不断延展通畅的城市路网,打通了杨和企业园区的“经济脉络”与“资源通道”,势必会吸引更多要素加速汇聚,对区域产业集聚带来积极的推动作用。
路通则百业兴。在吹响“建强‘中心镇’地位”的号角后,对于制造业强劲的杨和镇来说,城镇道路的畅通格局不仅要做到“惠民有路”,更应成为这座以“实干”为先的中心镇的强大支撑,城镇扩容提质、产业平台构建、营商环境优化的重要抓手。
工业园区是经济发展的主战场、项目建设的主阵地、产业聚集的主载体、企业发展的主平台。工业园区改革得怎么样,不仅关系到园区自身建设发展,而且事关全镇经济高质量发展。接下来,杨和镇将以更大决心和魄力推进工业园区环境整治提升工作,提速攻坚重点项目,为实施“百千万工程”提供有力支撑。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